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30)
- 2023(7216)
- 2022(6150)
- 2021(5622)
- 2020(4565)
- 2019(10706)
- 2018(10984)
- 2017(20291)
- 2016(10994)
- 2015(12409)
- 2014(12915)
- 2013(12472)
- 2012(11716)
- 2011(10969)
- 2010(11561)
- 2009(10862)
- 2008(10863)
- 2007(9968)
- 2006(9541)
- 2005(9007)
- 学科
- 济(66308)
- 经济(66252)
- 管理(32084)
- 业(27701)
- 企(24523)
- 企业(24523)
- 地方(18469)
- 方法(16730)
- 中国(15634)
- 业经(13749)
- 数学(13728)
- 制(13654)
- 数学方法(13578)
- 地方经济(13032)
- 农(12304)
- 财(11621)
- 学(10817)
- 体(10542)
- 理论(9367)
- 银(9341)
- 银行(9335)
- 融(9060)
- 金融(9059)
- 行(9037)
- 策(8689)
- 和(8227)
- 农业(8174)
- 体制(7865)
- 发(7781)
- 贸(7523)
- 机构
- 学院(162885)
- 大学(160503)
- 济(76322)
- 经济(74656)
- 研究(60136)
- 管理(57407)
- 理学(46929)
- 中国(46553)
- 理学院(46369)
- 管理学(45713)
- 管理学院(45350)
- 财(36793)
- 京(34193)
- 科学(32181)
- 所(30548)
- 江(28104)
- 财经(27429)
- 研究所(26712)
- 中心(25869)
- 经(24474)
- 经济学(24052)
- 范(23055)
- 师范(22888)
- 北京(22492)
- 州(22199)
- 院(21367)
- 经济学院(21003)
- 农(19851)
- 财经大学(19704)
- 省(18800)
- 基金
- 项目(89332)
- 研究(71827)
- 科学(69472)
- 基金(61607)
- 家(51608)
- 国家(51093)
- 社会(45502)
- 科学基金(43481)
- 社会科(43025)
- 社会科学(43013)
- 省(35527)
- 教育(34127)
- 编号(30931)
- 基金项目(30884)
- 划(28591)
- 成果(27160)
- 资助(26021)
- 自然(24348)
- 自然科(23708)
- 自然科学(23705)
- 自然科学基金(23279)
- 课题(22943)
- 发(21199)
- 重点(20449)
- 部(19753)
- 性(19376)
- 年(19118)
- 国家社会(18377)
- 项目编号(18372)
- 发展(18151)
共检索到281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文魁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同他的三个学生孟晓苏、李源潮、李克强的新著《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已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研究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战略的力作,是作者对改革实践和理论长期探索的结晶。作者从战略的高度对中国今后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进行认真的思考,实事求是地分析困难、冷静地剖析问题的成因、大胆地设计对策、创造性地构画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蓝图。当然,这部著作只是改革理论中的一家之言,但却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作者把经济改革的战略与经济发展的战略融为一体进行研究,对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主线的观点论述得更为明晰,在公有制基础上实现股份制的途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侯孝国
最近,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肖四如和张宇的新著《通向繁荣的道路——变革的中国:矛盾、困惑与出路》,这是一部深入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问题的著作。该书对变革中的中国经济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面临的矛盾、困惑和选择,作出了系统的、较为深刻的分析,论述了一系列有关改革与发展的焦点问题,探讨了中国经济通向繁荣的历史选择。读罢此书,深感其过人之处有三: 一、本书对于现实经济的分析和探讨,坚持实事求是,敢于面对现实,从矛盾和问题入手。 例如,在分析传统农业改造时,人们常常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为把农民推向市场,实现农业的市场化,而本书则指出,这是一种误导。作者认为,由于土地具有生产要素和生存保障的两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铁成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说是个重要节点。我们已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成为高成长性的创新型国家,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建设现代化强国光有技术能力是不够的,必须要繁荣科学。科学不繁荣,不可能成为一流国家。首先,繁荣科学要大力发展公众科学。所谓公众科学就是使科学公众化,通过公众理解科学、参与科学,把科学精神内化为全体社会成员的核心价值,成为优先原则和民族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
关键词:
科研组织模式 形式逻辑 战略任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宇
当前经济改革面临的战略选择张宇当前,中国的经济改革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而又复杂的重要阶段。随着改革的深入,新的矛盾和问题在增加,理论和政策部门对一些基本性问题认识的分歧也在扩大,中国的经济改革面临着新的选择。一、经济自由主义还是国家强力主义对于当前中国...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光烈
党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家农委“关于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报告”的通知中指出:“多种经营,综合发展,应当作为我国繁荣农村经济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深刻理解和认真落实这一精神,对于农业信贷工作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多少年来,从事农业信贷工作的同志苦于资金周转不活,贷款沉淀过多,经济效果不好。这固然有多种原因,从经济根源上看,就在于农村多种经营不发展,商品率低,货币收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余菁
市场经济体系是企业组织的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是以庞大的中国企业群体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壮大为实现载体的。在这段时期里,中国的企业组织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三个波段的企业数量增长进程,得到长足发展,为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构筑了坚实的微观基础。同期,微观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实现了多种所有制企业的竞合发展。支撑其企业组织繁荣的深层次制度因素是:中国选择了市场竞争机制与政府行政管理的双重逻辑交织下的有国情特色的企业制度。未来中国企业组织制度走向将取决于两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是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效率分化情况;二是企业加快国际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外来的制度同形压力。
关键词:
企业组织 国有企业 制度 改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汉屏
繁荣之路的执著探索──评《通向繁荣的道路》刘汉屏由中青年学者肖四如、张宇合著的《通向繁荣的道路──变革的中国:矛盾、困惑与选择》(以下简称《路》)一书已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纵览全书,掩卷回味,我觉得《路》书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1.把握时代的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则
中国经过十几年的独到探索和艰苦努力,终于在90年代的今天,迎来了经济体制改革战略决战的关键阶段。80年代中后期,吴敬琏等许多经济学家曾一再呼吁中国经济改革需要“配套”推进的问题,“价、税、财”联动是被强调的重点。笔者在1986年10月成都首届全国市场体系理论会议上,也曾从方法论角度提出,经济改革免不了要进行一场战略决战,后在《财贸经济》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又就改革的渐变与突变问题付诸文字。如果说80年代提出这类问题显得过于超前,那么,今天重议此事则应当说是水到渠成了。作为一家之言,我认为,进行经济改革的战略决战如今已不再是理论界超前争论的话题,而是顺其自然、顺理成章摆到人们面前的紧迫问题。鉴...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林毅夫
战略抉择是经济改革与发展成功的关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林毅夫最近10多年,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反映这场变革的最为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社会上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纷纷进行改革乃至变轨。目前的情形是,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国家,其经济仍未进入良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湘林 李国强
复杂而又艰巨的中国改革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等社会科学工作者都积极介入,时至今日已经出现了极为丰硕的学术成果。通过系统梳理以往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刻地审视改革进程,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对改革的研究。中外学者对中国政治经济改革已有的研究可分为四大类别:一是采用社会主义转轨的视角;二是把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而分析其发展模式;三是论述中国发展的独特模式;四是力图探究经济奇迹背后的政治因素。
关键词:
转型 发展 中国模式 政治逻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闫晓英
我国国企改革在投资需求方面 ,没有形成有效的融资机制 ,在经营机制转换方面较为困难。国企改革难题背后隐藏着的金融症结是银行业的改革严重滞后及证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要实现国企改革 ,就必须使银行业市场、证券市场与国企改革三位一体 ,实现国有银行的产权重构 ,全面推进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 ,同时必须彻底改变国有企业相对单一的融资渠道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亮 陈霞
2010年12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论坛(2010)"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隆重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战略选择"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武鹏
文章基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产能过剩、杠杆率飙升、房地产市场风险和资本证券市场波动等方面对新阶段和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通过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提出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研究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发展在战略决策上,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明确改革攻坚战的主要任务,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突出创新驱动的动力依托;在路径选择上,要坚持定向精准稳投资、多点支撑扩消费,要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推进资本市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庞春
本文把产消者在专业工作、自给自足、影子工作(购物、物品管理和家务)、消费和休闲活动上使用的时间引入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分析影响时间分配的因素,探究在经济进步中生活节奏加快、休闲时间稀缺之谜。该创新性模型演绎得出了丰富的结果。交易技术进步和生产技术进步均能减少自给自足时间、推动分工演进、促进交易品种类和数量以及人均真实收入增长,但也会增加影子工作时间、提高产品消费速度;其中,交易技术进步还会增加工作时间、缩减消费和休闲时间,而生产技术进步既可能增加、又可能减少工作时间(取决于不同的条件),还会同时增加消费和休闲时间,但会提高影子工作时间占比、压低消费和休闲时间占比。由于工作时间增加、影子工作时间加长或占比增大、产品消费速度升高都意味着生活节奏加快,因此交易技术进步产生"富忙"现象,而生产技术进步既可能引起"富忙"现象,又可能形成"富闲"趋势。此外,学习成本会削低技术进步的正效应,引起"穷忙"现象。本文发现,技术进步尤其是交易技术进步,虽然推动了经济繁荣,却加剧了休闲时间稀缺。因此,强化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降低学习成本、培育和发展"时间市场"对促进经济增长、减轻时间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友仁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步子也要大一些,要提倡勇于倡新,敢于试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认为:“判断姓‘社’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