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27)
- 2023(13233)
- 2022(11382)
- 2021(10499)
- 2020(8778)
- 2019(20422)
- 2018(20196)
- 2017(39619)
- 2016(21503)
- 2015(24228)
- 2014(24526)
- 2013(24413)
- 2012(23260)
- 2011(21458)
- 2010(21653)
- 2009(20184)
- 2008(20159)
- 2007(18259)
- 2006(16096)
- 2005(14765)
- 学科
- 济(107784)
- 经济(107690)
- 管理(59619)
- 业(56134)
- 企(45032)
- 企业(45032)
- 方法(42354)
- 数学(36995)
- 数学方法(36583)
- 农(26184)
- 地方(24982)
- 中国(24468)
- 财(23743)
- 学(21968)
- 业经(20840)
- 贸(18346)
- 贸易(18338)
- 制(18244)
- 易(17718)
- 农业(17310)
- 理论(15294)
- 银(15272)
- 银行(15248)
- 融(15149)
- 金融(15146)
- 地方经济(14830)
- 和(14632)
- 行(14589)
- 环境(13952)
- 策(13898)
- 机构
- 学院(318152)
- 大学(317880)
- 济(141167)
- 经济(138168)
- 管理(118531)
- 研究(112030)
- 理学(100996)
- 理学院(99808)
- 管理学(98142)
- 管理学院(97532)
- 中国(85971)
- 京(66593)
- 科学(66541)
- 财(65100)
- 所(57527)
- 农(52190)
- 研究所(51833)
- 中心(51227)
- 财经(51148)
- 江(49281)
- 经(46194)
- 经济学(44646)
- 业大(44443)
- 范(42470)
- 师范(42118)
- 北京(42068)
- 农业(40925)
- 经济学院(39963)
- 院(39513)
- 州(39214)
- 基金
- 项目(200903)
- 科学(157892)
- 研究(148178)
- 基金(145375)
- 家(125781)
- 国家(124717)
- 科学基金(106212)
- 社会(94526)
- 社会科(89539)
- 社会科学(89515)
- 省(78231)
- 基金项目(76088)
- 教育(68028)
- 自然(67268)
- 划(65744)
- 自然科(65645)
- 自然科学(65623)
- 自然科学基金(64484)
- 资助(60610)
- 编号(60340)
- 成果(50480)
- 重点(45373)
- 部(45070)
- 发(44532)
- 课题(42199)
- 创(40915)
- 性(38953)
- 国家社会(38793)
- 教育部(38699)
- 创新(38303)
- 期刊
- 济(163684)
- 经济(163684)
- 研究(100010)
- 中国(60907)
- 财(51193)
- 农(47266)
- 学报(46629)
- 科学(43756)
- 管理(43131)
- 大学(35135)
- 融(34310)
- 金融(34310)
- 学学(33131)
- 教育(31808)
- 农业(31402)
- 技术(27340)
- 经济研究(27078)
- 财经(26304)
- 业经(24261)
- 经(22784)
- 问题(21473)
- 贸(17883)
- 技术经济(17139)
- 业(16547)
- 统计(15856)
- 国际(15210)
- 理论(15040)
- 世界(14914)
- 商业(14501)
- 现代(14456)
共检索到486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绍荣 王天宇
本文在更一般的不完全信息情形下,以货币政策为例,分析了经济政策的时间不一致问题。结果表明,当私人部门与政府部门存在不对称信息,政府部门具有信息优势时,最优经济政策与私人部门所持有的关于经济状态的信念有关。从福利的角度看,当现实经济状态对经济政策灵敏时,政府部门有公开经济状态信息的激励;反之,政府部门则有隐瞒经济状态信息的激励。因此,在市场经济的顶层设计中,除政府部门需要建立相关经济决策咨询机构外,还要推动独立的民间智库发展,使公众逐步摆脱信息劣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项后军 吴丹婷 汤烨斐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货币错配的问题。基于此,笔者以2005—2014年为研究样本期,在分析我国货币错配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为切入点,研究了货币错配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系,结论如下:(1)我国的货币错配程度在2005年之后呈快速上升趋势,且在2009年第1季度达到峰值49.26%,之后又快速下降至38%左右并在之后整体保持稳定,与样本期内我国汇率变动情况基本一致。(2)我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与货币错配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且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货币错配都是产出水平及物价水平变动的原因。(3)货币错配对货币政策的价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朱钟棣
通过运用Karras建立的产出增长率和通货膨胀模型,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框架,分析经济开放度对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无论是以M0作为货币政策的测度指标,还是以M1作为货币政策的测度指标,它们都反映出:在长期,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会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从短期来看,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不一定会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时反而会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经济开放度 货币政策 价格效应 产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怀明 桑宇 虞晨阳
为探究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变化,文章基于新凯恩斯理论框架构建SVAR模型,对比2008—2011年与2012—2015年相关月度数据的脉冲响应结果,分析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显著降低,主要表现为对产出影响的作用强度降低与作用时效缩短。目前政府应着力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修复,稳定市场预期,完善金融市场体制机制,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怀明 桑宇 虞晨阳
为探究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变化,文章基于新凯恩斯理论框架构建SVAR模型,对比2008—2011年与2012—2015年相关月度数据的脉冲响应结果,分析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显著降低,主要表现为对产出影响的作用强度降低与作用时效缩短。目前政府应着力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修复,稳定市场预期,完善金融市场体制机制,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段梅
基于Baker等编制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货币政策与企业信贷配置之间的关系,进而从微观层面考察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抑制企业的新增借款,尤其是导致新增短期借款减少;(2)较高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导致货币政策对企业信贷融资的调节作用下降,降低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此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企和非国企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段梅
基于Baker等编制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货币政策与企业信贷配置之间的关系,进而从微观层面考察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抑制企业的新增借款,尤其是导致新增短期借款减少;(2)较高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导致货币政策对企业信贷融资的调节作用下降,降低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此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企和非国企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柴定国
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 ,我国在信贷市场运用方式和资本市场运用方式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 ,制约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本文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运用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以增强我国金融企业在加入WTO后的应对能力。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贷市场 资本市场 有效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肖强 张晓峒 司颖华
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本文论证了因子扩展的向量自回归(FAVAR)模型可以弥补VAR模型在宏观经济变量选取方面不足问题,并借助更有效的因子个数确定最小熵方法,从选取的我国35个具有代表性的宏观变量中提取了6个共同因子,基于这些因子扩展的VAR模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表明FAVAR模型与VAR模型相比,FAVAR模型中产出变量和价格变量对货币政策冲击的效应能被更完整地反映出来。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有效性 非对称性 FAVAR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谭华清 王大中 陈瑞
在证券市场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货币需求函数并不完全,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不足,此时货币供给的调整对产出具有明显而直接的影响;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完善,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开始变大,货币供给的调节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会减小。本文构建了基于中国宏观数据的VAR实证分析模型,实证结果支持了上述理论。
关键词:
经济转型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货币政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范从来 廖晓萍
运用AS-IS-LM(即总供给、IS-LM)模型对经济开放度和货币政策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在短期内是存在的;但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能力随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而减弱,对价格的影响能力随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而增强。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货币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会不断弱化,引起的价格波动会有所增强,因此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进一步明确以稳定物价作为单一的目标。
关键词:
开放经济 货币政策 有效性 单一目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军
本文从经济均衡机制转换对货币中性或非中性影响的角度 ,探索经济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文章认为货币中性或非中性的判断有一个“中性→非中性→中性”的演化过程 ,这一过程一般与货币自身功能的强弱演变相关 ,而后者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形态结构的变化。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 ,得出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 ,经济均衡机制由资源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过渡 ,货币对实质经济的影响也逐渐减弱 ,处于由“非中性”向“中性”转变的过程之中 ,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对扩张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金友
货币政策理论有效性问题是货币政策有效性争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以货币供应量、贷款利率和外汇储备衡量的货币政策对以国内生产总值、就业水平和物价水平衡量的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理论有效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理论有效 协整检验 误差修正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春玲 胡建渊
理性预期学派及其理论已经成为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为现代宏观经济系统建立了基于个体最优化行为的微观基础,弥补了长期以来宏观经济理论缺乏微观基础的缺陷。本文在对货币政策中性命题重新认识以及对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演变途径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有的理性预期理论模型的分析,说明即使是在理性预期条件下,宏观的货币政策调控仍然是有效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洪娟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从操作性角度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分析货币在传导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的作用机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