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37)
- 2023(15593)
- 2022(12996)
- 2021(11865)
- 2020(9832)
- 2019(21467)
- 2018(21284)
- 2017(39914)
- 2016(20789)
- 2015(23006)
- 2014(22240)
- 2013(21708)
- 2012(19806)
- 2011(17623)
- 2010(18215)
- 2009(17276)
- 2008(16704)
- 2007(15267)
- 2006(13718)
- 2005(12428)
- 学科
- 济(106211)
- 经济(106105)
- 业(84453)
- 管理(76653)
- 企(76138)
- 企业(76138)
- 方法(35119)
- 业经(31902)
- 农(29769)
- 财(26374)
- 数学(26206)
- 数学方法(25970)
- 地方(25119)
- 中国(24763)
- 技术(21595)
- 农业(21384)
- 务(18787)
- 财务(18762)
- 财务管理(18743)
- 制(18510)
- 理论(17669)
- 企业财务(17649)
- 和(17623)
- 环境(17405)
- 划(16990)
- 学(16704)
- 策(15998)
- 体(14940)
- 贸(14438)
- 贸易(14422)
- 机构
- 学院(298459)
- 大学(289739)
- 济(132358)
- 经济(129921)
- 管理(118058)
- 理学(100313)
- 理学院(99266)
- 管理学(97927)
- 研究(97386)
- 管理学院(97348)
- 中国(77086)
- 京(60516)
- 财(59710)
- 科学(56117)
- 所(47085)
- 江(46902)
- 财经(46674)
- 中心(44981)
- 农(44003)
- 研究所(42109)
- 经(42060)
- 经济学(40185)
- 业大(39170)
- 北京(37807)
- 州(37330)
- 范(36943)
- 师范(36652)
- 经济学院(35834)
- 院(35483)
- 农业(33899)
- 基金
- 项目(192364)
- 科学(154107)
- 研究(147010)
- 基金(139040)
- 家(119069)
- 国家(117722)
- 科学基金(103500)
- 社会(96671)
- 社会科(91673)
- 社会科学(91649)
- 省(78082)
- 基金项目(73654)
- 教育(65309)
- 自然(63392)
- 划(62624)
- 自然科(61851)
- 自然科学(61838)
- 自然科学基金(60764)
- 编号(59425)
- 资助(54246)
- 成果(46620)
- 创(45532)
- 发(43845)
- 重点(42709)
- 创新(41600)
- 部(40831)
- 课题(40747)
- 国家社会(40223)
- 业(38944)
- 制(37755)
- 期刊
- 济(162996)
- 经济(162996)
- 研究(90979)
- 中国(60967)
- 管理(51091)
- 财(49615)
- 农(42185)
- 科学(38035)
- 学报(36176)
- 技术(30140)
- 农业(29094)
- 教育(28860)
- 大学(28735)
- 业经(28014)
- 融(27537)
- 金融(27537)
- 学学(27195)
- 经济研究(25842)
- 财经(23642)
- 经(20748)
- 问题(20162)
- 技术经济(18483)
- 业(18020)
- 现代(15698)
- 世界(15358)
- 贸(14998)
- 商业(14894)
- 科技(14768)
- 财会(13782)
- 策(13521)
共检索到463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润斌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选择。南宁高新区具有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良好经济条件、创新环境和平台基础。文章认为,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重点是要以科学的创新创业理念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制度设计;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增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支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左伟
电子商务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建立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有利于发挥电子商务产业聚集优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文章分析了南宁高新区建设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政策优势、产业规模优势和基础配套设施优势,认为南宁高新区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必须明确基地发展定位,优化制度环境,完善支持体系,构建重点特色行业电子商务集群,形成区域电子商务品牌的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边伟军 杨薪钰 罗公利
本文基于对青岛高新区1992—2018年发展历程的分析,运用单案例探索性方法研究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及其背后的机理。结果表明:①高新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可分为种群形成阶段、群落形成阶段和系统形成阶段;②高新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演化是一个动态积累过程,并且是伴随着创新创业资源的聚合、整合和耦合逐渐形成的;③生态系统的创新创业能力形成实质上是从个体能力到种群能力、种群能力到群落能力、群落能力再到系统能力三阶涌现的结果。
关键词:
创新创业 生态系统 高新区 案例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燕雯
高新区产业集群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温床,产业集群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机制。本文拟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南宁高新区发展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最后从区域创新优势就高新区的竞争力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新区 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代明
高新区与城市的协调互动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发展离不开高新区的引领和带动,高新区发展需以城市的基础条件为依托。文章认为,高新区应实施工业振兴战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聚集和整合创新资源,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园区与城市的协同发展。高新区所在地方政府应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和优化高新区发展规划,为高新区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促进城市与高新区的良性互动发展。
关键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高新区 城市 互动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郑玉雯 张青芬
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提升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是将国家高新区培育成为质量卓越的绿色增长极的重要途径。基于共生视角下的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以我国129家国家高新区为研究样本,采用DEMATEL方法对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能级的17个测度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从中筛选出关键条件因素,运用fs QCA方法挖掘影响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提升的前因构型,从组态视角探析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提升的关键路径。研究发现:(1)具有多样共生性的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主体、绿色创新资源和绿色创新环境共同形成可持续绿色创新模式,对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提升具有重要影响;(2)驱动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形成高能级的3条路径分别为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主体辐射带动型路径、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资源优势引领型路径和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主体—绿色创新资源—绿色创新环境协同驱动型路径。可见,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提升具有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促进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提升,对于增强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能力以及协同提高绿色创新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仕龙 刘明婕 宋运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当前,南宁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整体战略,发挥税务部门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发展新动能。本文以南宁高新区为例,通过梳理"双创"企业税收政策,分析企业税源、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甘春华 张炳申
桂林国家高新区要在二次创业中奋起直追,必须调整过去的发展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新区的主要发展模式以及桂林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特点,认为以密集的智力资源为基础的模式是适合其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
高新区 智力资源 工业基础 政策环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国秋 黄小勇
基于南昌市高新区构建协同共生创新中心的设想,需要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本文通过问卷调研发现,超过半数科研机构都有进驻协同共生创新中心的意愿。进驻协同共生创新中心的方式主要是租赁场所和购买土地,而且大多数会选择整体入驻。入驻机构在硬件设施方面比较关注地理位置和信息中心,生活配套方面是技术交流中心和人才公寓,政策支持方面是资金和税收优惠。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分阶段推进协同共生创新中心的构建;做好整体规划,打造智慧协同共生创新中心;完善协同共生创新中心的软硬件配套条件;优化协同共生创新中心的环境主体。
关键词:
协同共生创新中心 问卷调查 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邵汉华 周磊
本文以国家高新区为创新发展依托,利用熵值法测度了2011—2015年长江经济创新驱动带29个高新区的综合创新能力,并将其作为创新"质量"应用于引力模型构建出空间关联矩阵。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固定效应模型对创新网络结构及效应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①高新区样本的创新能力普遍较低,且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稳步提升的时间演变趋势。②高新区之间创新动能的溢出效应明显,网络的稳定性缓慢减弱,创新关联程度具有较大提升空间。③长江经济创新驱动带呈现出显著的"核心-边缘"分布,长江下游地区的高新区成员处于网络的核心位置。④长江经济创新驱动带可划分为长三角、长三角附近、长江中游和长江上游四个创新板块,且第二板块向第一板块的溢出效应最为显著。⑤高新区成员在网络中地位的提升对自身综合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生新
文章结合南宁高新区的实际分析了高新区的主导产业品牌战略建设。文章认为,在南宁高新区的主导产业品牌战略建设中,政府方面要做好高新区企业的调查摸底和分类培训指导工作,实行专门化管理、定向帮扶,完善品牌的创建、管理和保护体系;企业方面要增强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培育企业文化、激励企业员工和健全品牌管理体系并持之以恒推进品牌建设。
关键词:
高新区 主导产业 品牌战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戒辉
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发展密不可分,产业集群可以优化高新区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分工合作和提高高新区影响力与竞争力;高新区的发展又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南宁高新区面临着产业集群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融资渠道有限和有效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其产业集群建设应该明确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扩大集群范围与效应;完善优势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增强区域创新网络功能;健全风险投资机制,拓宽企业筹资渠道。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南宁高新区 互动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其玮 顾新 赵长轶
从构成和影响因素两个维度,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优势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主客观组合赋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K-CF模型。以成都高新区89家科技企业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和K-CF模型对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优势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和K-CF模型能较为科学地得到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优势水平及各企业知识优势在系统中所处位置,能发现导致系统知识优势不佳的相关因素,帮助领导者和决策者改善知识优势状况,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推广价值。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蔡杜荣 于旭
近年来,企业创新的成败越来越依赖于它们所生存的创新生态系统,哪些因素影响了创新生态系统成长是一个亟待探讨的话题。基于新近的“架构者”理论,文章探究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新生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架构者”及其对生态系统其他企业的影响,试图揭示创新生态系统形成和演化机制。通过案例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文章发现:(1)在新生期,政府是创新生态系统的“架构者”,其政策效应是创新生态系统形成的动力;(2)在成长期,先驱企业取代政府成为“架构者”,其通过对其他企业产生“跟随效应”推动整个生态系统创新产出增加;(3)在成熟期,作为“架构者”的先驱企业对其他企业创新溢出存在“乘数效应”。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应该根据创新生态系统不同发展阶段,识别相应的“架构者”并给予相应的政策,从而发挥它们创新的带动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