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14)
2023(20038)
2022(16960)
2021(15895)
2020(13380)
2019(30738)
2018(30114)
2017(56378)
2016(30666)
2015(34419)
2014(34279)
2013(33830)
2012(31588)
2011(28784)
2010(28588)
2009(26680)
2008(26391)
2007(23149)
2006(20182)
2005(18434)
作者
(90243)
(75904)
(75310)
(71895)
(48306)
(36421)
(34350)
(29460)
(28655)
(26985)
(26034)
(25208)
(24239)
(23990)
(23802)
(23479)
(22730)
(22458)
(21836)
(21829)
(18804)
(18790)
(18415)
(17388)
(17326)
(16939)
(16716)
(16475)
(15316)
(15096)
学科
(136800)
经济(136647)
管理(87423)
(82306)
(66602)
企业(66602)
方法(57830)
数学(51417)
数学方法(50789)
中国(36408)
(34334)
(34252)
(28315)
业经(27499)
地方(26881)
(26710)
贸易(26699)
(26140)
(26025)
农业(22515)
(21443)
银行(21384)
(20907)
金融(20904)
(20533)
(20479)
财务(20472)
财务管理(20428)
企业财务(19423)
环境(19105)
机构
大学(444054)
学院(441314)
(192053)
经济(188369)
管理(167082)
研究(158031)
理学(143696)
理学院(142068)
管理学(139585)
管理学院(138783)
中国(120862)
科学(95745)
(93109)
(87762)
(80921)
(78827)
研究所(73617)
中心(72236)
财经(69505)
业大(67001)
(65209)
(63255)
农业(62271)
经济学(60010)
北京(58749)
(56239)
(55981)
师范(55319)
经济学院(53871)
财经大学(51549)
基金
项目(294683)
科学(231945)
基金(217051)
研究(208546)
(192180)
国家(190650)
科学基金(161970)
社会(134938)
社会科(128044)
社会科学(128010)
基金项目(113558)
(112425)
自然(105967)
自然科(103581)
自然科学(103546)
自然科学基金(101761)
(96500)
教育(95388)
资助(89752)
编号(81556)
重点(67109)
成果(66764)
(65879)
(63312)
(60781)
科研(57494)
国家社会(57151)
创新(57056)
课题(56708)
教育部(56225)
期刊
(209870)
经济(209870)
研究(131188)
中国(86095)
学报(74548)
(70766)
(68422)
科学(67164)
管理(61488)
大学(55747)
学学(52830)
农业(47608)
(44453)
金融(44453)
教育(40181)
技术(36883)
经济研究(35453)
财经(35298)
业经(31447)
(30452)
问题(27288)
(25977)
(25125)
统计(22840)
国际(22758)
技术经济(22268)
世界(21629)
(21596)
(20488)
理论(20044)
共检索到665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裴平  熊鹏  朱永利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产出增长率与通货膨胀增长率模型,利用年度与季度的交叉数据,对中国经济开放度与货币政策产出效应、价格效应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同时减弱了中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货币当局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经济开放度提高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击。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谢海林  楼凤丹  邝健坤  
开放经济条件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复杂的影响。通过修正的Karras模型,运用中国1995年第二季度—2010年第三季度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将削弱我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但2005年的汇率改革对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货币政策对价格的影响将随着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而加强,但汇率改革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朱钟棣  
通过运用Karras建立的产出增长率和通货膨胀模型,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框架,分析经济开放度对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无论是以M0作为货币政策的测度指标,还是以M1作为货币政策的测度指标,它们都反映出:在长期,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会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从短期来看,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不一定会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时反而会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华妤  
基于葛兰杰因果方法对1994-2004年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检验结果显示:在独立性方面,利率不是货币数量的葛兰杰原因,说明考察期内中国货币政策总体上保持了对外独立性,否定了钉住汇率制度是造成中国货币政策不独立的先验判断;在有效性方面,仅显示货币数量M0对物价有肯定的正向影响,货币数量M1和利率对产出及物价的影响力均不显著。这意味着货币政策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金融体系发育不成熟、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内部因素,而不应归咎于传统钉住汇率制度的外部制约。因此,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策略应该是加速金融体系的发展,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而不是放弃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汇率管理方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先明  裴平  
明晰货币政策调整依据,评价货币政策调整效果,对于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设定分析时点的基础上,将货币供应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上证综合指数纳入统一框架,构建向量分布自回归滞后模型,并根据2001—2012年中国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调整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主要依据,兼顾股票价格指数水平;中国货币政策调整是有效的,但存在时滞;中国商品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是相通的,当中国人民银行调整货币政策时,货币资金可能在两个市场间转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曹伟  林燕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及最小二乘法等计量方法,对1984-2004年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信贷传导机制仍然是目前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机制形式;提高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利率传导机制作用进而提高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前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明皓  
在Hau(2000)模型中引入工资交错调整和交易成本假设,以此构建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基础模型,并通过一般均衡分析后发现,经济开放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价格稳定和产出增长都会产生影响。贸易开放程度和金融开放程度的加深,将增强货币供给对短期汇率调整的影响;而经济开放度的加深,虽然在短期内会削弱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将会对产出调整起积极作用。同时,运用校准法模拟分析后发现,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货币政策调节短期消费和产出的能力将会下降,特别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更多地表现在汇率波动上。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戴春霞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币值,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中央银行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控制和调节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来实现这个最终目标的。本文通过探讨货币是中性还是非中性,货币供应量是内生还是外生,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畅通这三个问题,最终得出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的结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勇  陈雨露  
长期以来,关于经济开放度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缺乏微观基础,而且实证结果也充满争论。本文通过构建开放条件下的新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为考察经济开放度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动态关系提供了一个基于一般均衡框架的微观基础,并通过模拟分析得出了货币政策有效性随经济开放度提高而下降的基本结论。基于中国1992—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央银行利率变动所引致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均出现了明显下降。这一结论不仅为模拟分析结论提供了实证支持,同时在不同的模型设定和估计方法下均是稳健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金友  
本文首先从经济周期波动角度,分析归纳了中国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四个阶段的不同表现和成效;其次,再对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以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率和物价水平衡量)进行实证分析;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中国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有效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伯良  于赟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 ,研究在中国人民银行间接调控货币政策的新时期 ,在中国资本市场规范成长的新阶段 ,中国货币政策通过中国资本市场传导到中国实物经济的有效性。实证分析表明 :中国货币政策能够通过中国资本市场传导到中国实物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胜  
本文对美国经济与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实证分析了1993~2007年中美经济发展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的影响。通过要素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中美两国经济关系呈现出高度的协同性,而且这种相关程度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的深化变得更加明显。中美经济交流和互动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产生了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美国因素强化了中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随着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汇率效应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而利率效应逐渐减弱。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郡  阳洁  
文章总结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三种有代表性的理论,阐述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生成背景,以及在目前买方市场条件下强调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必然性。文章着重分析了近期货币政策时滞延长、效力受损的具体原因,分析了传导机制不顺畅的制约因素,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金友  
货币政策理论有效性问题是货币政策有效性争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以货币供应量、贷款利率和外汇储备衡量的货币政策对以国内生产总值、就业水平和物价水平衡量的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理论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