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93)
2023(14881)
2022(12538)
2021(11651)
2020(9786)
2019(22522)
2018(22058)
2017(42283)
2016(22498)
2015(25510)
2014(25123)
2013(24805)
2012(23010)
2011(21065)
2010(21010)
2009(19617)
2008(18887)
2007(16235)
2006(14511)
2005(13023)
作者
(65945)
(55166)
(54945)
(52097)
(34938)
(26413)
(24688)
(21513)
(20929)
(19324)
(18968)
(18267)
(17645)
(17300)
(16947)
(16901)
(16238)
(15937)
(15732)
(15613)
(13599)
(13536)
(13343)
(12635)
(12471)
(12194)
(11842)
(11619)
(11043)
(10620)
学科
(116785)
经济(116649)
管理(63226)
(57001)
方法(47759)
(45186)
企业(45186)
数学(43482)
数学方法(42891)
中国(30249)
(25801)
地方(24878)
(22356)
业经(21246)
(20849)
(20160)
贸易(20147)
(19536)
(19098)
农业(17218)
环境(16352)
(14958)
金融(14956)
(14903)
银行(14863)
地方经济(14644)
(14275)
(14016)
(13759)
理论(13688)
机构
大学(331304)
学院(328613)
(149334)
经济(146629)
管理(125239)
研究(117291)
理学(109007)
理学院(107696)
管理学(105735)
管理学院(105135)
中国(88942)
(70196)
科学(70013)
(63791)
(58614)
(54821)
研究所(53542)
中心(51945)
财经(51657)
业大(49005)
经济学(47750)
(47103)
(46260)
北京(44503)
农业(43118)
经济学院(42793)
(42039)
(41704)
师范(41276)
财经大学(38359)
基金
项目(222774)
科学(176533)
基金(165824)
研究(156790)
(146263)
国家(145123)
科学基金(124348)
社会(105211)
社会科(99910)
社会科学(99886)
基金项目(87548)
(83842)
自然(80590)
自然科(78802)
自然科学(78779)
自然科学基金(77384)
(71649)
教育(71226)
资助(68424)
编号(59418)
重点(50338)
(49997)
(48055)
成果(46671)
(45981)
国家社会(44964)
创新(43231)
教育部(43141)
科研(42666)
人文(41560)
期刊
(163648)
经济(163648)
研究(99568)
中国(62041)
学报(51948)
科学(49730)
(48666)
(47519)
管理(45821)
大学(39614)
学学(37760)
农业(32789)
经济研究(28585)
(28405)
金融(28405)
技术(27155)
财经(26576)
教育(26113)
业经(23873)
(23024)
问题(22679)
(18522)
统计(18382)
(18250)
技术经济(17688)
世界(17112)
(16750)
国际(16162)
资源(15557)
商业(15014)
共检索到485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汪行东  鲁志国  王云霞  
借鉴汉森提出的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以经济密度为门槛变量,采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率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在经济密度的任一区间,城市规模对经济效率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经济密度的提升,城市会获得更多源自城市规模的效率提升。据此认为,应重视城市规模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并有效提高经济密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鲁志国  汪行东  
将城市经济效率分解为综合经济效率、纯劳动经济效率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使用2003-2013年我国城市面板数据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综合经济效率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符合倒U型假设;纯劳动经济效率与城市经济效率呈U型关系;在引入经济密度变量后,城市经济效率与经济密度呈U型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鲁志国  汪行东  
将城市经济效率分解为综合经济效率、纯劳动经济效率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使用2003-2013年我国城市面板数据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综合经济效率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符合倒U型假设;纯劳动经济效率与城市经济效率呈U型关系;在引入经济密度变量后,城市经济效率与经济密度呈U型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玉龙  
以2003—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双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城市规模的平方以及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正空间自相关性。城市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人口规模位于倒"U"型曲线左侧。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规模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东部地区倒"U"型曲线顶点处的城市规模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空间效应分解表明,城市规模与相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并且在现阶段,城市规模对相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会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广忠  白晓  
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的273个样本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全国、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三个层次考察了样本城市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分析了资本、劳动力、土地三大投入要素和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等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影响,并在控制以上变量的条件下侧重考察了城市区位差异的影响。发现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明显,具有区位优势的城市土地效益平均高于缺乏区位优势的城市;沿海水陆口岸的区位优势十分显著,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相对较高,而内陆地区水陆口岸的区位优势有待发掘;航空口岸对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未发挥积极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要素投入、科技水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业强  
关于城市规模问题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受到广泛关注,各种关于城市规模的理论和政策争论的焦点在于,城市规模效率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倒"U"假说是否成立。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BCC模型、超效率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系统测算和分析了中国城市和地级市及以上城市2005-2010年的规模效率及其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总体来看,中国城市规模效率与其规模正相关,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规模效率与其规模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倒"U"曲线顶点对应的城市规模对城市发展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据此,本文提出"促进中小城市发展、限制超大城市、完善城市管理、协调区域城市发展"的政策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武英涛  陈磊  雷晓霆  
城市协调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合理性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且就问题的本质——城市间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却鲜有研究,更缺少相应城市协调发展路径的进一步研究。为此,基于2005—2015年中国275个地级城市的有效数据,从城市间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新视角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样本城市间资源配置效率呈下降趋势,即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并未趋于合理,具体表现为大城市及以上城市规模偏小了,因为规模越大的城市综合要素生产率更高。同时,不同规模城市应有不同发展路径:特大与超大城市应适度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发挥土地生产率优势,适度增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高质量高效益的投资规模;大城市应继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劳动力规模扩张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加强投资效率的管理和提升;中小城市应谨慎扩张建设用地规模,应加大投资和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加强产业发展实现城市规模扩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曜  
城市的集聚密度与集聚规模在概念和测度上是两个相互关联却有差别的变量,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城市规模和城市密度的集聚模型,证明城市人口和空间规模与城市集聚密度对生产率的作用并非同步变化。城市具有倒U型的规模—效率曲线和先正U型变化再倒U型变化的密度—效率曲线,同时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向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估计显示,当前中国所有地级城市的实际密度均远高于预期的密度—效率曲线的正U型阶段门槛密度,因此集聚密度对生产率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关系,倒U型的顶点密度随城市规模增加而上升。由于集聚密度和集聚规模的最优值不同步,因此在推动人口和产业集聚过程中,需分类调整其在城市内部的布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良举  王永培  
针对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差异显著的现状,采用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基础设施和经济密度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和经济密度对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均具有积极影响。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聚集经济形成,降低城市拥挤效应,能够推动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蕊  荆林波  
本文分别以我国现有的287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和31个省(直辖市)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地区的服务密度,分析影响不同地区的服务密度的因素,以期为各地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永亮  
文章选择合适的规模经济理论,对中国城市规模经济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1)无论小城市、中等城市还是大城市,都存在着明显的规模经济;(2)规模经济的程度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呈下降趋势。据此提出政策建议:长期和整体来说,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做法是错误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丁从明   黄文静  
伴随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收敛,以“南快北慢”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南北经济分化现象正逐步凸显。基于南方城市更多表现为“百花齐放”,北方地区表现为“一枝独秀”的特征事实,本文尝试从南北城市规模分布差异这一视角探讨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背后的成因。本文利用南北城市配对思想构造南北比值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南北不同的城市发展逻辑,导致南北城市规模分布存在显著差异。“百花齐放”的南方城市之间的竞争,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均衡发展;而“一枝独秀”的北方城市发展战略带来的虹吸效应降低了北方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由此造成南北经济的分化。地区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影响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对理解南北经济分化这一“新情况”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解决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区域内部发展的平衡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地区内部形成基于市场的资源集聚,才能带来大市场的规模效应,实现高质量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蕊  王楠  冯鑫鑫  
基于单投入多产出的随机成本前沿模型,利用我国286个城市2004~2010年的数据测算了各个城市公共支出效率,并进一步建立了基于非线性假设的城市规模、经济发展和公共支出效率的模型。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期内我国286个城市政府公共支出效率平均值达74.1%,但以每年2%~5%的速度逐年下降;(2)公共支出效率与城市规模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基于公共支出效率最大化的最优城市规模是639万人;(3)公共支出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U型曲线关系,随着经济发展公共支出效率由降低转为上升的临界点为人均GDP 6.42万元/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柯子  石楠  
本文对全国621个设市城市2006-2014年的城市市政设施投资及城市规模、密度、建设用地结构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市政基础设施人均投资额随投资总额增大而提高;而市政设施投资总额随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增加而增加,且存在区域差异性,反映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将显著提高对市政基础设施需求的数量和类型复合度。实证分析还显示,当城市人口密度达到特定分界点,市政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迅速激增。各类建设用地中,公共设施用地比例对市政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影响最显著且影响程度最大,且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飞  沈世芳  李永贺  徐鹤  
基于生态效益中自然资源投入最小化与获得价值最大化的观点,通过多项式函数关系及偏最小二乘法综合回归模型,分析城市密度对空间碳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空间碳绩效的S型变化与城市密度一元线性趋势呈现动态平衡;碳排放、空间碳绩效及城市密度变化与距中心城区距离成反比。空间碳绩效与人口、建筑及经济密度分别呈"N"型、倒"U"型及倒"N"型曲线关系。人口密度较之于建筑和经济密度对空间碳绩效的影响更大,城市密度提高可以抑制空间碳绩效的增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