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84)
2023(7037)
2022(5177)
2021(4339)
2020(3430)
2019(7286)
2018(7371)
2017(14012)
2016(7472)
2015(8505)
2014(8762)
2013(8457)
2012(7864)
2011(7317)
2010(7470)
2009(7095)
2008(6723)
2007(6174)
2006(6002)
2005(5763)
作者
(22764)
(19157)
(19047)
(18392)
(12304)
(8882)
(8617)
(7388)
(7321)
(6784)
(6706)
(6297)
(6227)
(6196)
(5998)
(5885)
(5637)
(5516)
(5463)
(5201)
(5150)
(4626)
(4593)
(4417)
(4399)
(4386)
(4049)
(3981)
(3914)
(3695)
学科
(58415)
经济(58378)
管理(18848)
地方(17015)
(15438)
中国(14093)
方法(13786)
(12276)
地方经济(12080)
数学(11934)
数学方法(11888)
业经(11446)
(11274)
企业(11274)
(10586)
(8250)
产业(7483)
农业(7479)
(6910)
经济学(6747)
环境(6745)
(6558)
金融(6558)
发展(6519)
(6503)
信息(6499)
总论(6487)
(6372)
(6204)
信息产业(5999)
机构
大学(118913)
学院(117866)
(60218)
经济(59170)
研究(46184)
管理(40137)
中国(33762)
理学(33388)
理学院(32969)
管理学(32410)
管理学院(32174)
科学(25957)
(24855)
(24766)
(23405)
研究所(21025)
经济学(20708)
财经(19605)
中心(19438)
(18790)
经济学院(18246)
(17656)
(17142)
(16959)
师范(16824)
(16013)
北京(15801)
(14650)
财经大学(14206)
业大(14173)
基金
项目(71584)
科学(56447)
研究(54144)
基金(51745)
(44481)
国家(44126)
社会(37462)
科学基金(37459)
社会科(35501)
社会科学(35491)
(27626)
基金项目(26222)
教育(23726)
(22175)
编号(21373)
自然(20691)
资助(20384)
自然科(20181)
自然科学(20176)
自然科学基金(19808)
成果(18286)
(17755)
国家社会(16600)
重点(16501)
(15322)
发展(15170)
课题(15167)
(14962)
(14622)
经济(14490)
期刊
(77636)
经济(77636)
研究(42055)
中国(23770)
(18518)
学报(17265)
(17085)
管理(16912)
科学(15868)
经济研究(13850)
大学(13273)
学学(12261)
(11640)
金融(11640)
教育(11540)
农业(11381)
财经(11171)
技术(10793)
业经(10473)
问题(10167)
(9890)
技术经济(7565)
图书(7498)
世界(7115)
(6886)
经济问题(6453)
统计(6435)
国际(6323)
商业(5825)
现代(5814)
共检索到193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魏建  宁静波  
法经济学是一门将经济学理论、方法和法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现代法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80年代初法经济学的概念引入中国,此后法经济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引入与兴起、兴盛与本土化两大阶段。法经济学的发展离不开法学与经济学两大学科的推动,在不同阶段,法学界和经济学界对法经济学有着不同的态度,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对本土化议题的共同关注下,法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在对本土化问题的实证分析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并正在逐步走向分析范式的本土化。中国法经济学在本土化研究的基础上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对法经济学整个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将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富强  
经济学研究的是具体社会关系下人的理性行为以及人类行为造成的经济现象,因而具有强烈的人文性;而且,随着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人们已经开始引入了制度、文化等社会性因素,经济学的人文性已日益明显。正是基于这种人文性特征引发了人们对具体社会中人之理性的重新审视,以及对社会中人之行为的关注,并导致20世纪80年代之后女性主义经济学的勃兴;经济学领域的性别差异又进一步引发了社会性的思考,从而引发了对经济学本土化的探讨。事实上,不同社会文化下的经济学是有差异的,经济学本质上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科学化、客观化和通用化,而是具有强烈的本土化的色彩;而且,如果经济学理论没有本土化,就没有根植性,也就没有创新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周业安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实验经济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本土化历程,文章首次对这一历程进行了比较全面和客观地回顾、总结和评价。文章把这一本土化历程划分为萌芽、兴起和初步繁荣三个阶段,并简要描述了这三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和重要特征。其中,以实验室实验研究为主线,重点总结评述了当前实验经济学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以及本土学者与海外学者的学术贡献,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不足,对未来可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江  
法经济学本质上是经济学研究范式在法律领域应用的具体形式与结果,通过分析求得的具有相互联系的行为主体的最优化行为是其核心理念,研究的目的是对行为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进行效率评估。社会生活中的法律关系不是从经济学的数学模型中演绎出来的,检验法经济学理论有效性的标准是社会实践而不是完美的数学构建。我国社会特定的学理环境要求法经济学本土化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既要借鉴学习西方法经济学分析方法,同时要体现当今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问敏  
张朝尊教授主编的《新编政治经济学原理——社会主义部分》,于1994年12月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体系和内容上确实有新的特色,不愧为“新编”政治经济学原理。从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看,它的新特点具有代表性,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趋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文革  关立新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新家  
国家教委委托编写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消费经济学原理》由尹世杰教授和蔡德容副教授编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1月出版。尹世杰教授曾经主编过获首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奖的《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随后又为国家劳动人事部主编了劳动人事干部专修科教材《消费经济学》,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编了《消费经济学》教材,并主持了国家“六五”重点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国家“七五”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消费结构研究》和《中国消费模式的究》。社会再生产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金波  
农业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近现代的经济发展中都占据基础地位。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都是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而土地作为农业发展最重要的载体,其占有、使用与支配的关系变化也反映出了社会制度的变迁。在时代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土地问题变得日趋复杂,人地关系也日益紧张。由此衍生出了经济学分支——土地经济学,并逐渐受到重视。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T.Ely在1922年首次提出土地经济学概念之后,各国的学者开始关注土地经济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圣民  
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需要经济学实现具备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本文反思西方经济学为追求科学化而丧失实践传统,造成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分裂的过程。从经济学方法论视角探讨西方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审视借鉴西方经济学来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路径。西方经济学只是一种准科学、准现实的研究,作为地方性知识只具备有限的普适性。理论和实践存在内在关联但不存在同一对应的关系,经济实践需要多因素的平衡与多理论的指导。西方经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逻辑实证主义,是一种理论优位的科学哲学。经济学需要提高实践的地位,将理论还原于实践情境,并在实践情境中构建理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可以且理应在中国持续推进的经济实践中得到构建与完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盛松成  
《交易经济学原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主任王振营研究员历时十五年研究写作完成的一部皇皇巨著。我由衷钦佩作者这种长期伏案著书立说的专研精神,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几乎难出其右。作为一名行政官员,能在繁杂的工作之余,潜心专研、构建一个全新的经济理论体系,工作之浩大,涉猎之广泛,研究之深入,近百万字的《交易经济学原理》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的持续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维达  
卢嘉瑞所著《空间经济学》从事实存在的空间向度即三维空间和空间的全部含义出发,来构筑他的《空间经济学》经济体系和框架,加之充溢全书的新观点、新理论、新资料,读了使人耳目一新。具体说来,该书有以下特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缪德刚  
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国富论》,不仅是近代学者了解外国经济学说的窗口,也是他们反思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参照物。本文通过对《国富论》在近代中国传播的早期、中期和末期发展演进过程进行全面考察,从经济学汉语表述术语的使用与规范、中外经济思想的解读和比较以及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相互结合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认为《国富论》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近代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初步构建、推动了经济学学术体系的早期形塑,促进了经济学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并逐步与现实社会发展需求相融合,孕育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经济学学科。本文研究不仅对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科学化转型具有重要启发,也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理解。对于辩证看待、汲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有益思想,明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演化逻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富强  
现代主流经济学植根于西方社会的文化和心理,其理论假设和分析框架都是基于西方根深蒂固的自然主义思维;而中国社会的文化伦理和现实环境却与西方社会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是中国经济学人在主流经济学领域很难做出相应贡献的根本原因。正因为经济学具有强烈的本土性,其理论的构建和发展必须建立在本土行为机理的契合性基础之上,因此,中国经济学的实质发展贵在思维本土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