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20)
- 2023(12392)
- 2022(10876)
- 2021(10099)
- 2020(8504)
- 2019(19702)
- 2018(19654)
- 2017(38057)
- 2016(20370)
- 2015(22942)
- 2014(22807)
- 2013(22633)
- 2012(20907)
- 2011(18966)
- 2010(18895)
- 2009(17348)
- 2008(16381)
- 2007(14218)
- 2006(12552)
- 2005(10889)
- 学科
- 济(100748)
- 经济(100660)
- 管理(55880)
- 业(50126)
- 企(41544)
- 企业(41544)
- 方法(38546)
- 数学(33378)
- 数学方法(33040)
- 地方(24382)
- 农(21829)
- 中国(21381)
- 学(21353)
- 业经(19903)
- 财(18054)
- 农业(14951)
- 地方经济(14704)
- 和(14205)
- 环境(14155)
- 理论(14074)
- 制(13641)
- 贸(13623)
- 贸易(13614)
- 易(13065)
- 技术(11776)
- 融(11414)
- 金融(11411)
- 划(11365)
- 银(11011)
- 银行(10975)
- 机构
- 大学(290926)
- 学院(288883)
- 济(120891)
- 经济(118331)
- 管理(115159)
- 理学(99925)
- 研究(99478)
- 理学院(98779)
- 管理学(97180)
- 管理学院(96664)
- 中国(72088)
- 京(62466)
- 科学(61714)
- 财(51352)
- 所(49523)
- 研究所(45357)
- 中心(44017)
- 农(43341)
- 业大(43033)
- 财经(41800)
- 江(41208)
- 北京(39841)
- 范(38898)
- 师范(38608)
- 经(37839)
- 院(36875)
- 经济学(36332)
- 州(33605)
- 农业(33401)
- 经济学院(32423)
- 基金
- 项目(199869)
- 科学(156401)
- 研究(147192)
- 基金(144023)
- 家(125136)
- 国家(124111)
- 科学基金(106282)
- 社会(92260)
- 社会科(87328)
- 社会科学(87304)
- 省(77658)
- 基金项目(77492)
- 自然(68762)
- 自然科(67041)
- 自然科学(67030)
- 教育(66110)
- 自然科学基金(65791)
- 划(64981)
- 编号(60219)
- 资助(58906)
- 成果(48269)
- 重点(44275)
- 发(43380)
- 部(43288)
- 课题(41044)
- 创(40812)
- 创新(38033)
- 科研(37844)
- 国家社会(37455)
- 教育部(37238)
- 期刊
- 济(138105)
- 经济(138105)
- 研究(87710)
- 中国(50192)
- 学报(44491)
- 科学(42133)
- 管理(41900)
- 农(38619)
- 财(37507)
- 大学(33835)
- 学学(31832)
- 教育(29812)
- 农业(26827)
- 技术(25594)
- 经济研究(22140)
- 融(21736)
- 金融(21736)
- 业经(21481)
- 财经(20290)
- 问题(18117)
- 经(17380)
- 图书(15809)
- 技术经济(15333)
- 理论(14343)
- 科技(14164)
- 资源(13541)
- 现代(13502)
- 林业(13169)
- 业(13138)
- 实践(12999)
共检索到421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华友 丁四保
文章通过对经济带概念的分析,构建经济带的形成和演进理论,认为经济带有等级、层次之分,其时空演进的理论为增长极理论———点-轴发展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在此基础上,论证长春-吉林经济带的存在性,分析其结构、功能及空间联系形式。作者认为,长春-吉林经济带目前是一个弱经济带,其扩散效应较弱,随着其扩散效应的增强,长春-吉林经济带将能够从整体上带动和促进吉林省的经济发展。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王凤芝 夏景岐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东部边境带(珲春、图们、龙井、安图、长白、临江、集安)的开发开放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如何实现吉林省东部边境区域的总体开发开放提出了整体构思,全面地辩识了沿边经济带开发开放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吉林省沿边经济带总体开发开放的总体目标、发展重点和总体布局。其中,2000年实现各项指标分别是:总人口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外贸收购总额、粮食总产量。为确保总目标的实现和重点任务的实施,提出了沿边经济带总体开发开放的6项保证措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卜亚
采用基于松弛变量的SBM超效率模型,测算了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并利用Tobit模型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5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整体处于DEA无效状态,长江经济带东部区域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发展水平比较均衡,而中部与西部区域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差距较大;经济规模的扩大与开放水平的提升,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会降低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城市人口密度与城市绿化对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改革监管体制、提高要素使用效率以及提升利用外资质量等途径来改善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福利绩效。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福利绩效 城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霞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关系一直受到我国的重视。本文通过选取经济、资源和环境三个方面的九个基础指标,构建区域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uper-SBM模型评测得到2005-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生态效率值,用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十年来长江经济带整体生态效率有所改善,且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生态效率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下游、中游和上游三大区域生态效率逐次递减。在影响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的因素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进步和地区因素能有效促进生态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效率 Tobit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魏建飞 高威 李强 蒲雨池 李彤辉
研究目的:明晰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效率的空间差异及驱动机理,协同推进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方法:以长江经济带130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SBM模型、空间分类、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进行差异格局分析,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识别驱动机理。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系统兼顾城镇发展、农业生产和生态保育等重要功能,各子系统共同影响着国土空间格局的优化进程,国土空间效率由城镇空间效率、农业空间效率和生态空间效率构成,旨在强调以最小的要素投入析出最大的综合效益。(2)高效率区以上海、重庆、武汉、长沙等为核心,呈现由内向外密度递减的多核心圈层结构,低效率区呈基底状连绵分布在上游云南、贵州等地。空间关联特征具有较强的正向相关作用,各空间的关联主导类型存在差异且空间集聚效应显著,局部LISA形态呈现“小聚集大分散”的空间关联效应。(3)国土空间效率差异演进受外部社会经济和区域本底因子的双重影响,外部社会经济因素中经济发展、财政支撑、工业化进程、土地城镇化进程能够显著推动效率提升,行政面积和地形地势等内部因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效率的变化。研究结论: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效率区域差异明显且集聚效应显著,未来发展要时刻把握社会经济要素与资源环境要素对国土空间效率的共同驱动作用,推动区域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晓巍 温国明 李二玲
进入新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是将加快北移西进,建设黄河经济带是中国国民经济建设重点北移西进的必然趋势。本文认为,经济带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标度不变性或自相似性,即经济带的形成具有分形特征,工商业企业是经济带形成的分形元。从Zipf维数来看,长江经济带比黄河经济带发育较为成熟,因此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例,运用形状类似于四角星型的DLA分形模型,从动态的角度来认识这一非平衡过程,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了长江、黄河经济带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
江河经济带 分形理论 分维比较 形成机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尤飞,韩增林
建立于近几年交通经济带研究理论和对高速公路经济带自身形成发展特征的大量观察的基础之上 ,本文对高速公路产业 -经济带(IEBAH)这一重要的经济空间地域形态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包括 :概念的提出及特征的总结 ;对其形成发展规律即演化机理的探讨 ;并选取国内外两条高速公路作为典型案例 ,对其沿线产业 -经济带成长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秦尊文
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前,主要有中国生产力学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技术经济学会等机构及其学者进行长江经济带相关研究,是理论研究的"主阵地";也有其他机构和学者的研究,也对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形成作出了理论贡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修颖,陆林
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是在互补性、通达性及介入机会等三大要素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在长江经济带内,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区域发展阶段差异和产业结构差异是空间互补的前提,网络发展水平决定区域间的通达性,空间竞争与介入机会成正比。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的优化,首先要构建GCT机构模式以实现空间管理体制创新;其次要通过优化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和空间通道,以实现空间结构要素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荫凯,张文尝,吴启焰
哈( 尔滨) 大( 连) 交通经济带是我国形成历史早、吸引范围广、区域特征明显、发育阶段完善的沿路型交通经济带。自19 世纪末以来,哈大交通经济带历经起步、初成、扩张、延展4 个阶段,发展成为我国东北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及产业最为密集,社会、经济活动集聚──扩散行为最为活跃的空间地域综合体。本文在简要陈述交通经济带理论的基础上,以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客观审视了哈大交通经济带在特定演化阶段的空间模式及其基本特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卢丽文 宋德勇 黄璨
利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3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13.55%的速度增长,城市经济处于良性扩展阶段;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的提升,但是这种贡献在2011年以后正逐步降低;绿色纯技术效率总体上处于下降态势;大部分城市都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现象;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中部塌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卢丽文 宋德勇 黄璨
利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3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13.55%的速度增长,城市经济处于良性扩展阶段;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的提升,但是这种贡献在2011年以后正逐步降低;绿色纯技术效率总体上处于下降态势;大部分城市都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现象;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中部塌陷"。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震
利用时间序列数据,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为研究对象,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相应省份的旅游消费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几个省份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状态良好。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得出的结论表明两者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显著的误差修正系数表明误差修正项对于短期均衡偏离长期均衡具有修复作用。最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滞后期为1的情况下,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经济增长是旅游消费的单向格兰杰原因,而旅游消费并没有表现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旅游消费 经济增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琳 徐廷廷 徐长乐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与沿海经济带共同构成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建设的"T"字形宏观格局,是全国经济联系的中心区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率先实施了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地处我国沿海经济带上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得到了超常规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的繁荣,而作为我国另一条发展主轴线的长江沿岸地区,区域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的提出则相对较晚。通过对长江经济带的时空分析,选择1992~2010年作为时间序列,以长江经济带作为空间序列,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手段,在概括长江经济带整体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长江经济带空间分异的变化过程,以期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经济演进 时空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