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49)
2023(7761)
2022(6356)
2021(5948)
2020(4748)
2019(11192)
2018(11037)
2017(20729)
2016(10807)
2015(12330)
2014(12275)
2013(12263)
2012(11725)
2011(11155)
2010(11221)
2009(10685)
2008(10375)
2007(9168)
2006(8723)
2005(8316)
作者
(30495)
(25616)
(25598)
(24771)
(16637)
(12071)
(11587)
(9896)
(9804)
(9133)
(9001)
(8490)
(8468)
(8426)
(8362)
(8015)
(7542)
(7515)
(7336)
(6740)
(6550)
(6174)
(6020)
(5975)
(5891)
(5799)
(5537)
(5180)
(5092)
(5023)
学科
(75405)
经济(75346)
管理(27032)
方法(24531)
数学(22626)
数学方法(22562)
(22073)
中国(19752)
(17095)
企业(17095)
地方(16449)
(13677)
(12851)
(12711)
贸易(12700)
(12344)
业经(12335)
地方经济(12285)
(11743)
金融(11743)
(11248)
(10838)
(10725)
银行(10725)
(10666)
(10546)
环境(9203)
(8648)
体制(8281)
关系(8003)
机构
大学(168866)
学院(165126)
(94485)
经济(93193)
研究(68705)
管理(59470)
中国(55562)
理学(49669)
理学院(49110)
管理学(48705)
管理学院(48360)
(41859)
(36199)
(34054)
科学(33418)
经济学(32861)
财经(32585)
研究所(30300)
(29917)
经济学院(29280)
中心(28894)
北京(24404)
财经大学(24311)
(23887)
(23439)
(20780)
科学院(20623)
(20619)
师范(20507)
社会(20190)
基金
项目(97992)
科学(78967)
基金(75386)
研究(74906)
(64829)
国家(64386)
科学基金(54864)
社会(53327)
社会科(50856)
社会科学(50844)
基金项目(37883)
教育(33337)
(32573)
资助(31902)
自然(30883)
自然科(30184)
自然科学(30176)
自然科学基金(29696)
(28307)
编号(26973)
(24535)
国家社会(24499)
中国(23961)
成果(23008)
(22888)
重点(22266)
教育部(22027)
(20644)
经济(20485)
人文(20451)
期刊
(112386)
经济(112386)
研究(64614)
中国(36081)
(30560)
管理(25332)
(22576)
金融(22576)
科学(20847)
经济研究(20517)
学报(18991)
(18978)
财经(18851)
(16581)
大学(15760)
问题(14851)
学学(14740)
(14460)
教育(14310)
技术(13720)
国际(13634)
世界(13477)
业经(13315)
农业(12480)
技术经济(10423)
统计(9447)
经济问题(9171)
改革(8633)
(8633)
经济管理(8271)
共检索到277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纪宝成  
一、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市场 中国的经济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市场取向的改革,尽管经历了不少曲折,但始终是一个向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过程。即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这种发达的商品经济有其固有的本质特征: 1.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应当使市场机制在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经济活动的绝大部分交由市场调节,即各市场主体在市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单爽  
4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经了市场化改革的启动、市场化改革的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市场化改革初步完善、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化五个阶段,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已经在产品、劳动力、金融等市场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产业结构、增长动力不足、政府过度干预等问题成为了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阻碍力量。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包括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政府职能从"计划管理型"向"监督服务型"转变、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甬军  
寻求改革与发展的稳定区间──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第二年的观察与思考陈甬军自从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后已近两年。两年来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无论在速度、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历史水平和国际水平,为我国实行"三部走"的发展目标和全面建立社会主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库斯·陶白  陈晓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曹清峰  
特殊经济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空间载体。本文从特殊经济区的视角,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市场化的空间扩散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通过率先在特殊经济区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市场化改革体系,使其成为我国市场化改革动力最强、改革主体与市场主体发展最充分的区域;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化由特殊经济区向非特殊经济区的渐进式扩散推动了全国的市场化进程,这一扩散过程依次包括起步阶段的跳跃位移扩散、快速发展阶段的邻近等级扩散以及稳定发展阶段的扩展扩散。因此,充分利用特殊经济区的制度创新——扩散系统对于新时代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破解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具有关键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迟福林  孙秀平  朱华友  
以市场化为目标加快中国农村经济改革迟福林,孙秀平,朱华友9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改革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关键是以加快市场化为目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再造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改革粮棉购销体制,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需要的宏观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寒亭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宋则撰写的《中国经济改革的市场体制》(以下简称《市场体制》)一书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丛书1992年11月出版。《市场体制》的问世,对全社会对市场和市场机制的再认识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告诉我们: (1)市场经济优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但它并非尽善尽美。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谷雨  
中国经济改革已进入第十五个年头.从时间长度而言,几乎两倍于抗日战争,然而至今谁也未能敢说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功.究其原因,固然有多种.改革取向问题上的长期意见分歧,以及改革目标确定后实施操作过程的失误,无疑是其中的两个主要原因.前者涉及改革的战略考虑,后者涉及改革的策略方式,两者都对经济改革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经历了法制恢复和重建、法治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三个阶段。文章认为,未来中国法治建设将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围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中共十七大做出的总体战略部署而展开。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廖进中  
市场经济改革与消费文化引导廖进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收人大大增加了,有些人钱多了许多,便把它用于几近疯狂的消费热之中。这就需要教育与引导.我以为这也就是"消费文化"概念提出的初衷之所在以及"消费文化学"的目标定位之所在.所谓"教育与引导",就是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斌  
下一轮全面经济改革的行动框架应该是: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要素价格"两大核心"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以"四大重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对改革突破口的进一步认识仔细考察当前各种经济问题与矛盾背后的脉络,我们不难看出,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循环和盘根错节的关系。最根本的原因是制度设计不当,如政府管制、金融改革滞后、要素价格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姜明武  蔡万焕  齐昊  
中国和越南分别在1978年、1986年启动了经济改革,两国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尽管改革的背景和特征大体相近,两国的增长还是出现了明显的不同。文章研究发现:(1)中国与越南在其初始条件、改革与经济管理的方式上是相似的;(2)两国的增长不仅兼有量与质的差异,而且当两国在加速增长之时,增长上的差距就会扩大;(3)中国与越南增长的差异主要由政府效能上相当大的差异来解释,而不是以制度特征或人力资本上的显著差距来解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军  范子英  
自20世纪70年末代以来的4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主要归因于改革开放。不过,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将改革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梳理和回顾,区分了改革的两个阶段,发现改革与经济增长的模式在1994年之后发生了显著转变——从一个自下而上的微观改革不断引发宏观高度波动的阶段转变为宏观的结构改革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阶段,并持续超过十年之久。本文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视角对这种转变进行了解释,发现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走向激励兼容的根本因素,这意味着在中国的体制之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依然是结构改革的核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江春  
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肖耿博士的专著《产权与中国的经济改革》在大陆十分风靡。肖耿博士曾师从于产权理论大师哈罗德·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教授,深得产权理论真谛。该书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运用产权理论来对中国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产权理论专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