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47)
2023(7551)
2022(6374)
2021(5780)
2020(4740)
2019(10664)
2018(10157)
2017(19079)
2016(9923)
2015(11073)
2014(11004)
2013(11045)
2012(10754)
2011(10156)
2010(10357)
2009(9976)
2008(9726)
2007(9059)
2006(8681)
2005(7924)
作者
(31764)
(26665)
(26567)
(25383)
(17226)
(12697)
(11975)
(10359)
(10335)
(9532)
(9515)
(8928)
(8750)
(8623)
(8591)
(8343)
(7835)
(7808)
(7802)
(7376)
(6960)
(6610)
(6568)
(6432)
(6118)
(5904)
(5842)
(5575)
(5569)
(5281)
学科
(66434)
经济(66276)
管理(25846)
(24275)
方法(21504)
(18937)
企业(18937)
(16699)
地方(16665)
数学(16122)
数学方法(15961)
(15110)
中国(14812)
业经(13915)
地方经济(12271)
理论(11494)
农业(11107)
(10471)
(10382)
(8682)
(8156)
金融(8155)
经济学(7738)
环境(7678)
(7138)
(7066)
(6990)
银行(6961)
(6850)
贸易(6845)
机构
大学(162791)
学院(158945)
(74819)
经济(73383)
研究(63020)
管理(54838)
理学(46367)
中国(45833)
理学院(45767)
管理学(44931)
管理学院(44636)
科学(37398)
(34364)
(33394)
(32736)
研究所(29546)
(27497)
中心(26623)
财经(26035)
经济学(24968)
(24774)
(23488)
(22488)
师范(22225)
(22131)
经济学院(21992)
北京(21966)
业大(21919)
农业(21450)
(19325)
基金
项目(98898)
科学(77648)
基金(72606)
研究(71534)
(64083)
国家(63511)
科学基金(52991)
社会(49535)
社会科(45689)
社会科学(45672)
(37409)
基金项目(36717)
教育(32440)
自然(32013)
(31631)
自然科(31235)
自然科学(31220)
自然科学基金(30704)
资助(30073)
编号(27312)
成果(24124)
重点(23079)
(22664)
(22152)
国家社会(20898)
课题(19974)
(19485)
教育部(19151)
大学(18549)
(18466)
期刊
(94349)
经济(94349)
研究(54634)
中国(33750)
学报(28326)
(26206)
(25588)
科学(25381)
管理(22584)
大学(21419)
学学(20167)
教育(17517)
农业(17362)
经济研究(16075)
财经(15027)
(14222)
金融(14222)
(13203)
技术(12640)
业经(12004)
问题(11957)
技术经济(9154)
世界(9115)
(8856)
统计(8295)
(8208)
(8063)
国际(7895)
经济问题(7567)
经济管理(7254)
共检索到256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沈红  
一、不同的观察角度从人类睁开眼睛观察自己的群体形态开始,就发现了人类内部的差异性。从人类产生了资产所有权概念的时候起,贫困就产生了。人类发现贫困,是在学会比较之后,特别是近代以来,商品、货币和炮火迅速打开了不同国家的门户,使得全人类都卷入了经济战争。战后殖民地国家出现了广泛的经济发展竞争。当收入水平以压倒一切的优势成为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国家与国家相互较量的第一指标时,在世界几十亿人口的序列中,农业人口排在了后面,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丽敏  原华荣  
贫困与多育──对多育的生物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思考刘丽敏,原华荣"贫困多育"。对这一统计规律,从亚当·斯密、马尔萨斯到马克思都有表述。而为什么"穷人的孩子多",除一些学者从食物与生育的关系作过说明外,则少有专门的论述。但对生育,却有不同学科的、大量而深...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曹艳春  
本文采用跨学科分析方法,探讨贫困群体面临的收入性稀缺,从心理学视角来分析贫困人员的"稀缺"心态,从重要性和急迫性两个方面对比"获取当前收入"和参加社会保障制度对贫困群体的心理影响,深入探究贫困群体由于稀缺心态导致"管窥"现象、减少"带宽",降低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退出或不参加社会保障制度的原理,提出设计符合需要的"自我满足标准";灵活设计激励机制,将社会保障纳入"管子"视野内;完善提供机制;构建滚动缴存机制和建立阶段性渐进式退出机制,避免"稀缺陷阱"等措施建议,以提高贫困群体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参与率和利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栋梁  宁晓青  
贫困现象的存在是一个无法回避和难以消除的客观现实。贫困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 ,既有人文资源的又有自然环境的 ,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 ,…… ,常常是几种原因交错 ,需要“外力”援助。这种“外力”即来自于政府———扶持贫困是政府的天职。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文平  卢新波  
本文试图用经济学和法学的方法 ,分析了贫困的成因和贫困的测量。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一个代表性的非洲案例 ,本文认为 ,权利和资本在反贫困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贾春新  王婷婷  
作者从波普的有关学说出发,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整体主义改革与渐进工程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包容关系。波普对整体主义的诘难可被理论和经验证伪。现代西方经济学与历史决定论有许多相通之处。波普关于问题意识、制度问题和零点研究方法的论述,值得经济学者借鉴与反思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毛学峰  辛贤  
关于贫困发生的原因 ,学术界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解释。但是已有文献在解释贫困广泛存在、贫困地区内存在富裕人口以及非贫困地区存在大量贫困人口等问题的能力有限。本文沿用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 ,通过分析贫困人口之间分工、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之间分工以及贫困地区参与国内分工 ,考察贫困形成机制 ,给出新的命题 ,并借此分析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的绩效。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天宇  
与经济学中的“代表性消费者”假设不同,社会学强调从社会分层的角度研究消费问题。本文对社会学家韦伯的阶层地位消费假说、西美尔的模仿消费理论、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理论、布迪厄的资本-场域-惯习分析框架进行了述评,指出了他们的缺陷和对于经济学家的可资借鉴之处,并提出了经济学消费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玲  
在从计划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突然凸显的贫困,成为一个影响所有转型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问题。每个转型国家的政府因而都把缓解和消除贫困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重点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性质的贫困,需要不同的社会保护手段来应对。故而本文将首先通过回顾和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学术  
在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贫困依然是人类挥之不去的一个梦魇。实践中的种种困境似乎说明,现有的贫困经济学尚未抓住问题的本质。本文试图在对传统贫困理论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将主流经济学中早已受到倚重的创新概念引入其中,探究人类贫困的根源,寻求农村贫困地区经济主体—农户—创新的源泉,并进一步提出基于农户创新的反贫困战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左彩梅  郭慧敏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民贫困化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的,本文根据贫困经济学中对贫困类型的划分及造成贫困原因的阐释,探寻现阶段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农户个人三个方面给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些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继承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当代中国正经历由绝对贫困治理向相对贫困治理的阶段性转变。相对贫困的动态性、隐蔽性和差异性,决定了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西方发展经济学比较研究的视角,阐释相对贫困现象、辨析相对贫困概念、探究相对贫困标准,进而提出"后扶贫时代"中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策、科学设定相对贫困衡量标准的建议、建立解决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思路,以期从学理层面建构中国相对贫困治理的理论图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学术  
作为"穷人经济学"的首倡者,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的经济思想对贫困经济学理论发展和人类反贫困实践的影响是深远的,但主流经济学中早已受到倚重的创新变量在舒尔茨的贫困经济学中却显得无足轻重。笔者通过细致的剖析后认为,这不仅是舒尔茨贫困经济学的一个理论缺陷,也是世界各国贫困缓解困难重重的重要原因。更进一步,笔者初步提出了基于农户创新的贫困经济学以及相应的反贫困战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小刚  贾伟强  章帆  
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其贫困主要表现在群体性贫困和阶层性贫困,具体表现为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心理贫困,知识贫困四大方面。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必然导致心理贫困,而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和心理贫困又可归因为知识贫困,即知识贫困已成为农民工最大的贫困和贫困的根源。就此,本文进行了农民工进城后的反贫困经济学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