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99)
2023(10131)
2022(8555)
2021(7777)
2020(6585)
2019(14872)
2018(14377)
2017(28104)
2016(14217)
2015(15871)
2014(15516)
2013(15055)
2012(13631)
2011(12137)
2010(11776)
2009(10673)
2008(9605)
2007(7892)
2006(6702)
2005(5596)
作者
(37205)
(31387)
(31151)
(29754)
(19981)
(14770)
(14193)
(12298)
(12047)
(10700)
(10687)
(10500)
(9737)
(9734)
(9527)
(9417)
(9377)
(8976)
(8897)
(8863)
(7759)
(7394)
(7317)
(7314)
(7170)
(7010)
(6557)
(6311)
(6164)
(6047)
学科
(81760)
经济(81698)
管理(41268)
(36400)
方法(32746)
(30260)
企业(30260)
数学(29569)
数学方法(29232)
地方(18417)
中国(16073)
(14966)
(14835)
(14722)
业经(14525)
地方经济(12774)
环境(10567)
农业(10339)
(10145)
贸易(10138)
(9783)
(9774)
(9547)
理论(9433)
(9073)
财务(9041)
财务管理(9022)
(8776)
金融(8775)
技术(8697)
机构
大学(200440)
学院(199997)
(95664)
经济(94179)
管理(81846)
理学(71736)
理学院(71040)
管理学(69978)
管理学院(69570)
研究(63711)
中国(46479)
(39831)
(38659)
科学(35345)
财经(33139)
经济学(31475)
(30320)
中心(30072)
(28778)
经济学院(28190)
(27195)
研究所(26285)
业大(25781)
(25124)
师范(24907)
财经大学(24888)
(24590)
北京(23152)
(23064)
经济管理(22363)
基金
项目(141195)
科学(114132)
基金(106106)
研究(104960)
(90725)
国家(90010)
科学基金(79880)
社会(71628)
社会科(68131)
社会科学(68117)
基金项目(56273)
(54091)
自然(49754)
自然科(48658)
自然科学(48648)
教育(48499)
自然科学基金(47759)
(44758)
资助(42218)
编号(40803)
(32295)
重点(31550)
成果(31338)
(31098)
国家社会(30931)
(29965)
教育部(28967)
人文(28630)
创新(28051)
大学(27231)
期刊
(101811)
经济(101811)
研究(58337)
(30997)
管理(30454)
中国(30163)
学报(25446)
科学(25008)
(21122)
大学(20753)
学学(19782)
技术(19400)
经济研究(18009)
财经(17162)
教育(15681)
(15041)
金融(15041)
业经(14946)
(14931)
农业(14569)
问题(13139)
技术经济(11599)
统计(10865)
(9757)
商业(9402)
(9305)
理论(9176)
世界(9002)
决策(8675)
经济问题(8502)
共检索到280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蒲德祥  傅红春  
在斯密及其以前的经济学中,"幸福"有重要位置。但欧美国家主流经济学后来的发展,"幸福"却忽隐忽现、时有时无,甚至被完全剔除。直到1970年代,"幸福"才又重归经济学的学术视野,并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官员和民众认定为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终极目标。幸福经济学一是"幸福回归经济学",因为没有幸福的经济,是"视障",走不对方向;二是"经济学进入幸福",因为没有经济学的"幸福",是"肢障",走不快、走不稳。幸福经济学不再认为幸福只是诸如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领地,用经济学一套已经非常成熟的方法和工具,分析幸福的成本、幸福的效率、幸福的最大化等问题。以幸福经济学为视角,对于传统经济学的财富、成本、效用、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岳龙  王旭  
一、引言福利经济学普遍都把福利定义为人的满足感、幸福感或人的快乐,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在本质上把福利、幸福和快乐视为同义词。福利作为人的一种的主观感受具有的不可比较性和不可测量性制约了福利经济学的运用与发展,使福利经济学长期不能真正列入主流经济学行列。本文认为幸福与快乐的本质是自由,如果一个人觉得他是幸福的,那么他必定是自由的,如果他觉得不幸福,那么他必定是不自由的。反之如果一个人觉得他是不自由的,那么他必定是不幸福的。由此福利的本质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冒天启  
孙冶方是价值规律内因论者,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就用"最小最大"的经济学思想,批评了斯大林的自然经济论和"大锅饭"体制,提出的一系列改革理论,如:企业扩权理论、企业利润理论、商品流通理论等;70年代末,孙冶方又联系实践中的教训,批评了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对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定义,展现了其经济学思想的科学价值。但孙冶方又沿用了斯大林的分析方法,坚持商品生产外因论,认为全民所有制内部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联系转型实践,难免又会有一定的历史局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红军  
从经济学演进变迁的视角,梳理不同时期经济学家对城市形成原因的不同解说,可以内在统一地解释城市的形成规律,也能给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理论启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盛建军  
循环经济模式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达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通过经济学视角分析循环经济的发展,并着重从经济制度层面,从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推广者和维护者的角度出发,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冉净斐  
流通经济学研究的贫困问题不容忽视。主要原因在于学科的基本概念模糊、学科定位不准、没有一个科学的研究范式。但是,流通经济学的贫困不能否定流通经济学科的存在。通过构建商务经济学是解决流通经济学贫困的出路,它能够拓宽了流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空间,使得流通、贸易、商业等术语使用混乱的状况得到改善。商务经济学可以加速内外贸学科一体化,突出电子商务的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艳萍  
在被经济学家长时间忽视之后,"幸福"终于在21世纪成为经济学重要的研究对象。以应用研究为导向,西方学者围绕幸福测量以及幸福的影响因素展开了广泛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多层次综合研究。幸福经济学告诉我们:除了收入和财富之外,影响幸福的因素还涉及个人及人口特征、社会关系及社会结构、政治经济和制度环境、自然及周围环境等;幸福反过来也会对生产效率产生影响;一国内部个体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对幸福经济学的研究已明显影响到公共政策,幸福和生活满意度越来越被各国政府视为重要的政策目标。所以,就幸福经济学文献进行较全面的综述对个人或国家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艳萍  
在被经济学家长时间忽视之后,"幸福"终于在21世纪成为经济学重要的研究对象。以应用研究为导向,西方学者围绕幸福测量以及幸福的影响因素展开了广泛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多层次综合研究。幸福经济学告诉我们:除了收入和财富之外,影响幸福的因素还涉及个人及人口特征、社会关系及社会结构、政治经济和制度环境、自然及周围环境等;幸福反过来也会对生产效率产生影响;一国内部个体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对幸福经济学的研究已明显影响到公共政策,幸福和生活满意度越来越被各国政府视为重要的政策目标。所以,就幸福经济学文献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娄伶俐  
幸福感的研究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前沿的一个课题。一直以来,学界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多集中在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医学领域,经济学对"主观幸福感"的涉足则是近二三十年才开始的,但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一门新兴学科的雏形也正在形成之中,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梳理已渐显必要。本文主要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测量方法、影响因素、生成机理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评述,同时,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展望。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倪志良  
幸福似乎是人类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古今中外诸多先哲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诸多角度对这一主题给予关注,给予思考,给予论述。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国民对"中国梦"有了更多的期盼、更多的信心。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民生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一、效用论:经济学对幸福的关注长期以来,经济学将效用等同于幸福。亚里士多德的"找到幸福是一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奉军  
经验研究显示,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并没有带来国民幸福程度的上升,这无疑违背了传统的绝对收入效用理论。但是,引入相对收入理论将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变得毫无意义,而另一种理论试图将欲望集引入效用函数以此来解决收入与幸福的悖论。如果社会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那么我们就有必要研究怎样才能增进人们的幸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法芹  
运用幸福经济学理论分析乡土情结的客观数据显示,当田园作为一种生产方式的时候,乡土情结是一种自然情结;当物质需求达到一定程度的满足田园成为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对于一部分人诸如已经富裕起来的明星大亨们来说,乡音、乡土、乡情、乡村及其田园梦是一种回归自然生态、获取健康绿色环境、追求幸福的一种手段。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主体的不断分化,人们对乡村土地的经济依赖度在逐渐降低,但各个阶层对土地赋予的精神寄托功能在逐渐增强。我们的故土在乡村,土地与亲情是维系家乡情结的重要纽带,家乡情结是各个阶层共同的自然情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法芹  
运用幸福经济学理论分析乡土情结的客观数据显示,当田园作为一种生产方式的时候,乡土情结是一种自然情结;当物质需求达到一定程度的满足田园成为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对于一部分人诸如已经富裕起来的明星大亨们来说,乡音、乡土、乡情、乡村及其田园梦是一种回归自然生态、获取健康绿色环境、追求幸福的一种手段。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主体的不断分化,人们对乡村土地的经济依赖度在逐渐降低,但各个阶层对土地赋予的精神寄托功能在逐渐增强。我们的故土在乡村,土地与亲情是维系家乡情结的重要纽带,家乡情结是各个阶层共同的自然情怀,同时也是人们心灵籍慰的载体。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常永胜  
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国民和社会的福利,但不同历史时期的福利内涵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经济学的演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发生了三次重大变更:一是整个古典主义时期,集中于物质财富创造的探究;二是边际革命以后,新古典经济学集中于资源配置和货币交换的研究;三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学日益关注社会福利问题。在巨大财富面前,当代经济学更应注重提升幸福指数的研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廖永松  
农民阶级具有"小富即安"的保守意识这一传统理论观点对中国农业和国家发展的基本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幸福经济学的视角,利用2012年山东、河南和陕西三省农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农民确实具有"小富即安"的生活观念。对于调查到的483位农民,2012年其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8970元,但以10分计,其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分别达到了7.32分和7.33分的较高水平,且只有1.24%的人认为自己非常不幸福。利用线性模型和有序Logit模型估计的幸福方程结果显示,影响农民幸福感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有生活变化程度、在村里或亲朋好友参照群体中的生活水平及以家为本的文化观念。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