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92)
2023(8960)
2022(7478)
2021(6727)
2020(5511)
2019(12336)
2018(11586)
2017(22973)
2016(11663)
2015(12974)
2014(12904)
2013(12947)
2012(12140)
2011(11248)
2010(11864)
2009(11611)
2008(10424)
2007(9508)
2006(8886)
2005(8377)
作者
(33915)
(28049)
(27945)
(26806)
(18038)
(13280)
(12907)
(10851)
(10648)
(9924)
(9713)
(9353)
(9211)
(8928)
(8890)
(8760)
(8354)
(8194)
(7986)
(7737)
(7461)
(6841)
(6680)
(6469)
(6462)
(6396)
(6230)
(5816)
(5748)
(5509)
学科
(73986)
经济(73938)
管理(39408)
(39033)
(35982)
企业(35982)
(25817)
金融(25817)
方法(25054)
(22691)
银行(22675)
(22025)
数学(21824)
数学方法(21675)
中国(21530)
地方(20311)
(19907)
(15823)
(15131)
财务(15115)
财务管理(15094)
业经(14964)
(14750)
企业财务(14685)
地方经济(12936)
(12262)
(11201)
中国金融(11117)
产业(10174)
体制(9837)
机构
大学(178473)
学院(177591)
(86896)
经济(85319)
管理(67045)
研究(60734)
理学(56962)
理学院(56392)
管理学(55654)
管理学院(55314)
中国(53122)
(41235)
(35657)
财经(32809)
科学(32468)
(30066)
(29687)
经济学(29105)
中心(28664)
研究所(26751)
经济学院(26018)
(25960)
财经大学(24490)
北京(22670)
(21566)
(21565)
师范(21346)
(21291)
(21288)
金融(21159)
基金
项目(107789)
科学(85832)
基金(80209)
研究(80153)
(68013)
国家(67476)
科学基金(59096)
社会(54736)
社会科(52348)
社会科学(52337)
基金项目(42005)
(41211)
教育(35715)
自然(35516)
自然科(34718)
自然科学(34710)
自然科学基金(34135)
(33321)
资助(33265)
编号(30938)
成果(26360)
重点(24386)
(24375)
(24283)
国家社会(23463)
(22714)
教育部(21884)
人文(21551)
创新(21364)
(20843)
期刊
(101689)
经济(101689)
研究(60678)
(34357)
(33144)
金融(33144)
中国(31811)
管理(28402)
学报(23008)
科学(21556)
(18749)
财经(18410)
大学(18077)
经济研究(17979)
学学(17234)
(15913)
技术(14580)
业经(12987)
问题(12515)
教育(12088)
农业(11538)
技术经济(10605)
(9860)
统计(9529)
国际(9501)
理论(9289)
世界(8944)
(8561)
财会(8478)
商业(8222)
共检索到283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裴久徵  
公司法问题的一大分析视角便是法律经济学。这是与法律经济学的内在品格息息相关的。追溯法律经济学的起源,可以发现,其萌芽于古希腊时期,从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政治学》中可以看到对法律规则分析时运用的经济学思维。后来,意大利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提出了"刑罚与犯罪相对称"的理论,其中隐含着经济学分析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智德  宣国良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是技术创新发展的动力;从金融学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了用DCF方式进行创新投资分析的不足后认为,当前对技术创新的投入等于是购买了对未来价值收益的期权,对期权收益的预期构成了创新激励。最后作者对一些现象进行了剖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振龙  陈蓉  
Zvi Bodie和Robert C.Merton在他们合著的《Finance》一书中开篇明义:"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环境下如何进行资源跨期配置的学科"。这一看来与经济学含义颇为相似的金融学定义难免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龚六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费剑平  孙鸿敞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荔  
金融经济学研究金融对经济的影响 ,研究资产选择和投资组合并注重对经济危机的预测与实证分析。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对金融经济学研究的程度不同并存在差异。发展中国家应该不断提高金融经济学的研究水平。在研究方法上不同的传统习惯应当互相借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志国  赵宣凯  尹明  
拉斯·彼特·汉森凭借其在动态经济研究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成为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汉森首先提出了广义矩估计方法,并给出了系统的理论证据,为宏观经济动态研究和金融资产定价等领域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计量经济学工具,并基于理性预期框架、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之间的关联性,且使其在连续时间金融模型和离散数据实证研究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汉森还与托马斯·萨金特合作将稳健控制理论引入到经济问题的动态研究中,考察当决策者对模型设定产生怀疑时,允许决策者使用新信息从一组模型中提炼新的近似模型,同时减少可能发生的其他模型的数量,进而解决稳健决策问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守一  
传统经济学与数量经济学的融合,是我国经济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经济学"两张皮"的形成,不是"一分为二"的结果,而是在传统经济学的旁边出现了数量经济学。目前两者融合的难点在于:我国经济体制的过渡性;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论的差别;将辩证逻辑转化为形式逻辑。两者融合的层次有二:第一层次是理论上的融合,利用数理经济学、经济控制论、经济对策论等,研究微观与宏观经济问题,形成理论经济学;第二层次是应用上的融合,利用经济计量学、投入产出分析、经济对策论等研究部门与专业经济问题,形成现代应用经济学。理论层次上的融合比应用层次上的融合复杂,我们应先易后难。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黎力   任维伟  
经济思想史上就“银行和金融危机”主题存在两大对立的研究传统。主流的金融中介观和“金融加速器”理论引入信息不对称,以被动且外生的方式解释银行和金融危机。该分析范式得到了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认可。然而,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主流经济学却一反常态地采用非正统的明斯基范式来修缮其叙事框架。明斯基以根本的不确定性为基点,从银行信贷创造观出发,提出内生经济周期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比较研究表明,尽管两大传统在银行行为理论、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理论,以及更深层次的货币本质观上存在实质性分歧,但以信息不对称为情境预设的主流范式与以根本的不确定性为情境预设的明斯基范式并不构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一方面,主流的信息进路为有关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做出了深刻贡献;另一方面,应适当借鉴明斯基的洞见,以补充和改进主流的研究进路,甚至对二者进行必要的综合。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黎力   任维伟  
经济思想史上就“银行和金融危机”主题存在两大对立的研究传统。主流的金融中介观和“金融加速器”理论引入信息不对称,以被动且外生的方式解释银行和金融危机。该分析范式得到了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认可。然而,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主流经济学却一反常态地采用非正统的明斯基范式来修缮其叙事框架。明斯基以根本的不确定性为基点,从银行信贷创造观出发,提出内生经济周期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比较研究表明,尽管两大传统在银行行为理论、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理论,以及更深层次的货币本质观上存在实质性分歧,但以信息不对称为情境预设的主流范式与以根本的不确定性为情境预设的明斯基范式并不构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一方面,主流的信息进路为有关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做出了深刻贡献;另一方面,应适当借鉴明斯基的洞见,以补充和改进主流的研究进路,甚至对二者进行必要的综合。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郑英隆  
在波澜壮阔的世界经济画卷中,如果说20世纪50—70年代前期是一束耀人的"光环"的话,那么公司企业则是"光环"背后强劲的"光源"。其时一大批公司企业从战后经济变革中破土而出,充当大规模更新改造的主力军,在世界经济的全面复兴与发展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当代的中国,正以重振历史的雄风走向被称之为"亚太世纪"的21世纪,中国要抓住"各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熊金武  缪德刚  
行为经济学是在现代经济学的重大方法论革新,是对传统主流经济学研究框架反思和批判。针对传统主流经济学不断遭遇的现实挑战,行为经济学运用心理学研究成果,放松经济人假设,进而构建了一种新分析框架。行为经济学分析框架对于以金融为代表的应用经济学科具有深刻的方法论价值,这不仅体现在分析范式上发展了信念更新和最优决策,而且对非均衡的来源、非均衡的消失速度以及个体异质性等都有独特之处。行为经济学不仅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革新,也拓展了金融学的学术视野和方法论,有助于中国经济学的成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费剑平  徐长生  
2001年6月18至24日,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暨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举办了“现代经济学、金融学前沿发展系列讲座”。该讲座是为了庆贺我国著名计量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林少宫教授80华诞暨从教50周年,由其在海外大学执教的十余名学生发起,特邀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赫克曼(J.J.Heckman)教授和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拉丰(J.J.Laffont)教授参加。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汪海东  管严友  何珊  
1965年,Schutz首先将贫困概念引入了经济学领域,引发了学术界对贫困根源的思考和研究,并针对贫困形成的不同原因提出了的各项缓解措施。在实践中,一些国家也探索通过金融手段,从贫困源头消除和缓解贫困产生的各种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