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07)
2023(13443)
2022(11129)
2021(9966)
2020(8088)
2019(17848)
2018(17236)
2017(32425)
2016(17298)
2015(18993)
2014(18758)
2013(18581)
2012(17745)
2011(16352)
2010(17030)
2009(16121)
2008(15110)
2007(13623)
2006(12519)
2005(11915)
作者
(49915)
(41284)
(41010)
(38953)
(26547)
(19751)
(18649)
(15862)
(15861)
(14771)
(14357)
(14004)
(13514)
(13431)
(12984)
(12904)
(12105)
(12057)
(11954)
(11435)
(10659)
(10050)
(9933)
(9639)
(9470)
(9304)
(9184)
(9053)
(8343)
(8190)
学科
(92927)
经济(92856)
管理(50695)
(49178)
(39442)
企业(39442)
中国(31600)
地方(29207)
(27644)
金融(27643)
方法(26868)
(25442)
银行(25422)
(24793)
数学(22973)
数学方法(22783)
(21145)
业经(20505)
(18676)
(17791)
地方经济(16932)
技术(16846)
(16643)
农业(15252)
(14270)
贸易(14253)
(13692)
(13620)
环境(13543)
(12128)
机构
学院(249135)
大学(246832)
(116617)
经济(114289)
研究(94196)
管理(90261)
中国(77214)
理学(75495)
理学院(74557)
管理学(73557)
管理学院(73059)
(53157)
(53156)
科学(53056)
(47677)
中心(43352)
研究所(42592)
财经(40971)
(39426)
经济学(37671)
(37059)
(36940)
北京(34722)
(34047)
(33921)
经济学院(33613)
师范(33607)
(32377)
业大(30937)
财经大学(30179)
基金
项目(155995)
科学(123846)
研究(118657)
基金(111406)
(96106)
国家(95272)
科学基金(81558)
社会(78152)
社会科(74388)
社会科学(74371)
(62376)
基金项目(57783)
教育(52815)
(51324)
自然(48200)
编号(47106)
自然科(47078)
自然科学(47071)
自然科学基金(46188)
资助(45127)
(41039)
成果(38843)
重点(36116)
(34966)
课题(34435)
发展(34089)
(33960)
(33547)
创新(32992)
国家社会(32935)
期刊
(141390)
经济(141390)
研究(85915)
中国(57806)
(40682)
金融(40682)
(39646)
管理(37082)
(35135)
学报(32542)
科学(32223)
教育(28748)
大学(25365)
经济研究(23928)
学学(23723)
农业(23484)
技术(22896)
业经(21720)
财经(21177)
(18435)
问题(17551)
技术经济(14364)
(13816)
世界(13574)
国际(13359)
(12758)
商业(12356)
统计(12112)
(11753)
论坛(11753)
共检索到411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向琳  
金融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本身发展质量将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实质性影响。本文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中国金融发展质量省际面板数据进行测度与分解,并对八大综合经济区金融发展质量动态变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全国金融发展质量、技术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各省间金融业发展并不均衡,技术进步在各省之间的传递流动不够充分;金融发展质量主要受技术进步的贡献,规模效率的低下是最大"累赘",打破金融业的空间集聚,实现区域间均衡发展,提高整体规模效率,是解决当前金融业发展质量的重点;在区域比较分析中,三大沿海地区金融机构已经超出了最佳生产规模的阶段,需要引入金融市场的竞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章永刚  
经济新常态下,区域创新型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促使区域产业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和聚集,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区域高职教育应积极推动区域高职教育一体化,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规模定位,围绕区域产业布局,明确专业设置定位,围绕区域产业技术水平和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建设区域文化中心,确立大学文化定位。区域高职教的准确定位不仅有利于提升品牌、凝练特色,同时也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对区域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具有引领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保奎  
新常态下区域发展将围绕提高空间效率呈现五个转变,即从地方竞争转向区域合作、从集中集聚转向分散均衡、从产业转移转向知识外溢、从增量拓展转向存量提升、从基础设施转向人力资本。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津  房红威  王瓅学  
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区域金融中心通过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并共谋深入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全景发生了深刻变化,也赋予区域金融中心新的内涵。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应当弃数量、求质量,注重存量金融资源的利用和结构的优化,同时,顺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向创新借力。面对新常态下的困难和机遇、变化与挑战,成都市在自身金融禀赋的优势和局限下,为在十三五期间构建辐射力更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应该有新的着力点,即通过与现有金融中心错位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津  房红威  王瓅学  
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区域金融中心通过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并共谋深入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全景发生了深刻变化,也赋予区域金融中心新的内涵。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应当弃数量、求质量,注重存量金融资源的利用和结构的优化,同时,顺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向创新借力。面对新常态下的困难和机遇、变化与挑战,成都市在自身金融禀赋的优势和局限下,为在十三五期间构建辐射力更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应该有新的着力点,即通过与现有金融中心错位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施卫东  
本文在分析韩国区域经济发展演变的基础上,探讨了韩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具体 政策措施及其实际效果的评价,并提出了韩国区域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岚  刘升华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三期叠加”状况下金融风险在局部区域爆发的可能性不容忽视,如何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区域金融风险,是金融审计新的课题和挑战。本文回顾近些年来我国已经出现的影响区域金融稳定的风险事件后,总结新常态下影响区域金融稳定的各种因素,回顾近些年金融审计发挥事前预警、事中化解、事后跟踪的作用,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好的做法后,提出金融审计发挥持续跟踪、警示预警、拦阻索等功能,在防范区域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建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蔡志刚  周颖  
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为了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发达国家实施的以财税政策专主的区域经济政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我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应该借鉴这些经验,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周燕  
本文在辨析发展质量概念基础上,以环境和收入分配的库茨涅茨曲线为理论基础,探讨中国的发展质量并进行国际比较。结果发现,中国发展质量经历了改善—恶化—再改善3个阶段;中国、印度和美国发展质量与经济增长呈现U型曲线,日本则呈现倒U型曲线。进一步分析发现,美国和日本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并不存在关联,经济增长对发展质量的影响不会因为收入差距发生变化,经济增长是影响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的发展质量及影响因素表现出一致性,处在上升阶段的经济增长对发展质量的影响在更高的收入差距水平下的作用增强。中美日印4国发展质量的国际比较表明,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需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的同时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雪  
区域金融改革作为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维度,对推动整体金融改革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中央一直鼓励和支持基层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本文对我国区域金融改革试点情况、主要特点和经验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提出了关于四川加大探索力度争取区域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孙肖远  
江苏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比较典型的省份,担负着新常态下为全国发展探路的重大使命。"十三五"时期,在面临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将由生产要素和投资复合驱动向创新和民生改善复合驱动的阶段转变,其阶段特征是:进入创新驱动、富民驱动双引擎轨道,进入更加注重"人才红利"、"改革红利"和"战略红利"释放轨道,进入"中高速""中高端"互动相促轨道。在这一发展阶段,只有率先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实现改革发展平衡、开放经济均衡,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才能走出一条区域转型发展之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一鸣  
通常情况下,我们往往从东、中、西三大地带视角来分析区域差距,但进入发展新常态,不仅东部和中西部地带发展态势在发生变化,而且经济增长南北分化的态势也在趋于明显。即使同处在相同地带,各省份经济增速也在分化,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第一,东部地区转型升级取得进展但压力仍大。东韶地区外向型经济比重较高,加工贸易规模较大。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外部需求扩张放慢,东部省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起步较早并取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昕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腹地涉及东南亚和南亚的众多国家和地区,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如何推动利用现有的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使其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进而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贸易竞争力,是GMS各国政府普遍面临的一个挑战。本文通过对GMS东西经济走廊发展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及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及人员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明华  
本文通过对比国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行模式和发展概况,探索性地提出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方向,即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首先实行商业化经营与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股份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最终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变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以市场规则为原则的市场化经营性公司。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森  
通过分析近十多年江西和"中四角"其他三省GDP总量、人均GDP和融资规模总量差距的转折点,发现江西正面临着金融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更好地融入"中四角"城市群的发展战略,本文比较了"中四角"各省金融市场体系与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水平,以及各省在促进金融业发展上的具体措施,认为江西金融业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为此,本文借鉴了其他三省在促进金融业发展上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据此提出了加快推进江西金融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