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39)
- 2023(14507)
- 2022(12243)
- 2021(11322)
- 2020(9145)
- 2019(20605)
- 2018(20676)
- 2017(38588)
- 2016(20888)
- 2015(23481)
- 2014(23710)
- 2013(23233)
- 2012(21862)
- 2011(20069)
- 2010(21002)
- 2009(20046)
- 2008(19786)
- 2007(18000)
- 2006(16824)
- 2005(15905)
- 学科
- 济(102171)
- 经济(102061)
- 管理(61725)
- 业(56382)
- 企(45602)
- 企业(45602)
- 中国(33005)
- 方法(29562)
- 地方(27787)
- 农(26972)
- 数学(24635)
- 数学方法(24327)
- 业经(23673)
- 制(23447)
- 财(22223)
- 银(19931)
- 银行(19912)
- 行(19311)
- 融(18409)
- 金融(18407)
- 技术(18327)
- 学(17986)
- 农业(17611)
- 贸(16842)
- 贸易(16825)
- 地方经济(16464)
- 易(16210)
- 体(15862)
- 理论(15338)
- 发(15071)
- 机构
- 学院(303858)
- 大学(299722)
- 济(133345)
- 经济(130343)
- 研究(109607)
- 管理(108093)
- 理学(88865)
- 理学院(87839)
- 中国(87638)
- 管理学(86443)
- 管理学院(85855)
- 财(66648)
- 京(64919)
- 科学(61093)
- 所(55757)
- 江(50557)
- 财经(49533)
- 中心(49205)
- 研究所(48796)
- 经(44369)
- 范(43381)
- 师范(43032)
- 北京(43026)
- 农(43008)
- 经济学(41468)
- 州(41024)
- 院(39043)
- 经济学院(36787)
- 业大(35948)
- 财经大学(35923)
- 基金
- 项目(174924)
- 研究(139071)
- 科学(136794)
- 基金(121211)
- 家(102585)
- 国家(101577)
- 社会(87920)
- 科学基金(86185)
- 社会科(83199)
- 社会科学(83181)
- 省(70653)
- 教育(64390)
- 基金项目(62023)
- 编号(59005)
- 划(57746)
- 成果(51184)
- 资助(49244)
- 自然(49042)
- 自然科(47782)
- 自然科学(47770)
- 自然科学基金(46863)
- 发(44002)
- 课题(43266)
- 重点(39851)
- 创(38533)
- 部(38078)
- 发展(36683)
- 性(36418)
- 年(36243)
- 创新(36155)
- 期刊
- 济(173610)
- 经济(173610)
- 研究(108793)
- 中国(73906)
- 财(51668)
- 管理(46122)
- 教育(45684)
- 农(42170)
- 融(38673)
- 金融(38673)
- 学报(37424)
- 科学(36785)
- 技术(29976)
- 大学(29608)
- 业经(28603)
- 经济研究(28179)
- 农业(27840)
- 学学(26952)
- 财经(25565)
- 问题(22379)
- 经(22321)
- 贸(18409)
- 技术经济(16600)
- 国际(16353)
- 图书(16143)
- 坛(15418)
- 论坛(15418)
- 商业(15416)
- 理论(14840)
- 现代(14621)
共检索到513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毛亚男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矛盾、新的变化和新的挑战。要解决这些矛盾和挑战需要构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逻辑体系。文章从剖析经济新常态、中等收入陷阱和供给侧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入手,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分析法从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出发推理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逻辑起点、方针、目标、主线和具体措施。新常态下我国改革的路径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立足国情,坚持新的发展理念,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提效率,从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利涛
改革开放以来,在引入外资、开放市场等政策红利带动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成绩,但在我国经济总量和速度爆发式增长的光环背后,也蕴藏着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风险。在全球化背景和外资驱动引领下,我国承载起了世界工厂的职能,发展了大批量的低端制造业。在此背景下,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在遇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会致使我国经济发展中供给和需求出现严重的不匹配问题。我国经济在找不到新的增长点的情况下,长期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所积累的矛盾将日益显现,区域发展矛盾、低端产能过剩、需求端刺激下产业难以进行自主升级等一系列经济发展中结构性失衡问题将出现。为此中央财经小组在2015年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旨在强调我国要在适度扩大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思考如何从供给端发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反思经济发展的未来出路,引领经济新常态。
关键词:
新常态 经济发展质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扬 张晓晶
本文首先基于长周期视角,对全球范围内旧、新常态及其更替逻辑进行鸟瞰式研究,然后讨论了结构性减速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新矛盾与新挑战。接下来指出,新常态所展示的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迈上经济发展新台阶的美好愿景亟须正确的引领,这包括打造创新驱动引擎、在调结构中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构筑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向生态环境改善中求增长以及实现包容性增长。文章最后通过对2014年我国经济呈现出的新常态的分析,实证印证了本文的基本结论。
关键词:
新常态 长周期 大逻辑 引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作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系列讲话精神的体会,本文把中国经济发展正在经历的阶段性变化,分别置于三个视野中进行观察。第一,从中国发展的长期历史过程看,新常态是中国发展由盛到衰再到盛的一个历史阶段,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保持应有的历史耐心和政策定力。第二,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着眼认识新常态,进一步增强了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增长动能转换的紧迫性。第三,与世界经济呈现的"新平庸"不同,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中高速增长。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新常态 潜在增长率 改革红利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智慧
经济新常态是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的最客观的概括,在新常态背景下,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作用也逐渐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满足"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需要,各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社需要不断对自身的定位进行调整,从而为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除此之外,农信社还应了解实体经济实际的发展需求,通过扩宽融资渠道、减少融资成本、提供针对性信贷产品等方式来保证经济新常态下,对实体经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文章将"新常态"下农信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出现的主要问题作为切入点,对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而探讨提出农信社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新常态” 农信社 实体经济 发展战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迪云
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拥抱新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十三五"时期增长、转型和改革的主线,实质是由追赶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实现新平台上的供求平衡、新逻辑下的动力转换、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和新理念下的制度创新。新经济是伴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而产生的经济形态,包括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以及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旧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催生新经济。而发展新经济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两者在需求、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迪云
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拥抱新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十三五"时期增长、转型和改革的主线,实质是由追赶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实现新平台上的供求平衡、新逻辑下的动力转换、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和新理念下的制度创新。新经济是伴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而产生的经济形态,包括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以及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旧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催生新经济。而发展新经济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两者在需求、目标、动力、过程、手段、效应等方面具有"共生性",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基于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最后提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新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康珂
经济新常态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的根本任务是完成中国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最大挑战是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举措,其"三位一体"的基本逻辑是供给管理、结构调整、深化改革。从实施路径来看至少要把握好四点,一是创造稳定惠民的宏观政策环境,防控经济波动风险;二是让市场决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产业政策积极转型;三是以放权减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改革"明规则"同时消除"潜规则";四是在制度供给和公共产品领域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停
需求管理主要调节经济主体的购买力,使经济接近潜在的增长水平,属短期调节手段;供给管理主要调节生产者的积极性和供给结构,改变潜在的经济增长水平,可用于短期或长期调节。当前我国面临的宏观经济问题既有周期性特征,但主要是结构性矛盾带来的趋势性问题,凯恩斯的短期刺激政策很难奏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国宏观经济环境认识上的理论升华,也是当前经济形势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需要在劳动力、资本、创新和政府4条主线上推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恒
构筑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路径,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管理与支撑体系,另一方面要结合"互联网+"战略与集群式发展战略。新常态下,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需要解决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从政策、体制、管理等多个方面创新,推动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常态 创新型 经济发展 问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恒
构筑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路径,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管理与支撑体系,另一方面要结合"互联网+"战略与集群式发展战略。新常态下,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需要解决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从政策、体制、管理等多个方面创新,推动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常态 创新型 经济发展 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旭 隋筱童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断使集体经济向公有制经济过渡,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思想。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我国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经营制度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提出了合作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权分置"等一系列理论,并在农村中进行了合作社、人民公社、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等多种模式的实践,积累了经验也获取了很多教训。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土地细碎化、集体组织作用发挥不足和成员资格界定不清等问题。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方向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集体经济基本判断、系统总结经验教训和在新时代发展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军华
本文从县域经济发展角度对商贸流通现代化进行探讨,结合电子商务平台的影响,对县域商贸流通现代化体系的不完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商贸流通现代化体系建设建议,以期推进农村商贸流通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商贸流通现代化 建议 现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蔡静霞 武志勇
近年来,我国经济较快发展,然而付出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沉重代价,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此,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协同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力
文章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有关教育改革的政策入手,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并通过解读"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了教育改革的新亮点。
关键词:
新常态 方向 亮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