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2)
2023(9222)
2022(7717)
2021(6781)
2020(5656)
2019(12753)
2018(12199)
2017(24218)
2016(12288)
2015(14110)
2014(14102)
2013(13960)
2012(13320)
2011(12228)
2010(12384)
2009(11538)
2008(11185)
2007(9929)
2006(8850)
2005(7949)
作者
(36497)
(30767)
(30419)
(29391)
(19847)
(14611)
(13869)
(11800)
(11749)
(10842)
(10767)
(10405)
(9905)
(9772)
(9711)
(9441)
(8974)
(8953)
(8945)
(8643)
(7993)
(7449)
(7411)
(7136)
(6927)
(6878)
(6671)
(6341)
(6166)
(5929)
学科
(81589)
经济(81519)
管理(37755)
(33715)
方法(33344)
(29040)
企业(29040)
数学(28576)
数学方法(28458)
地方(17956)
(16256)
中国(16029)
(15606)
业经(15200)
(13573)
地方经济(12668)
(11124)
(10292)
理论(10063)
(10057)
贸易(10048)
(9993)
金融(9993)
(9960)
财务(9952)
财务管理(9926)
(9622)
农业(9550)
环境(9549)
企业财务(9525)
机构
大学(194100)
学院(192032)
(92921)
经济(91345)
管理(73576)
研究(65166)
理学(63324)
理学院(62664)
管理学(61832)
管理学院(61465)
中国(50034)
(43330)
(38479)
科学(36247)
财经(35086)
(31940)
(31799)
经济学(31577)
中心(29904)
(28811)
经济学院(28471)
研究所(28420)
财经大学(26187)
(25625)
(24033)
北京(23859)
师范(23840)
业大(23580)
(23371)
(22399)
基金
项目(125142)
科学(100541)
基金(94541)
研究(91993)
(81278)
国家(80664)
科学基金(70315)
社会(63833)
社会科(60584)
社会科学(60573)
基金项目(49599)
(46671)
自然(42987)
自然科(42007)
自然科学(42002)
教育(41770)
自然科学基金(41290)
(38976)
资助(38754)
编号(34858)
(29006)
成果(28624)
重点(28263)
国家社会(27884)
(27406)
教育部(25935)
(25679)
人文(25331)
大学(24220)
创新(24074)
期刊
(104996)
经济(104996)
研究(62359)
(33519)
中国(31458)
学报(27314)
管理(27104)
科学(25066)
(21622)
大学(21179)
学学(19986)
(19762)
金融(19762)
财经(19216)
经济研究(19063)
(16587)
技术(15195)
业经(14613)
农业(14194)
教育(13695)
问题(13487)
技术经济(11308)
统计(10913)
(10809)
商业(9840)
(9577)
世界(9170)
国际(8864)
理论(8831)
决策(8600)
共检索到288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卢智睿  
《征信业管理条例》和《个人征信异议处理业务规程》是信息主体的维权法律依据,同时也是信息提供者、征信中心的行事规则。由于这些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关于征信异议的举证规则过于笼统,形成了事实上的过错责任原则,主要体现为信息主体举证困难,征信异议修正率低,其内因是征信异议维权规则供给不足、信息提供者经营存在道德风险。根据征信异议实务,创建预防信息失实成本模型,比对在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等三种归责原则情形下信息主体、信息提供者和征信中心所付出的预防信息失实成本,得出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能促使信息主体、信息提供者、征信中心采取最佳注意水平"的结论,从而为改良征信异议举证责任的规则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被告负有举证责任编辑同志:在一般诉讼过程中,原告和被告对自己提出的主张都有责任提供证据,而在土地行政诉讼案件中,法院却只要求作为被告的土地管理部门承担举证责任,提供作出土地行政处罚决定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这是为什么?青海读者李凡李凡同志:一般...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胡邵峰  曹映平  王维顺  
本文探讨了税额确认程序中举证责任的法律个性,分析了税额确认程序中举证责任的特点,并通过对"放管服"改革与举证责任的逻辑自洽和"放管服"视角下税额确认程序举证责任规则设计的分析,发现在税额确认程序中,举证责任的分配正是一个"放""管""服"结合的过程。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吴西彬  
在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中 ,有必要在特定条件下引入纳税人承担举证责任制度。现行税法规定的纳税人提供证据的义务和应纳税额的核定制度 ,与纳税人承担举证责任规则均不相同。在设置纳税人承担举证责任制度时 ,为了保护纳税人的利益 ,应严格限定其适用范围和法律后果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石华琴  
保险作为一种服务商品,其有形载体是一份保险合同,相对于一般商品而言,具有无形性、复杂性、长期性、内在价值透明度低等特点。在保险经营中,投保人购买保险产品并向保险公司支付保费后,保险公司并不以有形的产品作为交换,而只是承诺在出现特定事件后,由保险公司按约定履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义务,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保险理赔的举证责任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纯   从宝辉  
个人征信权益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当前,个人征信权益保护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突出表现在县域主体权益保护待强化、线上查询授权流程有漏洞、征信异议处理不规范、替代数据监管滞后、机构职责定位不明、信息主体滥用权利过度维权等。在迈向征信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征程中,建议完善顶层设计、落实征信新规,强化合规管理、严惩违规行为,借助科技赋能、优化服务供给,注重宣传教育、引导理性维权,多措并举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金山  
在当代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约束性的因素 ,主要有 :权力约束、环境约束、教育约束、社会关系约束和家庭关系约束等。要克服这些约束 ,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 ;加快改革进程 ,尽快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 ;加强法制建设 ,彻底实现有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切实贯彻落实环境问题是基本国策的战略思想 ,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 ;加快教育体制改革 ,彻底转变教育观念 ;认真搞好人际关系建设 ,提倡健康文明的交往方式 ;加强家政学研究 ,培养健康文明的家庭观念。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维田  
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司法制度一样,GATT/WTO司法诉讼程序中也有两种不同的举证方式。第一种方式最常见也用得最多:由原告举证证明被告方违犯GATT/WTO法律规则,即一般国内法都通行的“actori incumbitprobatio”(原告承担举证责任)。只要所举证证明能满足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邓辉  
在保险公司的寿险理赔实务中,经常发生因缺乏足够的证据和资料导致保险人无法对保险事故进行正确的认定,同时对于保险金申请人到底应该提供什么证据和资料即负有什么样的举证责任,在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的保险合同中也没有约定。按照目前的保险惯例,保险金申请人要按照...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江涛  赵振  
举证责任是工伤认定行政程序和行政诉讼都不可或缺的内容,关系到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本文在阐明举证责任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伤认定的不同程序不同阶段,论述举证责任如何从职工—用人单位—人社部门等发生责任转移,并对如何完善工伤认定中的举证责任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晓军  朱志权  
举证责任分配作为一项法律问题,直接关系到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当前,我国关于该问题的立法不断完善,学界对此问题的争论也更加科学。在举证责任分配过程中,应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诉讼经济、保护弱者的原则,考虑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和举证能力,依据形式分配标准和实质分配标准,切实提高劳动争议案件中举证责任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秦泮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程小勇  
案情简介张某于2009年12月15日进入上海某珠宝公司工作,担任珠宝公司销售总监,月薪为人民币3.3万元。双方签订的前两份劳动合同期限分别为一年。2011年12月16日,双方又签订了第三份劳动合同。2013年9月30日,张某向珠宝公司提出辞职。2014年2月20日,张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以双方签订的第三份一年期的劳动合同到期后,珠宝公司未与其再续签劳动合同,故要求珠宝公司支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