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75)
2023(10580)
2022(9232)
2021(8478)
2020(7525)
2019(17205)
2018(17228)
2017(34146)
2016(18480)
2015(21226)
2014(21431)
2013(21636)
2012(20732)
2011(19012)
2010(19685)
2009(18861)
2008(18764)
2007(17245)
2006(15521)
2005(14312)
作者
(56277)
(47204)
(46768)
(45102)
(30108)
(22453)
(21626)
(18343)
(17702)
(16819)
(16171)
(15692)
(15141)
(15086)
(14861)
(14497)
(14034)
(13892)
(13651)
(13593)
(12116)
(11746)
(11500)
(10817)
(10778)
(10646)
(10327)
(10285)
(9637)
(9301)
学科
(99934)
经济(99838)
管理(50075)
(48867)
方法(40252)
(37348)
企业(37348)
数学(35817)
数学方法(35550)
中国(26139)
(23563)
(20961)
地方(20814)
(20570)
业经(17554)
(17383)
(16717)
贸易(16707)
(16166)
农业(15657)
(14522)
银行(14482)
(14103)
金融(14101)
(13917)
地方经济(13812)
(13121)
环境(12241)
(11982)
理论(11717)
机构
大学(290093)
学院(285398)
(130589)
经济(128019)
管理(105339)
研究(101658)
理学(89422)
理学院(88331)
管理学(86905)
管理学院(86347)
中国(77312)
(61177)
(60679)
科学(59666)
(52992)
财经(48218)
研究所(47608)
(46658)
中心(44983)
(43498)
(43466)
经济学(42246)
业大(39560)
北京(39414)
经济学院(37932)
(37932)
师范(37596)
农业(36749)
财经大学(35485)
(35151)
基金
项目(174706)
科学(136366)
研究(128077)
基金(127086)
(110734)
国家(109476)
科学基金(91706)
社会(83115)
社会科(78708)
社会科学(78682)
基金项目(66461)
(66340)
教育(58633)
自然(56660)
(55934)
自然科(55267)
自然科学(55246)
自然科学基金(54255)
资助(53306)
编号(51532)
成果(43776)
(40225)
重点(39470)
(38501)
课题(35389)
(35067)
国家社会(34703)
教育部(34606)
人文(33415)
科研(33386)
期刊
(152271)
经济(152271)
研究(91495)
中国(54442)
(46282)
学报(44266)
(42202)
科学(40296)
管理(38844)
大学(33054)
学学(31045)
(28127)
金融(28127)
农业(28116)
教育(26088)
经济研究(25438)
财经(25409)
技术(23614)
业经(22390)
(21987)
问题(20604)
(17431)
技术经济(16287)
统计(15742)
国际(15177)
(14635)
理论(14578)
商业(14290)
世界(14046)
图书(13599)
共检索到441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卢现祥  罗小芳  
经济学家和法学家对我国《劳动合同法》认识的差异主要有是否应该出台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铁饭碗"还是引导劳动关系的稳定化和长期化等三个问题上。认识的差异根源在于,一是法学家更多地是从公平角度分析问题,而经济学家则更多地是从效率角度分析问题;二是法学家可能更多地偏向于立法的立场,而经济学家可能会关注这个法律的后果;三是我国经济学家与法学家对话的机会比较少。我国劳动合同法的争议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法律与经济如何适应。法学家和经济学家应该针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相互碰撞,相互启发。这是建立一个法治化国家的重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柯凯鈇  
现行《劳动合同法》自2006年立法征求意见、审议通过和2008年生效实施,已经走过10年的历程,也是政、商、学各界争议不断的10年。争议的实质是劳动与资本权利义务关系,表现形式是立法选择的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的关系问题。其实,引起争议的关键根源在于劳动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劳动还是劳动力,其背后的理论渊源是经济学范式问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柯凯鈇  
现行《劳动合同法》自2006年立法征求意见、审议通过和2008年生效实施,已经走过10年的历程,也是政、商、学各界争议不断的10年。争议的实质是劳动与资本权利义务关系,表现形式是立法选择的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的关系问题。其实,引起争议的关键根源在于劳动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劳动还是劳动力,其背后的理论渊源是经济学范式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曹美真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理评  
2007年11月24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著名法学家乔新生教授应邀到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讲学。作为乔教授的老朋友,笔者探知他下榻的住所,便带着同事,赶到顺义区国家会计学院专家公寓,以围追堵截的蛮横之举,不由分说地阻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石军伟博士以及乔教授的一帮弟子,在夕照如火、霞光闪射的傍晚,在老乔刚刚下课半小时之际,便对他进行了面对面采访。话题本来是审计法遭遇合同法,但同事小霍的热情追问,使老乔又谈及对新修订的审计法及相关问题的见解。从他给小霍的名片中知道,这位在新闻界、法学界声名鹊起的校友还是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中国商业法研究会理事,湖北传播法研究会会长,湖北民法专业委...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宝强  
《劳动合同法》是一种共享品,弥补了《劳动法》的制度漏洞,它以优化配置资源和增进社会福利为目的,符合李特尔"三重标准",体现了效率与公平分配合作收益的统一。该法促使就业情况反映真实的经济绩效,为守法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环境,为劳务派遣提供了制度规范。一部分人对《劳动合同法》的误解、规避和抵制,不少都是利益作怪。实施中要注意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建立信誉档案,发挥工会作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叶航  
经济学被称为"经世济民"之学,在中国文化语境下这似乎没有什么异议。所以一般民众眼里的经济学家,要么就国之经济大计,如中美贸易纠纷或财政税制改革等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要么对企业经营之道,或股市盈亏技巧等传秘授籍、谆谆诱导。仿佛离开这些作为,就算不上一个经济学家。殊不知,除了这些常见的存在感外,经济学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成全  王智莉  
本文首先概述了经济学哲学名篇中穆勒、凯恩斯、罗宾斯和弗里德曼等经济学方法论"大家"关于经济学理论及其假定、规则、规律等和现实的关系,指出两者虽然有相符合的地方,但是毕竟也有不相符合之处。理论是我们理解现实的桥梁,如果没有理论,我们就不能理解现实。经济学家要尽力修正理论,使之逼近现实。进而论述了经济学家在将经济学理论应用到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问题,有时甚至会以失败告终。经济学家要公正地批判自己的理论,对得出的结论需保持一种适当怀疑的态度。最后得出:经济学家的作用主要在于认识世界(或解释世界、预测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也只有在经济学理论不断修正的过程中,经济学理论改造世界的积极作用才能逐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彩虹  
中国经济学与经济学家陈彩虹1993年年底开始,《经济学消息报》曾组织过一次关于中国经济学是否景气的讨论,虽说参加讨论者并不众多,却是体现了一些经济学家和关心中国经济学的人们对此问题的相当注意程度。如果说,当时有一些学人认为中国经济学并非不景气,只是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每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历来为经济学界所广泛关注。然而,国内学术界对诺奖获奖者一般只是被动地从事追踪报道和进行事后研究,由于学术界在研究方面的滞后性,导致不少诺奖得主在其得奖之前根本不为国内学者所熟悉,以致只有等到其获奖之后才逐渐为学术界所熟悉。为此,本刊特开辟“潜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系列”大型专栏,以期对近年内具有实力摘取诺贝尔桂冠的经济学家进行超前学术研究。为确保所入选的经济学家均具有较高的国际学术地位,所评介的经济学家控制在如下学术地位之中: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历届会长;英国皇家经济学会历届会长;欧洲经济学联合会历届会长;经济计量学协会历届会长;部分专业经济学协会会长;美国经济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晓河,1955年生于陕西省,经济管理学博士。曾担任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等职务,现任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政府顾问、江苏省无锡市政府顾问等职;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是我国知名的经济学家。马晓河研究员主要的研究领域为:经济发展战略、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等。近年来,他的主要科研成果或论著有: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我国产业政策;“十五”期间我国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对策;管住穷人,帮助穷人;当前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经济安全与重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经济学家》杂志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感谢作者和读者长期以来对本刊的支持与厚爱,本刊将继续秉承"前沿性、前瞻性、开拓性、科学性"的学术精神,竭诚欢迎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踊跃投稿。本刊近期将重点关注以下选题内容的研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经济学家》杂志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中国持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感谢作者和读者长期以来对本刊的支持与厚爱,本刊将继续秉承"前沿性、前瞻性、开拓性、科学性"的学术精神,竭诚欢迎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踊跃投稿。本刊近期将重点关注以下选题内容的研究: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3.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研究;5.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研究;6.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前沿问题研究;7.新发展观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经济学家》杂志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感谢作者和读者长期以来对本刊的支持与厚爱,本刊将继续秉承"前沿性、前瞻性、开拓性、科学性"的学术精神,竭诚欢迎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踊跃投稿。本刊近期将重点关注以下选题内容的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