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28)
2023(15482)
2022(12894)
2021(11986)
2020(9688)
2019(21634)
2018(21674)
2017(40814)
2016(22368)
2015(25134)
2014(25358)
2013(24559)
2012(22748)
2011(20982)
2010(21497)
2009(20479)
2008(19922)
2007(18536)
2006(16782)
2005(15316)
作者
(63595)
(52615)
(52414)
(50168)
(33512)
(24913)
(23933)
(20223)
(19808)
(19223)
(17835)
(17422)
(17108)
(16823)
(16449)
(16195)
(15542)
(15497)
(15343)
(15156)
(13524)
(12851)
(12774)
(12129)
(12065)
(11936)
(11798)
(11669)
(10580)
(10460)
学科
(100389)
经济(100294)
管理(67361)
(58758)
(48425)
企业(48425)
方法(32946)
中国(29580)
数学(28109)
数学方法(27759)
(26239)
地方(24017)
(23239)
业经(22000)
(21868)
(19339)
(18557)
银行(18528)
(17901)
贸易(17886)
(17885)
(17350)
技术(17331)
(16770)
金融(16762)
农业(16656)
理论(16489)
(15208)
(14904)
地方经济(14766)
机构
学院(320676)
大学(313964)
(137313)
经济(134167)
管理(115776)
研究(110451)
理学(96537)
理学院(95511)
管理学(93911)
管理学院(93304)
中国(87676)
(67915)
(65994)
科学(62799)
(55857)
(52231)
财经(51577)
中心(50492)
研究所(49357)
(46338)
(46178)
(42907)
经济学(42639)
师范(42510)
北京(42436)
(42092)
业大(40187)
(39957)
经济学院(38039)
财经大学(37522)
基金
项目(193175)
研究(151159)
科学(150838)
基金(134500)
(114590)
国家(113546)
科学基金(96435)
社会(94363)
社会科(89269)
社会科学(89248)
(78242)
教育(70561)
基金项目(68715)
编号(64669)
(64253)
自然(56916)
自然科(55528)
自然科学(55509)
成果(55369)
资助(55341)
自然科学基金(54475)
课题(46932)
(43883)
重点(43675)
(42185)
(41866)
创新(39497)
(39478)
项目编号(39396)
(39274)
期刊
(170023)
经济(170023)
研究(106154)
中国(71007)
(52741)
管理(47367)
教育(44484)
(43769)
学报(42184)
科学(39455)
(39139)
金融(39139)
大学(32754)
技术(31460)
学学(30508)
农业(28901)
经济研究(28377)
业经(28021)
财经(26199)
(22826)
问题(21488)
(18695)
技术经济(16765)
国际(16339)
图书(15976)
商业(15830)
(15648)
论坛(15648)
理论(15523)
统计(15279)
共检索到516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龚恒清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想构建一个能够适应经济发展潮流的宏观金融调控体系,离不开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不断完善、也离不开对货币政策工具的不断创新。同时,要想在各个货币政策的目标之间进行取舍也变得越来越艰难,而央行要想兼顾数量目标和价格目标的转换,也需要更强的能力;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和传导机制在这一背景下也变得越发复杂。因此,只有客观地认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体系所面临的限制和困难,通过有力的货币政策改革,才能够有效地破解当前存在的难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潘敏  
构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金融调控体系,对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政策工具组合、转变政策调控方式、疏通政策传导渠道和提升政策效果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将更趋多元化,目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加困难;中央银行在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选择中兼顾数量目标和价格目标的平衡与转换能力的要求更高;中短期结构性政策工具虽然有利于稳增长,但需要解决中短期政策工具与长期目标之间的期限匹配、发挥政策工具的市场调节功能以及优化政策工具组合搭配等问题;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换则面临多元目标下的相机抉择向单一规则转型、调控时机把握、调控力度掌控以及利率调控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丹  李宏瑾  
近年来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推出,增强了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能力以及对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弥补市场短期流动性缺口,有效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的影响;引导和优化社会资金流向,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减小货币市场利率波动,促进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融资成本下降。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市场利率调节和引导渠道不够顺畅、容易引发市场套利风险、增加货币政策调控难度等问题。为此,要明确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利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丹  李宏瑾  
近年来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推出,增强了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能力以及对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弥补市场短期流动性缺口,有效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的影响;引导和优化社会资金流向,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减小货币市场利率波动,促进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融资成本下降。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市场利率调节和引导渠道不够顺畅、容易引发市场套利风险、增加货币政策调控难度等问题。为此,要明确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利率,健全利率走廊机制,提高利率政策操作的透明度,完善宏观审慎评估机制,为货币政策调控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创造条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浩  
本文探讨了欧元和马克在本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本国或本地区的货币政策转型的经验与教训,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我国货币政策成功转型提供借鉴。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汪川  
本文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型进行研究,指出我国货币政策转型的核心在于:一方面,"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形势要求货币政策转型需完善现有的货币政策框架,形成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操作规则和政策工具;另一方面,为承担"新常态"经济下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任,需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结构调整作用。据此思路,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新举措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未来货币政策转型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潘锡泉  郭福春  
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新常态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以及经济进入新常态所面临的挑战,指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可能取向:保持定力,在维持总量稳定的基础上盘活存量,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在低通胀水平下继续激活并用好"降息降准"等常规货币政策手段,稳定金融环境;通过定向微调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金全  张龙  
通过构建具有微观基础的DSGE模型和时变特征的SV-TVP-FAVAR模型,理论模拟与实证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显示,单一型规则和混合型规则的宏观经济效应在冲击极值、效应维度和收敛性上存在差异,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显著,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相当,单一型规则的调控效果有下降趋势;单一型规则和混合型规则的冲击周期相当,混合型规则对产出的冲击极值更大,对通货膨胀的冲击极值更小,混合型规则的宏观经济效应优于单一型规则。新常态下,"价主量辅"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显著,更适合成为我国调控宏观经济的货币政策规则。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霞珍  
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是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途径以及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几个因素,并对中国现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庆皓  
长期以来,国家在运用货币政策调控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即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只考虑总的变量,较少考虑过具体地区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开始日益显现出来,西部地区一直落后于东部地区。西部落后于东部的原因有不少,而其中西部地区货币政策效果比东部地区差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就将对我国东西部地区货币政策效果差异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国喜  
货币市场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从五个方面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货币市场,从而提高货币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效率:积极培养和扩大市场主体,为货币市场功能的发挥创造良好的微观基础;加强货币市场各子市场建设,提高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快货币市场利率体制改革,实现利率的真正市场化;发展货币市场创新工具,增加市场交易品种;放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间资金融通的管制,为形成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创造条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川  
本文以"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型为主题,分析了政策转型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实践。在对我国货币政策新举措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本文对"新常态"下结构性的货币政策进行评价,并对未来货币政策转型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展望。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在"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型面临双重任务,一是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形成完善的货币政策框架,进一步明确货币政策目标、操作规则和政策工具;二是货币政策需承担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任,在较长时间内需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玉全  万红  刘柏宏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货币政策框架由数量型向价格数量型并重转型,当前我国急需尽快培育有效的基准利率,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果。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我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中构建的基准利率,必须是一个包含长短期利率的组合基准利率体系;我国货币市场利率虽然还不完全具备基准利率的要素,但是在基准利率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我们可以7天回购作为政策利率、以Shibor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同时,应加快完善市场和政策环境以培育Shibor的基准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毕海霞  郭幼佳  
面对新常态下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将发生新的转变,传导效果更加不确定,疏通的难度也增大,以利率调节为主的价格型货币政策模式已成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转型的主要目标。对此,应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健全利率走廊机制,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向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转型;继续提高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健全与市场化相适应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断优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传导机制的作用;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提高直接融资市场的比重,以提高我国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建宇  陈西果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复杂时期,经济发展走向新常态,这对货币政策提出了战略转型的新要求。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货币政策转型必须以战略的思维和宏观的视野,以"市场运作、顺畅运行、灵活自主、健康平稳"为导向,为经济新常态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