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71)
- 2023(17616)
- 2022(14651)
- 2021(13498)
- 2020(11500)
- 2019(25829)
- 2018(25608)
- 2017(47988)
- 2016(25816)
- 2015(28593)
- 2014(27986)
- 2013(27275)
- 2012(24767)
- 2011(22446)
- 2010(22816)
- 2009(21235)
- 2008(20599)
- 2007(17982)
- 2006(16421)
- 2005(14709)
- 学科
- 济(120024)
- 经济(119899)
- 管理(82887)
- 业(73573)
- 企(63877)
- 企业(63877)
- 方法(44257)
- 数学(37891)
- 数学方法(37339)
- 中国(29364)
- 财(28724)
- 农(27796)
- 业经(27018)
- 地方(26799)
- 制(24530)
- 学(23057)
- 技术(19606)
- 银(18503)
- 银行(18478)
- 农业(18247)
- 理论(17752)
- 体(17652)
- 行(17632)
- 务(17209)
- 财务(17147)
- 融(17107)
- 金融(17104)
- 财务管理(17103)
- 贸(16971)
- 贸易(16957)
- 机构
- 学院(353578)
- 大学(352823)
- 济(153567)
- 经济(150458)
- 管理(139665)
- 研究(119913)
- 理学(118109)
- 理学院(116816)
- 管理学(114869)
- 管理学院(114141)
- 中国(94142)
- 京(74119)
- 财(72682)
- 科学(69371)
- 所(58531)
- 江(56154)
- 中心(56144)
- 财经(55891)
- 研究所(52503)
- 农(52392)
- 经(50645)
- 经济学(47602)
- 业大(47510)
- 范(46512)
- 北京(46215)
- 师范(46099)
- 州(44048)
- 院(43504)
- 经济学院(42398)
- 财经大学(41339)
- 基金
- 项目(231515)
- 科学(184720)
- 研究(172597)
- 基金(168976)
- 家(145746)
- 国家(144563)
- 科学基金(125922)
- 社会(112335)
- 社会科(106659)
- 社会科学(106636)
- 省(91257)
- 基金项目(88467)
- 教育(79654)
- 自然(79234)
- 自然科(77430)
- 自然科学(77411)
- 自然科学基金(76011)
- 划(75826)
- 编号(69372)
- 资助(67820)
- 成果(55972)
- 重点(52288)
- 发(51260)
- 部(51026)
- 创(50551)
- 课题(48182)
- 创新(47443)
- 国家社会(47070)
- 教育部(44603)
- 人文(43779)
- 期刊
- 济(180810)
- 经济(180810)
- 研究(110262)
- 中国(77412)
- 财(59078)
- 管理(58233)
- 科学(48285)
- 学报(48058)
- 农(47583)
- 教育(40341)
- 大学(37959)
- 融(36047)
- 金融(36047)
- 学学(35283)
- 技术(34320)
- 农业(31578)
- 经济研究(28891)
- 财经(28680)
- 业经(28465)
- 经(25020)
- 问题(22494)
- 技术经济(19339)
- 业(18134)
- 贸(17244)
- 图书(17238)
- 统计(16994)
- 现代(16446)
- 理论(16059)
- 商业(16008)
- 策(15900)
共检索到554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郭贯成 仲济香 陈会广
研究目的:研究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引致土地利用管理的新矛盾及其应对措施。研究方法:从经济新常态对产业转型的影响分析出发,阐述产业转型升级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讨论产业转型引致土地利用管理的新矛盾,并提出应对策略。研究结果:(1)产业用地管理的无差异性与产业结构升级要求土地管理的内在差异性脱节;(2)区域间产业结构雷同现象较为严重;(3)粗放用地对耕地保护带来了压力;(4)产业用地退出面临很多现实的障碍。研究结论:通过反弹琵琶、产城融合、建设用地减量化、实施多元化的产业用地退出机制,探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设用地管控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红梅 孟鹏 马克星 王克强 张冰松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用地减量化的内涵和必要性,探讨减量化的理论基础,总结经济发达地区建设用地减量化经验,为在其他地区推行减量化提供借鉴。研究方法:以上海市为例,总结建设用地减量化经验;借助"经济新常态下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与建设用地减量化研讨会"的专家研讨,研究减量化内涵、必要性和减量化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政策建议。研究结果:(1)建设用地减量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2)建设用地减量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的需要。研究结论:建设用地减量化政策还不完善,建议在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经济发展驱动转型、差别化政策、三农保护、资金来源和农用地复合利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永欢 李晓波 周立华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须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强土地利用管理,积极推进人地挂钩政策,严格落实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政策,强化规划管理约束,力促城镇化优质、高效、科学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新常态 土地利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英浩 陈江龙 高金龙 蒋伟萱
经济转型背景下,研究全球化、市场化和分权化等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基于2000-2015年长三角地区各地区面板数据,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测度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研究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演变特征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出两阶段波动上升的趋势。(2)从空间分异特征来看,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高值区沿"沪宁—沪杭—杭甬"交通线分布,且这一空间特征较为稳定。(3)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全球化因素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经济市场化因素的总效应呈现减弱趋势;财政分权在第一阶段对本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对临近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消极作用,但到了第二阶段,这两种作用均变为不显著;土地财政在第一阶段对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第二阶段随着土地的资本化加强,反而不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4)控制变量中,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对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人口密度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直接影响也愈发显著。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卢为民
当前,土地利用已成为影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新因素,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现行土地利用政策还存在着种种不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与创新步伐。土地利用与产业集群土地在我国不仅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还是有力的调控手段。土地利用政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影响或引导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产业集群作为一个产业群落,有其内在的空间集聚和联系规律,而且在不同发展阶段,产业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清勇
2009年7月2—3日,第五届"两岸四地土地学术研讨会"在昆明举办。"两岸四地土地学术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国立政治大学地政学系、香港测量师协会、澳门地图绘制暨地籍局发起,从2000年起由四方轮流主办,每两年举办一届。本届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主办,云南省测绘学会、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省科协承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立政治大学、浙江大学、香港测量师协会、澳门地图绘制暨地籍局、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桑百川
在经历了长期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传统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货币宽松产生的大量流动性不仅没有有效流入实体经济,反倒推高了先行经济领域价格。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矛盾加剧,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而在调结构中,又面临着多重经济悖论并存的局面。与此同时,国际经贸规则正在深刻变迁;美国强力推行遏制中国的亚太战略,推动制造业回流,加速了全球价值链重构,使进入中国市场的部分外商投资撤离风险上升;日本实行的安倍经济学效果存疑,英国脱欧加剧了欧盟的不稳定性,使欧盟经济进一步雪上加霜,日欧经济颓势短期无法改变。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给中国带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静 郑振源 黄晓宇 邵晓梅
研究目的:系统回顾建国以来中国土地利用战略,预测分析当前土地资源现状及未来的利用趋势,指出现行土地利用战略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土地资源利用战略的建议。研究方法:调研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研究结果: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乃是当前土地利用的主要矛盾,有限的土地资源不能满足各部门的土地需求乃是当前主要的土地问题。现行的土地资源利用战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研究结论:解决新阶段土地问题的关键是全面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应实现"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基础上,保发展,保资源,保环境"(三保一基础)的土地资源利用战略转变;要多管齐下,提高农用地质量,实现"农用地数量保护与农用地生产能力...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战略 土地供需矛盾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龙花楼
研究目的:科学解释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及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分析了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现状,厘清了土地利用转型研究对象,构建了区域土地利用转型“冲突—协调”理论模式,并从三个维度对土地利用转型进行了科学解释:土地利用形态的变化引起土地系统结构的变化,进而导致土地系统功能的变化,辅以基于格局与过程耦合的土地利用转型调控最终促使土地利用转型的完成。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转型研究自引入中国以来,得到迅速发展,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可有力支撑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理论化;基于土地系统科学的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理论创新可有效解决区域土地利用转型所面临的复杂关联及多重因果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苏强
城市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命脉,而其主要是通过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更替、深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在城市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也必然地产生相应的变化。城市化的演变首先表现为产业经济的发展,其次表现为城市土地形态的调整和演化,最终,形成适合城市产业结构的城市空间结构,表现为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与城市功能的统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梁流涛 翟彬 樊鹏飞
从经济集聚、产业结构两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并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定量考察经济集聚、产业结构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现阶段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处于随集聚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的阶段,拥挤效应还不明显。同时,集聚程度的不同方面对土地利用效率的贡献大小存在差异,资本密度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就业密度和人口规模,这表明现阶段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主要由资本投入推动的。(2)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作用增强,其进一步加大了资本对城市土地产出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但不利于城市就业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经济集聚 产业结构 城市土地 效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梁流涛 翟彬 樊鹏飞
从经济集聚、产业结构两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并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定量考察经济集聚、产业结构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现阶段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处于随集聚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的阶段,拥挤效应还不明显。同时,集聚程度的不同方面对土地利用效率的贡献大小存在差异,资本密度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就业密度和人口规模,这表明现阶段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主要由资本投入推动的。(2)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作用增强,其进一步加大了资本对城
关键词:
经济集聚 产业结构 城市土地 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秋月 严金明
目前东莞市正在进行经济社会双转型,推动资源主导型经济向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变、初级城市化社会向高级城市化社会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核心是产业结构调整,而产业结构调整必然落实到具体的空间上,产业结构的质态转变首先通过相应的土地利用变化得到反映,[1]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对土地资源配置提出新的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余星涤 牛雄 毕云龙
城市建设应按照其内在运行规律,顺应城市肌理,采用适当规模、合理尺度,妥善处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有机更新。本文结合北京首创朗园文创产业园的调研案例,对新产业、新业态土地规划和利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顶层设计、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主要矛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新常态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层矛盾探思
土地利用规划与政策国际研讨会综述
如何应对我国经济面临的新矛盾及新挑战
社会主义流通的基本矛盾与市场经济下的流通改革
“多规冲突”根源与“多规融合”原则——基于“土地利用冲突与‘多规融合’研讨会”的思考
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矛盾与调整方向
广西贵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矛盾关系研究
“经济发展新常态:改革、创新与可持续”学术研讨会综述
城乡土地利用冲突与土地制度改革——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院长(系主任)联席会暨中国土地科学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专业创立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