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66)
- 2023(8901)
- 2022(7320)
- 2021(6438)
- 2020(5429)
- 2019(12345)
- 2018(11950)
- 2017(23401)
- 2016(11794)
- 2015(13413)
- 2014(13547)
- 2013(13573)
- 2012(12777)
- 2011(11788)
- 2010(12159)
- 2009(12069)
- 2008(11189)
- 2007(9904)
- 2006(8948)
- 2005(8603)
- 学科
- 济(75322)
- 经济(75268)
- 业(33880)
- 管理(33333)
- 融(28502)
- 金融(28502)
- 方法(26496)
- 企(26443)
- 企业(26443)
- 银(25911)
- 银行(25911)
- 行(25077)
- 中国(24236)
- 数学(24115)
- 数学方法(24002)
- 地方(19716)
- 财(16640)
- 制(15367)
- 业经(13123)
- 贸(12568)
- 贸易(12556)
- 地方经济(12432)
- 易(12218)
- 农(11696)
- 中国金融(11440)
- 务(11048)
- 财务(11032)
- 财务管理(11010)
- 险(10893)
- 保险(10802)
- 机构
- 大学(175297)
- 学院(174521)
- 济(95115)
- 经济(93419)
- 管理(65205)
- 研究(60796)
- 中国(60228)
- 理学(53805)
- 理学院(53351)
- 管理学(52793)
- 管理学院(52487)
- 财(46053)
- 财经(35958)
- 京(34895)
- 经济学(33106)
- 经(32604)
- 中心(30500)
- 经济学院(29756)
- 所(29080)
- 融(28481)
- 科学(28274)
- 金融(28060)
- 财经大学(27001)
- 银(25728)
- 研究所(25559)
- 江(25536)
- 银行(24768)
- 人民(23212)
- 行(23104)
- 北京(23018)
- 基金
- 项目(102246)
- 科学(81165)
- 研究(78202)
- 基金(76812)
- 家(63797)
- 国家(63317)
- 科学基金(55377)
- 社会(54551)
- 社会科(52132)
- 社会科学(52121)
- 基金项目(38681)
- 省(37291)
- 教育(34154)
- 资助(33615)
- 自然(31493)
- 自然科(30807)
- 自然科学(30802)
- 划(30602)
- 自然科学基金(30278)
- 编号(30115)
- 成果(25297)
- 国家社会(23865)
- 部(23782)
- 发(23090)
- 重点(22760)
- 教育部(21726)
- 人文(21358)
- 性(21326)
- 创(21021)
- 社科(20997)
共检索到293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秦朵 卢珊 王惠文 Sophie van Huellen 王庆超
在中国开放经济体制下的基准货币需求模型中,本文将源于国际金融市场的持币成本设为遗漏潜变量,并构建特定的国际金融综合指数(CIFI)作为该潜变量的测度。借鉴机器学习与测度理论,本文利用对数误差修正模型提出了分步降维的CIFI构造算法,构造了长期CIFI和短期CIFI。结果表明,CIFI构造中的无监督降维步骤有助于减少高维金融数据中的冗余信息。实证分析发现,国际机会成本对中国货币需求具有规律性的前导影响,而在2007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央行的应急措施对长期CIFI所代表的非均衡冲击起到明显的阻截效果,对短期CIFI的影响基本是持续不变的。通过综合指数构造与宏观货币需求模型的算法连接,可以利用CIFI的构成结构从前导时间与影响强度两方面追踪冲击货币需求的国际金融风险的具体来源,这为宏观决策者监测国际金融市场提供了颇有规律的信息。在方法论上,本研究为如何利用模型监测国际金融市场影响宏观经济开辟了一条新路。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易行健
本文对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理论与经验分析,首先构建了一个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模型,然后利用中国1994~2004年的季度数据估计了包含人民币有效汇率与国外利率的货币需求函数,结论显示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上升通过货币替代效应与资本流动效应显著减少中国经济主体对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持有。最后本文从理论与经验分析结果出发,为中国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龚香林
国际货币危机与金融风险防范龚香林作者简介:龚香林,男,年龄30岁,硕士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货币银行专业。现为西南财经大学货币银行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曾康霖教授。当前,国际金融处于动荡不安中。今年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放弃自1984年开始实施的泰铢对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武斌
1997年5月29日,浙江省金融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年会在杭举行,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资金司的调查领导小组、省社科院、浙江大学和其它院校的专家学者、省各大国有商业银行行长以及相关人员共100余人出席了会议。段引珍副司长,省人行行长谢庆健及浙大外经贸学院副院长金雪军教授做了主要发言。他们就当前大家所关心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及“金融风险”问题发表了见解。现就这一专题讨论综述如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乔木子 宋玉臣
研究发达经济体——美国、欧盟和日本货币政策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外部冲击效应,运用具有随机波动的SV-TVP-VAR模型构建以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利率和汇率(美元、欧元和日元)为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其时变特征和响应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货币政策会对我国金融市场稳定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与我国形成的利差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都会导致大量跨境资本流入我国,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因此,必须防范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冲击所带来的风险,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并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以维护金融稳
关键词:
发达经济体 货币政策 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斯
分析2002—2015年间中国货币结构(包括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具体变化,并试图从货币结构的角度来解释其背后的金融风险。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早期基础货币投放过度依赖外部渠道。以外部资产作为担保发行基础货币的方式过于被动,这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而不稳定的投放可能会使在特定阶段经济过热或者经济下行的情况进一步加剧。第二,中国的M2结构已出现了明显变化。国际收支顺差增速的放缓使得结汇形成的M2规模出现下降。另外,贷款的上升以及类贷款业务扩张使M2的结构和质量变得极不稳定。一方面,经济下行
关键词:
货币结构 美元化 金融风险 类贷款业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斯
分析2002—2015年间中国货币结构(包括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具体变化,并试图从货币结构的角度来解释其背后的金融风险。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早期基础货币投放过度依赖外部渠道。以外部资产作为担保发行基础货币的方式过于被动,这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而不稳定的投放可能会使在特定阶段经济过热或者经济下行的情况进一步加剧。第二,中国的M2结构已出现了明显变化。国际收支顺差增速的放缓使得结汇形成的M2规模出现下降。另外,贷款的上升以及类贷款业务扩张使M2的结构和质量变得极不稳定。一方面,经济下行使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不断增大。另一方面,类贷款业务的扩张又加大了当局的监管难度,这会影响金融体系的安全。因此,未来在关注经济发展模式以及金融机构自身安全的同时,需要在宏观金融层面,即货币层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
货币结构 美元化 金融风险 类贷款业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东南亚及港澳金融问题”研究小组 林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雪松
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当前中国货币当局的重要难题。文章通过构建中国金融风险压力、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MS-VAR模型,分析三者间的非线性动态效应。结果表明:金融风险越是处于"高压力"状态,货币供应量对金融风险压力的影响效应越大,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短期内确实可以有效地降低金融风险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却有可能增加金融风险压力;当金融风险处于"中低压力"状态时,市场利率对金融风险压力主要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当金融风险处于"高压力"状态时则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当金融风险压力较低时,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有效促使利率下降,但随着金融风险压力的提高,增加货币供应量促使利率下降的效应会越来越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雪松
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当前中国货币当局的重要难题。文章通过构建中国金融风险压力、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MS-VAR模型,分析三者间的非线性动态效应。结果表明:金融风险越是处于“高压力”状态,货币供应量对金融风险压力的影响效应越大,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短期内确实可以有效地降低金融风险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却有可能增加金融风险压力;当金融风险处于“中低压力”状态时,市场利率对金融风险压力主要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当金融风险处于“高压力”状态时则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当金融风险压力较低时,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有效促使利率下降,但随着金融风险压力的提高,增加货币供应量促使利率下降的效应会越来越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兆文
我国近几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梗阻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风险约束环境的变化,即金融机构风险硬约束和社会信用风险软约束的矛盾冲突激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晓枫
当今世界各国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重视参与国际经济的合作、竞争与发展,尤其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开放已成为其发展经济、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在经济开放改革中,如何对待日益高涨的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需求,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发展中国家外汇管理的重要抉择问题。本文拟对货币自由兑换的概念、经济开放发展中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动力制约因素等进行概述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人民币的兑换发展提出简要认识。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成威 詹卉
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金融危机的实质是美元周期与本国经济基本面“错位”导致的资产估值危机。换言之,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和美债作为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的地位,构建起“美元—美债”循环体系,实现利益本国化和风险全球化,进而影响其他国家的资产估值。资产估值一旦形成,在一定条件下便具有自我实现机制,由此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虽然相关指标仍在安全范围内,但外部风险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应对不当,有可能陷入“隐性金融危机”。防范与化解金融危机应当构建以稳定资产估值为核心的政策体系,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力,在稳定资产估值过程中发挥基础作用,并以大国财政思维改善全球风险分配格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定核
二次大战后,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占西方各国的一半,对外贸易占世界各国首位,黄金储备占西方各国储备总额的3/4。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制,采取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规定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各国中央银行可以按这个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各国货币按其含金量订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翱 金昊 赵向琴 陈国进
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和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等重大风险发生会对经济活动和金融稳定造成巨大冲击。本文从商品需求侧与商品供给侧引入重大风险冲击并将“双金融摩擦”引入新凯恩斯DSGE模型来探究重大风险冲击的经济波动效应与金融风险效应,并分析财政货币政策对重大风险冲击的调控效果。研究发现:第一,在“金融加速器”作用下,重大风险冲击通过推高企业贷款违约概率导致金融风险水平上升和经济衰退。第二,当重大风险冲击对商品需求侧的影响大于对商品供给侧的影响时,经济波动加剧、金融风险水平上升。第三,下调企业所得税通过改善企业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降低金融风险;下调无风险利率虽然能够削弱重大风险冲击对经济波动的负向影响,但会导致金融风险积累。因此,为应对重大风险冲击,中国应做好对困难企业的财政支持与信贷支持,提高财政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与金融风险的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