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05)
2023(10674)
2022(9056)
2021(8218)
2020(6705)
2019(14959)
2018(14870)
2017(29110)
2016(15268)
2015(16630)
2014(16382)
2013(16210)
2012(15256)
2011(14099)
2010(14459)
2009(13698)
2008(13234)
2007(12018)
2006(10974)
2005(10282)
作者
(41640)
(34895)
(34694)
(33193)
(22775)
(16565)
(15748)
(13362)
(13199)
(12743)
(12015)
(11602)
(11260)
(11224)
(11117)
(10918)
(10385)
(10218)
(10095)
(9745)
(8883)
(8394)
(8320)
(8129)
(8031)
(7913)
(7501)
(7406)
(6907)
(6770)
学科
(83935)
经济(83885)
管理(43731)
(39404)
(32246)
企业(32246)
方法(26175)
数学(23046)
数学方法(22820)
地方(22126)
中国(19074)
(19054)
(16846)
业经(16044)
地方经济(14051)
(13640)
(13627)
(13608)
贸易(13596)
(13109)
(12715)
农业(12343)
(11340)
金融(11339)
环境(11295)
(11154)
银行(11152)
(10743)
(9705)
(9590)
机构
学院(219476)
大学(214413)
(104649)
经济(102614)
管理(82006)
研究(78303)
理学(68878)
理学院(68151)
管理学(67178)
管理学院(66744)
中国(62631)
(48772)
(44691)
科学(42012)
(38424)
财经(37515)
中心(35775)
(34310)
(33891)
研究所(33876)
经济学(33161)
经济学院(29436)
北京(28660)
(28293)
(28280)
师范(28106)
(28097)
(27510)
财经大学(27455)
业大(25198)
基金
项目(132952)
科学(105738)
研究(102246)
基金(96509)
(81460)
国家(80779)
科学基金(70164)
社会(67237)
社会科(63871)
社会科学(63857)
(50995)
基金项目(49345)
教育(46233)
(42398)
编号(42256)
自然(42243)
自然科(41214)
自然科学(41203)
自然科学基金(40458)
资助(40446)
成果(34873)
(30671)
课题(29810)
重点(29744)
(29505)
国家社会(27603)
(27124)
(26874)
教育部(26106)
人文(26019)
期刊
(129882)
经济(129882)
研究(74751)
中国(43726)
(37254)
管理(33021)
(29932)
金融(29932)
(26969)
科学(25873)
学报(24041)
经济研究(22470)
教育(20553)
业经(19752)
财经(19611)
大学(19355)
技术(19142)
学学(18428)
农业(17923)
(17016)
问题(16140)
(14260)
国际(13231)
技术经济(12080)
世界(11785)
现代(11112)
统计(11050)
商业(10842)
理论(10398)
(9975)
共检索到353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刘明学  
2010年宏观经济基本面将面临经济增长由复苏走向扩张、物价预期由通缩走向通胀、货币供给由内生走向外生的三大转变。由此,货币政策可能在适度宽松基调下有所收紧。在此背景下,2010年的债市机会与风险并存,投资者需要在债券品种、期限和等级方面做出谨慎选择,以应对宏观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的变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张鉴君  
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并对未来通胀形势进行了总体分析和判断,最后提出了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贾德奎  张耿  
基于货币长期中性的假设,建立通货膨胀风险测度模型,并将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信贷扩张作为冲击因素引入模型,研究发现在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不再恶化的情况下,中国将可能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如果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超出预期,则从2010年开始,CPI指数将重新回到大于零的区间,但考虑到货币供应量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相当的滞后性,因此中国2009年信贷扩张的效应可能在2~3年后才会完全显现出来。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叶美林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胀预期抬升,我国PPI大幅上行,引发市场关注。本文深入分析此轮通胀形势及其原因,回顾历次通胀上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认为本轮通胀预期抬升背景下,短期内我国货币政策不会收紧,但如果二季度后通胀预期继续大幅上行,或将对货币政策形成一定制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冯涛  高东胜  
本文研究发现,在二元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对非农就业增加具有持续的正向影响效应,而非农就业的增长通过供求效应对通胀产生双向影响,这导致货币、通胀的简单对应关系在转型经济条件下难以有效成立,货币扩张并不必然导致通胀,而收紧货币抑制通胀的传导效率较低,并会抑制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的速度。换言之,货币政策尽管属于短期政策工具,然而转型期的货币供给却具有长期结构效应,针对短期的失衡有利于长期结构调整,而短期内有效的政策加剧了长期结构失衡这一困局,货币政策需要和长期结构转型政策建立内在的联系。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卜林  郝毅  李政  
本文在DSGE框架下对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代表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宏观审慎政策无法配合货币政策实现通胀、产出和信贷的稳定,只能采用财政政策应对经济衰退;在财政扩张背景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非合作模式会带来更好的政策效果,两个政策并不应该局限于简单的统筹协作关系,而是应该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对方的政策行为。宏观审慎政策会影响财政政策有效性,但能够增加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并降低由于财政政策不连续所造成的经济波动。在构建中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时,除了考虑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关系外,还应该让财政当局参与到宏观审慎政策的制定中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潘再见  
本文认为,当前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法解决经济增长方式调整滞后和收入分配失衡等深层次矛盾,并蕴含着财政风险、金融风险与政策信誉风险,这决定了其退出的必然性。从就业、消费和民间投资三个指标来看,扩张性货币政策已逼近安全边界;在时机选择上,我国应先于欧美发达国家实施退出策略;在力度控制上,不仅要考虑经济数据,也要考虑集团利益的制衡;在工具选择上,应结合国情,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退出策略。另外,应注重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财政刺激计划的退出及国际协调的配合。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华妤  
自从“凯恩斯革命”以来,财政政策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社会总产出,实现政府宏观经济目标的方针措施之首选。由于财政政策是直接作用于社会总需求,再由总需求的变动引致总供给即国民收入的变动,而国民收入的变动又必须有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相配合才能最终实现,所以货币政策如何与财政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和立道  范修礼  
本文是笔者看到自2008年10月以来中央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式,对当前形势下采取扩张措施可能对未来物价带来的影响进行思考。在研究过程中,应用传统的费雪货币供应方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供给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中国在过去30年来一直存在超额货币供给状况,即在中国,从货币角度考虑一直存在通货膨涨的陷阱。另外,通过对货币超额供给可能带来的问题分析,联系当前国内所采取的以确保未来经济较高速度平稳增长的扩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得出中国国内市场在未来短期内可能产生通货膨胀的结论,同时也说明为消除金融风暴影响、确保经济增长采取扩张性措施时要谨防通货膨胀。在政策制定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成思  
通货膨胀动态路径的持久性特征发生转变可能是由于货币政策的系统性改进促成,也可能是因为外生随机扰动因素的属性变化(好运气)造成,不同动因的经济和政策含义截然不同。本文在应用中值无偏估计和未知断点结构性变化检验方法判断1983~2008年期间中国通胀持久性转变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真实经济产出、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的互动关系设立多变量动态模型系统并进行对比仿真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通胀持久性在1997年以后出现显著性减弱,货币政策的系统性改进而非运气能够主要解释这种转变。这一发现对于使用真实GDP增长率和传统的真实GDP缺口来度量真实经济产出都具有稳健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知识产权的扩张趋势不仅加剧了知识产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失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进步,这表明知识产权制度正在被异化。知识产权制度应当在"和谐世界"理念指导下进行变革或重构,纠正知识产权过度保护所带来的问题,实现整个人类社会的繁荣和富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伟  陈勇  
新经济下美国贸易扩张的特点,值得予以特别关注。本文试图就“新经济”背景下美 国对外贸易扩张与结构变化的特点,做一些基础性分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金雪军  曹赢  
本文对以量化宽松为代表(Quantitative easing,Qe)的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胀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影响我国通胀水平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深度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Deep LstM)对Qe影响我国通胀的传导渠道进行建模,并利用1992年1月到2015年6月的数据对深度LstM的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基于深度LstM的建模结果分析表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通过大宗商品价格和外汇储备变动两方面造成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提高,其中量化宽松导致的外汇储备变化对我国通胀水平影响较大。此外对深度LstM网络和vaR两类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深度LstM网络在建模精度方面要高于vaR模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汤长兴  
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都以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机决择”.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呈无限供给状态,国际收支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的国家,因此,货币政策的目标必然是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 一、货币波动与经济波动货币制度发展到信用货币制度,货币政策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即货币波动必然导致经济的波动.货币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息息相关的因素,必须置于具体的经济运行条件和环境中.因此,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殷剑峰  韩爽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使得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政府债务水平大幅度上升,加上影响更为深远的老龄化问题,高政府债务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长期现象。在此背景下,指望"财政稳债务"已经不现实,同时,经济长期低迷导致低通胀、甚至通货紧缩,"货币稳通胀"因而也没有了必要。文章认为,在高政府债务背景下,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应该转向一个新组合——"财政稳经济、货币稳债务":对财政来说,需要以发行政府债务来增加财政支出,弥补总需求的不足;对央行来说,通过购买政府债务来维持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在这种新政策组合中,由于政府债务具有特殊的货币金融功能,财政可以对央行实施货币政策和维持宏观金融稳定予以支撑;而央行购买政府债务使得财政上限得以避免,并使得既定债务水平下的财政支出最大化。实施新政策组合需要有三个前提条件,即完善的财政分权体制、主权信用货币体制和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就我国的情况而言,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同样对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也正在面临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甚至人口负增长问题。展望不久的将来,"财政稳经济、货币稳债务"或将是我们必须、也是不得不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未雨绸缪,需要尽快改革我国的财政货币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