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27)
- 2023(15061)
- 2022(12972)
- 2021(12039)
- 2020(10142)
- 2019(22769)
- 2018(22779)
- 2017(42977)
- 2016(23384)
- 2015(26275)
- 2014(26022)
- 2013(25289)
- 2012(23024)
- 2011(20919)
- 2010(21134)
- 2009(19596)
- 2008(18558)
- 2007(16417)
- 2006(14386)
- 2005(12491)
- 学科
- 济(104984)
- 经济(104892)
- 管理(69070)
- 业(60731)
- 企(51887)
- 企业(51887)
- 方法(41204)
- 数学(35481)
- 数学方法(35094)
- 中国(25944)
- 地方(23989)
- 农(22744)
- 业经(21953)
- 学(21793)
- 财(20918)
- 制(18184)
- 技术(17974)
- 理论(16668)
- 贸(15487)
- 贸易(15472)
- 和(15429)
- 农业(15283)
- 环境(15135)
- 银(15094)
- 银行(15051)
- 易(14900)
- 地方经济(14768)
- 融(14475)
- 金融(14473)
- 行(14365)
- 机构
- 大学(328530)
- 学院(325640)
- 济(133704)
- 经济(130678)
- 管理(127621)
- 理学(110196)
- 研究(110014)
- 理学院(108981)
- 管理学(106975)
- 管理学院(106395)
- 中国(80453)
- 京(69280)
- 科学(67230)
- 财(58974)
- 所(54664)
- 研究所(49720)
- 中心(48735)
- 江(47823)
- 农(47258)
- 财经(47160)
- 业大(46439)
- 范(44716)
- 师范(44363)
- 北京(43909)
- 经(42757)
- 经济学(40549)
- 院(40204)
- 州(39093)
- 农业(36651)
- 经济学院(36201)
- 基金
- 项目(221252)
- 科学(173921)
- 研究(164987)
- 基金(158401)
- 家(136721)
- 国家(135573)
- 科学基金(117002)
- 社会(103580)
- 社会科(98113)
- 社会科学(98087)
- 省(87654)
- 基金项目(84072)
- 教育(76454)
- 自然(74843)
- 自然科(73079)
- 自然科学(73063)
- 划(72651)
- 自然科学基金(71737)
- 编号(67858)
- 资助(64631)
- 成果(55578)
- 重点(49361)
- 部(48019)
- 发(47851)
- 创(47565)
- 课题(47285)
- 创新(44347)
- 项目编号(42296)
- 大学(41929)
- 国家社会(41851)
- 期刊
- 济(152840)
- 经济(152840)
- 研究(100243)
- 中国(65326)
- 管理(48736)
- 学报(48666)
- 科学(45239)
- 财(44147)
- 教育(42620)
- 农(42405)
- 大学(37270)
- 学学(34291)
- 农业(29710)
- 技术(29534)
- 融(26897)
- 金融(26897)
- 经济研究(25244)
- 业经(23662)
- 财经(23191)
- 经(19946)
- 图书(19776)
- 问题(18484)
- 技术经济(17239)
- 科技(16271)
- 理论(15605)
- 业(15301)
- 现代(14586)
- 商业(14455)
- 实践(14094)
- 践(14094)
共检索到484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岳昌君 周丽萍
基于2015年全国17个省份的28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数据,本研究发现:第一,经济新常态对学生行业选择影响显著。2015年呈现金融业就业比重上升、制造业比重下降的趋势;虽然IT行业起薪最高,但就业比重略有下降。第二,性别、家庭背景、院校类型、地区和人力资本是影响毕业生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女性、家住城市、较高的家庭收入和父亲受教育水平、就读于普通本科和"211工程"高校、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选择新兴行业的概率显著更高。第三,行业间收益差距明显,并呈扩大趋势。第四,行业收益和行业就业比重相关性不高且不稳定,高校毕业生特别是专科生的行业流动面临市场分割障碍。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行业分布 行业收益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周丽萍 岳昌君
利用2009-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对高校毕业生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和变化趋势进行了探讨。主要发现有:第一,行业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行业间,且存在扩大趋势;第二,人口统计学特征、人力资本异质性和工作特征是解释行业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在排除这些变量影响后,只有IT和金融业存在显著的工资溢价;第三,与具有相似几率进入IT和金融业却未进入的毕业生相比,进入IT和金融业的毕业生的工资起薪至少显著高15%(约750元/月);第四,Oaxaca-Blinder收入差距成因分解结果再次证明特征相似的毕业生仅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岳昌君 周丽萍
基于2015年全国17个省(区、市)的28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第一,经济新常态对学生的毕业去向影响显著。2015年呈现出"已确定单位"比例与"待就业"比例"双降"的现象,同时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升学、出国出境的比例都显著提升。第二,经济发展状况是就业机会和工作状况的决定因素。东部高校因地缘优势在求职中处于有利地位。在东部地区、大中城市、新兴服务业(金融和IT)、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的毕业生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而这些地区、城市、行业、部门、岗位确实也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第三,人力资本对求职结果和起薪均有显著的影响。人力资本的影响突出体现在个人学历层次、学历数...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状况 求职结果 初职起薪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鑫艳
文章阐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如职业目标模糊,定位不明确;主动学习意识不足,学习能力有待提升;专业不对口,专业能力有待完善;职业适用性技能有所欠缺;求职思维单一,缺少创新创业意识,进而提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具体策略:摸清现状,开展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学业与就业指导;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水平;提供多种平台与范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强化职业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毕业生 就业能力 提升与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国权
经济发展转型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毕业生就业呈现出新的特征。就业形势由总量压力转向结构矛盾,就业目标由注重数量转向提升质量,就业机制由内部循环转向外部循环,就业方式由传统模式转向现代模式,就业动力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就业理念更加注重公平。应对这些特征须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等经济发展转型和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需要,协同发挥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的作用,优化高校毕业生供需结构,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毕业生就业 供需关系 就业机制 就业动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国权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促使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选择呈现出新的特征。政策的核心任务由促进规模增长转向注重质量提升;政策的价值取向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政策的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同时,法治思维和市场机制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优化方向和调控导向。这些特征既是经济发展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折射,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逻辑。
关键词:
新常态 毕业生 就业政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玉运 贾治辉
高校毕业生存在焦虑、自卑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通过重点分析高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高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对策,以期对毕业生心理问题的矫正有所裨益。
关键词:
高校 毕业生 心理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中超 岳昌君
基于全国高校毕业生2007年、2011年和2013年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学历层次和专业领域对高校毕业生初职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发现,学历层次和专业领域是影响毕业生初职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因素,硕士毕业生、理工类专业的毕业生初职社会经济地位回报高于本专科毕业生、人文社科类专业毕业生;没有足够证据表明与本科毕业生相比,家庭背景对硕士毕业生初职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要弱,但专业领域能调节家庭背景对初职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为维持阶层优势或实现向上流动,不利家庭出身的学生一般会通过追求研究生学历或选择求职时容易摆脱家庭背景束缚的理工类专业来实现,而优势家庭的教育策略则更加多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洪跃 丁学淑
对国内入选"211工程"的116所高校图书馆的毕业生主题活动进行调研,汇总各高校图书馆该项活动的主题内容,总结其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分享各馆的优秀创新实践经验,思考如何拓展与延伸活动内容,更好地组织与策划活动,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毕业生主题活动 校园文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晶晶 盛玉雪
通过对2003、2007及2013年跨度十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分析,主要有5点发现:整体失业率呈浅"V"字走势,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对冲失业;产业转型颠覆了失业的学历结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逆转;大中型城市生源就业表现较优,但优势有逐渐缩小趋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性别歧视在经济复苏阶段有所加剧;汉族与少数民族生源间的差异缩小。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 高校毕业生 失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俊玲
毕业生信息反馈对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在简要梳理毕业生信息反馈工作开展现状的基础上,对高校毕业生信息反馈调查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高校毕业生信息反馈的途径:进一步完善跟踪手段;调查内容和指标体系要科学合理;加强对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的调查;建立信息反馈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信息反馈 用人单位 教学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任建通 冯景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失信行为不仅仅是个人的诚信和道德问题,更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的社会失信行为具体表现在信息控制、身份管理以及任意违约等行为。文章分析了造成失信行为的主要原因在于失信成本(C)的降低、失信收益(Q)的提高、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失衡、工具理性的驱动。同时,从高校、家庭及社会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社会失信 诚信体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岳昌君
本文利用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以"毕业时的就业状况"、"月起薪"和"工作满意度"作为衡量求职结果的"产出"指标,以求职渠道、求职次数、求职费用和学用结合状况作为衡量求职行为的"投入"指标,对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效率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多利用学校、亲朋好友、网络、专门性人才招聘会获取就业信息,找学用结合紧密的工作,注重针对性地求职,合理配置各项求职费用,有利于提高求职成功率,找到收入较多、满意度较高的工作。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求职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雷 陈呈频
本文以经济学的视角 ;系统地阐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运行机制应具备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要素 ,提出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市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英吉卓玛 张俊豪
通过对我国青海省藏族聚居区T县的田野资料分析,揭示藏族大学毕业生藏汉双语水平与收入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当地藏族大学毕业生藏汉双语水平与收入之间呈正相关性。其中,汉语水平与收入的相关性更加显著,藏语水平与收入的显著性不明显,但其价值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增值"。藏族大学生藏汉双语水平与收入呈现的这一关系主要与当地社会文化发展需要息息相关,也受到了当地就业招考政策中对不同语言要求的影响。本文还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对藏汉双语水平与收入关系的形成做了路径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