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04)
2023(4697)
2022(3904)
2021(3569)
2020(2866)
2019(6382)
2018(6279)
2017(11895)
2016(6241)
2015(6957)
2014(7062)
2013(7118)
2012(7077)
2011(6786)
2010(7197)
2009(6937)
2008(6487)
2007(5784)
2006(5534)
2005(5281)
作者
(19042)
(15962)
(15923)
(15277)
(10442)
(7387)
(7351)
(6139)
(6138)
(5665)
(5621)
(5337)
(5231)
(5180)
(4986)
(4901)
(4695)
(4605)
(4587)
(4317)
(4249)
(3863)
(3752)
(3718)
(3624)
(3590)
(3371)
(3297)
(3277)
(3076)
学科
(50520)
经济(50477)
地方(14754)
管理(13653)
方法(11893)
地方经济(11601)
(11125)
数学(10422)
数学方法(10349)
(10183)
中国(9668)
业经(8012)
(7300)
(7050)
企业(7050)
经济学(6415)
(6407)
金融(6407)
环境(5853)
(5550)
(5550)
农业(5530)
(5243)
(5042)
世界(4976)
(4966)
(4942)
银行(4930)
产业(4849)
(4848)
机构
大学(103418)
学院(99435)
(52612)
经济(51681)
研究(42324)
管理(32678)
中国(30793)
理学(26807)
理学院(26405)
管理学(26070)
管理学院(25842)
科学(22795)
(22066)
(22048)
(22044)
研究所(19737)
经济学(18087)
中心(17412)
财经(17149)
(16072)
师范(15985)
经济学院(15886)
(15454)
(15396)
北京(14678)
(14438)
(13584)
师范大学(13404)
科学院(12593)
财经大学(12445)
基金
项目(56823)
科学(44467)
研究(43692)
基金(41077)
(35030)
国家(34752)
社会(29891)
科学基金(28677)
社会科(28301)
社会科学(28295)
(20720)
基金项目(20334)
教育(19782)
(17508)
资助(17071)
编号(16841)
成果(15703)
自然(15369)
自然科(14951)
自然科学(14946)
自然科学基金(14676)
(14057)
(13095)
国家社会(13046)
重点(13042)
(12761)
经济(12636)
课题(12374)
发展(12113)
(11946)
期刊
(68227)
经济(68227)
研究(39285)
中国(20689)
(15991)
管理(13969)
学报(13830)
(13243)
科学(12582)
教育(12488)
经济研究(12036)
大学(10752)
(10741)
金融(10741)
财经(9585)
学学(9539)
农业(9254)
(8519)
技术(8487)
问题(8425)
世界(8382)
业经(7584)
国际(7075)
(6818)
技术经济(6382)
图书(6011)
统计(5680)
经济问题(5385)
(5082)
经济管理(5020)
共检索到171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斐  
19世纪美国经济的巨大发展得益于当时的美国经济理论,但在西方主流经济学史中,美国学派却离奇地"失踪"了。这与马克思的评价和非主流经济学史的记载形成了奇妙的对比。考其原因,这既是由于相关经济主体和经济学主体的既得利益,也是由于主流经济学那种总是试图排除矛盾的知性思维方式。当代中国经济学的建构,可以从19世纪美国经济学派的"失踪"得到诸多的启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贾根良  束克东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美国经济的崛起过程中,美国学派经济学家对美国的经济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美国成功赶超英法等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功不可没。该学派的核心思想表现为:制造业立国;贸易保护主义;政府的重要作用;高工资战略;教育、智力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同时,美国学派不仅作为技术创新经济学、李斯特经济学说和庞巴维克-费雪资本利息理论的先驱等在经济思想史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而且其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特别是高工资战略对当代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玉和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联盟成立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创刊,标志着激进政治经济学派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派产生。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该学派主要以资本主义批判者的姿态彰显其独特的思想特征,激进学者较为客观地剖析了西方国家的经济社会问题,并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构想。21世纪以来,激进学者开始更加注重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等多维视角,综合分析经济社会现实问题。此期间,激进学者们增多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关注,虽然研究结论有待甄别和考量,但对开拓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玉  程霖  
当前,构建中国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不仅是要确定一个整体框架,而且要在各分支学科都构建起"有血有肉"的内容。在土地经济学领域,成立于1933年的地政学派,是集土地问题研究团体和国家经济建设智囊团功能于一身的重要学术流派,对近代中国土地经济学的发展和土地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刻影响。文章从经济思想史角度考察地政学派的思想渊源、理论体系和制度设计。研究发现:(1)该学派的土地经济思想是在对中国传统土地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对西方土地学说的采择与变通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孙中山的土地纲领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一套思想学术体系;(2)该学派对中国土地经济学进行了学科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土地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涵盖平均地权理论、土地金融理论、土地现代治理理论等理论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改革政策设计方案;(3)该学派在土地经济学的继承、借鉴和构建过程中形成了"古今互动""中西贯通""知行合一"的思想特征,对于当前中国土地经济学乃至中国经济学的构建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文  冯文韬  
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经济学家们通过提炼美国的发展经验,建构了美国本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形成了美国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但是,这些美国本土形成的经济学理论因为专注于探讨国内经济问题而很少从国际经济层面看待国家发展的问题,所以在20世纪上半叶逐渐被边缘化。反观当下,中国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也存在"重国内而轻国际"的情况。文章旨在通过揭示经济学发展中的"美国经验"背后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和内在规律,以此提出对中国经济学构建的启示。通过考察美国主流经济思想的演变历程,文章发现:(1)美国的主流经济思想先后经历过三个重要的阶段,分别是1815年至20世纪初的美国学派经济思想、1918年至1945年的美国制度主义学派和1945年至今的新古典经济理论。(2)美国的经济现实经历了一个从短缺到过剩的过程,与之对应,经济思想也完成了从强调发展生产力到注重国际自由贸易的转向,这说明美国经济思想的演变与美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调整密切相关,理论的重要性取决于被解释对象的重要性。因此,中国经济学构建不但要关注和聚焦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伟大成就,并积极从中汲取和提炼经济学的学术话语养料,从而更好地阐释中国与世界在今天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而且更应重视中国与世界格局新变化对中国未来发展提出的新挑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丹  
本文试图用中国证券市场特殊制度安排解释A股超高的首日收益率。政府管制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上市公司“壳资源”价值,发行公司在一级市场通过寻租取得壳资源,在二级市场上变现,这是导致一、二级市场价差的基本原因。壳资源价值可以用稀缺指标、公司规模、中签率、蜜月期等代理变量体现出来,实践证据支持基于上述代理变量的壳资源假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德步  
本文认为,经济学作为实证科学,离不开经济史的实证检验,经济史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对经济理论的不断证实与证伪,推动经济学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史学也离不开作为方法论的经济学理论为指导。本文指出,经济学和经济史学都面临范式创新的任务,而要实现这两个学科的范式创新,有必要恢复经济学与经济史学相互结合的传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贾根良  杨威  
19世纪下半叶,美国依靠关税保护、限制外资、促进人才培养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等一些贸易保护及工业促进政策,以国内对工业制成品的大规模需求为基础,大力发展钢铁冶炼等这一时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落后于英国的情况下,依靠扶植民族产业的战略方针、独具特色的国家创新体制、技术和工艺的不断进步、高质量资本设备的密集使用、高工资工人的生产率优势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开发等,美国成功地利用第三次技术革命创新浪潮的机会窗口,实现了工业化的崛起。对于我国以内需为战略基点,大力发展当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内生增长和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来说,美国钢铁工业的成功经验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胡又欣  
2000年4月以来纳斯达克指数的下跌有多方面原因,本文认为其本质是对前期网络经济过热的适度降温,并不能就此否定新经济的存在。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引发的这一轮经济增长还将继续,我国可从美国经济中得到启示,把握机会加入这一轮经济长波,实现经济的腾飞。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蔡彬彬  
结构刚性、价格弹性抑制、制度短缺是发展中国家的三个基本特征。发展中国家政府决策理念与决策行为由结构刚性向价格弹性抑制再向制度短缺的更替演进过程 ,形成 2 0世纪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轨迹。解释多于预测的功能是发展经济学陷入困境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任湘怡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学(IPE)的研究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型。20世纪60—70年代IPE诞生之初,学者们以政治学的研究视角,视国家为统一的整体,以国际体系结构为解释变量,研究财富和权力的转换。从90年代开始,不少学者借用经济学的模型,以国家内部行为体的利益和偏好、国内政治结构为解释变量,强调国际市场和国际体制对国家政策的影响。IPE研究视角的转型,打通了国内政治研究和国际政治研究间的界限,使得国际政治经济学本身成为20年来国际关系学最富有活力和生机的领域之一[1]。本文在对90年代以来IPE研究成果做简单梳理的基础上,力图探讨国际政治经济学这一转型的意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海明  何晓贝  
我国政府提出供给侧改革后,美国的供给经济学派常常被用于与供给侧改革进行比较。供给学派兴起于保守主义思想盛行而经济陷入滞胀的70年代,并在80年代主导了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虽然里根时代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并未发挥其宣称的作用,该学派也并未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本文梳理了上世纪美国经济学流派的演变,从美国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保守经济学尤其是供给经济学派兴起的背景及其政策效果和历史评价,并对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和美国的供给经济学进行了区别。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仲生  
在美国历届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奖的成就中,大部分学者运用了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当代西方经济学,特别是数学在经济学中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其主要体现在将经济理论和数学、统计学相结合形成数理经济分析和计量分析,研究方法先进,代表了当代西方经济学领域的世界最高水平。中国许多学者视野不够开阔,缺乏国际型和创新型的思维模式和研究理念,缺乏数理分析、经验上的实证和对经济分析的严密性,值得反思。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贺京同  霍焰  
本文应用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论证:与实物经济基本面因素相比,投资者损失规避行为是影响股票价格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股价走势与实物经济运行相脱离的现象。结论同时得到实证数据的支持,实证证实,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股市中投资者损失规避行为更为显著地影响股市的收益水平。本文进一步指出,在解决中国股市若干基础性问题的同时,积极输导和调控投资者行为因素也是关乎股市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少平  
国际计量经济学会(Econometric Soci-ety,简化为E.S.)’97远东会议于7月下旬在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召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莱因和卢卡斯特邀作大会学术报告。 一、中国和香港经济前景 这次会议特别安排了一天的日程在香港会展中心举办题为“21世纪亚太经济增长”论坛,其内容为亚太经济跨世纪增长,工业革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作为中国一部分的香港经济增长,以及中国和香港经济等。克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