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52)
- 2023(5387)
- 2022(4514)
- 2021(3876)
- 2020(3233)
- 2019(7103)
- 2018(6819)
- 2017(12758)
- 2016(6720)
- 2015(7669)
- 2014(7598)
- 2013(7794)
- 2012(7729)
- 2011(7403)
- 2010(7557)
- 2009(7260)
- 2008(6875)
- 2007(6299)
- 2006(6086)
- 2005(5749)
- 学科
- 济(53875)
- 经济(53837)
- 管理(17086)
- 地方(14981)
- 方法(14742)
- 学(13576)
- 数学(12967)
- 业(12916)
- 数学方法(12880)
- 地方经济(11735)
- 中国(10509)
- 企(10214)
- 企业(10214)
- 业经(8490)
- 农(7213)
- 经济学(6595)
- 制(6330)
- 环境(6272)
- 财(6247)
- 融(5966)
- 金融(5966)
- 和(5704)
- 体(5542)
- 发(5520)
- 理论(5272)
- 产业(5259)
- 农业(5157)
- 银(5031)
- 银行(5002)
- 行(4900)
- 机构
- 大学(114169)
- 学院(111247)
- 济(55974)
- 经济(54992)
- 研究(47938)
- 管理(36060)
- 中国(34682)
- 理学(29924)
- 理学院(29483)
- 科学(29196)
- 管理学(28945)
- 管理学院(28739)
- 所(25908)
- 京(24730)
- 研究所(23491)
- 财(23214)
- 农(21226)
- 中心(19781)
- 经济学(19106)
- 财经(18139)
- 江(17975)
- 农业(16870)
- 院(16829)
- 经济学院(16758)
- 经(16380)
- 业大(16335)
- 北京(16005)
- 科学院(15100)
- 省(14839)
- 范(14830)
- 基金
- 项目(68568)
- 科学(52846)
- 基金(49899)
- 研究(46644)
- 家(45295)
- 国家(44951)
- 科学基金(36598)
- 社会(31238)
- 社会科(29543)
- 社会科学(29532)
- 省(25961)
- 基金项目(24893)
- 自然(23226)
- 自然科(22639)
- 自然科学(22627)
- 划(22276)
- 自然科学基金(22228)
- 资助(21630)
- 教育(20651)
- 发(16497)
- 编号(16453)
- 重点(16331)
- 部(15021)
- 成果(14385)
- 国家社会(13664)
- 济(13393)
- 创(13284)
- 经济(13270)
- 发展(13195)
- 计划(13154)
共检索到185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靳文志
经济学的“忧郁”是指 ,以李嘉图、马尔萨斯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对可持续发展一种早期的“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具有奠基的作用。“经济人”的眼泪是指 ,由亚当·斯密自利性“经济人假说”所导致的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使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只能是“经济人”的眼泪。因此 ,应增强人类的忧患意识 ,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 ,经济学的“忧郁”是防患“经济人”眼泪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
经济学 忧郁 经济人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龚霁茸 费方域
本文系统介绍了相关的经济学实验和实验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经济学实验表明经济人也有对公平的偏好,即便减少自身的物质利益,对等情况下的经济人一般也会力图达到一个对等的结果。经济人对公平的偏好,与他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关系,不同社会的人群,对公平的理念表现出不同。这种公平偏好,实验经济学家试图从利益均分和互惠(正面和负面)两方面来解释。
关键词:
实验经济学 经济人 公平 自利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清华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经济行为和社会的经济规律,因此,对人性有什么样的假设,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经济学。"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对人性的高度概括,是经济学的逻辑前提,被称为经济学的"阿基米德基点"。但传统经济学对它做了教条化和绝对化的理解,仅仅研究在资源稀缺条件下静态的、孤立的个人选择,导致了"经济学帝国主义"及对现实中人的经济行为解释力的疲弱。新古典经济学的症结就在于对人性的理解过于单一,没有看到人性是丰富的,并且是在历史中演进着的。因此,经济学必须实现新的转向,从研究既定制度前提下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转向对人类的合作与冲突机制的研究。新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的发展昭示着经济学...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罗之庸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卫 王浣尘
从五方面论述了经济人假设遇到的重大挑战 :一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二是西蒙的有限理性说 ,三是威廉姆森的机会主义说 ,四是莱宾斯坦的X低效率说 ,五是诺斯的意识形态说 ;提出了经济人一词已名不符实、应以“效用人”取代经济人的设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袁红辉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在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比较严峻的情况下设置的理论经济学,担负着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现实使命。"经济人"假设是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经济人"假设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能否指导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商榷。文章从"经济人"的基本内涵、"经济人"对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释力来分析"经济人"假设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适用性,最后指出,应该超越"经济人",寻求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适应的基本假设—"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复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经济人假设源于功利主义,它实际上是功利主义的内缩和形式主义的僵化,从而导致金钱理性勃兴的产物。按照这种哲学思维,实际上是将社会整体利益视为个人行为的目的,而对个体利益的追逐则是达致这一目的的途径、手段,因而可以将经济人内含的行为机理归结为:"为他利己"。这种行为机理实际上将人类行为的目的和手段颠倒了,也正是受这种思想的支配,造成了社会发展的困境。
关键词:
功利主义 互利主义 金钱理性 为己利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经济人之所以会成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硬核,从思想史的角度看,主要有两个重要的分水岭。一是,斯密关于"无形的手"之"预定协调"的观点赋予了自利行为的合理性,从而使得"自利"为后来的主流经济学家所片面强调,乃至赋予了个体行为以效用最大化这一偏至诉求。二是,边沁关于效用加总的功利主义原则赋予了个体效用的计量性,从而使得"效用"为后来主流经济学所普遍接受,乃至进一步发展了基于理性计算的数理模型化分析。显然,正是两者的结合,为经济人假设的出现及其在经济学中的支配地位奠定了思想史的基础。
关键词:
经济人 无形的手 功利主义 思想史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稷 张沛 张中华
行为经济学兴起不仅是对主流传统经济学的挑战,也波及到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地理学等众多研究领域,作为一门综合学科的城市规划也将受到影响。从"经济人"到"社会人"重要前提假设的转变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探讨行为经济学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影响。在理论层面主要体现于"理性主义"哲学观的转变,"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回归以及"田野实验"新方法的启示,并应用指导规划实践工作在规划预测方法、规划决策机制以及规划干预手段方面的优化。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理论体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实践工具,有利于我国城市规划学科的科学化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经济人假设在经济学中的支配地位显示了历史的、逻辑的一致性。首先,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膨胀使得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上升到欲求层次,从而产生资源的稀缺性与欲望的无穷性之间的紧张,以致经济学转向了资源配置的研究;其次,货币拜物教式的金钱理性之崛起为经济人假设披上了理性的外衣和逻辑上的合理性,并将古典经济学强调的"自利"和"理性"蜕变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自私"和"工具理性";最后,形式逻辑的兴起将丰富多样的追求转变为可量化的效用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兴建基于理性的数理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俞忠英
一、“自然经济人”的提出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的核心。这个假定有其科学性,因为“经济人”及其内涵切合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实际,以其为核心的全部理论体系也切合这些国家的实际。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信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形成时最好的前提假设。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经济分析视角在不断变化,由此推动了经济学理论不断发展。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与经济学分析离不开人的要求相一致。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当今中国,对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应该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认为,如同传统经济学把经济人作为一种分析方法一样,人的发展经济学应在正确理解人与经济学关系的基础上,找准对人的发展分析的视角。
关键词:
经济人假设 经济学发展 人的发展经济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富强
经济人概念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早期是内含特定社会伦理关系的自利人,后来由抽象原子化的经济人所取代,接着演变为更中性的理性人;理性的原意也仅仅体现为实现特定目的的有效手段选择,后来却蜕变为行为的一致性问题。正因为理性内涵的不断演变及其外延的不断扩大过程,以致经济人概念成了一个同义反复;结果,经济人假设在强化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同时,也使得经济理论与现实之间越来越相脱节。
关键词:
经济人 自利人 理性人 内在一致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论“经济人”假设的古典回归——基于经济学与伦理学相结合的思考
现代经济学中人性假设的心理学基础及其问题——“经济人”假设与“为己利他”行为机理的比较
超越经济人的社会偏好理论:一个基于实验经济学的综述
对“经济人”假设的反思
对亚当·斯密经济哲学思想的再探——从“经济人”到“道德人”
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奠基人——Daniel Kahneman和Vernon Smith
亦论经济人与社会秩序——古典经济学的探微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省思
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说下的财务报告列报和使用
从“经济人”到“知识人”:解读人性假设的历史变迁与经济学研究范式的重构
“经济人”还是“社会人”——经济学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