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91)
2023(14515)
2022(12520)
2021(11509)
2020(10124)
2019(23212)
2018(22765)
2017(44077)
2016(23934)
2015(27261)
2014(27341)
2013(27442)
2012(25513)
2011(23036)
2010(23177)
2009(21571)
2008(21771)
2007(19214)
2006(16838)
2005(15286)
作者
(71706)
(59975)
(59959)
(57430)
(38354)
(29148)
(27431)
(23668)
(22833)
(21515)
(20855)
(20261)
(19375)
(19240)
(18946)
(18776)
(18183)
(18073)
(17412)
(17367)
(15220)
(15097)
(14846)
(13984)
(13739)
(13521)
(13441)
(13217)
(12257)
(11981)
学科
(113520)
经济(113414)
管理(68439)
(63923)
(52718)
企业(52718)
方法(47838)
数学(42275)
数学方法(41765)
(31147)
(25641)
(25635)
中国(25093)
地方(23698)
(22038)
业经(21480)
税收(20554)
(20381)
(19067)
财务(19015)
财务管理(18970)
(18850)
(18019)
贸易(18010)
企业财务(17862)
(17418)
农业(17239)
(15954)
(15336)
金融(15333)
机构
大学(351409)
学院(350188)
(149101)
经济(146144)
管理(129840)
研究(121368)
理学(111641)
理学院(110369)
管理学(108285)
管理学院(107655)
中国(92150)
科学(75758)
(74617)
(73237)
(63831)
(61258)
财经(57613)
研究所(57298)
中心(55347)
(54148)
业大(53085)
(51935)
农业(48383)
经济学(46527)
北京(45955)
(43380)
(43157)
师范(42580)
财经大学(42378)
(41905)
基金
项目(229248)
科学(178789)
基金(166940)
研究(161476)
(147755)
国家(146591)
科学基金(124053)
社会(102227)
社会科(96926)
社会科学(96899)
(88815)
基金项目(87679)
自然(82003)
自然科(80090)
自然科学(80061)
自然科学基金(78625)
(75678)
教育(73836)
资助(70116)
编号(63892)
成果(52814)
重点(52651)
(50872)
(49460)
(46894)
科研(45235)
课题(44310)
创新(44110)
计划(43312)
教育部(43107)
期刊
(165129)
经济(165129)
研究(106557)
中国(64251)
(62184)
学报(59684)
(53873)
科学(52202)
管理(46908)
大学(44206)
学学(42178)
农业(36103)
技术(29830)
(29635)
金融(29635)
财经(29160)
教育(28894)
经济研究(27676)
(24997)
业经(23816)
问题(21703)
(19387)
(19384)
会计(18524)
技术经济(18220)
统计(18194)
(17679)
(17610)
财会(17365)
(16411)
共检索到528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余杰  
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历来是会计和税收中核心的职业判断问题,由于税收与会计密切相关,有必要将二者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并深入讨论,以期引发会计实务人员、税收征收管理人员以及纳税人等企业利益相关者深入的思考。基于这一目的,文章首先从会计反映的角度论述了交易的会计实质与法律形式的关系以及会计利益相关者的操纵方式,然后从税收征纳双方的角度详细论证交易的税收实质判断与其外在法律形式之间的关系及具体表现方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玉德  
如实反映是会计存在的基石,只有如实反映的信息才是可靠的。要反映真实,就必须选用正确的计量方法或计量属性。当前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虽然面临许多责难,但过错并不在于公允价值本身。公允价值仅是传递坏消息的信使而已,将矛头直指信使,不仅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还将妨碍甚至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使危机愈演愈烈。应对金融危机的重点应当是管制花样繁多、毫无约束的金融创新。当然,在当前极端、非正常的市场状况下,也需要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并建立起准则制定机构或相关部门指导会计审计师正确运用公允价值的有效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毕茜  彭珏  
本文在归纳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购买法及权益结合法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从会计经济后果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郑远菊  
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应服务于国家税收利益最大化目标,做到应收尽收、应纳尽纳。但在税收征纳的实践中,由于征纳双方"经济人"特性,使双方均具有各自的利益目标。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征纳双方可以通过合谋,求得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损害国家的税收利益。本文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家、征税人、纳税人三方利益博弈分析,寻找征管制度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Rafael La Porta  Florencio Lopez-de-Silanes  Andrei Shleifer  刘佳  
过去10年里,经济学家发表的大量研究表明,一国法律的历史起源与它的法规、规范在多个方面高度关联,同时亦与其经济结果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并试图给出一个统一的解析。对于"法律起源是重要的"这一经验性结论的反对意见,我们也给予了评述。最后,我们对本研究在经济改革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Rafael La Porta  Florencio Lopez-de-Silanes  Andrei Shleifer  刘佳  
5.法律起源与文化在这一部分和下面两个部分里,我们讨论对法律起源的一类批评意见:法律起源只是影响法规和结果的其他因素的代理变量。这里我们考察3个因素——文化、历史和政治。首先要强调的是,我们的立场和目的都不是要说明文化、历史或是政治对于法律和管制是不重要的。很明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王柱  
本文认为,会计政策选择对财务报表的各种使用者具有经济后果。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企业内部管理者可以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损害外部投资者利益。在经济后果范围内将信息披露问题,利用博弈理论在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进行分析非常重要。研究发现,在存在不利经济后果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负面效果使得博弈双方走入了"囚徒的困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昌  
从博弈论视角观察,税收征纳博弈对局主要涉及三方当事人——政府、税务机关和纳税人,而税收制度本身就是博弈规则。本文对征纳行为进行多维博弈分析,探索税收征纳行为的博弈特征及其对税收活动的影响,为促进税收征管、维护国家利益服务。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龚志坚  熊平园  舒成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征税费用过高;不同地区间税收征收成本差别较大;征税费用与纳税费用的比例不平衡并经常相互转化;由"寻租"、"设租"导致的税款流失严重。这些现象说明,我国的税收征蚋交易费用还不够合理。建议通过推进征纳系统的信息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征税流程的精细化等有效措施,来实现我国以节约税收征纳交易费用为导向的税收征管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一贞  夏冰  
企业会计政策实质上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制度安排。其经济后果指企业会计报告将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行为,从而可能损害部分相关者的利益。企业会计政策的政治成本主要包括寻租成本、税费管制成本和社会契约成本,会计政策将导致社会资源控制权向制定政策者转移。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胡师奂  
文章从经济后果的角度对企业合并会计方法进行阐述,在比较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两种合并会计方法产生的不同经济后果,并指出企业管理层基于不同的经济后果所做出的会计方法选择。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习小琴  
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新兴商业模式和交易方式层出不穷,软件交易也不再是传统的货物往来,大量交易以数字化、虚拟化的形式呈现。新兴的交易模式颠覆了传统的交易行为性质认知,导致软件交易所得类型的判定成为非居民税收征管中的一大难题。一、一个案例引发的争议与思考(一)基本案情与争议焦点中国A制造企业(以下简称"A公司")与国外B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谢获宝  谭郁  
为规范企业利用应收债权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业务的会计核算,财政部于2003年发布了《关于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应收债权融资等有关业务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财会[2003]14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暂行规定》,结合《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财会[2012]19号)的相关说明,对应收账款质押取得借款和应收账款的出售的会计处理进行阐述,并简要分析其经济后果。一、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实质是一种商业信贷行为,企业在取得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同时,需要承担相应的债务以及该应收债权所对应的、债务人到期无法偿付的信用风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戚晓红  吴辉  
在会计准则的目标制定方面目前有两种观点存在,一个是“信息中立”、另一个是“经济后果”。“经济后果”观点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会计的认识,会计信息不是绝对中立的。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将带来新的经济后果。本文讨论资产减值准则、企业合并准则、无形资产准则、借款费用准则带来的经济后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