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12)
- 2023(17904)
- 2022(15495)
- 2021(14137)
- 2020(11821)
- 2019(26896)
- 2018(26533)
- 2017(51401)
- 2016(27439)
- 2015(30424)
- 2014(29913)
- 2013(29289)
- 2012(26574)
- 2011(23770)
- 2010(23560)
- 2009(21734)
- 2008(20207)
- 2007(17264)
- 2006(15098)
- 2005(12969)
- 学科
- 济(124199)
- 经济(124080)
- 管理(78158)
- 业(70598)
- 企(58315)
- 企业(58315)
- 方法(51679)
- 数学(45365)
- 数学方法(44761)
- 农(29065)
- 中国(28284)
- 地方(27075)
- 财(26960)
- 学(25947)
- 业经(25403)
- 环境(20182)
- 农业(19845)
- 贸(19296)
- 贸易(19287)
- 易(18650)
- 制(18105)
- 理论(17812)
- 和(17785)
- 务(17100)
- 财务(17024)
- 财务管理(16992)
- 企业财务(16050)
- 技术(15968)
- 融(15835)
- 金融(15832)
- 机构
- 学院(376734)
- 大学(375806)
- 济(156966)
- 经济(153828)
- 管理(149752)
- 理学(130492)
- 理学院(129087)
- 管理学(126625)
- 管理学院(125956)
- 研究(125917)
- 中国(92618)
- 京(78351)
- 科学(77361)
- 财(68820)
- 所(61530)
- 中心(57453)
- 江(57025)
- 农(56878)
- 研究所(56379)
- 财经(55944)
- 业大(55222)
- 经(50921)
- 范(49178)
- 师范(48686)
- 北京(48159)
- 经济学(47884)
- 院(46497)
- 农业(44295)
- 州(43391)
- 经济学院(42943)
- 基金
- 项目(264779)
- 科学(208878)
- 研究(193520)
- 基金(192775)
- 家(167580)
- 国家(166253)
- 科学基金(143810)
- 社会(123088)
- 社会科(116691)
- 社会科学(116661)
- 省(103727)
- 基金项目(102041)
- 自然(93551)
- 自然科(91361)
- 自然科学(91341)
- 自然科学基金(89650)
- 教育(88733)
- 划(86430)
- 资助(79329)
- 编号(79036)
- 成果(62217)
- 重点(59378)
- 部(57918)
- 发(56847)
- 创(54803)
- 课题(53339)
- 创新(51212)
- 科研(50876)
- 国家社会(50811)
- 教育部(50010)
- 期刊
- 济(170870)
- 经济(170870)
- 研究(108979)
- 中国(65727)
- 学报(57406)
- 管理(54966)
- 科学(53059)
- 财(52489)
- 农(50530)
- 大学(43883)
- 学学(41546)
- 教育(38154)
- 农业(35195)
- 技术(34085)
- 融(29640)
- 金融(29640)
- 经济研究(28686)
- 业经(27574)
- 财经(26858)
- 经(23085)
- 问题(21228)
- 技术经济(19067)
- 图书(18933)
- 统计(17626)
- 理论(17596)
- 业(17569)
- 科技(17344)
- 资源(17002)
- 商业(16857)
- 现代(16507)
共检索到542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志建 刘月梅 刘晓 孔凡斌
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时间和水平,将影响各地区的发展空间,对于长江经济带地区协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区域管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为此,论文通过1995—2013年的全球夜间灯光数据对长江经济带的GDP进行了估算和校准,进而在经济平稳增长条件下,预测长江经济带地区2014—2050年的GDP,根据碳强度衰减速率,设置了3种模拟情景。研究表明:以"十二五"时期的碳强度下降速率衰减,江苏和江西地区尚未出现碳峰值,其他地区在2050年之前出现碳峰值;其中云南在2025年就率先达到碳峰值。以"十三五"时期的碳强度下降速率衰减,江苏仍未出现碳峰值,安徽和江西地区在2040年之后出现碳峰值,四川、重庆、贵州均在2031年左右达到碳峰值;云南在2023年就率先达到碳峰值。上述两种模拟情景表明,长江上游地区碳排放达峰的时间要早于长江中游地区。进一步以长江经济带实现"2030年达到碳峰值"为目标的模拟情景发现,各地区碳强度衰减速率的差异显著,这从云南碳强度衰减速率2.58%、江西碳强度衰减速率7.53%,便可窥见一斑。由此可以看出,制定碳减排方案的要义,在协调好碳强度和经济增长率之间有效调控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区域发展不平衡,分区域、分阶段推动碳排放达峰的减排政策,这将有利于经济平稳增长下顺利实现碳峰值目标。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谭志雄 冯颖 陈思盈 韩经纬
【目的/意义】在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建成区面积增长快于人口增长、城市边缘区向外延展的城市蔓延现象,亟需抓住城市蔓延的基本特征,有的放矢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蔓延治理策略。【设计/方法】研究综合运用遥感数据测度中国城市蔓延指数,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为例,实证检验产业发展对城市蔓延的影响机理。【结论/发现】第二产业发展持续推动城市蔓延,第三产业发展有效抑制城市蔓延;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集聚发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蔓延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对城市蔓延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长江中下游产业发展对城市蔓延的影响更大,且产业发展对临近区域的城市蔓延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过于强调市场因素的单中心城市模型不完全适用于中国;产业发展导致的城市蔓延现象在相邻地区存在相互“模仿”和“传染”效果。
关键词:
产业发展 城市蔓延 区域异质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超 王春杨 吕永强 沈体雁
基于1996~2010年城市夜间灯光数据,运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加权标准差椭圆等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体系总体呈现东部相对密集、中西部相对稀疏的条形核心—边缘结构,1996~2010年间,城市体系集中度始终较高且经历了由"数量增长"向"规模扩张"转变的演化过程;城市体系空间增长表现为明显的先扩张后收缩、先向西南方向移动再向东北方向移动、沿海、沿江、沿沪昆线及南北交通通道轴线的动态演进特征;受地理条件、空间距离和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长江经济带城市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非连续性和片段化特征,区域内各城市群空间演化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康宁 陈丰龙 刘修岩
本文采用全球夜间灯光数据来测算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力求从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来验证中国经济增长以及GDP统计数据的真实性。通过对1992—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估计方法下灯光亮度与GDP之间均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向关系,这表明夜间灯光亮度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GDP的替代变量,并用来测算实际经济增长率。根据灯光数据的拟合值以及官方统计的GDP增长率数据,进一步对中国及其各省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无论是全国整体还是各省份,1993—2012年实际经济增长率的平均值与官方统计数据都不完全吻合,全国整体低1.02个百分点,东、中、西三大区域均低约1.5—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洋 林爱文 胡碧松 鞠民
研究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演变,对于透视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和规律以及促进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优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利用多时相同期Landsat卫星数据以及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夜间灯光数据进行校正,并采用其他辅助数据法对比分析获取城镇建成区面积的阈值,在此阈值基础之上选取景观总面积、总斑块数量和聚集度指数等总共8个典型景观格局指标,继而使用FRAGSTATS 4. 2软件对1992~2013年间长江经济带城镇发展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1992~2013年间,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快速扩展,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了9. 68倍,斑块数量增加了2. 39倍,斑块密度也得到较大的增加,反映出长江经济带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和城镇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2)景观斑块形状复杂度逐渐上升,中小城市不断壮大,同时出现了较多的新兴小城镇,总边界长度和平均边界密度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1. 56%和21. 58%,体现了长江经济带城镇间聚集度越来越高,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大;(3)最大斑块指数和聚集度指数两个指标在整体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但是景观总面积、总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等8个指标在演变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波动和无序化,反映出长江经济带在城镇化过程中呈现出不规则和无序化的特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晓晔 黄贤金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长江经济带实施大保护战略的科学依据。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以碳排放峰值作为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切入点,构建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碳排放量预测模型和碳排放峰值预测模型,根据现状、预测年以及碳峰值年份碳排放控制目标测算长江经济带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规模,研究结果反映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由传统的以煤碳为主的结构不断向多元消费和利用结构转型,经济发展对传统能源结构的依赖程度在不断降低。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碳排放峰值 人口承载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子英 彭飞 刘冲
自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部委集中了大量的财政资源和项目审批权限,因此地方与中央的政治关联会显著影响地方获得的资源和发展机会,进而影响到地方的经济增长。本文采用校准后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度量了地方的经济增长,基于2003年部长更换的自然实验,利用倍差法研究了1998—2007年期间政治关联的变化对部长来源地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任部长对其出生地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当于在平均水平上增加27%,而对其籍贯地和工作地的影响则不明显;上任部长和卸任部长的政治关联效应是非对称的,部长的卸任在短期内没有产生"人走茶凉"的效应;部长主要是通过增加其来源地的投资水平来促进增长,政治关联...
关键词:
政治关联 经济增长 卫星灯光数据 部长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凯 李荣林
基于2000—2017年间中国对非援助数据,选用非洲国家夜间灯光数据作为经济增长的代理变量,深入探究中国对外援助与非洲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在提取、校正并整合了DMSP-OLS和NPPVIIRS两类灯光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广义可加模型验证了其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结果发现中国援助能够显著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增长,且非洲国家经济增长也会进一步吸引中国援助资金流入,更改样本范围与核心解释变量后上述结论并不会改变。而西方双边与多边对非援助与非洲国家经济增长间并不存在这种正反馈循环。不同流向与来源的中国对非援助与非洲国家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具有异质性,其中优惠程度更低的OOF类援助、流向社会基础设施的援助以及来自中国政策性银行的援助对非洲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但受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小;而ODA类援助、流向经济基础设施的援助以及来自中国政府机构的援助则正好相反。扩展性分析表明,随着上述互动关系循环累积,使得中国援助对非洲国家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长期效应。这为拓展中国国际发展合作领域的相关研究,进一步优化对非援助工作提供了重要经验。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秦蒙 刘修岩 李松林
本文采用校准后的夜间灯光数据度量了地区经济增长,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考察了城市规模和城市蔓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城市蔓延对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负效应;进一步的讨论表明:在规模较小、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的城市,城市蔓延带来的负效应会更大。其政策启示是:应加强对城市蔓延,尤其是小城市无序蔓延的治理和管控,坚持空间紧凑式的城市发展模式。
关键词:
城市蔓延 经济增长 夜间灯光数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丹丹 沈菊琴
通过对DMSP/OLS和NPP/VIIRS两种夜间灯光影像数据进行提取校正,测度长时间序列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时空变化规律、区域差异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998~2019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稳步提升,由中度失调阶段升级到拮抗阶段。在区域差异上,耦合协调水平总体空间差异处于“趋同-分异-趋同”不断调整的过程中,总体空间差异主要源自于区域间差异,而区域间差异主要来自上下游之间差异;在空间格局上,耦合协调水平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各省市呈现出多极分化趋势。通过分析耦合协调水平的溢出效应发现,富裕程度、创新投入、外商投资、环境规制有利于提升本地耦合协调水平,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对本地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外商投资和人口规模通过正向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耦合协调水平产生推动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巧俐 王跃
文章用夜间灯光表征经济发展水平,基于夜间灯光数据与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利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的log-t检验,从产业结构视角对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收敛性进行识别,并运用Order 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区域经济收敛性的产业结构因素。研究发现:夜间灯光不仅能有效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还能对产业结构给出更敏感的表征。研究期间,除北京之外的其余30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收敛至3个俱乐部,东、中、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内部出现了分化现象,俱乐部收敛和板块分化趋势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内在联系。产业结构的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提升是驱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知识创新来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慧敏 胡守庚
长江经济带的五大城市群是该区域内城市化的主体,评估不同城市群的发展差异有助于准确理解该区域内的城市化进程。基于美国宇航局新一代夜间灯光遥感产品,利用灯光增长率、变异系数、位序-规模法则、灯光基尼系数等方法评估了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五大城市群的发展差异。通过比较城市群之间的差异,发现长三角城市群一直雄踞五大城市群之首,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增长率最快,黔中城市群较滇中城市群发展更快,五大城市群的整体差异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对于城市群内部的不同城市发展差异而言,长三角城市群呈现愈加均衡的趋势,而其它四个城市群的趋势不明显;对于城市群内部不同地理网格的发展不平衡度而言,长三角内部发展不平衡度在降低,而成渝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的不平衡度有上升的趋势,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变化趋势性不明显。总的来说,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已经产生了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而其它城市群虽然发展较快,但辐射带动效应尚不明显。最后,总结了各城市群发展差异的原因,并指城市群的交通建设以及寻找符合自身优势的发展战略有助于实现长江经济带的协同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时朋飞 王梦君 陶春艳 田子业
文章将长江经济带作为研究区域,首先借助自下而上法测度其在2006—2021年的旅游业碳排放,然后运用拓展的STIRPAT模型分析旅游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并剖析外生变量的交互作用,最后基于旅游业碳排放预测模型和情景分析法对该区域旅游业碳达峰时间及峰值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呈增长态势,上海位居第一梯队,其他省市形成第二梯队,2019—2021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呈先跌落后增长的态势,三个区域旅游业碳排放占比的最终排序为长三角、长江上游、长江中游。(2)所有因素对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均具有一定影响,但系数值有所不同;同时,五大因素在长三角、长江中游、长江上游三个区域呈现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另外,城镇化与五大因素的交互作用也对区域旅游业碳排放产生影响。(3)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在设置的5种发展情景下均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演化过程,但5种发展情景下碳达峰时间与峰值具有一定差异,其中,绿色发展情景下的结果最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晁静 赵新正 李同昇 青雨馨
基于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构建夜间灯光总量集成序列,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重心转移模型及地理探测器等定量方法,系统比较1995—2015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三大城市群经济规模呈东中西梯度递减特征,经济增速呈西中东梯度递减特征。总体差异、群内差异及群间差异均逐年缩小,群间差异为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②三大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均存在"路径依赖"现象,在期初的基础上不断强化。经济空间分布均呈西北—东南走向,但呈现出不同的离散趋势。③政府投资、市场水平及对外开放是推动三大城市群之间及各城市群内部经济差异的核心因素,人口规模、医疗水平、文教水平及交通水平等因子的作用随城市群区域及阶段的变化而有所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亮雄 王贤彬 刘淑琳
在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建成区面积扩大速度快于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的激进现象。本文利用夜间灯光数据测算了城市层面的激进城镇化程度,系统地呈现了中国各区域的激进城镇化变动趋势,并融合政治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文献,基于中国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实践,提出政治晋升激励之下的地方政府制定的高经济增长目标导致激进城镇化的理论假说。经验分析结果与理论假说高度吻合,其机制是高经济增长目标导致地方政府更大力度出让土地,但未能推动城镇人口同步增加。本文为从地理空间角度改善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供理论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