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51)
2023(16018)
2022(13648)
2021(12834)
2020(10736)
2019(24406)
2018(24586)
2017(47816)
2016(25640)
2015(29049)
2014(29160)
2013(28839)
2012(26462)
2011(23961)
2010(24428)
2009(22868)
2008(21994)
2007(19468)
2006(17435)
2005(15523)
作者
(73845)
(60945)
(60751)
(57974)
(38742)
(29011)
(27704)
(23908)
(23155)
(21849)
(20586)
(20494)
(19373)
(19331)
(18763)
(18666)
(18081)
(18012)
(17493)
(17376)
(15348)
(14974)
(14693)
(13992)
(13812)
(13688)
(13487)
(13414)
(12342)
(11774)
学科
(116513)
经济(116390)
管理(73459)
(67646)
(54876)
企业(54876)
方法(46727)
数学(40388)
数学方法(39946)
中国(31403)
(28659)
(25443)
地方(24739)
(24246)
业经(24199)
(20892)
(19806)
贸易(19793)
(19193)
农业(19172)
理论(18497)
(17574)
银行(17532)
(17035)
(16781)
(16417)
金融(16414)
环境(16100)
技术(15290)
(15236)
机构
大学(372617)
学院(371831)
(154341)
经济(150980)
管理(144268)
理学(123817)
研究(123206)
理学院(122472)
管理学(120407)
管理学院(119735)
中国(92957)
(78858)
科学(73888)
(71575)
(61632)
财经(57203)
研究所(55511)
中心(54971)
(54275)
(53440)
(51764)
业大(51097)
北京(50353)
(50234)
师范(49816)
经济学(47452)
(44330)
(44133)
经济学院(42435)
财经大学(42356)
基金
项目(242128)
科学(189534)
研究(181812)
基金(173631)
(149387)
国家(148128)
科学基金(126846)
社会(114269)
社会科(108211)
社会科学(108181)
(94142)
基金项目(91640)
教育(84110)
自然(79969)
(78747)
自然科(78025)
自然科学(78008)
自然科学基金(76572)
编号(76079)
资助(71761)
成果(62757)
重点(53652)
(53551)
(52066)
课题(51964)
(50023)
项目编号(47020)
创新(46609)
教育部(46477)
国家社会(46339)
期刊
(177413)
经济(177413)
研究(115472)
中国(69657)
管理(54695)
学报(54272)
(53264)
科学(50272)
(48975)
教育(43996)
大学(41328)
学学(38613)
农业(33983)
(33566)
金融(33566)
技术(33197)
经济研究(29280)
业经(28529)
财经(28484)
(24411)
问题(22841)
图书(20342)
技术经济(18949)
理论(18876)
(18022)
商业(17677)
现代(17092)
实践(16963)
(16963)
(16714)
共检索到555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柯凯鈇  
现行《劳动合同法》自2006年立法征求意见、审议通过和2008年生效实施,已经走过10年的历程,也是政、商、学各界争议不断的10年。争议的实质是劳动与资本权利义务关系,表现形式是立法选择的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的关系问题。其实,引起争议的关键根源在于劳动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劳动还是劳动力,其背后的理论渊源是经济学范式问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柯凯鈇  
现行《劳动合同法》自2006年立法征求意见、审议通过和2008年生效实施,已经走过10年的历程,也是政、商、学各界争议不断的10年。争议的实质是劳动与资本权利义务关系,表现形式是立法选择的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的关系问题。其实,引起争议的关键根源在于劳动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劳动还是劳动力,其背后的理论渊源是经济学范式问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宝强  
《劳动合同法》是一种共享品,弥补了《劳动法》的制度漏洞,它以优化配置资源和增进社会福利为目的,符合李特尔"三重标准",体现了效率与公平分配合作收益的统一。该法促使就业情况反映真实的经济绩效,为守法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环境,为劳务派遣提供了制度规范。一部分人对《劳动合同法》的误解、规避和抵制,不少都是利益作怪。实施中要注意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建立信誉档案,发挥工会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卢现祥  罗小芳  
经济学家和法学家对我国《劳动合同法》认识的差异主要有是否应该出台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铁饭碗"还是引导劳动关系的稳定化和长期化等三个问题上。认识的差异根源在于,一是法学家更多地是从公平角度分析问题,而经济学家则更多地是从效率角度分析问题;二是法学家可能更多地偏向于立法的立场,而经济学家可能会关注这个法律的后果;三是我国经济学家与法学家对话的机会比较少。我国劳动合同法的争议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法律与经济如何适应。法学家和经济学家应该针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相互碰撞,相互启发。这是建立一个法治化国家的重要...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惠大帅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劳动法也在不断的发展。每一次的立法进步皆深深地植根于社会经济发展进程,每一次的立法进步都是因资本升级而需要对劳动关系进行调整。笔者认为我国的现实选择是继续推行"希克斯标准"进行劳动保护的立法、执法工作,而"帕累托最优"只能作为我们今后为之努力的奋斗目标,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将不断进行城乡、地域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等到未来某一时期,行业与地域结构调整到位,以"帕累托最优"方式来保护劳动者权益就会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惠大帅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劳动法也在不断的发展。每一次的立法进步皆深深地植根于社会经济发展进程,每一次的立法进步都是因资本升级而需要对劳动关系进行调整。笔者认为我国的现实选择是继续推行"希克斯标准"进行劳动保护的立法、执法工作,而"帕累托最优"只能作为我们今后为之努力的奋斗目标,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将不断进行城乡、地域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等到未来某一时期,行业与地域结构调整到位,以"帕累托最优"方式来保护劳动者权益就会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唐跃军  赵武阳  
基于理论模型的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有助于知识员工和知识密集型企业达成"双赢",但是可能导致体力员工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双输"。《劳动合同法》之所以备受争议,其对低端劳工市场的消极影响是主因,外界经济环境恶化带来的经营压力和就业压力是辅因,而且,主辅因的结合打乱了政府预期的经济转型之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红波  陈世来  
本文分析2008年《劳动合同法》是否会降低企业投资水平,并在宏观层面拖累中国经济增长。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对国有企业投资的影响较弱;但是会显著降低民营企业的投资水平,而且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时这些效应对民营上市公司存在一个"阵痛"期。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劳动合同法》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民营经济投资占比高、民营经济提供就业多的区域。这表明,相对于具有雇员软约束的国有企业,以强化员工保护为目的的《劳动合同法》会降低民营企业的投资水平,进而拖累中国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红波  陈世来  
本文分析2008年《劳动合同法》是否会降低企业投资水平,并在宏观层面拖累中国经济增长。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对国有企业投资的影响较弱;但是会显著降低民营企业的投资水平,而且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时这些效应对民营上市公司存在一个"阵痛"期。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劳动合同法》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民营经济投资占比高、民营经济提供就业多的区域。这表明,相对于具有雇员软约束的国有企业,以强化员工保护为目的的《劳动合同法》会降低民营企业的投资水平,进而拖累中国经济增长。就政府政策而言,要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政府需要制定一些替代性的政策,以对冲《劳动合同法》给企业增加的雇员负担。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林雪贞  
《劳动合同法》自颁布以来就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和争论,这些争论表面上是因为法律规定的改进所致,但实质上是利益配置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虽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此法的实施,也引起了各主体对自身问题的深思,促进了国家、企业和劳动者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改进。国家应加强社会保障职责,企业要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劳动者个人要提高技能素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伍美云  杨河清  
回顾劳动经济研究的历史,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似乎一直主导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但制度经济学研究范式对劳动经济学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通过比较制度经济学范式和主流经济学范式的两本经典教材,结合对劳动经济学建立和发展的研究,可分析两种研究范式下劳动经济学的不同。劳动经济学发展至今,是一个见证制度经济学范式在劳动经济学研究中衰落、主流经济学范式逐渐取而代之的过程。它验证了"科学进步"的过程理论。同时,在未来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中,主流经济学范式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杰  巴菱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严维石  
本文在分析劳动合同的可执行性与自我执行性、劳动合同条款须具备可检验性(明确期与工资)和劳动强度与劳动范围模糊化等特征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行为经济学损失规避等理论来阐释劳动合同中这些特征,劳动合同可执行性与自我执行性是双方损失规避的基础要求、劳动合同条款可检验性是实现损失规避的基本条件、劳动强度与劳动范围的模糊性也是雇佣双方损失规避的必要制度安排、雇佣双方退出权不对称性合同制度安排是雇佣双方实现损失规避不可或缺的保障等。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孙杰  黄金芳  
经济理论表明长期雇佣是维持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条件。在长期雇佣条件下雇佣双方通常会理性地选择对双方都有激励和约束作用的报酬后置的支付模式,但考虑到这种支付模式是双方的隐性协议以及我国劳动力市场中雇佣双方力量悬殊的现实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用人单位单方面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而《劳动合同法》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出台有效地保护了劳动者尤其是资深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郑文才  
我国的欠薪逃匿行为严重。劳动者相对于用人单位处于弱者的地位,时常发生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欠薪逃匿是一种无视劳动者利益的行为。欠薪逃匿行为严重地损害了劳动者利益,这也给社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增加大量的社会成本。欠薪逃匿行为的发生有诸多的原因,例如,规制欠薪逃匿行为立法不足,欠薪保障配套规定不全,行政执法力度有限,欠薪逃匿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定较少。还有诸多的现实因素导致用人单位欠薪逃匿行为的发生,如欠薪后续追讨的高成本,这使很多欠薪逃匿企业有恃无恐,大量追逐廉价劳动力的外资涌入。《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实施是造成此种现象的重要直接因素,这些因素实际上使得用人单位欠薪逃匿行为的收益上升。正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