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97)
- 2023(4284)
- 2022(3584)
- 2021(3031)
- 2020(2404)
- 2019(5244)
- 2018(5097)
- 2017(9577)
- 2016(4882)
- 2015(5458)
- 2014(5665)
- 2013(5736)
- 2012(5701)
- 2011(5498)
- 2010(5701)
- 2009(5455)
- 2008(5066)
- 2007(4573)
- 2006(4478)
- 2005(4239)
- 学科
- 济(50275)
- 经济(50248)
- 地方(15637)
- 管理(13472)
- 方法(12252)
- 地方经济(12169)
- 数学(10950)
- 数学方法(10895)
- 业(9367)
- 中国(8720)
- 学(8201)
- 业经(7909)
- 企(7288)
- 企业(7288)
- 经济学(6243)
- 农(6109)
- 环境(6056)
- 发(5069)
- 制(5047)
- 融(4957)
- 金融(4957)
- 产业(4871)
- 和(4631)
- 体(4623)
- 资源(4497)
- 农业(4459)
- 财(4452)
- 及其(4199)
- 总论(4154)
- 策(4119)
- 机构
- 学院(83219)
- 大学(83037)
- 济(48217)
- 经济(47464)
- 研究(34312)
- 管理(28535)
- 中国(25129)
- 理学(23876)
- 理学院(23572)
- 管理学(23280)
- 管理学院(23116)
- 财(18971)
- 科学(18281)
- 所(17380)
- 京(16947)
- 经济学(16658)
- 研究所(15588)
- 财经(14988)
- 经济学院(14588)
- 中心(14105)
- 经(13434)
- 江(13202)
- 院(11922)
- 科学院(10828)
- 财经大学(10827)
- 北京(10815)
- 范(10741)
- 师范(10676)
- 农(10472)
- 社会(10195)
- 基金
- 项目(49166)
- 科学(38939)
- 研究(36348)
- 基金(36154)
- 家(31025)
- 国家(30806)
- 社会(26233)
- 科学基金(26137)
- 社会科(24965)
- 社会科学(24958)
- 省(18595)
- 基金项目(18379)
- 教育(15570)
- 划(15176)
- 资助(14848)
- 自然(14534)
- 自然科(14164)
- 自然科学(14160)
- 自然科学基金(13888)
- 编号(13089)
- 发(12608)
- 济(12168)
- 经济(12071)
- 国家社会(11534)
- 重点(11424)
- 部(10882)
- 发展(10881)
- 成果(10782)
- 展(10733)
- 课题(9915)
共检索到139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秀辉
政治经济学发展成为经济学的过程中,伦理成分不断的减少。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其中原因,认为:经济主导时代对纯经济学的需要、经济学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伦理的排斥以及经济学科受自然科学方法引导重视实证研究。第一方面的原因是最基本的,决定了后面的两者。
关键词:
伦理 经济学 意识形态 自然科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向阳
近年来技术伦理教育日益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关注,但技术伦理教育在实践中依然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导致这一境地的重要原因可归之于对技术伦理教育价值缺乏清晰的思考与认识。通过在人—社会—自然框架内展开对技术活动的思考,技术伦理教育内在价值诉求包括展现主体间的交往本性、促进伦理责任感的提升以及培植必要的敬畏之心三重向度。
关键词:
技术伦理教育 技术教育 价值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延冰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合理构建要以经济伦理作为导向,这对于加强道德建设以重塑社会保障观念、提升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伦理水平、强化社会保障经济政策伦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的经济伦理等概念入手,从社会保障执行主体、社会保障内容、农村低保等三方面对社会保障进行了经济伦理分析,指出了社会保障经济伦理安排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从思想道德建设建构,政策伦理和行政伦理建构,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伦理建构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保障伦理取向建构的路径。
关键词:
经济伦理 社会保障 体系建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曹元坤
企业行为依据经营活动是否合乎道德标尺可区分为败德行为和道德行为两种类型。败德行为是属于行为主体在经过经济、心理及战略层面等三维成本和收益核算之后所作出的理性选择。败德行为的萌生和实施,依赖着信息不对称性、素质不全面性和市场不完善性三维约束。在外在导控和内在修养方面不断加以强化的约束下,败德行为将最终走向弱化甚至退隐,企业行为伦理化趋势必将明晰地得以展示。
关键词:
败德行为 心理成本 伦理化 隐性激励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国桥
虽说发展经济是现代社会的头等大事 ,但发展要以和平与稳定为前提。因此 ,充分发挥道德在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不论是经济活动还是道德活动 ,其行为主体都是人 ,从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既是“经济人”又是“道德人” ,二者具有着相互同一的天然基础。只要我们不偏执于把经济学仅仅理解为是纯粹“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或一种“增长财富的技术” ,而是同时也把它看作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或“关怀人类幸福的理论” ,那么不是从经济“以外”、而是从经济自身中发生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道德原则 ,或者使用经济学的方法对传统的道德原则加以分析 ,从中提炼出适合市场经济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青禾
在分析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区情特点时,笔者认识到:广西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地位的多重性是一个非常特殊、全国仅有的例子。与此有关的是,对广西经济特点的任何简单定性都不符合广西的实际。为了明确表达这种多样性的意思,本文采用了“三重”这个陌生的定语,在找到更合适的用词之前,先姑且用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合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由核心政治伦理决定的、突出人文内涵的社会发展目标。在这个社会总体目标确立以后,经济科学必须回答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市场成为国民经济生活的重要方面后,将如何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制度"竞争伦理"与新的社会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二是在计划经济"平均化伦理"和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伦理"二者均不能完整反映社会人文发展目标要求的前提下,那么适应中国社会的经济学核心伦理将如何确立?而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显然需要对经济学伦理的发展及演化做一次理论溯源。
关键词:
经济学 经济伦理 经济思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厉以宁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经济学伦理问题研究的重要课题。如果能把二者之间的关系讲清楚了,那么可以认为,经济学伦理问题的研究就前进了一大步。我准备在过去阐述的基础上,针对效率与公平所涉及的经济学中的伦理问题,再作进一步的阐发。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魏艾 姜萍
进入新时代后,农林人才培养面临机遇和挑战。从农业伦理教育的发展进程看,农业结构调整、产业融合、创新驱动等趋势对于农林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伦理教育方兴未艾;在新文科建设的现实背景下,涉农高校开展学科交叉融合体现了新文科发展的价值取向;在农业伦理通识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须开设学科交叉、专业融合、契合农业院校专业特点的新文科通识课程,以满足社会对文理贯通、知农爱农为农卓越农林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新文科 农业伦理学 三重逻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高帆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主要机制。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从产业、空间、身份视角进行分析可发现其具有非农业化、非农村化、非农民化三重内涵。区别于发展经济学经典理论的推演逻辑,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是经济发展进程的重要特征事实,但非农业化、非农村化、非农民化并不是齐头并进的过程,而是存在着依次递减、多种落差的结构特征,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转化具有契合自身国情的独特性质。这种结构特征导源于我国实施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所以应从政治经济学视角阐释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演变进程。依据这种理解,逻辑一致地提出后续改进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相应理论和政策含义:重视非农化笼统表述背后的结构特征,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来阐释非农化问题;从全面深化改革视角改进非农化进程;注重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重点关注改善农业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可馨 姜婧
在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提升国内国际经济循环效能的挑战中,我国当前正积极构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政治经济学视域下,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重维度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立足新发展格局的人民性、世界性、文明性,以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向往为出发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键词: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经济循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杜跃平 方雯
本文认为,技术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但是必须重视技术创新的伦理化。伦理化技术创新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自我内心的和谐这三个方面。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倡导伦理化技术创新,应包涵:伦理化设计、伦理化制造、伦理化营销以及伦理化技术创新扩散这四个方面。论文对于技术创新全部过程中的伦理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基本观点。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技术创新 伦理化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施建军 杨雄胜
现代经济正加速向前发展,其实现方式已变得多种多样且日益复杂,以至于我们对自己时常谈论的“经济”究竟是指何物不明所以。本文试图揭示现代经济发展及其实现方式所隐含的一些基本矛盾,构建了实物、货币、数字三重一体的崭新经济世界。笔者从已有的对现代经济实现方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文 肖玉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导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实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波澜壮阔的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孕育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伟大理论,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相统一的严密完备的系统逻辑体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逻辑正是现代化强国的实践任务、小康社会的实践基础、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共同富裕的实践旨归与造福世界的实践使命的统一,是回答历史之问、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与世界之问的科学理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在于既继承创新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突破与超越,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历史逻辑是源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传承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发展思想的历史脉络与借鉴中华文明乃至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统一,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全爽 乔惠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了系统丰富、逻辑严密的数字经济重要论述。就生成逻辑而言,这一重要论述是在经济改革的长期实践中逐步萌芽、形成与发展的;就价值逻辑而言,其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也实现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高度交融,提高了人民的生活福祉;就实践逻辑而言,这一论述指出要通过核心技术攻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深刻学习和把握习近平关于数字经济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价值逻辑与实践逻辑,有助于数字经济更好地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
关键词:
习近平 数字经济 逻辑 网络强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