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82)
2023(13423)
2022(10521)
2021(9134)
2020(7463)
2019(16100)
2018(16000)
2017(29746)
2016(15854)
2015(17486)
2014(17255)
2013(16526)
2012(15045)
2011(13899)
2010(14131)
2009(13399)
2008(12560)
2007(11436)
2006(10688)
2005(10026)
作者
(46160)
(38502)
(38176)
(36609)
(24408)
(18028)
(17495)
(14741)
(14593)
(13658)
(13164)
(12746)
(12548)
(12240)
(11922)
(11847)
(11357)
(11200)
(10937)
(10870)
(9985)
(9363)
(9326)
(8956)
(8819)
(8586)
(8379)
(8268)
(7736)
(7554)
学科
(83795)
经济(83719)
管理(42564)
(35275)
(27927)
企业(27927)
中国(23406)
方法(22301)
地方(21378)
(19955)
业经(19936)
数学(18672)
数学方法(18437)
(17034)
(15228)
(14921)
地方经济(13506)
农业(13295)
(13054)
金融(13046)
(12807)
银行(12784)
(12562)
(12399)
产业(12385)
理论(11690)
(11577)
(10774)
贸易(10764)
环境(10721)
机构
学院(226146)
大学(225202)
(98881)
经济(96778)
研究(84848)
管理(79343)
理学(66446)
理学院(65677)
中国(64510)
管理学(64314)
管理学院(63890)
科学(49420)
(48629)
(45458)
(42798)
研究所(38391)
中心(37999)
(37437)
(36345)
财经(34930)
(31497)
(31471)
经济学(31436)
师范(31128)
业大(30989)
(30912)
北京(30733)
农业(28845)
(28720)
经济学院(27781)
基金
项目(145224)
科学(113978)
研究(109411)
基金(103690)
(90672)
国家(89941)
科学基金(76207)
社会(70693)
社会科(66973)
社会科学(66958)
(57495)
基金项目(52920)
教育(49273)
(47241)
自然(45494)
编号(44930)
自然科(44475)
自然科学(44460)
自然科学基金(43623)
资助(41134)
成果(37764)
(33357)
重点(33222)
课题(32145)
(30530)
国家社会(30357)
(29743)
创新(27883)
发展(27339)
项目编号(27332)
期刊
(123350)
经济(123350)
研究(74093)
中国(51646)
(36074)
学报(35610)
(35274)
管理(32306)
科学(31751)
教育(28262)
大学(27259)
学学(25313)
农业(23873)
(23616)
金融(23616)
经济研究(21297)
技术(20666)
业经(19235)
财经(18261)
(16019)
问题(15566)
图书(12979)
(12453)
(12226)
技术经济(11561)
国际(11457)
世界(11203)
统计(11084)
(10583)
商业(10331)
共检索到366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科尔曼·茉莉  刘奇超  陈明  
常设机构能否准确判定是数字经济对税收政策带来的核心挑战之一。在经济数字化背景下,数字化常设机构以更加完善地衡量显著经济存在的替代方式,成为现行常设机构概念的重要补充。从国际层面看,数字化常设机构概念可以作为一个新条款引入经合组织或联合国的税收协定范本中,或被设计为税收协定范本第5条的一个新段落。从国内层面看,数字化常设机构的判定应立足于总收入金额、用户数量和B2B型合同数量等定性与定量指标的运用。此外,其他临时性征税措施并不利于数字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如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性的数字经济征税方案,必须首先引入数字化常设机构定义与判定规则。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赵利梅  
经济数字化时代下,税收征收地与价值创造地的错配加剧了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数字化商业活动的收入定性和利润归属问题深刻影响着各国税收征管权的实施。为应对数字经济给国际税收秩序带来的挑战,部分国家率先展开对数字服务税的探索,旨在扩大常设机构范围,同时将用户参与嵌套进价值创造体系中,以此赋予来源地国对数字经济价值创造的税收征管权,然而单边的税收举措无法真正解决国际税收困境。目前正值数字经济国际税收征管秩序的重铸阶段,我国可从联结度问题出发,完善数字化常设机构定义,改进剩余利润分配法与部分分配法相结合的利润分配方案,在建立国际税收新秩序过程中掌握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曹亚楠  王沛晗  
数字经济背景下,各国在征税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对互联网广告服务征税便是其中之一。在互联网广告服务领域,如何确定征税依据,采用合适的政策工具保证执行都是征税面临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上传统的常设机构规则与各国税收利益之间的矛盾显得愈发尖锐。为了应对这种挑战,BEPS第1项行动计划专门提出应对数字经济挑战的倡议,有些国家和地区也在作出尝试。本文以印度花商案为例,分析矛盾背后的深层原因,并介绍世界上相关政策的前沿发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巍  郭晓霏  
数字经济下的税收问题缘于信息和通讯技术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模式的改变。这种改变挑战了现行常设机构规则,因此,常设机构规则改革已成为国际共识。如何改革,方案众多。我国应抓住历史赋予的难得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税收规则制定,确保国家税收权益,构建与"互联网+"相匹配的税收制度,以提升征税能力。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刘奇超  
OECD BEPS包容性框架提出的"双支柱"体系,为全球经济数字化税收政策最终走向多边协调的解决之路提供了可能。从第一支柱看,用户参与提案带来了理论创新,营销型无形资产提案实有内在缺陷,显著经济存在提案值得审慎支持。从第二支柱看,全球最低税政策的实施应以所得包含规则为主,以对税基侵蚀付款的课税规则为辅。对此,我国政策取向应兼顾当前实际与未来发展,坚持"政府贡献理论的一体化解释"与"地域性特殊优势等方法多元化适用"并举,宜将先选所得包含规则、后推从用户参与提案到显著经济存在提案落地定为缓释路径,亦或在系统评估之上,选以营销型无形资产提案与所得包含规则并用的"彻底性"改革方案。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曾雪云   黄雷   杜晟  
企业对社交媒体信息技术的采用是数字经济的前沿领域,但国内还鲜有研究。文章基于跨学科研究进展,以作为新经济活力源的中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社交媒体信息技术的“概念与测量-基础理论-使用动机-使用绩效”理论分析框架,探索社交媒体在数字经济中的引领作用。首先,将“社交媒体使用”定义为基于特定任务或商业意图而利用公共社交媒体或企业社交媒体并从中获益的过程。其次,明确测量方式,阐述多学科基础理论;再次,分析企业使用社交媒体的财务动机、技术动机和社会动机,解释社交媒体使用影响经营绩效和非经营绩效的作用机制,形成逻辑完整的理论框架。最后,从多方面提出前瞻性选题,并就社交媒体使用优化提出管理建议。文章为开展社交媒体使用的研究提供了理论逻辑和量化工具,有益于企业利用社交媒体赋能价值创造,对会计与经济的研究创新有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培勇  杜创  刘霞辉  袁富华  汤铎铎  
本文以经济体系为核心概念,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方法,建立一个逻辑框架,阐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理论逻辑。主要结论如下:(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本质上是经济体系转换的过程,即从传统经济体系转换到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包括"四个转向":社会主要矛盾、资源配置方式、产业体系、增长阶段等方面的特征性变化。(2)与"四个转向"相对应,现代化经济体系运转体现为"四个机制",即社会主要矛盾的性质决定了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资源配置方式决定产业体系特征,产业体系特征与经济增长阶段一致,高速增长引起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上述结果表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社会经济系统的综合转型,是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樊轶侠  王卿  
自2019年5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制定应对经济数字化税收挑战共识性解决方案的工作计划》以来,以市场辖区新税权的重新划分为中心的支柱一不断取得新进展。2019年10月,OECD秘书处发布了关于支柱一的"统一方法",其核心内容之一是通过利润分配三层机制设计将新税权的划分具体化。本文简要梳理了OECD发布这一最新应对方案之动因、主要内容和具体机制,并提出其对数字经济税制建设的几点启示:第一,"统一方法"将引发国际税收规则的重塑,会产生三个层次的规则协调。第二,"统一方法"的三层利润分配机制,并非是针对企业所得税规则中数字活动的一般性改革,而是针对数字活动收入的一种临时性方案。第三,"统一方法"暗含提高税收确定性的重要意义。第四,国际税收规则发展从表面上看是税收管辖权的重新划分,实则体现国际税收治理的大国博弈。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何杨  
本文对经济数字化背景下国际税收改革的理论逻辑进行了梳理,结合最新改革动态对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尽管应对数字经济的挑战是改革的大背景,但是相关改革方案的影响范围不限于高度数字化企业,有可能进一步改变基于传统贸易和有形投资的现有国际税收分配格局。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刘奇超  科尔曼·茉莉  张春燕  屠琳舒  
欧盟于2018年3月公布的数字经济公平课税方案,对于当前多边国际税收利益分配规则的创新形成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理论上,欧盟强调用户贡献的价值创造是经济数字化税收规则建构的核心理念。实践中,数字服务税、显著数字存在的公司税等政策提案,均或多或少存在概念界定不明、政策规则冲突、征管实践隐忧等现实问题。而共同(统一)公司税基方案的修订则依赖于数字经济测量方法的建立。鉴于欧盟数字服务税落地已成大概率事件,有必要把握定力,进一步做好政策研究储备,以待全球性治理方案的早日出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墨丝  
美国正在转向以“印太经济框架”为代表的非传统经贸安排,其合作议题更加广泛、合作方式更加松散、打压中国意图明确,是全球贸易格局中值得密切关注的重大变化。在“印太经济框架”这一新合作方式下,数字经济规则可能会以既有的美式模板为基础,吸收“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新范式,进一步推动有关数字贸易壁垒、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等规制与合作。面对美国持续升级被“规则化”的打压遏制,一方面,中国应当在相关国际谈判中积极为国内数据监管和数字贸易政策争取更大空间;另一方面,应当加大力度切实推进数字经济领域的开放,特别是跨境数据流动机制的便利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郑万吉  
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市场竞争加剧、监管趋严及消费者行为转变等多重因素冲击下,数字化转型被中国商业银行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作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着力点,同时也是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表征之一,商业银行的组织变革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但是,当前相关讨论常常将范畴局限在科技相关板块,或多聚焦于各大商业银行的具体调整动作,而忽略数字化转型对经营管理影响的全面性,以及调整举措的一般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武亚军  高旭东  李明芳  
发展中经济体内的本土企业,在面对全球竞争环境时如何形成有效的战略,是尚未受到充分研究的战略管理领域。本文以中国为对象,通过三个相关论题来探究这个有意义的问题。首先,我们评估了中国这样的转型发展经济体内的外部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4个关键战略要素——本土化、资源拓展性成长、战略差异化和竞争性协作,从而形成成功的本土企业战略。然后,我们用这个四元模型来分析中国高新技术公司这类面临竞争挑战的特殊的公司群体。最后,我们提出了战略复杂性的概念以开拓未来的研究。除了理论贡献之外,我们还提供了管理建议和政策指向。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欢  李香菊  
经济数字化背景下国际税收改革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的重点议题之一。近年来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跨境税源分割失衡加剧等新挑战凸显,倒逼国际税收规则变革和国际税收秩序重塑。市场国“单边征税先行”、联合国试图“双边协商”和OECD推动下的“多边合作共识”共同刻画了当前数字经济时代国际税收规则变革的现实图景。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价值创造理论和国家竞争理论,深入剖析经济数字化国际税收规则变革的内在逻辑,解析数字经济居民国与市场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展开的多重博弈。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文章提出战略层面积极有为参与全球税收治理建设,制度层面科学有效制定中国应对策略,技术层面持续提升数字化税收治理能力,以期推动形成更具包容性的国际税收秩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钱国根  
本文搭建了一个涵盖技术冲击的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模型,研究了本币充当国际计价货币条件下的最优货币政策问题,并对居民福利和预期产出两个不同货币政策目标下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及其影响进行了比较。最后结合处于转型经济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既要考虑经济增长也要考虑民生福利的多目标这一现实问题,给出一个囊括产出和福利的综合政策目标,并寻找到了基于这一综合目标的唯一纳什均衡最优货币政策解。这一研究结论对发展中国家中的转型经济体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