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63)
- 2023(18734)
- 2022(16132)
- 2021(15024)
- 2020(12593)
- 2019(28352)
- 2018(28081)
- 2017(53300)
- 2016(28765)
- 2015(31919)
- 2014(31382)
- 2013(30709)
- 2012(28316)
- 2011(25705)
- 2010(25998)
- 2009(24255)
- 2008(23052)
- 2007(20169)
- 2006(17850)
- 2005(15529)
- 学科
- 济(131339)
- 经济(131212)
- 管理(84620)
- 业(77561)
- 企(64646)
- 企业(64646)
- 方法(52887)
- 数学(45817)
- 数学方法(45186)
- 中国(33694)
- 农(31172)
- 地方(30951)
- 学(27446)
- 业经(27328)
- 财(26572)
- 技术(21669)
- 农业(21507)
- 理论(20582)
- 制(20498)
- 环境(19484)
- 贸(19210)
- 贸易(19195)
- 和(18736)
- 易(18424)
- 银(17385)
- 银行(17341)
- 地方经济(17241)
- 融(17196)
- 金融(17191)
- 划(16643)
- 机构
- 学院(404044)
- 大学(403024)
- 济(165829)
- 经济(162292)
- 管理(159701)
- 理学(138669)
- 研究(137586)
- 理学院(137003)
- 管理学(134355)
- 管理学院(133612)
- 中国(101024)
- 科学(85477)
- 京(85453)
- 财(72537)
- 所(68265)
- 江(62395)
- 研究所(62351)
- 农(61925)
- 中心(61663)
- 业大(58951)
- 财经(58424)
- 范(54892)
- 师范(54429)
- 北京(53188)
- 经(52982)
- 院(50691)
- 经济学(49869)
- 州(48332)
- 农业(48075)
- 经济学院(44581)
- 基金
- 项目(279476)
- 科学(221541)
- 研究(204245)
- 基金(202761)
- 家(176608)
- 国家(175187)
- 科学基金(151553)
- 社会(130598)
- 社会科(123726)
- 社会科学(123693)
- 省(110238)
- 基金项目(107656)
- 自然(98354)
- 自然科(96108)
- 自然科学(96088)
- 自然科学基金(94314)
- 教育(93851)
- 划(92088)
- 编号(83039)
- 资助(82382)
- 成果(66317)
- 重点(62700)
- 部(60630)
- 创(60210)
- 发(60197)
- 课题(57505)
- 创新(55669)
- 国家社会(53548)
- 科研(52510)
- 教育部(52162)
- 期刊
- 济(184934)
- 经济(184934)
- 研究(118997)
- 中国(77673)
- 学报(61230)
- 管理(59505)
- 科学(57986)
- 农(55216)
- 财(53813)
- 大学(46237)
- 教育(45882)
- 学学(43666)
- 农业(37982)
- 技术(36603)
- 融(32950)
- 金融(32950)
- 经济研究(30288)
- 业经(29586)
- 财经(28235)
- 经(24279)
- 问题(24189)
- 技术经济(21330)
- 图书(20378)
- 科技(20083)
- 业(19905)
- 统计(19727)
- 资源(19024)
- 策(18632)
- 现代(18388)
- 商业(18257)
共检索到592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海飞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区域空间关系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新课题。通过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空间格局的分析,利用引力模型及欧氏距离公式,测度了枢纽型门户城市肇庆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其他10个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地缘经济关系,并按照经济联系强度和地缘经济关系状况,将此10个城市分为融洽型、拓展型和拮抗型三类,据此提出了在珠江—西江经济带中如何优化肇庆枢纽型门户城市与经济带中其他城市区域空间关系的创新思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雁 张海丰 王琳
选取珠江—西江经济带11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创新体系的视角,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其创新绩效进行评价。研究发现,R&D等创新资源投入对城市的创新成果产出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各城市的投入—产出绩效存在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广州、佛山、南宁、柳州和肇庆5个城市创新绩效水平较高,处于第一梯队;梧州、百色、云浮3个城市创新绩效处于第二梯队;贵港、来宾、崇左3个城市处于第三梯队。最后,针对影响创新投入—产出绩效的主要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邹华玲 张鹏飞
文章以珠江—西江经济带11市为研究对象,构建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对其2005—2021年的城市经济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资本对各市经济效率具有明显正向作用,土地具有负向作用;各市经济产出效率明显不均衡;能源消耗、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提高各市的经济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政府干预程度会抑制各市的经济效率提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合作共建园区平台,积极探索跨区域合作新模式;推进南宁强首府战略全面落地,提高南宁首位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强化用地保障,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提高开放外商投资质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毛良虎 姜莹
文章基于DEA和ESDA方法,实证分析了2008-2014年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及空间差异。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总体呈现"哑铃"状分布格局;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创新效率水平相似的区域在空间上显著集聚;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上下游地区形成了较稳定的HH集聚区域,而中游地区则形成了较稳定的LL集聚区域。据此为缩小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空间差异、构建协同创新发展的空间格局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明宇
当前,地方高校的转型与创新教育备受关注。虽然国家教育部出台相关的文件、政策,但只是总体性的框架,地方高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办学思路不够集思广益,办学机制还不够灵活;教学理念难于转变,教学手段、方法还缺乏创新;校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明宇
当前,地方高校的转型与创新教育备受关注。虽然国家教育部出台相关的文件、政策,但只是总体性的框架,地方高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办学思路不够集思广益,办学机制还不够灵活;教学理念难于转变,教学手段、方法还缺乏创新;校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文捷 闫孝茹
论文基于旅游生态位理论对珠江—西江经济带跨区域城市旅游系统进行研究,通过构建其旅游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进而计算得出区域内各市的旅游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并根据测评结果将区域内各城市旅游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分别与区域内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通过宽度和重叠度数值的高低分布把区域内的城市划分为4类,第一类为重叠度及宽度都较高的南宁和柳州,第二类为重叠度高且宽度较低的梧州、肇庆和来宾,第三类为重叠度较低且宽度也较低的百色、崇左、云浮和贵港,第四类为重叠度低且宽度高的广州和佛山,并根据旅游生态位扩充、分离等理论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类型城市的旅游发展策略,旨在推动整个区域旅游系统向更高级不断进化,为珠江—西江经济带11市的旅游业提供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策略,进而更好地促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丽
枢纽门户城市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海上丝绸之路语境下,珠三角各个城市的定位更加清晰。其中,肇庆连接珠三角、面向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地位更加突出。从现代枢纽门户城市的产业发展趋势看,枢纽门户城市应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开放型经济以及枢纽门户型产业发展载体,通过布局高端产业集聚区,培育高附加值产业集群,构建完整、集聚、协同、错位的产业链,以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市场和促进优势产业参与国际竞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印州
珠江—西江经济带作为横跨东西部,以流域经济合作为主题的区域合作,跨越两省(区),直接挑战多个行政区划的经济利益,其中还涉及西江涵养水源地的生态保护以及产业转移、城镇化建设等问题。珠江—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需要破解制度障碍和体制壁垒,统筹解决经济带协同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构建覆盖全经济带的创新机制健和粤桂合作的系统格局,形成经济带增长极带动的互补发展机制,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调各城市之间的职能分工,避免同质化竞争等。
关键词:
珠江—西江 一体化 体制机制 创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晋盛武 胡雪 庄德林
阐述了新常态视阈下开放型经济的新内涵,从开放型经济基础、开放型经济规模、开放型经济质量和开放型经济战略优势四个维度构建城市尺度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利用2015年长江经济带74个城市的数据对其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阶梯性,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高行政级别城市在开放型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开放型经济细分维度差异导致其发展态势各异。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何雄浪 陈贤青
人口流动改变了创新资源的空间配置,会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则导致人口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空间效应。采用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人口流入会促进本地创新,而人口流出会抑制本地创新;本地和邻近地区的人口净流入均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口流动促进人口净流入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会抑制人口净流出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劳动力人口流入正向影响创新能力并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老年人口流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及空间效应不显著,但老年人口流入达到一定规模后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对人口规模较大城市和距离中心城市较近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较强,不同的城市群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因此,应采取差别化的人口流动引导政策,充分挖掘各年龄段流动人口的潜力,有效促进各地区的创新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尤宏兵 周珍珍
中巴经济走廊的启动标志着中国与巴基斯坦进入全方位经贸合作阶段。继2013-2016年中巴国际产能合作进入高峰期后,2017年中巴合作进入充实拓展的新阶段,但其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在中巴经济走廊的方向性指导下,中巴双边经贸合作使双方在多个领域双双受益,但中巴未来的经贸合作仍面临着诸如应对国际/国内安全问题、瓜达尔港建设问题,以及如何平衡中国驻巴企业与巴方企业发展,如何协调巴方国家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思路。为推进中巴经贸合作深入发展,中方应从多角度出发,夯实民意基础、扩大与巴方的社会交流、壮大产业园区、完善双方企业合作发展机制、拓展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方式。惟有如此,中巴经济走廊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
经济走廊 产能合作 共同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毛良虎 姜莹
基于2009—2014年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整个空间呈现不均衡的阶梯状分布格局;(2)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并非完全线性相关,结构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而认知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效应;(3)R&D人力投入、R&D资金投入和教育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均呈现显著正效应,其中教育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最突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强 邓宏兵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城市创新只是区域创新地理边界的缩小,忽略了城市的空间特性——城市的关联和互动作用,这一缺陷随信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而凸显。以2006—2013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的收敛性和溢出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创新活动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均质性突出;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条件收敛却不强收敛,收敛速度为7.274%;同时,城市创新还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教育投入、信息化、工业化水平对本城市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工业化水平的贡献率最大。但除了工业化水平之外,其他3个影响因素空间锁定效应极强,对其他城市并不存在空间溢出作用。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强 邓宏兵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城市创新只是区域创新地理边界的缩小,忽略了城市的空间特性——城市的关联和互动作用,这一缺陷随信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而凸显。以2006—2013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的收敛性和溢出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创新活动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均质性突出;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条件收敛却不强收敛,收敛速度为7.274%;同时,城市创新还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教育投入、信息化、工业化水平对本城市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