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568)
2023(23889)
2022(20092)
2021(18651)
2020(15737)
2019(35824)
2018(35162)
2017(67313)
2016(36557)
2015(40855)
2014(40493)
2013(40040)
2012(36776)
2011(33089)
2010(33283)
2009(31447)
2008(30674)
2007(27329)
2006(24474)
2005(22239)
作者
(106097)
(88626)
(87513)
(83564)
(56451)
(42249)
(39752)
(34436)
(33631)
(31706)
(30146)
(29637)
(28135)
(28126)
(27541)
(27336)
(26358)
(25883)
(25570)
(25487)
(21968)
(21931)
(21621)
(20228)
(19929)
(19738)
(19582)
(19327)
(17759)
(17415)
学科
(161746)
经济(161568)
(119223)
管理(114424)
(103753)
企业(103753)
方法(68197)
数学(57213)
数学方法(56573)
(45381)
中国(44671)
(43872)
业经(40760)
(33160)
地方(32651)
(31475)
金融(31473)
(30985)
财务(30896)
财务管理(30845)
(30621)
银行(30553)
(30518)
农业(30160)
企业财务(29386)
(29335)
(28889)
贸易(28867)
(28059)
理论(26000)
机构
学院(524295)
大学(522611)
(222415)
经济(217995)
管理(204445)
研究(178849)
理学(175396)
理学院(173538)
管理学(170640)
管理学院(169702)
中国(141883)
(111289)
科学(107410)
(104115)
(90522)
(88994)
财经(82869)
研究所(81790)
中心(81647)
(78031)
业大(77172)
(75427)
北京(70519)
农业(69724)
经济学(68037)
(64913)
师范(64225)
(64095)
(62597)
财经大学(61463)
基金
项目(345208)
科学(271744)
基金(252118)
研究(249562)
(220594)
国家(218715)
科学基金(187929)
社会(160023)
社会科(151806)
社会科学(151765)
(133166)
基金项目(132232)
自然(122199)
自然科(119422)
自然科学(119391)
自然科学基金(117290)
教育(114384)
(112236)
资助(104858)
编号(100179)
成果(81127)
重点(77487)
(76341)
(73796)
(72215)
课题(69147)
创新(67177)
国家社会(66475)
科研(65833)
教育部(65649)
期刊
(250148)
经济(250148)
研究(157631)
中国(100522)
(83345)
学报(82762)
(81831)
管理(80609)
科学(75922)
大学(63220)
学学(60105)
(59295)
金融(59295)
农业(55183)
教育(50102)
技术(46007)
财经(42388)
经济研究(40663)
业经(39699)
(36554)
问题(32183)
(30950)
技术经济(27494)
(26739)
统计(24850)
世界(24566)
(24508)
现代(24248)
国际(24043)
理论(23941)
共检索到794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顾海峰  高水文  
本文基于2008-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低市盈率、高竞争地位、高市场化程度地区、低盈余管理程度、成长期企业中更为显著。高管权力提高会加剧代理问题,宽松货币政策会加剧投资扩张,由此减弱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会加大企业风险承担与融资约束,在风险效应与资本效应双重约束下,企业将缩减金融资产配置规模而降低金融化程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乔羽堃  
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政策效应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基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证实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抑制作用。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机制证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税负水平以及增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这三条路径来抑制企业金融化。从中介效应的影响程度来看,融资约束缓解的影响最大,企业税负水平降低次之,经营活动现金流增加的影响最小。从异质性分析的角度来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成立时间较长或研发投入强度较大的企业中比较突出。相关成果丰富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金融化影响的研究内容,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白雪莲  贺萌  张俊瑞  
本文以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债权人的视角,考察企业金融化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导致债务融资成本增加,且这种影响主要源于企业配置的长期金融资产而非短期交易性金融资产。从作用机制上看,企业金融化提升了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债权人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导致债务融资成本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缓解企业金融化对债务融资成本的负面影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吴军  陈丽萍  
本文对20072015年2 232家上市公司和发债非上市公司的平衡样本研究后发现:中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总体来看金融资产配置比例适度且风险可控,对非金融企业充分利用资金、增加收益、调结构、降杠杆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提高对降杠杆具有正面作用,且其金融化行为特征基本上都为"盈余效应"或"盈余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存;而非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提高对降低杠杆率存在负面影响,且其金融化行为特征基本上都为"替代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马妍妍  俞毛毛  
已有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有显著促进作用。然而伴随着金融发展与信贷扩张,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占比不断增加,愈演愈烈的金融化趋势同样对企业出口行为造成了影响。文章利用中国2010~2017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等方法,研究了上市公司金融化行为对其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金融化投资抑制了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而短期金融化投资又会提升企业出口扩展边际;长期金融化行为会通过实体替代渠道弱化信贷对出口集约边际的支持作用,而短期金融化行为会通过"蓄水池效应"对企业出口集约边际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区域金融市场化水平提高加剧了金融化行为对出口集约边际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指出,未来的政策制定在充分发挥金融对出口贸易支持的同时,应注重提升信贷资金利用效率,通过金融化行为降低沉淀信贷成本,同时防范"脱实向虚"行为对贸易的冲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广奇  王瑞  
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推动制造业上市公司合理配置金融资产、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对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金融化与代理成本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降低企业金融化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加入会计信息透明度作为路径变量,实证结果表明: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通过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缓解代理的问题、降低代理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更为显著。因此,制造业企业应避免“脱实向虚”,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从而提升公司治理效应,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明  罗灵  
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金融化影响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利用中国A股上市民营公司的数据,在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民营企业生产率变动的基础上,实证检验金融化对民营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现阶段民营企业金融化显著提升了生产率,金融化主要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扩大企业规模等渠道,促进民营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加之目前民营企业金融化水平不高,故过度金融化所带来的反向影响机制并没有出现。另外,融资成本成为民营企业生产率提升的束缚,民营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并没有成为推动生产率提升的动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明  罗灵  
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金融化影响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利用中国A股上市民营公司的数据,在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民营企业生产率变动的基础上,实证检验金融化对民营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现阶段民营企业金融化显著提升了生产率,金融化主要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扩大企业规模等渠道,促进民营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加之目前民营企业金融化水平不高,故过度金融化所带来的反向影响机制并没有出现。另外,融资成本成为民营企业生产率提升的束缚,民营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并没有成为推动生产率提升的动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贺易  干胜道  傅新红  陈永智  
本文以2007~2015年间A股的农业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农业类上市公司董事长个人特质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发现有财经类从业背景的董事长偏好投资金融资产,而只有农业类从业经历的董事长对投资金融资产持规避态度,董事长为男性、年龄越低、学历越高越偏好投资金融资产。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企业金融化水平越高会导致企业整体风险的提高,说明农业企业过多投资金融资产的非农化经营并不可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贺易  干胜道  傅新红  陈永智  
本文以20072015年间A股的农业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农业类上市公司董事长个人特质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发现有财经类从业背景的董事长偏好投资金融资产,而只有农业类从业经历的董事长对投资金融资产持规避态度,董事长为男性、年龄越低、学历越高越偏好投资金融资产。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企业金融化水平越高会导致企业整体风险的提高,说明农业企业过多投资金融资产的非农化经营并不可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庞凤喜  刘畅  
税收负担是否成为倒逼实体经济企业向金融投资领域进军的重要动因?虚拟经济发展在企业税负与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联效应如何?本文使用2010—2016年A股工业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微观税负能显著提高工业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2)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税收负担的金融化效应更为明显;(3)虚拟经济发展将放大税负水平对企业金融化的正向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伟  陈绎润  
经济政策是微观企业经营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政策调整产生的不确定性会干扰企业预期、影响其经营决策。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企业为降低再融资风险,会提高长期债务比例;这种影响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暴露程度较高的企业中相对较大,在东部地区等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相对较小;相较于贸易、汇率和资本管制政策不确定性,财政、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长期债务占比的影响更大。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应当关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给微观企业带来的再融资风险,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创新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再融资金融工具,营造充分竞争、高效运作、预期稳定的再融资市场环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旭原  张世兴  高雅  
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如何激发实体经济市场活力,处理好金融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会抑制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通过机制检验发现,企业金融化对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的影响存在两条作用路径:“企业金融化—创新投入—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与“企业金融化—人力资本投入—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制造业企业以及非四大审计的上市企业分组中上述抑制性关系更加显著。本文在首次提出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金融化与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理,为合理引导非金融企业金融化,重振实体经济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孙平  侯风云  
利用2009~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股东价值导向三个维度分析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影响劳动就业的机制,研究发现:金融负债渠道对劳动就业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股东价值导向渠道对劳动就业具有显著负向作用,且负向作用体现在民营企业上,对国有企业没有显著影响,企业的公有性质对劳动就业具有保护作用;金融资产渠道对劳动就业没有显著影响,但企业房地产投资行为显著负向影响劳动就业。因此,我们应注重建立有利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企业组织和治理机制,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以发挥金融资产的蓄水池作用,严加监管和控制企业房地产投资行为,确保企业金融化进程始终有利于劳动者。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辛大楞  
金融科技对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综合探讨金融科技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显著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通过竞争效应和成本效应两个渠道影响了企业"脱实向虚"行为;即金融科技使得企业投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和企业财务管理费用下降,从而促进了企业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此外,相比于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和处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金融科技对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的企业和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脱实向虚"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而且,金融科技的发展主要抑制了企业对投机性金融资产的投资,对企业保值性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应不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支持力度,积极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金融科技的支撑作用,同时给予中西部地区一定的政策优惠,进而不断提升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的赋能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