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56)
- 2023(13068)
- 2022(10863)
- 2021(9888)
- 2020(8146)
- 2019(17949)
- 2018(17176)
- 2017(33945)
- 2016(17541)
- 2015(19362)
- 2014(19014)
- 2013(18399)
- 2012(16885)
- 2011(15502)
- 2010(15984)
- 2009(15525)
- 2008(14655)
- 2007(13357)
- 2006(12348)
- 2005(11624)
- 学科
- 济(89120)
- 经济(89056)
- 管理(51063)
- 业(49953)
- 企(39783)
- 企业(39783)
- 方法(29884)
- 融(29373)
- 金融(29372)
- 中国(28792)
- 银(27989)
- 银行(27986)
- 行(27073)
- 数学(26745)
- 数学方法(26486)
- 地方(22722)
- 财(21375)
- 制(20359)
- 农(20290)
- 业经(17924)
- 贸(15714)
- 贸易(15697)
- 易(15229)
- 务(13596)
- 财务(13564)
- 财务管理(13538)
- 地方经济(13515)
- 学(13428)
- 体(13256)
- 农业(13226)
- 机构
- 学院(249906)
- 大学(245146)
- 济(120507)
- 经济(118135)
- 管理(94682)
- 研究(84275)
- 理学(79244)
- 理学院(78522)
- 管理学(77408)
- 管理学院(76940)
- 中国(76335)
- 财(59410)
- 京(49149)
- 财经(45966)
- 科学(43205)
- 经(41634)
- 中心(41247)
- 所(40737)
- 经济学(39581)
- 江(38234)
- 研究所(35869)
- 经济学院(35411)
- 财经大学(34133)
- 农(31971)
- 北京(31483)
- 融(31370)
- 州(31022)
- 金融(30846)
- 院(29889)
- 银(29852)
- 基金
- 项目(151518)
- 科学(120924)
- 研究(116774)
- 基金(111470)
- 家(93570)
- 国家(92774)
- 科学基金(81406)
- 社会(77673)
- 社会科(73865)
- 社会科学(73850)
- 省(58484)
- 基金项目(56610)
- 教育(52450)
- 自然(48787)
- 自然科(47720)
- 自然科学(47708)
- 划(47625)
- 编号(47518)
- 资助(47178)
- 自然科学基金(46857)
- 成果(39017)
- 发(34308)
- 部(33813)
- 重点(33684)
- 课题(32889)
- 国家社会(32412)
- 创(31922)
- 性(31179)
- 教育部(30332)
- 人文(30282)
- 期刊
- 济(143229)
- 经济(143229)
- 研究(86615)
- 融(49751)
- 金融(49751)
- 中国(49541)
- 财(45051)
- 管理(37547)
- 农(30225)
- 科学(28238)
- 学报(27260)
- 经济研究(25058)
- 财经(24226)
- 大学(22318)
- 学学(21499)
- 业经(21462)
- 技术(21007)
- 经(20842)
- 教育(20458)
- 农业(19103)
- 问题(17259)
- 贸(15823)
- 国际(15072)
- 技术经济(13621)
- 理论(13561)
- 世界(12810)
- 统计(12709)
- 商业(12454)
- 现代(11877)
- 实践(11793)
共检索到404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倩 史桂芬
文章将时变溢出指数和复杂网络相结合,从外部冲击视角构建金融市场的波动溢出关联网络,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冲击下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的路径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我国EPU与金融系统之间存在联动效应,并在风险跨市场传染路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金融系统中货币市场对其他市场的溢出效应最大,是金融网络的风险中心。分样本研究发现,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EPU与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增强,风险的跨市场传染效应加重,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是风险的输出者,资本市场是风险的承担者。“8·11”汇改后,外汇市场受其他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增大,风险在市场间的传染不再是单向渠道,而是循环式的互动关系,金融风险传染特征呈现跨市场的风险共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科 郭亚飞 田凤平
本文基于8个维度的48个基础经济金融变量,运用TVP-FAVAR模型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度量指标,采用广义方差分解法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溢出指数,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冲击下全球16个主要国家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和风险溢出状况展开研究,并运用TVP-VAR模型从金融市场和经济基本面两个层面检验EPU冲击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染机制。研究发现:系统性金融风险与EPU之间存在双向非对称溢出效应,并以EPU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为主,发展中国家系统性金融风险对EPU冲击的反应速度更快、程度更大;EPU冲击下,发达国家是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溢出方,发展中国家则是主要的风险接受者,并且这一现象随着全球EPU水平的提升而更加显著;各金融子市场和经济部门受EPU直接冲击的时间和程度存在差异,相互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使得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进一步攀升;全球EPU对我国EPU的显著冲击更使得国内经济金融市场受到直接和间接的双重影响,风险净溢入水平也远远大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本研究对于应对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子晖 陈里璇 陈雨恬
本文构建"全球金融市场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非线性关联网络,对全球19个主要国家(地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股票市场是风险的主要输出方,而外汇市场则是风险的主要接受者,两者之间存在非对称传染效应。分样本研究发现,危机期间风险传染更加明显,且EPU在风险传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股票市场是风险的源头,对外汇和EPU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近四年的分析发现,风险传染沿着"股票市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外汇市场"这一途径扩散开来。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境外金融市场会对中国大陆金融市场产生显著的风险传染,中国香港金融市场则容易遭受外部冲击。此外,美国资本市场会对全球造成明显的风险冲击,全球EPU(尤其美国EPU)是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的重要因素。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金全 王梓任 陈润东
本文运用门限向量自回归随机波动率(SV-TVAR)模型研究金融周期视角下不确定性冲击对我国经济的非线性影响,并测度了不同金融周期阶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研究发现,无论是金融紧缩时期还是金融扩张时期,不确定性冲击都具有产出紧缩、通货紧缩和金融紧缩的多重效应;但在金融紧缩时期,不确定性冲击的负面影响更大更持久。我国经济政策应对不确定性冲击的反应是“逆周期”和扩张性的。进一步的政策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紧缩时期的财政政策对熨平不确定性冲击和稳定经济增长的效果远远高于金融扩张时期,也高于同时期的“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比不同金融周期阶段“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发现“数量型”货币政策在熨平不确定性冲击方面效果更好,而“价格型”货币政策则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效果明显。因此,要充分重视财政政策在熨平不确定性冲击和稳定经济增长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强“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在不同调控维度上的优势互补。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洋 佟孟华 褚翠翠
不确定性已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基于2008—2019年中国50家上市金融机构的微观数据,通过构建金融机构风险传染网络,从微观层面实证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显著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其不仅会加剧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性,而且会加重金融机构自身的脆弱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证券、房地产和金融控股四类部门风险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在经济政策不确定较快上升时期,银行、证券和房地产部门表现出显著的风险净溢入效应,而金融控股部门则表现出显著的风险净溢出效应;此外,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收益水平较低的个体机构以及在经济环境不景气和政策环境不稳定时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都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经济转型时期经济政策的制定和金融风险的防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朱建明 汪剑鹏
本文主要利用复杂网络的方法研究股票市场、债券市场、EPU之间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的风险传染关系。本文选取G20中的13个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股票市场指数、债券市场指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2014年6月至2021年1月,其中2014年6月至2018年2月作为中美贸易摩擦前期,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作为中美贸易摩擦期间。根据全样本时期、中美贸易摩擦前期、中美贸易摩擦期间三个时间段,分别构建三个有向赋权网络来研究不同时间段的风险传染情况,对比分析贸易摩擦对金融市场风险传染的影响。研究发现,股票市场整体的风险溢出最大,且贸易摩擦期间,债券市场和EPU的风险传染明显上升。因此相关部门在对金融市场间风险传染采取监管措施时,应当重视我国及国际股票、债券、经济政策的变化状况,要实时修正政策,以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超 孙晓鹏
从经济政策不确定视角出发,探究技术创新在金融结构影响金融风险过程中的传导作用,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是金融结构影响金融风险的重要传导渠道,技术创新的传导效果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城市规模大、城市群地区的技术创新传导作用更明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增强金融结构通过技术创新对金融风险的影响;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协调发展对金融风险具有抑制作用,且该作用随着两者协调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因此,应充分发挥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还要充分考虑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金融结构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提升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宋玉禄 陈欣 施文韵
基于先进制造业与传统产业对比,本文考察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的影响,以及股权性质和资金流的作用。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研发投入呈倒U型关系,并显著体现在先进制造业中;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民营先进制造企业相比国有先进制造企业表现出更高的研发热情;而相比资金匮乏的企业,资金充裕的企业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环境下具有更高的研发活力,国有企业表现尤为突出。本文的研究对完善我国创新驱动战略和标准化改革创新有如下启示:政府在进行政策引导时须注意适度性,过度的政策调控不利于企业研发;而且国家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先进制造企业的政策支持,同时加强对企业资金使用的监管。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贝贝 谢雪梅 周茜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已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驱动因素。研究基于七个部门的35个相关因子抽取系统性金融风险信息,综合采用DYCI溢出指数法、复杂网络分析法和滚动时间窗口技术等构建跨部门风险溢出网络,考察和检验EPU与金融体系内部风险压力承接与转移的关联动态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EPU与金融部门各维度风险变量间存在关联网络,且EPU冲击加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网络传染效应;危机时期,EPU冲击下的跨部门风险协同运动趋势明显,网络结构呈现更高的完备性。同时,本文研究结论为阻断内外部风险冲击以及维护经济金融稳定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资生 陈世丽 杨希特
基于2020年1月16日至2021年3月31日45家金融机构的日度数据,利用DCC-GARCH计算系统性金融风险,在此基础上采用TVP-SV-VAR模型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三者之间的时变关系。研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存在时变特征,并且变量间相互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直接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也可通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而间接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不同时间冲击背景下,变量间相互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存在差异。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慧明 段容 贾相华
利用面板分位回归模型,考量不同市场环境下原油价格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大宗商品市场非对称性冲击效应。结果表明:油价冲击对中国大宗商品收益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正负油价冲击对其均有促进作用,但随着市场环境好转,正油价冲击的作用逐渐增强,负油价冲击则逐渐减弱;政策不确定性对大宗商品收益有促进作用,但在牛市环境下有抑制作用;且危机前后,油价冲击对大宗商品收益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效应。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惠 王贞洁
本文以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企业外汇风险对冲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并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两者间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外汇风险对冲能抑制股价崩盘风险,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时作用越强。机制研究表明,外汇风险对冲通过发挥“资源效应”和“治理效应”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促进了“资源效应”的发挥。当企业国际化程度较高、高管有金融背景、内控质量较高或受分析师关注度较高时,外汇风险对冲的作用更明显,国际化程度较高、高管有金融背景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更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郑忠华 李清彬
本文借鉴Baker等人开发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指数(EPU),构建TVAR、MSVAR模型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主要经济变量的冲击。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变量产生明显冲击,且以2008年为分界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宏观经济主要变量的冲击发生了显著变化。2008年之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增速产生正向刺激作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乐观预期;2008年之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增速产生明显抑制作用,更多显示出审慎预期。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经济冲击视角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出现由乐观到审慎的系统性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不同反应在实体经济、信贷增速和货币领域中的差距尤为明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因素在更大程度通过影响中长期贷款传导至经济波动,而对短期信贷则无明显影响。相应的政策启示是,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并强化预期管理,引导改革和政策发挥积极正向作用,更好利用长期信贷政策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关键词:
经济政策 不确定性 信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慧明 陈麒同 余東洧
文章结合小波分析和含外生变量的VAR模型,分析了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通货膨胀水平影响的时频冲击效应。结果表明,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具有滞后效应。在高频空间,冲击效应一开始为抑制作用,有一定的持续性,数期后方向改变,这个过程在反应期限内不断更迭;随着频率的降低,效应方向的持续性不断减弱,到高尺度时,影响方向呈现隔期正负交替。同时,冲击效应的强度随着频率的降低而不断加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超 王意德 张秀明 贺丰果
本文利用美、欧、中、日四大经济体2000年1月~2021年5月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EPU),采用基于TVP-VAR模型的时变溢出指数法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时变溢出效应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WBS结构变点检测方法研究其结构突变及其与全球政治、经济、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关联,并通过时变以及时点脉冲响应分析研究了各经济体在短期、中期、长期3个不同周期视角下的溢出特征,以及在中美贸易争端、新冠肺炎疫情两个重大外部事件冲击下的溢出机制。结果表明: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时变总溢出指数存在结构变化,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引发了溢出效应的结构转变。早期美欧两大经济体是主要的溢出风险输出方,中日是主要的接收方,但自中美贸易争端以来我国的净溢出指数呈上升趋势,显示出我国抵御外部政策不确定性溢出风险的能力逐渐增强。在金融危机之前,各经济体的溢出效应以短期冲击为主,金融危机之后中长期脉冲响应逐渐显现,并且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各经济体的长期脉冲响应普遍激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