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41)
2023(8920)
2022(7564)
2021(7085)
2020(5666)
2019(12762)
2018(12241)
2017(22488)
2016(11832)
2015(13661)
2014(13507)
2013(13551)
2012(13049)
2011(12270)
2010(12264)
2009(11665)
2008(11183)
2007(9924)
2006(9173)
2005(8545)
作者
(35530)
(29771)
(29536)
(28392)
(19318)
(14392)
(13457)
(11670)
(11550)
(10648)
(10434)
(9976)
(9668)
(9665)
(9533)
(9130)
(8750)
(8601)
(8513)
(8177)
(7900)
(7205)
(7074)
(6869)
(6816)
(6699)
(6434)
(6180)
(6037)
(5928)
学科
(77662)
经济(77599)
管理(29302)
方法(26730)
(26086)
数学(24076)
数学方法(23906)
中国(20435)
(20195)
企业(20195)
地方(18210)
(15099)
(13873)
地方经济(12910)
业经(12610)
(12469)
贸易(12460)
(12073)
(11007)
环境(10505)
(10393)
(10132)
金融(10131)
(9288)
农业(9263)
(9230)
银行(9216)
(9207)
(9007)
关系(8579)
机构
大学(190047)
学院(184122)
(95132)
经济(93726)
研究(75072)
管理(66733)
中国(56450)
理学(56362)
理学院(55639)
管理学(54985)
管理学院(54606)
科学(41472)
(40751)
(39858)
(37854)
研究所(34438)
经济学(32164)
财经(32100)
中心(31560)
(29439)
经济学院(28741)
北京(26695)
(26386)
(26359)
(25855)
(25452)
师范(25284)
财经大学(23888)
科学院(23027)
业大(22375)
基金
项目(117346)
科学(93209)
基金(87928)
研究(86690)
(77442)
国家(76467)
科学基金(64146)
社会(59861)
社会科(56943)
社会科学(56925)
基金项目(44715)
(41534)
教育(38366)
自然(37648)
资助(36824)
自然科(36749)
自然科学(36735)
自然科学基金(36085)
(35889)
编号(31377)
(28103)
重点(27027)
(26923)
成果(26804)
国家社会(26793)
中国(25896)
教育部(24427)
(23450)
人文(22971)
课题(22803)
期刊
(110136)
经济(110136)
研究(65330)
中国(36902)
(29014)
学报(27170)
管理(27126)
科学(26571)
(23861)
大学(20927)
学学(19477)
经济研究(19442)
财经(17632)
(17089)
金融(17089)
农业(16843)
教育(16774)
(15590)
技术(15367)
问题(14423)
(13871)
世界(13695)
国际(12981)
业经(12712)
技术经济(11310)
统计(10943)
(10535)
(9251)
经济问题(8907)
资源(8515)
共检索到293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茂生  
本文针对目前社会上对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一些看法和提法,探讨了经济学的真谛与中国经济学家的使命。作者认为,经济学即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配置中人的行为及其调节的科学,中国经济学家应该为经世济民的实践、为振兴中华民族的伟业服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彩虹  
中国经济学与经济学家陈彩虹1993年年底开始,《经济学消息报》曾组织过一次关于中国经济学是否景气的讨论,虽说参加讨论者并不众多,却是体现了一些经济学家和关心中国经济学的人们对此问题的相当注意程度。如果说,当时有一些学人认为中国经济学并非不景气,只是需...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金瑞  
道德问题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 ,围绕经济学 (家 )要不要讲道德 ,一批著名的经济学家掀起了争论的高潮 ;经济学家对道德的追问既基于知识分子人文关怀的本性 ,也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变革中 ,经济学家对市场化道路和经济学学科边界、方法、作用等深刻反思的结果。从经济学的视野进行道德关怀是经济学家研究道德的特点 ,有助于拓展经济学的视野 ,但从经济学与伦理学交叉的角度进行经济道德的研究应是经济学研究道德的最重要的切入点。
[期刊] 改革  [作者] 顾海兵  
经济学家的责任权利与经济学界的左氏风波顾海兵最近,我国的经济学界发生了一起左氏风波。这场风波的主角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左大培博士(简称左氏)。这场风波的缘由是左氏于1994年2月12日在《经济学消息报》上发表的题为《鼓吹膨胀与利益驱动──中国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何炼成  
本文对我国经济学界改革开放30年来学术争鸣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旨在说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这些问题的理论说明及其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达志  
改革开放20年来,与体制转轨相适应,中国的经济学界也具有明显的转型期特征,并出现了历史性的积极变化。在本文中,作者从学说、流派、方法以及分工等角度出发,对这种变化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锐  
铺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基,吴敬琏以真知灼见助推一个转型时代的滚滚车轮;摇举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旌旗,吴敬琏尽匹夫之责加注一个起飞时代的勃勃量能;透视游离于市场背后的暗影,吴敬琏用率真良知廓开一个裂变时代的重重混沌。作为凡人,86岁的吴敬琏拥有的不只是耄耋之躯,更坚守着质朴至真的不老风骨;作为学者,吴敬琏拥有的不只是书翰墨宝,更占据着高屋建瓴的思想飞地;作为智囊,吴敬琏拥有的不只是影响之力,更彰显出超凡脱俗的艺德品行。走近吴敬琏,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一位经济学大师高山仰止的学术造诣与家国情怀,更能饱览到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激荡风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开云  
在中国的经济学界,由于一种"诺贝尔奖情结"与"诺贝尔奖情绪"的长期并存、磨合及博弈,不仅折射出中国本土学者学术素养、学术风格、学术习惯以及思维模式、冶学方法的某些局限或缺陷,而且也形成了一个困扰中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四大名旦”:许涤新、薛暮桥、孙冶方、于光远。他们出生于1900年—1915年之间,活跃在改革开放之初的经济理论前沿。他们既是老经济学家,又是老革命,都有“一部光荣的革命史”。“改革七贤”:“董机制”—董辅、“吴市场”—吴敬琏、“厉股份”—厉以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贾根良  马国旺  
经济学多元论具有多层次的含义,绝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是方法的多元论。今天,多元论问题已经构成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日益引起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应该站在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反思高度,站在对中国经济学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高度,从广义方法论上讨论多元论问题。中国经济学界所需要的是广义方法论上的多元论,这对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推动中国经济学的繁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开云  
长期以来,在中国经济学界流行的是定性分析,以文字描述为主;而对定量分析,对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则加以排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日益对市场经济理论,对定量分析、数学模型等工具有了新的认识,并愈来愈多地应用于实证研究。当今世界,经济学研究充分运用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数学方法,并趋向“数学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询  
本文在分析人际关系尚未纳入西方主流经济分析之中及没有得到西方经济学家的普遍重视和认可之后 ,指出重视人际关系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传统 ,提出人际关系作为人际资本 ,人际资本就是资本化的交易成本的独到见解 ,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钢  梁泳梅  翁琳郁  
本次对中国经济学家关于中国经济的调查问卷的初步分析结果显示,目前中国经济学家对物价上涨的预期仍在持续,对中国近期经济形势并不乐观、但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预期良好。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目前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产业政策导向是产能过剩最重要的原因。经济学家对于金融危机采取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基本持正面评价;认为目前中国存在"国进民退"现象。与2009年相比,经济学家对于公平与效率的权衡,明显更加倾向于公平。经济学家认为中美关系未来的主流是竞争与合作并存,但与2009年相比,认为中美之间冲突会不断升级的比例明显提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谢伏瞻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特点。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为了在新时代尝试较全面地反映、总结与推广中国经济学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方面的原创性学术成就,推动中国经济学三大体系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拟推出工具类图书《中国经济学手册》。编撰学科手册,是一项十分基础性的学术性工作,有利于深刻了解本学科领域的重要学术成果、理论流派、经典文献、前沿课题和发展方向,是一门学科成长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国经济学手册》将围绕新中国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经济学发展主线,系统研究梳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标志性和标识性的经济学理论成果,总结展示中国经济学取得的进展,形成可供经济学者学习研究参考的大型案头工具书,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本手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学部主席团主席谢伏瞻任主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负责编撰组织工作,由《经济研究》编辑部作为工作组具体负责相关日常事务。手册采用分领域条目列举与解释方式反映中国经济学者的著名学术成就。条目拟包括三类:一是学者们提出的经济理论和概念;二是党和国家重要政策法规文件中提出的经济方针、政策、概念及理论等;三是现实中的重要经济现象和问题。全部词条都将突出中国独特的经济概念、理论、问题和政策等。为了加强对中国经济学原创成就的推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与《中国经济学手册》编撰工作同步,自2022年第1期起,《经济研究》将以"《中国经济学手册》专题"方式连续推出《中国经济学手册》中的代表性条目,以飨读者。本专题的开篇文章是谢伏瞻院长撰写的《中国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经济学人的使命》,该文亦为《中国经济学手册·导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