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75)
- 2023(14702)
- 2022(12430)
- 2021(11206)
- 2020(9259)
- 2019(20744)
- 2018(20181)
- 2017(37531)
- 2016(20438)
- 2015(22428)
- 2014(22043)
- 2013(21918)
- 2012(20992)
- 2011(19440)
- 2010(19944)
- 2009(18472)
- 2008(18127)
- 2007(16449)
- 2006(15274)
- 2005(14324)
- 学科
- 济(102585)
- 经济(102404)
- 管理(52941)
- 业(49929)
- 企(39034)
- 企业(39034)
- 方法(33265)
- 中国(30011)
- 地方(27509)
- 数学(27077)
- 数学方法(26772)
- 农(26284)
- 学(24541)
- 业经(22885)
- 财(19544)
- 农业(17853)
- 制(17792)
- 贸(16530)
- 贸易(16511)
- 地方经济(16414)
- 易(15897)
- 银(15736)
- 银行(15677)
- 融(15670)
- 金融(15668)
- 行(15215)
- 理论(14862)
- 和(14812)
- 环境(14490)
- 发(14075)
- 机构
- 大学(299608)
- 学院(296421)
- 济(128026)
- 经济(125414)
- 研究(116945)
- 管理(104621)
- 理学(87956)
- 中国(87768)
- 理学院(86802)
- 管理学(85168)
- 管理学院(84623)
- 科学(72344)
- 京(65955)
- 所(61911)
- 农(60094)
- 财(58139)
- 研究所(55935)
- 中心(51546)
- 江(48605)
- 业大(47075)
- 农业(47069)
- 财经(44603)
- 北京(42539)
- 院(41920)
- 范(41794)
- 师范(41248)
- 经(40325)
- 经济学(39852)
- 省(38717)
- 州(37967)
- 基金
- 项目(191268)
- 科学(148858)
- 基金(137592)
- 研究(134954)
- 家(123374)
- 国家(122271)
- 科学基金(101759)
- 社会(88572)
- 社会科(82966)
- 社会科学(82940)
- 省(75057)
- 基金项目(71320)
- 自然(65118)
- 划(63639)
- 自然科(63598)
- 自然科学(63574)
- 自然科学基金(62466)
- 教育(60944)
- 资助(56257)
- 编号(51887)
- 发(46653)
- 重点(44116)
- 成果(43611)
- 部(41331)
- 创(39069)
- 课题(38374)
- 国家社会(36804)
- 发展(36737)
- 创新(36604)
- 科研(36539)
- 期刊
- 济(156263)
- 经济(156263)
- 研究(97698)
- 中国(70200)
- 学报(56393)
- 农(56075)
- 科学(49220)
- 财(43618)
- 大学(41850)
- 管理(41725)
- 学学(39106)
- 农业(37505)
- 教育(35672)
- 融(31596)
- 金融(31596)
- 经济研究(26158)
- 技术(24366)
- 业经(24227)
- 财经(23295)
- 经(20276)
- 问题(20045)
- 业(19747)
- 贸(16305)
- 图书(15563)
- 版(15562)
- 世界(15331)
- 技术经济(15273)
- 国际(14879)
- 业大(14654)
- 科技(13813)
共检索到483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隋福民
本文主要从历史角度梳理经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对经济史产生和发展的影响。经济学早期研究中的历史方法、历史学研究视域从政治、外交转向到社会经济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对社会学思想、观点和方法的吸收是促使经济史产生和发展的多种力量。
关键词:
经济学 历史学 社会学 经济史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春学
中国经济学的形成源于对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和学习,其后的发展也与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和传播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西方经济学本身在不断地发展和拓展,另一方面,引进和学习西方经济学的重点也因体制和时代主题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且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波动。为救亡图强,学者们对西方经济学说的主流态度,从晚清时期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走向民国时期的"体用一致",其所学和宣传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新中国成立的前30年间,出于体制和意识形态等原因,除英国古典经济学之外的其他西方经济学理论和学说遭到了全面的批判和排斥。最近40年,市场化改革促使各界在争论中逐渐接受和运用西方经济学中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和分析方法。但是,如何剔除其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始终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
关键词:
西学东进 意识形态 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学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田中景
安倍经济学基本方针包含3个方面,即"三支令箭"。其中,前两支箭——大胆的金融政策和机动的财政扩张政策,从政策内容表面来看与80年前的高桥财政并无多大区别,但从吸取高桥财政的深刻教训角度来看,两者存在着较大差别,而第三支箭即增长战略也缺乏新意。要想使日本经济真正步入回升轨道,确立经济好转的良性循环机制,根本出路还在于尽快与中韩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郑乡明
去年的12月20日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经济思想史学家马伯煌先生的八十华诞。在半个多世纪风雨如磐的岁月里,马老辗转南北,为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历史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我国历史学界特别是经济思想史学界的一代宗师。马伯煌先生于193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46年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毕业后,旋获硕士学位。同年,马老回国任东北大学教授、国民党政府经济委员会经济研究处副处长(处长为著名经济学家蒋硕杰先生)。东北解放以后,马老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多处任教。1952年任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自1958年始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至今。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亚光
统一大市场既是当前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经济史和思想史领域由来已久的理论议题。市场从分割到统一,在商周至明清数千年的商品经济演化中产生和延续,在近代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有关“统一大市场”的学术史和思想史讨论,在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两个高峰。历史经验表明,建设统一大市场的核心是解决市场分割问题,关键是在国家治理能力和市场自发动力之间寻求平衡。
关键词:
统一大市场 市场分割 经济史 思想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志高 尹贻梅
经济地理学发展不仅与人文地理的其他分支交互发展,并从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内吸收营养。文章通过历史性地考察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关系,尝试探索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考察发现:古典经济地理学时期,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相互交织、彼此影响;1930、1940时代到1970、1980年代,经济学引领经济地理发展,而经济地理学者没有对主流经济学产生重大影响;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期,经济地理学吸收经济学相关理论,实现了文化、制度和关系的转向,同时主流经济学则出现了地理化趋势,出现了新经济地理学运动。1980年代以来,演化思想在经济学界逐渐兴盛起来,演化经济学理论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的重视,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地理学家接受了演化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开始尝试构建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演化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和经济学的下一个交叉点。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卢亮
通过文献考察,在对主要经济学观点中的人力资本思想进行评析的基础上,对经济学中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提出人力资本虚无论、存在论、增值论、投资论、运营论等五个阶段的划分,以期对人力资本理论历史的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
经济学 人力资本理论 历史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矗
本文通过建立唯一的近代府级横截面数据,考察了通商口岸促进近代经济长期发展的效应和机制。研究表明:通商口岸对20世纪初的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影响,即距离通商口岸越近的地区,城市人口越多、人口密度越大、劳动生产率越高;通商口岸为近代新式教育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包括中国留学生、新式学堂和教会学校等新生事物首先在通商口岸兴起,再向内地推广辐射,进而促进了近代人力资本的发展,最终决定了20世纪初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不仅丰富了现有关于历史冲击对经济发展长期影响的历史计量学文献,同时也为当前我国如何利用港口等交通枢
关键词:
通商口岸 新式教育 近代中国 历史计量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矗
本文通过建立唯一的近代府级横截面数据,考察了通商口岸促进近代经济长期发展的效应和机制。研究表明:通商口岸对20世纪初的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影响,即距离通商口岸越近的地区,城市人口越多、人口密度越大、劳动生产率越高;通商口岸为近代新式教育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包括中国留学生、新式学堂和教会学校等新生事物首先在通商口岸兴起,再向内地推广辐射,进而促进了近代人力资本的发展,最终决定了20世纪初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不仅丰富了现有关于历史冲击对经济发展长期影响的历史计量学文献,同时也为当前我国如何利用港口等交通枢纽建设来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提供了历史经验方面的借鉴。
关键词:
通商口岸 新式教育 近代中国 历史计量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海波
本文从经济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视角考察了人类社会产业结构升级史。包括:(1)原始社会、古代社会和近代现代社会的产业结构升级史。就近代现代社会来说,本文将其归结为两个基本方面:第一、二、三产业在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的依次转变以及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主体地位的依次转变。(2)分4个时期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结构升级的历史,指出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不仅显示工业化中后期的特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现代化的特点。依据近代现代社会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和我国现状,提出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走势是: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大力发展服务...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尤根·罗扬 赵玉兰
本文在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摘录笔记的出版和研究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后,着重以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保存的原始文献为依据,对《手稿》及摘录笔记的文献学信息作了详细的描述,从而在此基础上对《手稿》及摘录笔记的诞生次序做了极为严格的、文献学的考证研究,还原了其诞生过程。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第二手稿"很可能是《穆勒摘要》的结尾;《手稿》可能并不是马克思在其"序言"中提到的那部著作;不能把《手稿》同摘录笔记割裂开来。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尤根·罗扬 赵玉兰
本文在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摘录笔记的出版和研究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后,着重以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保存的原始文献为依据,对《手稿》及摘录笔记的文献学信息作了详细的描述,从而在此基础上对《手稿》及摘录笔记的诞生次序做了极为严格的、文献学的考证研究,还原了其诞生过程。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第二手稿"很可能是《穆勒摘要》的结尾;《手稿》可能并不是马克思在其"序言"中提到的那部著作;不能把《手稿》同摘录笔记割裂开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谢晨
文章对经济学和自然科学尤其是生态学早期的相互发展进行了系统回顾。阐述了从亚当·斯密到霍林特数位经济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对经济学和生态学的认知和评价,批评了主流经济学在生态环境问题方面的缺陷,指出对世界的认知需要跨学科的思考。
关键词:
经济学 生态学 历史回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卫兴华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80周年 ,本刊特邀请在京的部分经济学家 ,围绕“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学发展”这一主题 ,撰写了一组文章 ,以作纪念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晓亮
对四十年经济学史的新考察———评《中国理论经济学史》晓亮早就知道于光远同志要主编一本中国经济学史,并且在开初我也承担了部分写作任务。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完成给我的任务,实际是没有参加。因而我也就可以作为一个旁观者、局外人,当《中国理论经济学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