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34)
2021(98)
2019(228)
2018(271)
2017(453)
2016(224)
2015(204)
2014(242)
2013(221)
2012(208)
2011(170)
2010(193)
2009(207)
2008(221)
2007(154)
2006(153)
2005(146)
2004(140)
2003(130)
2002(143)
作者
(523)
(498)
(487)
(484)
(336)
(249)
(232)
(219)
(187)
(179)
(172)
(171)
(158)
(147)
(142)
(140)
(137)
(137)
(130)
(129)
(118)
(118)
(116)
(114)
(109)
(108)
(103)
(102)
(101)
(101)
学科
(1776)
经济(1774)
(929)
(821)
体制(733)
结构(499)
社会(483)
管理(475)
经济结构(473)
会经(435)
社会经济(435)
社会经济结构(435)
中国(341)
(341)
企业(341)
(314)
(288)
方法(257)
业经(254)
(251)
金融(251)
地方(249)
(247)
银行(247)
(242)
数学(228)
数学方法(228)
(215)
税收(212)
(208)
机构
学院(2908)
大学(2907)
(2073)
经济(2053)
研究(1627)
中国(1395)
(965)
管理(880)
(857)
研究所(763)
科学(758)
经济学(738)
(681)
理学(674)
理学院(666)
管理学(662)
管理学院(655)
财经(654)
社会(608)
(606)
经济学院(602)
中心(599)
(584)
经济研究(544)
科学院(537)
社会科(517)
社会科学(517)
财经大学(497)
社会科学院(479)
北京(473)
基金
项目(1384)
研究(1118)
科学(1092)
基金(1028)
(897)
国家(891)
社会(824)
社会科(771)
社会科学(771)
科学基金(733)
基金项目(468)
教育(465)
资助(439)
(427)
(426)
经济(426)
编号(421)
国家社会(403)
成果(396)
中国(374)
(366)
(360)
(353)
重大(352)
(343)
自然(329)
自然科(322)
自然科学(321)
(320)
自然科学基金(318)
期刊
(3005)
经济(3005)
研究(1565)
中国(827)
(820)
管理(592)
经济研究(580)
(485)
金融(485)
改革(455)
(455)
财经(444)
(396)
(357)
科学(316)
经济学(306)
学报(300)
业经(288)
问题(286)
世界(269)
教育(269)
大学(260)
经济管理(245)
学学(239)
(237)
(232)
体制(232)
(232)
国际(214)
(208)
共检索到6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尹恒  
2018年1-4月数据显示,我国宏观经济在中高位平稳运行。主要表现为:实际GDP增速和工业增速平稳;就业形势向好;价格信号平稳;外汇储备企稳,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维持在扩张区间。虽然宏观经济维持平稳,但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值得持续关注,主要表现为:消费持续低位运行;外需呈现很强的不确定性;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走低,民间投资仍处于较低水平;工业企业和民营企业效益增速回落。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课题组最近的测算表明,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消除市场扭曲、释放出的改革红利能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观的长期动力。因此,建议在用宏观调控政策维护短期平稳增长的基础上,居安思危,全面深化改革,激发长期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  
今年9、10月份的经济数据公布后,一些人判断我国经济四季度该触底了。的确,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反弹,工业速度反弹,工业利润反弹,出口反弹,财政收入也反弹了——这些都是判断经济向好的理由。事实上,中国经济还没有触底,9月份的反弹是暂时的,只表现了经济是在下行趋势中的波动。因为观察短期经济运行不仅需要短期视角,更需要长期视角。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张鹏  王志刚  程瑜  梁强  
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从先行指标分析看,建筑业仍处于下降趋势,第三产业企业经营景气指数略有上升但态势远未巩固,消费者信心依然比较脆弱,但经济下降的小周期可望近期内筑底,2012年第四季度有望出现回调,不出意外特殊情况,全年7.5%GDP增长目标可以实现。从总量指标来看,投资、消费、进出口、物价、人民币币值在短期内均呈下行趋势,但长期内有望回升;通胀程度短期内有所缓解,但并未消除较大的长期上涨压力;就业增长总体上仍稳定,但不确定风险增多;利率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将呈现下行趋势;汇率中长期人民币将有双向波动的较好表现。从经济运行质量指标审视,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上升,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遵义   李飞  
1、引言 中国经济在几乎停顿了三年以后,于1992年第二季度又开始了它在1989年6月以前的快速增长的步伐。预计1992年全年的实际GDP的增长率将超过10%,可与80年代达到的最高增长率相比。按GDP的减缩指数计算,1992年平均通货膨胀率将在5%左右。这种大大超过预期的经济加速增长的直接动因,基本上来自于1992年年初邓小平的南方之行,后者明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洋  
该文以中国和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GDP变量组成全球宏观经济的协整系统,基于长期协整关系分解中国和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长期增长趋势与短期周期波动,再进一步运用因子模型提取世界经济周期因子。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中国与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具有长期的共同增长趋势,而提取的世界经济周期因子可以解释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53%,说明世界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长期和短期协同关系。现阶段中国和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长期趋势增长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其中2012年至2015年中国年均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为7.16%。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出台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促进了短期需求并形成周期成分,但并没有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昉  
经济周期现象与经济增长过程之间,既存在着密切相关的联系,相互发生重要的影响,又分别由不尽相同的因素所决定。因此,认识中国经济需要把短期和长期视角结合应用,才能对经济发展阶段和宏观经济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应对思路。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表现为供给方面的潜在产出能力降低。因此,从需求角度刺激增长速度的政策不仅不能奏效,从国际经验看还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鉴此,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是通过深化相关领域的改革,从供给的角度提高潜在增长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利华  刘宾  
文章将资本、劳动和能源消耗作为生产要素,用广义方差分解和广义脉冲响应方法,分析我国各生产要素投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各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看,能源消耗和资本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劳动力就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小;从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时间效应看,资本与能源投入增长短期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长期对经济增长为持续负效应,会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以高投资和高能源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若要维持经济持续增长,未来必须增加更多的投资,更多的能源为投入,以抵消原投资与能源对经济增长形成的长期持续负效应。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正全  
SARS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目前理论界和实业界对 SARS冲击造成的经济影响的讨论多集中在它对国民经济的短期影响上 ,对于长期影响的分析不多 ,对于非正式制度的分析更少。本文把这次 SARS冲击置于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这样的国情下 ,将其与东亚金融危机做比较 ,进行短期分析 ;危机还会导致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变迁 ,从而对国民经济长期发展产生影响。总的说来 ,短期中 SARS冲击会对国民经济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 ,但长期中会推动改革的进程 ,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龚六堂  
本文采用无限期跨时最优模型 ,研究政府花费对经济的影响。指出长期的政府花费增加可以使资本存量水平和就业水平上升 ,使消费水平下降而不影响债券的持有 ;同时 ,短期分析表明 ,暂时的政府花费增加可以增加初始财富的边际效用 ,增加初始资本存量水平、债券的持有量和就业水平 ,而使初始消费水平下降
[期刊] 改革  [作者] 程漱兰  徐德徽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岳福岚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是顺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的重要举措。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运行中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基金筹措、评估认定等方面存在问题,实质性地影响着长期护理保险的健康稳定运行。德国作为最早推行《长期护理保险法》的国家,该法的推行在德国社会老龄化压力的降低、老龄人权益的保障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与我国现阶段相似的问题。为回应与修正实践中的问题,德国对长期护理保险法中长期护理需求的法律定义、认定标准等进行了渐进式的法律改革,以保证其制度的可持续运行。本文立足于我国当前长期护理保险的实践现状及问题,结合德国法的改革经验,建议我国未来在国家层面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扩大其适用范围,建立动态多元的筹资机制,构建科学统一的认定体系,推行灵活多样的给付模式以及重视落实配套的服务体系,以保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连城  周明生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沈坤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增长带来新气象。经济总量稳中有进,经济质量得以提升,经济活力快速增强,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在带来新气象的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改革还存在不协调、不到位、不配套等问题,供给结构调整滞后于需求结构升级,经济运行风险上升。为此,需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经济长期增长的活力。具体看,应以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国企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以双向开放拓展经济增长的外部空间;增强市场主体对未来的正面预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