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64)
- 2023(9562)
- 2022(7954)
- 2021(7161)
- 2020(5869)
- 2019(13184)
- 2018(12859)
- 2017(24912)
- 2016(13260)
- 2015(14480)
- 2014(14343)
- 2013(13900)
- 2012(13334)
- 2011(12029)
- 2010(12802)
- 2009(12251)
- 2008(12121)
- 2007(11222)
- 2006(10293)
- 2005(9489)
- 学科
- 济(74257)
- 经济(74211)
- 管理(46122)
- 业(42075)
- 企(36202)
- 企业(36202)
- 方法(22094)
- 数学(19288)
- 地方(19139)
- 数学方法(19067)
- 中国(17468)
- 财(17301)
- 农(14907)
- 业经(14427)
- 制(13793)
- 技术(13451)
- 地方经济(13218)
- 银(12307)
- 银行(12297)
- 学(12005)
- 行(11773)
- 融(11651)
- 金融(11651)
- 策(11301)
- 务(10581)
- 财务(10561)
- 财务管理(10541)
- 贸(10497)
- 贸易(10487)
- 易(10111)
- 机构
- 学院(191937)
- 大学(189545)
- 济(94876)
- 经济(93041)
- 管理(73755)
- 研究(67783)
- 理学(61871)
- 理学院(61257)
- 管理学(60469)
- 管理学院(60082)
- 中国(56221)
- 财(44892)
- 京(38875)
- 科学(35673)
- 财经(34285)
- 所(33121)
- 中心(31555)
- 江(31281)
- 经(30932)
- 经济学(30494)
- 研究所(29167)
- 经济学院(27013)
- 农(25308)
- 财经大学(25130)
- 北京(24882)
- 州(24618)
- 院(24218)
- 范(23807)
- 师范(23668)
- 业大(21968)
- 基金
- 项目(116078)
- 科学(93585)
- 研究(89238)
- 基金(85154)
- 家(72003)
- 国家(71381)
- 科学基金(62604)
- 社会(60525)
- 社会科(57558)
- 社会科学(57545)
- 省(45435)
- 基金项目(43397)
- 教育(39999)
- 自然(37155)
- 划(36836)
- 自然科(36340)
- 自然科学(36333)
- 自然科学基金(35679)
- 资助(34988)
- 编号(34769)
- 成果(29436)
- 发(26734)
- 创(26425)
- 部(26067)
- 重点(25984)
- 国家社会(25408)
- 课题(25084)
- 创新(24978)
- 性(23247)
- 教育部(23225)
共检索到315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谢海东 郝奕博
基于2000-2015年度数据建立VAR模型,从经济增长速度、市场利率和经济结构转型三个角度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宏观外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长期动态趋势看,对GDP增速的追求、市场利率的提升是诱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改善信贷资产质量。其政策含义是,调控政策应围绕企业降杠杆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设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谢海东 郝奕博
基于2000-2015年度数据建立VAR模型,从经济增长速度、市场利率和经济结构转型三个角度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宏观外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长期动态趋势看,对GDP增速的追求、市场利率的提升是诱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改善信贷资产质量。其政策含义是,调控政策应围绕企业降杠杆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设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丽
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后,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高速增长现象突出。本文在分析了新常态经济及不良贷款特点的基础上,从宏观经济、政府监管、借款企业和银行自身管理四方面,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式,探寻了在新常态下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进而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不良贷款 应对措施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静
目前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不断增加,金融风险不断累积,不仅制约国有银行的改革与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经济金融的协调健康发展。不良贷款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可产生如下负面效应:不良贷款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不良贷款对投资的影响;不良贷款对经济原有均衡的影响。结论说明,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持续增加,必然会导致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关键词:
不良贷款 货币供给 投资 经济均衡
[期刊] 改革
[作者]
余斌 吴振宇
从后发国家追赶进程的长周期视角看,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实质是追赶进程进入新阶段。客观、准确地认识"新常态",需把握好增量和总量变化的关系、潜在增速和实际增速的关系、历史规律和现实创新的关系。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速已落入中高速的范围,结构也正发生积极变化,但经济运行仍处于向新阶段转换的时期。确保向"新常态"顺利过渡是现阶段宏观调控的重点任务。"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重风险和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在此情境下,宏观调控的整体思路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作出调整:增长目标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通过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增长动力;切实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可持续增长创造条件。
关键词:
新常态 宏观经济 宏观调控 全面深化改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百珍 王德高
本文以习近平同志关于"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讲话为主线,系统论述了新常态的概念、内容、标志及新常态经济的本质与特点。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认识新常态,主动去适应新常态,特别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当下,GDP增长下行压力增强,宏观政策需做出调整。引领新常态要求对宏观调控政策作相应实时的调整;注重宏观经济调控指导思想、手段、方式的实践与创新;把握宏观经济调控的新特点、新变化、新思路,适应宏观调控的转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冰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一直在高位徘徊,成为制约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收集2004年1季度~2009年1季度的最新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共线性诊断、主成分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模型,探讨宏观经济因素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和贡献率。由实证结论发现:宏观经济因素与不良贷款余额负相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对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贡献度最大,每增加1%会导致不良贷款平均降低0.0249%和0.0248%;宏观经济因素对降低不良贷款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在操作层面上可通过扩大内需、改善商业银行的外部信用环境等措施间接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洪星 杨大勇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不良贷款的巨额积累正日益威胁着我国的银行体系 ,其中产生于政策性贷款的不良债权具有更多的体制性特征。本文在“经济转型”的框架中对我国当前的不良贷款和政策性贷款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首先估计了不良贷款的规模 ,然后分析了政策性贷款的来源和本质 ,并对其比例进行了估算。借助一个修正模型 ,文章对银行在经济转型的不同阶段的放贷行为进行了研究。最后是全文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不良贷款 商业银行 政策性贷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崔傅成 陶浩
本文选取最近十多年的宏微观数据,在理论阐述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信贷总量、企业经营状况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互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构建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五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的变化会给不良贷款带来短暂的负向冲击效应,而信贷总量和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会给不良贷款带来较长的负向冲击效应。因此,应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速,放宽货币政策,防止不良贷款率上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雪兰 陈百助
本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对2006年2季度至2011年4季度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宏观经济及银行特征影响因素进行了基于公司贷款与零售贷款的分别考察。结果显示,宏观经济要素及银行特征与不良贷款的关联因产品门类不同而存在不对称性:相对而言,公司贷款对来自宏观经济层面的负面冲击更为敏感;而银行成本效率对两类贷款不良率的作用方向也截然不同。据此,本文提出了若干加强差异化银行监管及管理的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马宇
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我国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宏观调控政策也随之转变,货币政策由大规模刺激转为微刺激和定向调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更加灵活;财政政策的主基调转变为减轻企业税负,增加民生支出,完善社保体系;产业政策以淘汰落后产能、重组过剩产业和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为主。在对外经济政策方面,继续扩大开放,进行"一带一路"建设,发起设立国际金融机构,推动自贸区建设,从产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产业输出与产品输出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主导国际经济合作,带动各国经济共同繁荣。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表现出新特点:从需求管理为主转变为供给管理为主、需求管理为辅;政策将是连续和稳健的,不再大起大落;经...
关键词:
新常态 增长动力 经济风险 宏观调控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健旋
截至2013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92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0%,从账面数据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总资产比重不算高,甚至从全球范围来看,完全在可控范围内。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GDP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运行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阶段,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可能会出现持续攀升现象。因此,加强对不良贷款的成因识别和有效防控,对于商业银行和相关政府部门来说相当重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建刚 谢超颖
本文采用银行的季度数据,依据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及脉冲响应分析,选取三期具有代表性的量化指标对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贷款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经济增长速度对不良贷款的推动作用显著;制造业采购经济指数对不良贷款的影响较为显著;工业景气指数和广义货币供给量对于银行业不良贷款增加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必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同时银行要控制贷款规模,优化贷款结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建刚 谢超颖
本文采用银行的季度数据,依据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及脉冲响应分析,选取三期具有代表性的量化指标对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贷款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经济增长速度对不良贷款的推动作用显著;制造业采购经济指数对不良贷款的影响较为显著;工业景气指数和广义货币供给量对于银行业不良贷款增加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必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同时银行要控制贷款规模,优化贷款结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丛明
当前经济形势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下一步的宏观经济走势依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经济上行和下行的两种趋向同时并存,反映出未来通货膨胀压力与通货紧缩影响依然存在,宏观调控仍处于关键时刻。要把握好2006年宏观调控四大主要预期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应以“稳”为主,适时适度采取微调措施。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重视发挥价格、税收、汇率等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关键词:
经济形势 宏观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