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5)
- 2023(981)
- 2022(855)
- 2021(755)
- 2020(652)
- 2019(1514)
- 2018(1522)
- 2017(2984)
- 2016(1498)
- 2015(1729)
- 2014(1864)
- 2013(1921)
- 2012(2026)
- 2011(1892)
- 2010(2005)
- 2009(1975)
- 2008(1940)
- 2007(1728)
- 2006(1551)
- 2005(1476)
- 学科
- 济(15160)
- 经济(15153)
- 方法(5176)
- 数学(4780)
- 数学方法(4770)
- 地方(4215)
- 管理(3697)
- 地方经济(3390)
- 业(2842)
- 中国(2598)
- 学(2013)
- 农(1990)
- 业经(1966)
- 企(1885)
- 企业(1885)
- 融(1697)
- 金融(1697)
- 贸(1631)
- 贸易(1631)
- 环境(1590)
- 经济学(1552)
- 易(1544)
- 世界(1535)
- 和(1523)
- 发(1505)
- 农业(1409)
- 制(1408)
- 银(1385)
- 银行(1384)
- 行(1359)
- 机构
- 大学(26397)
- 学院(26206)
- 济(15798)
- 经济(15581)
- 研究(11326)
- 管理(9484)
- 中国(8383)
- 理学(8021)
- 理学院(7932)
- 管理学(7854)
- 管理学院(7796)
- 财(5898)
- 所(5872)
- 京(5624)
- 科学(5590)
- 经济学(5292)
- 研究所(5270)
- 中心(4789)
- 财经(4741)
- 经济学院(4714)
- 经(4299)
- 院(3877)
- 北京(3824)
- 江(3559)
- 科学院(3504)
- 财经大学(3460)
- 范(3355)
- 师范(3342)
- 农(3278)
- 经济研究(3210)
共检索到42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双进 李家晴 李燕青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宗商品价格分化回调。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判2023年价格整体走势,对于价格总水平持续平稳、经济持续复苏趋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多个层面梳理和提炼2022年CPI运行情况和主要特点,并阐述影响2023年CPI走势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2022年CPI运行主要特征:CPI总体温和上涨、食品价格同比由降转涨、八大类价格上涨、CPI和PPI走势明显分化;(2)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加、经济好转和消费恢复带动市场价格有所上升、输入性通胀压力明显减弱、上年翘尾因素影响较小等,将是影响2023年CPI走势变化主要因素。针对2022年CPI运行情况和2023年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进一步强化市场预期管理,加强民生商品和大宗商品价格监测预警和市场监管。
关键词:
价格总水平 CPI 猪肉价格 居民消费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双进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处理稳增长、调结构和控物价的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价格总水平总体稳定,通胀压力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预计2013年我国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有所加大,全年价格同比涨幅约3.5%左右,略高于2012年的价格涨幅。一、2012年我国价格运行情况分析201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白暴力 梁泳梅
价格总水平上涨的持续因素与启动因素是不同的,仅消除启动因素而忽视持续因素,将无法有效抑制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当前,实际利率不断下降并成为负利率,使投资需求不断增加,拉动了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并将货币从金融投机领域转移到产品交易领域,为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提供了货币支持。要抑制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必须提高实际利率,而提高利率又会促使人民币升值,对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利率调整面临着两难的困境。为从根本上破解这一两难困境,必须进行相应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提高劳动者收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任兴洲 刘涛
2011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涨5.4%,肉禽等食品价格快速上涨是CPI上行的主要拉动力,居住价格居高不下对CPI上涨也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下半年特别是三季度CPI上涨压力依然较大,预计CPI涨幅将呈"前高后低"态势,全年约为5.0%~5.4%。宏观经济政策应保持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采取有效措施综合疏解物价上涨压力,切实管理好通胀预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于泽 刘元春 刘晓光 闫衍
2022年是中国经济面对“三重压力”、抵御超预期冲击的一年。一方面,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完整的产业链、新能源相关产业持续向好以及贸易顺差保持高位,为宏观经济企稳提供持续动力;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大范围暴发、俄乌冲突扰动世界能源市场、高温干旱、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消费不足、信心减弱使得经济只实现了弱企稳,负向产出缺口持续,经济复苏进程较为缓慢。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后红利窗口期,“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期,同时也是国际、国内发展动力结构性加速调整期,新发展格局进入加速落地期。一方面,“三重压力”,尤其是需求收缩问题在2023年将有所延续;另一方面,在疫情因素减弱、消费活力逐步恢复和系统性政策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下,宏观经济将得以全面修复,实现整体向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如何进一步稳定消费并构建与新发展格局激励相容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仍面临许多挑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涛
一、2010年上半年CPI变动的主要特征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涨幅温和可控。具体来看,上半年CPI变动呈现以下特点:(一)CPI涨幅压力趋缓,结构性上涨特征明显上半年CPI各月同比涨幅前高后低、逐步平缓,5、6月份环比涨幅分别下降0.1%和0.6%(见图1),表明物价持续上涨的压力有所减弱。同时,上半年CPI的结构性上涨特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课题组 王元 郭丽岩 王宇鹏
2011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高位运行,形成了新一轮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期。由于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货币供给增速下滑对价格水平将产生滞后影响,预计2012年需求方面主要因素较为稳定,对价格上涨不会产生明显推动力。供给方面的输入性因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宪春 王洋 唐雅
2022年,在疫情多发散发、俄乌冲突、极端天气等超预期因素冲击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022年我国经济实现3.0%的增长实属不易。本文运用统计指标和统计数据从生产、需求、收入、价格四个角度对2022年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进行提炼与分析,概括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有利条件,并对2023年的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展望。初步判断,2023年我国GDP增速预计在5.5%~6.0%。
关键词:
统计数据 经济运行 经济形势 经济展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京文
对1996年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与1997年走势的预测李京文编者按:1996年,我国经济形势与经济改革究竟如何判断,1997年,我国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将呈现一种什么态势,这是人们当前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使人们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有助于对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伟军
持续多年低迷的日本经济出现复苏势头,并显示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未来日本经济的增长,既存在一些消极因素,但也隐藏着一系列富有活力的积极因素。
关键词:
日本经济 经济复苏 特征 走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兴洲
一、2007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形势(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的突出特点1.经济继续快速增长,GDP增速高达11.5%。200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加快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2.1%,加快了16.6个百分点。夏粮连续第四年增收,产量1.15亿吨,增产146万吨,增长1.3%,单产提高1.1%。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少华
一、经济形势预测武汉市的经济增长同全国的经济增长态势一样,也具有周期性。今年是“九五”的头一年,根据预测,1996年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开始爬升,并进入下一周期的稳定增长阶段。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盛垒
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依旧缓慢,虽不乏亮点,但仍然比较脆弱。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世界经济受制于一系列深层次的结构性困境,难以走向复苏和增长。展望2017年,世界经济又增添了美国新总统上任、逆全球化升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许多新的不确定性变量,全球经济或仍将维持低增长和弱复苏态势,短期内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如今看来,要走出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困境并由此实现快速复苏和新的增长,仅仅依靠传统的再平衡政策范式已很难奏效。当前的世界经济既无力在旧有框架下再次回到原有平衡状态,更不可能在本轮周期内重新恢复到危机前的高增长模式,而是需要通过深刻的结构性改革与创新,推动世界经济由再平衡走向新常态,并开启世界经济新的发展周期。综观全球发展大势,当前世界经济已迎来长周期之变,即世界经济正告别上一轮长周期,同时也在孕育新的发展周期,而开启世界经济新周期的根本之道在于技术革命和产业创新。对同样处在经济发展大转型的中国而言,需敏锐抓住世界经济长周期的转折性态势和历史性机遇,以中国发展新理念引领世界经济新周期,让世界经济新周期助推中国经济新发展。
关键词:
疲弱复苏 不确定性 新常态 新周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盛垒
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依旧缓慢,虽不乏亮点,但仍然比较脆弱。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世界经济受制于一系列深层次的结构性困境,难以走向复苏和增长。展望2017年,世界经济又增添了美国新总统上任、逆全球化升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许多新的不确定性变量,全球经济或仍将维持低增长和弱复苏态势,短期内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如今看来,要走出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困境并由此实现快速复苏和新的增长,仅仅依靠传统的再平衡政策范式已很难奏效。当前的世界经济既无力在旧有框架下再次回到原有平衡状态,更不可能在本轮周期内重新恢复到危机前的高增长
关键词:
疲弱复苏 不确定性 新常态 新周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宏观分析组 薛安伟
2017年世界经济增速出现了回暖势头,结束了近年来的下滑态势,虽然世界经济增长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但本质上,当前的复苏增长显然不全是技术革命导致的,其背后缺少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动力支撑。展望2018年,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当前的复苏势头,发达国家增长势头可能好于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将延续平稳增长轨迹。但是,随着全球货币宽松环境和低利率时代的结束,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全球经济复苏的力度和可持续性或将难言乐观。比较乐观的是,从中长期看,世界经济已经走向了新的发展周期,在贸易、投资、金融等多个领域都正在孕育新格局
关键词:
新周期 新时代 世界经济形势 经济复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