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14)
- 2023(11958)
- 2022(10614)
- 2021(9881)
- 2020(8324)
- 2019(19201)
- 2018(19253)
- 2017(37435)
- 2016(20367)
- 2015(23300)
- 2014(23438)
- 2013(23416)
- 2012(21721)
- 2011(19831)
- 2010(20246)
- 2009(18863)
- 2008(18333)
- 2007(16490)
- 2006(14940)
- 2005(13520)
- 学科
- 济(102244)
- 经济(102138)
- 管理(60467)
- 业(54305)
- 企(46057)
- 企业(46057)
- 方法(40472)
- 数学(34390)
- 数学方法(33832)
- 中国(23259)
- 地方(23088)
- 学(22395)
- 农(21806)
- 财(20746)
- 业经(20495)
- 制(16378)
- 理论(16233)
- 和(15184)
- 农业(14654)
- 地方经济(14428)
- 贸(14303)
- 贸易(14294)
- 环境(13979)
- 易(13739)
- 银(13085)
- 银行(13049)
- 融(12992)
- 金融(12988)
- 务(12706)
- 教育(12647)
- 机构
- 大学(308648)
- 学院(304552)
- 济(126257)
- 经济(123425)
- 管理(119222)
- 研究(103793)
- 理学(101986)
- 理学院(100820)
- 管理学(98977)
- 管理学院(98435)
- 中国(77016)
- 京(66461)
- 科学(63794)
- 财(57638)
- 所(53069)
- 研究所(47787)
- 财经(45943)
- 中心(45672)
- 江(45413)
- 农(43758)
- 北京(42902)
- 范(42282)
- 业大(42261)
- 师范(42016)
- 经(41372)
- 经济学(38086)
- 州(37192)
- 院(36934)
- 师范大学(33974)
- 经济学院(33763)
- 基金
- 项目(197163)
- 科学(154401)
- 研究(146394)
- 基金(142040)
- 家(122310)
- 国家(121272)
- 科学基金(103947)
- 社会(91732)
- 社会科(86841)
- 社会科学(86814)
- 省(76264)
- 基金项目(74921)
- 教育(66873)
- 自然(66587)
- 自然科(64969)
- 自然科学(64959)
- 划(64013)
- 自然科学基金(63754)
- 编号(60095)
- 资助(59807)
- 成果(50618)
- 重点(43716)
- 部(43453)
- 发(42092)
- 课题(41648)
- 创(39672)
- 教育部(37543)
- 项目编号(37170)
- 科研(37007)
- 大学(37006)
- 期刊
- 济(149963)
- 经济(149963)
- 研究(98754)
- 中国(55211)
- 学报(46954)
- 管理(45646)
- 财(43854)
- 科学(43083)
- 农(40185)
- 大学(35617)
- 教育(35299)
- 学学(33161)
- 农业(27680)
- 技术(27024)
- 融(26063)
- 金融(26063)
- 财经(24181)
- 经济研究(23414)
- 业经(22057)
- 经(20727)
- 问题(19554)
- 图书(18164)
- 技术经济(16927)
- 理论(16042)
- 实践(14425)
- 践(14425)
- 统计(14367)
- 现代(14214)
- 科技(13666)
- 贸(13628)
共检索到462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贾根良 兰无双
本文简要回顾了以经济学领域内不同类型的学术共同体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学界史的发展过程,认为经济学学界史研究应有明确的问题意识,紧扣重大现实理论问题,并以中国经济学发展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研究目标。本文提出经济学学界史研究应该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批判实在论经济学方法论,在研究方法上广泛吸收科学知识社会学和科学知识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经济学学界史进行批判性研究。这样一种经济学学界史的研究具有如下重要现实意义:破除我国经济学界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迷信、推动经济学的多元化改革、形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某些特征并推动我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创造性发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景跃进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知识界呈现出诸多新的张力。在政治学领域,这门学科应当如何发展成为一个争议性的议题。围绕着一系列基本原则或重大问题,政治学研究者之间出现了日渐趋深的分化。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恢复设置以来,这门学科似乎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处境。①分歧和争论——无论是公开的,还是潜在的,意味着某种反思的登场。在一个学术锦标赛的氛围中,暂且放下手中的研究课题,返回出发点或回归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黎力
"大衰退"之后明斯基经济思想的复兴,与其独特的研究方法论密切相关。秉承着方法为图景服务的方法论原则,为了研究自己所设想的复杂而不断演化的发达金融资本主义经济图景,明斯基从整体上采用了制度的、演化的和历史的分析方法,依靠深入实践的参与观察,运用文字语言的叙述性方法,以辩证的视角来捕捉和阐释。具体而言,针对图景当中的要素特征,明斯基遵循了一条宏观-微观-宏观的研究进路。首先从宏观着眼,运用非均衡分析法来讨论图景当中内在的非均衡力量和趋势,并运用现金流分析方法将该图景抽象成一个现金流网络,然后从广义理性行为模式出发,剖析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现金箱状况,最后探讨其宏观上的金融不稳定效应。这些与主流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明斯基思想长期被忽视和压制,但在未来的经济学重建中却亟需大力重视和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黎力
大衰退之后明斯基经济思想的复兴,与其独特的研究方法论密切相关。秉承着方法为图景服务的方法论原则,为了研究自己所设想的复杂而不断演化的发达金融资本主义经济图景,明斯基从整体上采用了制度的、演化的和历史的分析方法,依靠深入实践的参与观察,运用文字语言的叙述性方法,以辩证的视角来捕捉和阐释。具体而言,针对图景当中的要素特征,明斯基遵循了一条宏观-微观-宏观的研究进路。首先从宏观着眼,运用非均衡分析法来讨论图景当中内在的非均衡力量和趋势,并运用现金流分析方法将该图景抽象成一个现金流网络,然后从广义理性行为模式出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志标
通过对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两大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方法论的发展与成果概述,阐明了两者的产生基础、发展脉络、区别和联系,进而探讨了两大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有关分析方法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若干看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恩富 张建伟
目前的中国理论经济学研究空前活跃,思潮纷呈,但对中国转轨问题的解释又往往缺乏一以贯之的理论框架。因此,“范式危机”的呼声很高。经济学理论的生命力依赖于其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力和预见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理论经济学中“苏联范式”、“美国范式”等都面临现实问题的巨大挑战。与其说“范式危机”是某一理论范式的危机,不如说中国经济学面临的是各种“教条主义”经济理论范式的总危机。曾经令中国经济学人所顶礼膜拜的理论“图腾物”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百家争鸣”的局面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芳 星焱
利用川渝经济圈1985—2008年的时序数据,对金融、财政支农的经济效应从农村产值、粮食产量、农民收入三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金融支农对农村产值增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均具有显著的长期经济效应,并与农民增收之间短期因果关系紧密;财政支农对农村产值增长、粮食增产具有经济效应,对农民增收则效应微弱;同时,以市场主导的金融支农效率高于以计划主导的财政支农效率。在分析实证结果原因的基础上,就我国西部金融、财政支农如何发挥更大作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
金融支农 财政支农 经济效应 川渝经济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振华 邹方斌
本文讨论了合理的实证经济学方法的假设、程序与步骤,及其在解释与认识经济社会现象、提供知识方面的重大意义。在肯定实证经济学方法的适用性的同时,本文强调,经济学毕竟不同于自然科学,由于经济研究的对象是人,而不是客观的物,实证经济方法有其局限性,将自然科学的思维方法不加反思地引入经济学会造成实证经济学方法的滥用。
关键词: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 行为科学 预测科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承明
本文是对经济史学理论的研究。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谈历史观 ,回溯经济史学史 ,介绍西方的历史哲学 ,比较中西方的历史观 ,探究理性发展的道路 ,对理性主义作了反思。第二部分着重探讨经济史方法论问题 ,其中包括实证主义与相关问题、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结构主义和整体史观、经济计量学方法、新制度学派经济史理论 ,并阐发了经济发展、制度变迁和社会与文化思想变迁的关系。
关键词:
经济史 历史观 方法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原
在当前的教育研究中,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方法的广泛运用,逐步被异化为以应用方法为核心的问题解决,从而造成研究中问题的淡出与方法的凸显,使"问题意识"仅成为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抽象概念,而非实践诉求。教育研究的本质是对生活的考察,而不是对生活的技术性分解,因此,要想实现教育研究的学术旨趣,必须对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进行认真的反思和审定。
关键词:
教育研究 方法 问题意识 反思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劳凯声
人类是通过知识的生产、积累和传承,才得以解决自己所面对的问题的。当知识生产达到一定程度时,如何保存和传承知识就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学科是人类对已获知识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科一旦定型,其结构就具有保守的特点并与实践相对脱节。当前学术界的一种不良学风是仅从学科体系所提供的一套概念范畴、公式原理、理论观点出发,在自己设定的领地里自说自话,使问题演变成研究者头脑中的思辨之物,最终隐匿了问题。为了把学科与问题、研究者与行动者连接起来,应当构建一种中观性理论作为桥梁。中观性理论是由研究者和行动者通过一种合作共同体的形式共同建构起来的理论范式,它要求研究者在选择和解决问题时,应当强调微观化的研究对象、目光...
关键词:
知识 学科 学术研究 问题意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东 张捷
威廉姆森学术成就的关键在于交易费用理论研究方法的突破。他将社会学和组织理论中的程序分析方法和经济学相结合,形成了"资产专用性"和"根本性转变"等重要交易费用经济学概念;法学中的契约关系理论帮助威廉姆森提炼出交易的三个维度,从而促进了对经济交易的微观分析;行为理论的引入,则产生了"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两个重要的人类行为假定。威廉姆森突破了学科间的障碍,将经济学和社会学、组织理论、行为科学、法学等学科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使得交易费用论具备了可操作性,解决了交易费用经济学长期存在的"论而不用"的问题。这种"输入型"的跨学科结合是使经济学之树保持长青的方式之一。
关键词:
交易费用 跨学科 经济学方法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嵩
本文介绍了不同学者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特别是关于他的阶级分析方法和有机整体论方法论归属问题的不同看法。了解学者们的不同观点对于进一步明确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论归属,确定马克思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进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唐杰
改革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学取得了极大进步,但经济学的现状与未来又时常引起人们的忧虑。其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学尚缺乏一整套完整的成系统的理论,对改革、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合乎逻辑规范的解释。近几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经济学家意识到,变革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推动我国经济学进步的关键所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