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16)
- 2023(5300)
- 2022(4420)
- 2021(3880)
- 2020(3033)
- 2019(6854)
- 2018(6846)
- 2017(13284)
- 2016(7036)
- 2015(7911)
- 2014(8227)
- 2013(8198)
- 2012(8201)
- 2011(7756)
- 2010(8147)
- 2009(7779)
- 2008(7631)
- 2007(6937)
- 2006(6525)
- 2005(6135)
- 学科
- 济(57615)
- 经济(57563)
- 管理(18301)
- 方法(16113)
- 地方(15385)
- 业(14407)
- 数学(13273)
- 数学方法(13163)
- 地方经济(11917)
- 企(11829)
- 企业(11829)
- 学(10853)
- 中国(10589)
- 业经(10036)
- 农(7961)
- 融(7709)
- 金融(7709)
- 经济学(7220)
- 理论(7108)
- 财(6942)
- 制(6770)
- 和(6766)
- 环境(6583)
- 银(6191)
- 银行(6183)
- 发(6082)
- 行(6048)
- 体(5913)
- 农业(5784)
- 产业(5679)
- 机构
- 大学(119769)
- 学院(117137)
- 济(62394)
- 经济(61278)
- 研究(45498)
- 管理(41309)
- 理学(34866)
- 理学院(34421)
- 管理学(34007)
- 中国(33856)
- 管理学院(33762)
- 财(26977)
- 京(25009)
- 科学(23967)
- 所(23022)
- 经济学(21532)
- 财经(21292)
- 研究所(20610)
- 经(19127)
- 中心(18999)
- 经济学院(18945)
- 江(17365)
- 北京(16436)
- 范(16383)
- 师范(16275)
- 院(15724)
- 财经大学(15587)
- 农(14018)
- 州(13854)
- 科学院(13475)
- 基金
- 项目(67893)
- 科学(53759)
- 研究(52290)
- 基金(49600)
- 家(42121)
- 国家(41773)
- 社会(35913)
- 科学基金(35241)
- 社会科(34009)
- 社会科学(34002)
- 基金项目(24986)
- 省(24795)
- 教育(23350)
- 资助(20937)
- 划(20833)
- 编号(20179)
- 自然(19440)
- 自然科(18939)
- 自然科学(18936)
- 自然科学基金(18597)
- 成果(17958)
- 发(16508)
- 部(15866)
- 重点(15523)
- 国家社会(15462)
- 课题(14531)
- 济(14449)
- 发展(14324)
- 经济(14311)
- 展(14129)
共检索到189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宋宇 孙雪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梳理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循环理论,基于经济循环、周转、演化规律,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基础,从核心观点、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层面展开比较研究,对于提升相关理论认识和更好指导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马克思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基础上,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典型分析中论述了商品经济运行的本质属性,对于双循环的内涵、循环不畅的根源、外循环的局限性及经济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阐述;西方经济学以效用理论等为研究基础,通过对价格机制作用下的个体行为研究,说明了"双循环"的一般均衡实现过程。应在科学把握二者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循环理论的创新发展和实践的顺利推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国印
循环经济是全面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机制和能量梯级利用规律而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和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价值最大化,从而以最低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技术经济模式。分别从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学、系统论、经济学、价值工程、哲学和技术进步等角度来看,循环经济都表现出一定的特质,从而使其在本质上成为:(1)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的自循环经济;(2)环境友好型经济;(3)全生态仿生经济;(4)良性超非线性经济;(5)实现技术资源、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综合优化配置的可持续性经济;(6)全功能、低周期寿命成本(高价值)经济;(7)方法论经济;(8)消除技术进步非对称性的理想路径,人类技术经济思维方式革命、技术经济范式革命和环境保护范式革命。对于循环经济本质的认识能够使我们获得许多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京华
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是《资本论》所阐释的重要理论。文章以这一思想为理论切入点,对当代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途径和意义进行一定的探析,以期为当代企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举措。
关键词:
马克思 循环经济 企业 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华 薛成水
尽管中国和日本历史上具有相同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但两国经济立法中存在的诸多不同之处直接导致了两国经济法发展的不同状况。在对两国经济立法中的法律移植、立法体系及经济立法中政府干预经济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后,提出了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立法的三个方面的构想:在经济立法中应注重法律移植的本土化;建立统一的经济法体系;在经济立法中要规制政府干预经济的权限。
关键词:
经济法 本土化 立法体系 规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建中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于解决能源约束、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我国当前面临的外贸发展问题不仅应学习发达国家对外投资,进行产业转移的做法,还应注重发展循环经济,从自身和源头上来解决这些矛盾。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从二十世纪70年代就开始建立循环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初显效果,不仅保持良好的外贸增长速度,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带给我们不少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外贸增长方式 战略转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牛胜强
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及不断修改完善法律来推动循环经济实践,并通过技术不断开发应用,其循环经济实践已从最初的节能降耗与减排、垃圾处理和再利用拓展到建设循环型社会并走在世界前列。而我国循环经济实践还处在"小打小闹"阶段,尚未化作国家、地方、企业和居民个人的自觉行动,持续全面推进受阻。借鉴经验,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发展模式,不仅能缓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约束和自然资源瓶颈,还能有效改善能源结构和环境质量,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挑战。文章从循环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趋势出发,在介绍发达国
关键词:
发达国家 循环型社会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伟 朱信永
一、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一)立足国情,发展本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达国家多从各自国情出发选择循环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目标,并由此形成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产业。德国、美国是从废弃物的治理过程中以回收利用废弃资源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邓念 赵琳
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出现的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知识经济并列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形态。针对我国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越 白静 陈然
循环经济是借助生态学的循环概念并在经济活动中进行运用所形成的跨学科概念。它在本质上试图将人类活动和谐地纳入自然界的物质和生物圈循环,同时继承和发展经济活动本身的特性和生命力。在两者相互融合的同时,在多角度、多层次上又因为各自的特性形成一些矛盾和差异分化,本文通过对这些冲突的分析探索其成因及可能的解决途径,并据此提出这种交融—冲突—解决—实现的机制应该成为循环经济实现的基础。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融合 矛盾 实现机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华峰 冯俊文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和基本经验表明:循环经济是我国建立新的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和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
关键词:
发达国家 循环经济 经验 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佳奇
日本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构建了以"中央政府宏观主导、地方公共团体具体推进、农业经营组织不断发展、涉农产业积极配合、社会公众广泛参与"为内涵与特征的"多元共治"基本模式。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合理配置农业循环经济所涉多元主体的权利(力),综合运用命令控制、经济激励、信息管理等多元调整手段,为"多元共治"基本模式的建立和良性运行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董联党 顾颖 王晓璐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采取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国家之一,也是循环经济战略体系最完整,立法最完备、资源循环利用率最高的国家。日本在循环经济战略体系构建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