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98)
2023(4681)
2022(3839)
2021(3450)
2020(2688)
2019(6014)
2018(5788)
2017(10716)
2016(5458)
2015(6453)
2014(6504)
2013(6434)
2012(6392)
2011(6262)
2010(6692)
2009(6436)
2008(6096)
2007(5625)
2006(5567)
2005(5141)
作者
(17588)
(14784)
(14608)
(14197)
(9501)
(6763)
(6589)
(5757)
(5731)
(5254)
(5162)
(4950)
(4836)
(4735)
(4623)
(4563)
(4258)
(4212)
(4204)
(4052)
(3862)
(3535)
(3515)
(3501)
(3387)
(3334)
(3174)
(2994)
(2944)
(2836)
学科
(50980)
经济(50952)
地方(14771)
管理(14463)
方法(13119)
地方经济(11649)
(11386)
数学(11138)
数学方法(11098)
(10671)
中国(10255)
(9002)
企业(9002)
业经(8335)
经济学(6379)
(6291)
(5896)
教育(5788)
环境(5674)
理论(5535)
(5499)
(5170)
(5142)
(5059)
金融(5059)
产业(4949)
(4836)
(4800)
贸易(4794)
(4791)
机构
大学(96993)
学院(94835)
(50989)
经济(50127)
研究(37720)
管理(32263)
中国(27161)
理学(26721)
理学院(26365)
管理学(26042)
管理学院(25846)
科学(21021)
(20763)
(20014)
(18983)
经济学(17691)
研究所(17003)
财经(16499)
经济学院(15509)
中心(15366)
(14948)
(14840)
(14147)
师范(14076)
北京(13042)
(12799)
财经大学(11998)
科学院(11582)
师范大学(11544)
社会(11394)
基金
项目(54289)
科学(43072)
研究(41857)
基金(39165)
(32974)
国家(32702)
社会(29501)
社会科(27897)
社会科学(27890)
科学基金(27758)
(20381)
基金项目(19535)
教育(19027)
(16451)
资助(16255)
编号(16117)
自然(14746)
成果(14642)
自然科(14361)
自然科学(14357)
自然科学基金(14100)
(13191)
国家社会(12740)
(12531)
经济(12416)
重点(12354)
(12159)
课题(11750)
发展(11458)
(11324)
期刊
(66438)
经济(66438)
研究(36343)
中国(19374)
(15667)
管理(14186)
学报(13145)
科学(12630)
经济研究(11893)
教育(11451)
(10382)
大学(10304)
财经(10075)
学学(9476)
(8971)
技术(8592)
问题(8409)
(8241)
金融(8241)
业经(7793)
农业(6922)
技术经济(6645)
(6433)
世界(6268)
统计(5960)
国际(5526)
经济问题(5391)
经济管理(5116)
经济学(5061)
改革(4975)
共检索到159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杜金沛  李林  
经济理论的建构离不开恰当工具的选择,系统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大规模运用是促使经济学现代转型的最重大事件。但在最近三十年里,这种研究方法的“科学化”趋势似乎正在使方法论取代本体论本身、并促使研究向混淆目的与手段关系方向的轨道上发展。本文认为,工具发展水平的高低只是推动理论研究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构成其充分条件。经济理论发展的建构基础从本质上说仍然源于人的主观需要和价值标准与客观事实的结合,问题驱动而不是工具驱动才是经济学发展的最根本动力。规范主义方法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那种将实证主义无限拔高,并与规范主义进行对立的思想是犯了“科学主义”的错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孝兵  
经济学是一门动态的鲜活的社会科学,它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变革的基本特性,为我们昭示人类经济社会进步的固有规律与变化趋势。从狭义的角度看,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与自然科学有本质差别,它与生俱来就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除了作为一小部分人"休身养性"的"艺术品"之外,它在很大程度上也担负着"经世致用"的使命。经济学的细分和日益规范化表明,经济学有没有充实完善的方法论,不仅是其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而且是它能否得以顺利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再也不可能回到古典的老路上去了,它的进步是一种方法论的进步。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灿  
西方经济学在200多年来围绕政府与市场这条主线纷争不断,其主流地位也不断更迭,但不论是信奉经济自由主义还是强调国家干预的,都不能回答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制度的财产权分配和与此相联系的社会公平问题,也经不起这场金融危机的拷问。我们从中可以认识到,中国的市场经济道路完全可以有自己的模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迅雷  
2018年的中美贸易纷争以及美联储继续加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偏负面;但劳动生产率上行是我国外贸崛起的根本原因,中美贸易纷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限。从国内来看,依靠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不可持续,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回稳;高端群体收入水平的提高拉动消费升级;高端消费和高端制造业领域有较大投资机会。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步入存量经济主导时代,并导致行业分化,在此背景下,传统行业龙头仍值得看好,该行业存在结构性投资机会;新兴行业则存在系统性机会。2018年宏观经济政策的把握应坚持"底线思维"与稳中求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贡生  
中国的经济区划分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关注。关于经济区划的原则,有二、三、四、五、七和九元论。由于所处的视角和遵循的原则不同,学界有三、五、六、七、八、九、十分法和"4+11"及"5+5"划分法。但不管怎样划分,都不应当使边缘区边缘化;经济区划分的单元总体上应该以地区为单位,但也不排除以县为单位;为加快经济区建设,需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经济区划分的目的是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而不是相反;经济区建设的核心是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市场的建立和产业的整合。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刚  
安倍经济学是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再通胀主义学说首次被纳入通缩治理视野的政策实践。再通胀主义认为要彻底摆脱通缩应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明确央行责任,设定通胀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之前实行无限量的货币宽松,其实现路径可充分借助通胀预期的扭转、资产配置再平衡效应的发挥、金融加速器的调节。再通胀主义引发了日本空前的政策论争,这种论争主要集中于央行责任的确定、通缩目标的设定、政策优先次序的安排等方面。不过其政策在操作层面带有极大的风险性,包括央行与政府利益出现错位、政策退出难度重重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文军  
本文从课程概念的重建和拓展出发,指出课程纷争的范畴已经延展到许多更广的教育空间之中,并日益复杂化和白热化。在国内,课程学者内部和外部、公立学校系统中的相关人员、公私立学校之间、以及家长群体都处于各种课程纷争之中。而在国外,课程纷争更是涉及到了国家之间的竞争和课程理念和话语的纷争。本文指出,为了应对课程纷争,需要从课程的专业立场和分析路径出发,建构相关的课程意识,并带着这种课程意识与觉知开展选择和实践。这些路径包括对纷繁的课程纷争背后的话语进行解构、把主体性重建作为课程意识建构的核心,并将课程意识的实在性和超越性结合起来考虑,从而避免在纷争中丧失立场和方向。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申瑞杰  
《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将制度经济学和功能性理论引入国际关系学领域,倡导"制度和平论"。该书提供了新的视角,但是缺乏一种将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联系起来的理论,也未能考虑国际制度的分配与正义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沈红芳  
东亚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和东亚经济发展的逆向转变引发了有关国际经济理论的纷争并促使各种理论发生不同程度的分化、组合与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朱首献  
科学主义以自然科学为价值鹄的,笃信科学万能,推行学科归约逻辑,取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域限,将实验归纳和进化方法提升为研究诸学之“息壤”。草创期中国文论在价值论、学科论、方法论等方面的建构上深受科学主义影响,形成其以自然科学价值取代文论特殊价值,将文论归入自然科学范畴,将实证、归纳、进化术提升为文论普遍方法等特征。科学主义在推动草创期中国文论知识体系细化、文学分门别类研究、扬弃整体直观的印象式浑言立论而导向深入细致的析言研究等方面有其积极意义。但它在为草创期中国文论提供学科建构理念、发掘学术增长点之余,也给此后中国文论的建构和发展留下了至今依然未能完全超越的学科之踵。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赵海瑞  
中国迫切需要自己的新政治经济学,建构中国国富论的关键是要建构社会主义经济正义。这需要对经济正义进行系统的思考和对马克思的经济正义思想进行时代的重新挖掘。张雄教授说"经济活动中,如果一种状态既是平等的,而又具有帕累托效率,那它就被描述为‘经济正义’的。"这一概念精准地抓住了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内核。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尤其是经济正义思想打开了现代正义讨论的新视域。他特别强调人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纬度的正义评价原则,强调经济制度正义的核心地位,强调人民经济正义的人民主体价值纬度和直面现实问题寻求解决路径的务实精神,更强调历史的现实的"按劳分配"等经济正义方案的全面理解问题,这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正义的现代构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何大安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悄然改变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章认为人工智能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已经展露出可建构人工智能经济学的思想端倪。基于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解释人工智能会在哪些方面通过市场机制对厂商投资经营发生作用;厂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提供有效供给和预测需求,厂商在未来普遍采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投资经营选择时,社会经济实践会在多大范围内要求经济学家修正微观经济学基础的理性选择理论、厂商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假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果真会引发经济学革命,经济学家如何探寻人工智能经济学的建构路径等。文章拟依据微观经济学原理对以上诸问题作出分析性描述,对有可能在理论上站得住脚的人工智能经济学的建构路径展开研究,以期达到相对前卫的理论认知。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永佶  
任何国家的政治经济学,在其国度性范围内,都是由四个要件,即主体、主义、主题、主张构建的。虽然所有政治经济学及其方法论的研究者都未指出这一点,但它们却又都实实在在主导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及其理论体系。由于众多的研究者未能明确这四个要件及其关系,因而在研究中走了许多弯路,所论证的学说体系也显得难以理解。当我们进行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时,必须从方法论上明确主体、主义、主题、主张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由此设计研究的思路,建构理论研究和论述的体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郅庭瑾  
科学的巨大成功引发了科学主义的哲学思潮,科学主义是对科学盲目崇拜和信仰的一种狭隘的科学观。受这种思潮的影响,教育研究领域也出现了科学主义的倾向,其中体现在方法论上,表现为刻意追求数学化,一味强调自然科学方法的移植,片面注重系统科学方法的运用等。本文简要叙述了教育研究中的科学主义产生、发展演变的历程,并分析了对教育研究所产生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