- 年份
- 2024(12102)
- 2023(17163)
- 2022(14903)
- 2021(13931)
- 2020(11554)
- 2019(26375)
- 2018(26487)
- 2017(49883)
- 2016(27103)
- 2015(30224)
- 2014(29960)
- 2013(29261)
- 2012(26721)
- 2011(24329)
- 2010(24741)
- 2009(22980)
- 2008(22109)
- 2007(19272)
- 2006(17341)
- 2005(15394)
- 学科
- 济(121424)
- 经济(121307)
- 管理(79346)
- 业(72454)
- 企(62245)
- 企业(62245)
- 方法(45365)
- 数学(38426)
- 数学方法(37990)
- 中国(30613)
- 地方(29962)
- 农(28811)
- 业经(27084)
- 财(25324)
- 学(24588)
- 制(22681)
- 技术(19961)
- 理论(19345)
- 农业(19257)
- 贸(18882)
- 贸易(18866)
- 和(18287)
- 易(18163)
- 环境(17770)
- 银(17416)
- 银行(17376)
- 地方经济(17208)
- 融(16838)
- 金融(16835)
- 行(16684)
- 机构
- 大学(377040)
- 学院(376966)
- 济(155789)
- 经济(152416)
- 管理(147509)
- 研究(131313)
- 理学(126652)
- 理学院(125141)
- 管理学(123057)
- 管理学院(122336)
- 中国(97592)
- 京(82526)
- 科学(79672)
- 财(70123)
- 所(65439)
- 研究所(59336)
- 中心(58021)
- 江(56375)
- 农(55509)
- 财经(55107)
- 北京(52928)
- 业大(52506)
- 范(52472)
- 师范(52073)
- 经(49852)
- 院(48185)
- 经济学(46462)
- 州(45607)
- 农业(42789)
- 师范大学(42075)
- 基金
- 项目(252344)
- 科学(198741)
- 研究(188701)
- 基金(180910)
- 家(156434)
- 国家(155089)
- 科学基金(133503)
- 社会(118873)
- 社会科(112532)
- 社会科学(112502)
- 省(98831)
- 基金项目(95955)
- 教育(86438)
- 自然(84949)
- 划(83073)
- 自然科(82898)
- 自然科学(82883)
- 自然科学基金(81350)
- 编号(78139)
- 资助(73288)
- 成果(63789)
- 重点(56549)
- 发(55453)
- 部(54694)
- 课题(54407)
- 创(53486)
- 创新(49884)
- 国家社会(48221)
- 项目编号(47764)
- 教育部(47245)
- 期刊
- 济(182617)
- 经济(182617)
- 研究(118212)
- 中国(76436)
- 管理(57292)
- 学报(54988)
- 财(52843)
- 科学(52677)
- 农(50554)
- 教育(47734)
- 大学(41879)
- 学学(38863)
- 技术(34673)
- 农业(34503)
- 融(33000)
- 金融(33000)
- 经济研究(29330)
- 业经(29026)
- 财经(27048)
- 经(23332)
- 问题(23067)
- 图书(20758)
- 技术经济(19538)
- 科技(18251)
- 业(18130)
- 理论(17765)
- 现代(17716)
- 资源(17107)
- 商业(17061)
- 贸(16872)
共检索到572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晓婉
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这一系列新的特征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经济改革势在必行,区域经济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应该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但其承载力是推进经济改革战略的基础。文章对京津冀区域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涉及"供应"和"需求"的和谐、产业结构的协同规划以及金融机构的合理规划三个方面。针对生态承载力下京津冀区域的协调发展,建议从生态系统支持力维护以及生态系统压力缓解等方面采取措施。通过提高GDP经济增长指标,提高生态系统承载力;协调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借此缓解生态系统的
关键词:
新常态 经济改革 京津冀 承载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俞会新 李玉欣
本文基于P-S-R模型构建了京津冀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并选择熵值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平均模型测算2014年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值和各子系统值。为具体分析京津冀之间生态环境质量差异的根源,对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最好,河北省最差,天津市位于京冀之间。基于以上研究,减轻承载压力、改善承载能力、强化治理环境有利于提高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俞会新 李玉欣
本文基于P-S-R模型构建了京津冀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并选择熵值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平均模型测算2014年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值和各子系统值。为具体分析京津冀之间生态环境质量差异的根源,对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最好,河北省最差,天津市位于京冀之间。基于以上研究,减轻承载压力、改善承载能力、强化治理环境有利于提高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明 高林
土地资源已成为制约京津冀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瓶颈"之一,在分析京津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立足城镇化科学发展视角,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模型,对京津冀区域13个市辖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不同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差异显著,因此应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方案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新刚 王双进 孙钰
本文运用2000—2014年京津冀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PVAR模型,分析土地综合承载力、人均GDP、地均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间的动态影响效应;构建两者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实证解析土地综合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土地潜在综合承载力的挖掘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增加和结构优化;(2)土地综合承载力、人均GDP、地均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波动均受其自身变动冲击的影响最大;(3)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较低,从中度失调向轻度失调,再向勉强协调,然后向中度协调过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树强 张贵
运用秩和比方法对京津冀三地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能源、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和社会等综合承载力进行了总体分析与评估。研究发现,环京津"生态悬崖"和"公共服务洼地"的轮廓日渐明晰,这意味着与京津相比,河北省综合承载力脆弱,从自然生态角度分析,除土地承载力略具优势外,水资源、环境容量承载力羸弱不堪;从公共服务角度分析,除交通设施承载力略具优势外,能源、市政设施、医疗和教育等承载力明显不足。京津冀一体化的目标并非产业一体化,而是环保规制的同步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具体来讲就是完善并统一京津冀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生态产品市场化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
关键词:
综合承载力 秩和比 京津冀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林巍 户艳领 李丽红
以京津冀城市群土地承载力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阐述土地承载力的研究现状与内涵,完善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可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城市群土地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根据实证结果找出土地承载优势和土地承载短板,并分析经济承载、基础设施承载、生产建设承载等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的差异,进而探索通过内部调整和外部协调来实现承载力提升的思路。
关键词:
承载力 城市群 区域协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雁 张士锋 吕爱锋
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恶化已成为京津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本文从水资源系统对经济、社会系统的支撑角度出发,选取11个主要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水量、水质、水域、水流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外调水对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都属超载,天津、北京尤为严重。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水资源系统,水资源短缺是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超载的主要因素,人均水资源量是影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因子。外调水对改善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贡献,尤其是对北京、天津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水资源短缺时期外调水的影响更为明显,在2000年特枯年,天津市引滦与引黄入津使得水资源承载力提高了13%。南水北调使得2015年北京、天津两地水资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5%。外调水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研究为京津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对于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京津冀 外调水 指标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喆 张贵祥
构建综合交通承载力评价模型,将铁路、公路、海港和空港等四种方式共同构成的综合交通体系的承载力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中,并对交通承载力进行了三方面的扩展:研究范围由城市扩展到区域,研究对象由单一要素扩展到复合系统,研究内容由现实扩展到潜在。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对2004~2013年各种运输方式以及综合交通承载力的变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不同运输方式来看:铁路发展迅速,随着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趋于紧张;城市群交通需求过分依赖公路运输,不利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海港间同质化竞争严重,已成为制约港口群整体承载能力提高的瓶颈;空港发展由不平衡向平衡转变,协同效应逐步显现。第二...
关键词:
城市群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承载力 京津冀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振坡 朱丹 王丽艳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甄别各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是推进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据。基于协同理论建立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分析框架,从人口、环境、资源、经济、交通、科技6个层面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并利用改进熵值法,对京津冀城市群内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承载力进行测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内城市综合承载力整体处于中上水平,呈"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从承载力的供给与需求角度看,多数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载现象;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制约因素和受限程度存在差异,且制约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可以从以城市综合承载力为支撑推进各级城市协调发展、加快交通一体化建设、推进产业对接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志伟 张慧芳 郭宁
经济承载力正在逐渐成为制约城市发展规模的根本性因素。本文通过建立北京市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时间序列ARIMA模型,对北京市2007年-2010年的三次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文章中计算了基于城市经济承载力的北京市最优人口数量。最后,对如何提升城市经济承载力,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余灏哲 李丽娟 李九一
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用水压力大,水资源问题突出,因此亟需对该地区进行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以期为水资源综合规划与高效利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为此,首先对京津冀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京津冀水资源所面临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其次对水资源承载系统进行解析,构建基于量-质-域-流内涵的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AHP、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主客观组合赋权,借助TOPSIS评价模型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得分计算。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总量匮乏,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地下水持续超采等已经导致该地区水生态功能退化,形成了集中连片的地下水漏斗区等;②通过对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计算,2006—2016年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得分总体上呈现波动式增长态势,表明水资源承载力有所增强,但整体分值不高,水资源压力形势依然严峻。基于此,京津冀亟需构建区域、流域水资源联动机制,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基础与城市定位,遵循"以水量城"的城镇化政策和"以水定产"的产业政策,深入贯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条例,实现整个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乐
本文在建立人力资本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法对河南省1988-2013年人力资本承载力进行测算,采用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及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通过构建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人力资本承载力与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人力资本承载力水平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并且近年来增幅较大;(2)人力资本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和双向因果关系;(3)脉冲响应结果显示在短期内区域经济增长对人力资本承载力的影响显著;人力资本承载力对区域经济表现为先负后正的影响,但其促进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增长对自身新息的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祝尔娟 齐子翔 毛文富
"十二五"时期,是京津冀地区加快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建设世界级科技创新基地、先进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重化工业基地的重要阶段,也是京津冀按照科学发展观共建生态宜居家园的关键时期。京津冀三地专家聚首北京,分别对区域人口、水资源、土地、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社会承载力进行了多视角分析,认为京津冀区域资源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速加快、空间分布不平衡、核心城市人口集聚未根本改变;水危机加剧,尤其京津人口规模严重超过水资源承载力;区域生态环境正在透支未来;经济社会承载力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但仍有提升空间。专家们围绕如何加快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重塑京津冀人口和经济的空间分布、加强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加...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承载力 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尹凡 刘明
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结合的方法,对京津冀区域各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和公共服务承载力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对和发展历程回溯,论证了该区域城镇化水平两级格局的主要成因是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差距,对如何实施以提升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水平为主要着力点的城镇化推进政策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