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67)
2023(6999)
2022(5144)
2021(4331)
2020(3432)
2019(7317)
2018(7371)
2017(13971)
2016(7374)
2015(8468)
2014(8792)
2013(8483)
2012(7902)
2011(7366)
2010(7548)
2009(7170)
2008(6877)
2007(6331)
2006(6125)
2005(5882)
作者
(22932)
(19285)
(19227)
(18543)
(12403)
(8904)
(8703)
(7420)
(7396)
(6832)
(6709)
(6345)
(6326)
(6249)
(6056)
(5944)
(5727)
(5561)
(5535)
(5236)
(5160)
(4677)
(4645)
(4459)
(4441)
(4432)
(4099)
(4020)
(3993)
(3740)
学科
(59000)
经济(58966)
管理(19296)
地方(17073)
(15752)
中国(14145)
方法(13863)
数学(12303)
(12259)
地方经济(12094)
数学方法(11924)
(11565)
企业(11565)
业经(11548)
(10735)
(8279)
农业(7524)
产业(7503)
(7221)
环境(6792)
(6791)
金融(6791)
经济学(6768)
(6594)
发展(6537)
(6520)
信息(6503)
(6495)
总论(6495)
(6138)
机构
大学(119368)
学院(118796)
(60677)
经济(59622)
研究(46547)
管理(40041)
中国(34298)
理学(33278)
理学院(32860)
管理学(32263)
管理学院(32030)
科学(26141)
(25269)
(24895)
(23635)
研究所(21208)
经济学(20851)
财经(19915)
中心(19638)
(19173)
经济学院(18369)
(17918)
(17439)
(16938)
师范(16802)
(16219)
北京(15927)
(14841)
财经大学(14402)
业大(14293)
基金
项目(71430)
科学(56350)
研究(53949)
基金(51593)
(44369)
国家(44018)
科学基金(37328)
社会(37298)
社会科(35355)
社会科学(35346)
(27594)
基金项目(26091)
教育(23763)
(22218)
编号(21043)
自然(20688)
资助(20438)
自然科(20171)
自然科学(20166)
自然科学基金(19798)
成果(17896)
(17792)
重点(16564)
国家社会(16483)
(15349)
课题(15258)
发展(15206)
(15000)
(14686)
经济(14552)
期刊
(78618)
经济(78618)
研究(42832)
中国(24225)
(19108)
学报(17394)
(17340)
管理(16987)
科学(15983)
经济研究(13930)
大学(13351)
学学(12433)
(12186)
金融(12186)
教育(11926)
农业(11454)
财经(11400)
技术(11040)
业经(10594)
问题(10347)
(10084)
技术经济(7671)
(7147)
世界(7104)
国际(6655)
经济问题(6545)
统计(6488)
商业(5907)
现代(5905)
图书(5856)
共检索到195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邹进文  
一、经济学研究数学化的历程 无论是自然科学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研究,都有其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研究领域的变化及学科自身的演变,学科研究方法亦会发生嬗变。经济学数学化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讨论经济问题,发表经济议论,都是描述性的、定性的,谈不上定量分析。近代经济学创立以后,经济学的数量分析开始在个别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应用。但18世纪以前,经济学数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严清华  常庆欣  杜长征  
人们已越来越多的注意到,在资源配置领域中,除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之外,客观上还存在着习俗惯例、伦理道德和思想意识等第三种力量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即第三配置。由此便引出了经济学丛林中一门亟待研究的崭新学科——第三配置经济学。与研究市场配置的市场经济学和研究政府配置的政府经济学相区别,第三配置经济学所研究的是第三种力量的配置,即第三配置的机制、特点、效益及其规律性。其研究对象是第三配置;研究内容包括第三配置基本动力、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核心内容是第三配置的经济功能;主要任务是阐述第三配置的基本原理,揭示第三配置的内在规律,并建立第三配置经济学的学科体...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温芽清  
新中国知识产权制度60年的建设历程先后走过了孕育、奠基、本土化改造、国际化转型四个阶段,并将在本世纪完成法典化。发端于西方20世纪上半叶的法经济学为知识产权的多角度分析和理论的丰富带来了方法论革命。知识产权法经济学是知识产权法学与知识产权经济学相融合的边缘性学科,它不仅从经济学视角分析知识产权法律问题,也用法学家的眼光观察和分析知识产权经济学问题,多维度的分析必将带来知识产权理论的勃兴以及知识产权理论的革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禹飞  
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在我国的中、高等院校中,无论是理工科还是文科各专业,均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喜欢。它既是培养能力、训练方法的一门必须的工具课程,又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课程。但目前我们使用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改进。由于时代发展的速度快,以及理论形成周期长的原因,还不可能建立一部完整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操之过急反受其累,但改革又是时不可待、迫在眉睫的事情。笔者从事教材改革的尝试已历四五载,并进行过教材改革的问卷调查,现就政治经济学教材改革谈些个人意见,就教于大家,共行商榷。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谢作诗  杨克瑞  
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为教育制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理论范式,形成了以教育效能提升为目标,运用制度经济分析方法对教育制度所进行的独特研究,这就是一门新的学科——教育制度经济学。其在中国的教育变革背景下已赢得了广泛的研究氛围,必将进一步走向自己的学科高地,展开对教育制度创新、资产效能、交易成本以及公共选择等问题的新制度主义研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芳  
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研究领域,是对经济学发展的贡献,但它在经济研究中终究是手段、工具、方法,不能替代规范性研究的主体地位。一个时期以来,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之风颇为盛行,且为文结构模式大有固化、八股化之势。这与西方新古典经济学数学形式主义的影响不无关系。对此应正视之,警惕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曹帅  姜帅  
最近几年,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金融经济领域实现了快速发展,而经济数学相关理论知识在金融经济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能够让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则需要进一步研究微分方程、函数模型、极限理论、导数等等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以期望能够更好的解决金融经济方面的问题,从而促进金融经济市场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凌云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经济学在探索经济生活规律的时候,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用马克思的话说,“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正是通过这种“抽象力”,经济学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手段和工具。当代经济学已广泛使用数学工具,这有利于提高经济学的工作效率;但如果经济学数学化走过了头,也会使经济学失去社会科学的应有特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民  
在经济研究中,数学化有很大的优点,也很有必要,但应该有个度;从根本上说,复杂且不稳定的社会规律(因果关系)很难甚至不可能用方程精确地表示出来;从技术上看,数学化(特别是计量化)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局限性;片面数学化的原因既是机械世界观和科学主义的结果,又是学术路径依赖的结果;国内经济学数学化产生的问题较多,包括随意变量替代、随意建模、随意解释因果关系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盖凯程  李俊丽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两大范式一经形成,再没有随时代变化而进行过整体理论范式的变迁,两大范式均受到了理论与现实的冲击。在两大经济理论体系对立的背后,其逻辑前提、基本假定、核心概念以及研究方法等基本构成要素均存在着相通之处,进而存在着范式耦合的可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远航  
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更加注重数学在经济分析中的运用。数学的运用,不仅给经济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工具,也促进了经济学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尹世杰  
近年来,在国外、在我国,经济学"数学化"的论调,颇为流行,有的在会上提倡,有的撰写论文,有的还出版专著,有些人甚至认为,这"代表一种趋势。" 我认为,这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在这里,提出一些初步意见,以供探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时华  
经济学是否应该“数学化”一直以来在学界没有一致看法。经济学是“人”学,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因此,经济学不可能数学化,数学只是经济学研究凭借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未来的经济学必然要兼容多元方法。只有这样,经济学才能“与时俱进”并适应真实世界的变化而变化,经济理论才能够真正富有生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