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03)
- 2023(18669)
- 2022(16087)
- 2021(14924)
- 2020(12528)
- 2019(28288)
- 2018(28118)
- 2017(54187)
- 2016(29493)
- 2015(32671)
- 2014(32381)
- 2013(31884)
- 2012(29393)
- 2011(26919)
- 2010(27155)
- 2009(25493)
- 2008(24678)
- 2007(22018)
- 2006(19726)
- 2005(17451)
- 学科
- 济(128570)
- 经济(128441)
- 管理(86701)
- 业(81103)
- 企(66305)
- 企业(66305)
- 方法(51989)
- 数学(45283)
- 数学方法(44776)
- 中国(34287)
- 农(32969)
- 财(30049)
- 业经(27203)
- 地方(27126)
- 学(27020)
- 制(24146)
- 贸(23178)
- 贸易(23164)
- 易(22478)
- 农业(21888)
- 技术(21110)
- 银(20567)
- 银行(20500)
- 行(19655)
- 环境(18951)
- 融(18860)
- 金融(18858)
- 理论(18778)
- 和(18288)
- 务(17737)
- 机构
- 学院(423876)
- 大学(423646)
- 济(177717)
- 经济(174000)
- 管理(163726)
- 研究(146450)
- 理学(141121)
- 理学院(139563)
- 管理学(137177)
- 管理学院(136418)
- 中国(109706)
- 科学(89854)
- 京(89709)
- 财(81559)
- 所(74439)
- 农(71243)
- 研究所(67672)
- 中心(65294)
- 财经(64783)
- 业大(63975)
- 江(62452)
- 经(58747)
- 北京(56918)
- 农业(56016)
- 范(54796)
- 师范(54223)
- 经济学(54199)
- 院(52622)
- 州(50262)
- 经济学院(48684)
- 基金
- 项目(282073)
- 科学(220531)
- 研究(204551)
- 基金(203439)
- 家(178310)
- 国家(176824)
- 科学基金(150443)
- 社会(129635)
- 社会科(122826)
- 社会科学(122795)
- 省(110165)
- 基金项目(107212)
- 自然(97550)
- 自然科(95214)
- 自然科学(95185)
- 教育(93497)
- 自然科学基金(93475)
- 划(92789)
- 资助(84013)
- 编号(83044)
- 成果(67639)
- 重点(63273)
- 部(61742)
- 发(61164)
- 创(59534)
- 课题(57566)
- 创新(55696)
- 科研(53564)
- 国家社会(53016)
- 教育部(52761)
- 期刊
- 济(200720)
- 经济(200720)
- 研究(129485)
- 中国(78427)
- 学报(68508)
- 农(64656)
- 科学(61712)
- 管理(61458)
- 财(60079)
- 大学(51272)
- 学学(48619)
- 教育(44348)
- 农业(43984)
- 融(40225)
- 金融(40225)
- 技术(36011)
- 经济研究(33739)
- 业经(32584)
- 财经(32020)
- 经(27556)
- 问题(25938)
- 业(22029)
- 技术经济(22002)
- 科技(20882)
- 贸(20781)
- 理论(20466)
- 图书(19896)
- 商业(19828)
- 现代(19118)
- 版(19117)
共检索到630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杜正琦 王理政
本文通过计算我国国民储蓄率和部门储蓄率,发现我国国民储蓄率自2010年后就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居民储蓄率下降是导致国民储蓄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随后,本文测算了我国的最优储蓄率水平,得出结论,虽然我国的储蓄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处于较高水平,但总体上依然处于最优储蓄率的测算区间。最后,对储蓄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储蓄率的下降会显著降低投资率水平并增加金融风险,而且储蓄率的下降可能是一个长期且无法避免的问题。据此,本文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民储蓄率 居民储蓄率 投资率 杠杆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金全,郭整风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关注储蓄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认为在较低人均资本水平下,较高的储蓄率有利于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我们利用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发现,在我国现阶段不存在储蓄率对于经济增长的显著正向影响,但存在实际GDP水平值对储蓄增量的显著反向影响。因此,较高的收入增长是储蓄提高的主要原因,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平稳导致了储蓄率对实际GDP增长率的正向影响减弱。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田小勇 杨传波
经济增长模型中的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的关系能检验出经济究竟以何种方式增长。新古典模型预言了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率只有水平效应,而没有增长效应;形式的内生增长模型中储蓄率却对经济增长率有长期的增长效应。本文利用我国的经济数据分析出了储蓄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具有长期的增长效应,因此增加储蓄、鼓励对私人资本的投资仍然是帕累托有效率的政策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万泉
在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背景下,过高的储蓄率会加重内需不足进而引致经济衰退,文章分析了我国居民储蓄率过高的制度性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储蓄 收入分配 融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财政部国际司课题组
近10多年来,在全球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国际收支失衡愈演愈烈。其中,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经济体、石油出口国的贸易顺差则急剧膨胀。一些专家认为,美国贸易逆差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祚军 常雅丽 黄立群
本文基于索洛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借助菲尔普斯的"黄金律水平",研究了全球108个国家的最优储蓄率与实际储蓄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数国家表现出最优储蓄率围绕实际储蓄率上下波动。考虑到各国经济增长目标的差异,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以经济增长预期为变量的理想最优储蓄率,得出能达到国家预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储蓄率水平。最后,综合影响储蓄率的经济性、制度性、结构性因素,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储蓄率的各类因素,发现这些因素随着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对储蓄率的作用发生改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凯风 潘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呈现一路走高的态势,水平之高、速度之快被称为"中国储蓄之谜"。探寻我国居民储蓄率高的原因,对于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人口结构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如何作用于居民储蓄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人口结构作用于居民储蓄率的理论机制,接着采用广义系统GMM方法分别对全国样本、东中西分区域样本进行了参数估计分析,从人口年龄结构、性别比、城镇化率等角度分别分析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作用效果,最后得出构建长效配套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金融支持老年服务化发展、协调区域不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居民储蓄率 人口结构 城镇化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沫凝
在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质量红利逐渐显现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我国人口结构转变、人力资本提升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从理论上推导了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及人力资本提升与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关系,并利用1990-2014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的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老年抚养比与居民储蓄率显著负相关,人力资本提升会通过增加收入提高居民储蓄率,但一期滞后会因为降低未来收入不确定性而降低居民储蓄率。最后本文还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志君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居民储蓄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储蓄倾向由原来单一的储蓄存款向储蓄存款、有价证券和兴办私人企业多种方式并重的方向发展,居民储蓄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文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重点讨论我国居民储蓄倾向的变化规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宇 蔡松锋 张亚雄 张鹏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政策举措。但对于这些政策的影响却很少有学者进行定量的研究和评估,因此,本文采用动态GTAP-Dyn模型测算了美国储蓄率上升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影响。模型结果显示,与基准情景相比,2015年中国经济和福利将获得小幅的正面影响,而美国将受到一定的负面冲击。同时,我国生产要素成本增加将会导致我国实际汇率升值。另外,该措施将会增加我国内需比重,降低对外需依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促进作用。从行业产出看,对我国行业有小幅的负面冲击,而对美国产业基本上呈较大幅度的正面影响。从中美双边贸易看,由于需求效应的影响,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减少。与此相反,替代效应导致美国对中国工业品的出口大幅增加。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邵科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国居民储蓄率扭转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下降态势,开始显著上升。但是,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的1998年以及"IT"泡沫破灭后的2002年时的情况类似,美国居民储蓄率的上升势头不会维持,未来会高位缓慢下降,整体呈现倒"U"型,美国未来消费储蓄格局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应该抓住这一重要的战略关键期,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未来的挑战。
关键词:
次贷危机 美国经济 储蓄率 应对战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扬
正是因为储蓄率较高,我国经济才得以长期保持高投资和高出口。也正是由于高投资和高出口与高储蓄相互适应,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才得以顺利展开,并且在总体物价水平没有较大上涨的条件下,创造了连续多年高增长的奇迹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姜凌 吴建强
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外部市场需求下降,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在减弱。为保持经济的增长,国家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方针。扩大内需要求我国将过高的储蓄率转化为投资和消费,以拉动经济的增长。一、储蓄率的国际比较2005年下半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了一项关于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大型研究(IMF,2005)。该研究认为,在全球的主要经济体中,一方面,存在储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徐诺金
储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必须有高储蓄率的支撑。本文通过对工业化进程中有关国家储蓄率的时序数据和结构变动的比较研究,发现储蓄率的提高是经济阶段演进的必然现象,是经济增长过程的客观规律。目前我国的高储蓄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高储蓄率为我国加快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大好条件。
关键词:
高储蓄 储蓄率 经济增长 消费率 投资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