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99)
- 2023(7149)
- 2022(5922)
- 2021(5426)
- 2020(4157)
- 2019(9188)
- 2018(8625)
- 2017(16558)
- 2016(8412)
- 2015(9408)
- 2014(9450)
- 2013(9501)
- 2012(9145)
- 2011(8407)
- 2010(8630)
- 2009(7991)
- 2008(7522)
- 2007(6531)
- 2006(6023)
- 2005(5519)
- 学科
- 济(58110)
- 经济(58069)
- 管理(24761)
- 业(18504)
- 地方(16672)
- 方法(16309)
- 财(15688)
- 企(15482)
- 企业(15482)
- 数学(13565)
- 数学方法(13455)
- 中国(13339)
- 学(13267)
- 地方经济(11852)
- 业经(10384)
- 财政(10348)
- 农(9493)
- 政(8651)
- 制(8275)
- 理论(7653)
- 体(7546)
- 经济学(7279)
- 融(7198)
- 金融(7198)
- 环境(7174)
- 策(6913)
- 和(6887)
- 农业(6312)
- 产业(6108)
- 发(6090)
- 机构
- 大学(132419)
- 学院(130292)
- 济(65514)
- 经济(64430)
- 研究(48276)
- 管理(47419)
- 理学(40751)
- 理学院(40237)
- 管理学(39695)
- 管理学院(39413)
- 中国(35178)
- 财(33106)
- 科学(26472)
- 京(26239)
- 财经(24142)
- 所(23816)
- 经济学(22423)
- 经(21922)
- 研究所(21196)
- 中心(20537)
- 经济学院(19894)
- 江(18962)
- 范(18180)
- 师范(18076)
- 财经大学(17871)
- 院(16715)
- 北京(16586)
- 农(15303)
- 师范大学(14896)
- 州(14675)
- 基金
- 项目(80968)
- 科学(64766)
- 研究(61790)
- 基金(60324)
- 家(51038)
- 国家(50626)
- 科学基金(43924)
- 社会(42980)
- 社会科(40785)
- 社会科学(40776)
- 基金项目(31227)
- 省(30111)
- 教育(27835)
- 自然(25311)
- 划(24813)
- 自然科(24700)
- 自然科学(24696)
- 自然科学基金(24251)
- 资助(23746)
- 编号(23571)
- 成果(20127)
- 国家社会(18626)
- 部(18598)
- 发(18475)
- 重点(18295)
- 教育部(16855)
- 创(16658)
- 人文(16570)
- 课题(16216)
- 性(15910)
共检索到206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寿宁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旭东
宪政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是经济学回归为“政治的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它是对约束经济行为者和政治行为者的选择与活动的不同法津———制度———宪法规则的运转性质做出相关解释的经济学。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发展从来也不能脱离制度的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经济改革本身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以经济为核心、以宪法制度为框架约束的公共选择过程,理应以宪政的思维去理解和推进这项改革。
关键词:
宪法经济学 公共选择 制度 经济改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吕普生
在分析立宪改革的过程中,立宪政治经济学采取的是有限的契约主义视角、契约式立宪改革立场和个人主义分析模型。宪政规则的重要性是立宪改革的前提条件,规则的基本社会功能、个人选择的时间维度以及规则与公正之间的关联都可以为这种重要性提供论证。就规则达成一致的可能性为宪政规则的存在提供了可行性理由,而既定规则下的社会困境则提出了变革宪政规则的迫切要求。然而,制度选择与市场选择的逻辑差异证明不能将市场自然秩序原理延伸应用于宪政规则的选择中,宪政规则不会像市场秩序那样实现自然变革。在进行立宪选择时,必须将立宪改革限定在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英杰
宪政经济学(Constitutional Economics)是经济学方法在宪法领域的推进,侧重的是宪法规则的经济学分析。"宪政经济学"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由理查德·麦肯齐编辑的《宪政经济学:包含政府的经济权力》(1984)的论文集中。宪政经济学是分析宪法和宪政的经济后果的经济学(罗森鲍姆,2001)。它着重研究在社会共同生活中制约和影响经济和政治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冯兴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小卫
在经济学世界里对国家问题的认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文章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观念的检讨,重点从宪政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国家制度安排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又有可能成为经济衰退的根源。政府与市场之间并非是简单的互补或互替关系,宪政秩序是二者之间良性互动的平衡机制,也是“国家悖论”的制度之解。
关键词:
国家观念 政府悖论 宪政经济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任伍 王宏新
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密切相关。本文首先界定了经济与宪政相结合的“革命经济”、“改革经济”和“宪政经济”3种形态 ,并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进行了新的判断;而后对宪政经济中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即经济与宪政关系的理论渊源与发展、宪政经济中的公民权利保护以及政府在宪政经济中的作用;最后 ,提出了以“宪政经济”作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的制度选择的观点。
关键词:
经济改革 宪政转型 宪政经济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刘颖斐 余玉苗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体现了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转轨的内在要求。宪政思想宣扬的有限政府,解释了为什么要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宪政体制则是保障其实施的法理基础。从宪政角度看,市场经济体制是实施这种审计的经济基础;纳税人权利意识是推广这种审计的社会观念基础;行政问责制则是其具体的配套制度基础。在宪政民主化的进程中,夯实这些基础将有利于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推广和实施。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 宪政 权利意识 问责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敏
经济权利是农民工的基本权利。保障农民工经济权利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认识偏差及新的城市管理服务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缺乏组织保障等原因致使农民工经济权利常受侵害。农民工经济权利宪政保障必须系统构建,即构建维护农民工经济权利的制度环境、组织环境、社会舆论环境、系统环境。
关键词:
农民工 经济权利 宪政保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贝纳多·科利克斯伯格 封颖
作为一门学科而言,经济学从诞生之初就与伦理学关系密切。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斯图尔特.米尔斯等,他们有的认为经济学是一门伦理学科,有的非常关注经济政策的伦理效应和社会行动者的社会责任。近年来世界经济危机之所以层出不穷,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经济学与伦理学的脱节,这些脱节表现在经济要素和伦理要素,经济观念、行为和伦理观念、经济规则和伦理规则等方面。复兴全球经济伦理学的呼声不绝于耳。我们需要将企业社会责任、公共政策的伦理责任、企业经理的伦理培训、社会资本等纳入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议题之中。本文分析了经济学需要更多伦理要素的原因,厘清了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危机时伦理问题的凸显,并提出了重新思考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大纲。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箭 王俊
地方政府的经济人特征、地方官员的考核制度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制度,是房地产市场中地方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要想从根源上抑制高房价,必须真正触及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根本,从元规则上构建一种有效的治理疏导机制。通过规定政府制定决策和行使权力的程序,确定政府的权力边界和权力范围,从而约束政府的经济活动,最终确立一种引导房地产市场相关方行为趋于共同利益取向的游戏规则。为此,中央政府要善用房地产治理的元规则;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房价的监督管理;公民要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莽景石
战后日本宪政转轨的外生强制性决定了官僚制多元主义国家形态 ,由于三权分立不充分和诉讼成本昂贵 ,政府具有比西方国家的政府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在向工业化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具有比较优势 ,但在完成向工业化经济转变之后其比较优势趋于消失 ,政府的比较优势变化成为决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绩效差异的制度变量。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为特殊利益集团所“俘虏”,摆脱长期萧条的根本出路则是进行内含了经济改革的宪政制度改革
关键词:
宪政转轨 官僚制 政府的比较优势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W·约翰·摩根 申超
本文探讨了大学教育的经济学与公共物品的功利主义概念。笔者认为,现代大学的发展与演变是与物品这一概念的变化相伴随的。早期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代表人物如穆勒)认为,一种物品能够被供给,要么是因为它作为一个整体对社区有益,要么是因为它不能或者不应该通过私人的方式供给,比如国防。正如国家和社会在规则制定与福利供给方面变得越来越复杂,物品的定义也日益复杂。政策的合理性往往是通过它有助于公共财富的积累而得到证明的,具体来讲,政策应该要么满足社会受众的某种具体利益(这种福利是需要政府提供的,如学生的受教育经费),要么增进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利益(比如受教育人口的增长)。这与现代大学的成长和进步是并行不悖且相...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学 经济学 伦理学 公共物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佩霞
关于"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实现路径问题,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应将税权下放以增强地方财力。这种观点既不符宪政制衡原则,也缺乏中国具体国情基础。清末财权下放的惨痛经历即是该论断的一个有力佐证。而透过清廷末期中央与地方间的财政权关系演变,其清晰地昭示出:政府间财政关系调整要义在于保持宪政制衡;政府间财政权关系的调整路径,还可借助人事权调整实现。所以,本着宪政制衡原则与经济激励相融和的目标要求,以及秉持区域差异与地方主体功能定位的发展导向,我国当下政府间财政权关系的调整,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目标的达成,其实现路径与政策重心应在于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而不在于地方自主税权的构建。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要...
关键词:
财力 事权 宪政制衡 转移支付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彩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