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5)
2023(16068)
2022(13827)
2021(12984)
2020(10708)
2019(24750)
2018(24288)
2017(46441)
2016(25063)
2015(28174)
2014(28146)
2013(28015)
2012(26100)
2011(24066)
2010(23893)
2009(21966)
2008(21230)
2007(18494)
2006(16377)
2005(14828)
作者
(75159)
(62580)
(61928)
(59231)
(39932)
(29946)
(28077)
(24495)
(23856)
(22280)
(21578)
(21102)
(20072)
(19919)
(19666)
(19385)
(18657)
(18269)
(17890)
(17868)
(15564)
(15525)
(15067)
(14303)
(14047)
(13875)
(13873)
(13461)
(12697)
(12426)
学科
(117462)
经济(117339)
管理(68140)
(62940)
(51411)
企业(51411)
方法(47799)
数学(41682)
数学方法(41274)
中国(31102)
(26521)
(26382)
地方(24602)
(24434)
业经(23444)
(20179)
贸易(20167)
(19584)
(19219)
农业(17849)
(17052)
金融(17051)
(16922)
(16847)
银行(16783)
环境(16681)
理论(16225)
(16174)
地方经济(15082)
技术(14844)
机构
大学(368938)
学院(362844)
(155342)
经济(152305)
管理(137534)
研究(134878)
理学(118840)
理学院(117389)
管理学(115363)
管理学院(114718)
中国(99290)
科学(83353)
(79941)
(69471)
(68078)
研究所(63677)
(62422)
中心(58371)
业大(54899)
财经(54839)
(51904)
北京(51285)
(50120)
农业(49260)
(48734)
经济学(48561)
(48187)
师范(47652)
经济学院(43470)
(41590)
基金
项目(247504)
科学(193787)
基金(181225)
研究(177000)
(160471)
国家(159223)
科学基金(134464)
社会(113064)
社会科(107161)
社会科学(107130)
基金项目(95166)
(93546)
自然(87600)
自然科(85545)
自然科学(85519)
自然科学基金(84025)
(80371)
教育(80018)
资助(75550)
编号(69026)
成果(57104)
重点(56009)
(55341)
(53571)
(50665)
课题(48506)
科研(47647)
创新(47492)
国家社会(47478)
教育部(47113)
期刊
(172656)
经济(172656)
研究(113349)
中国(70115)
学报(63464)
科学(57685)
(56523)
管理(52218)
(49821)
大学(47287)
学学(44559)
农业(39440)
教育(38125)
(31503)
金融(31503)
技术(29591)
经济研究(29210)
财经(28110)
业经(24281)
(24270)
问题(22238)
(21314)
(18698)
技术经济(18499)
世界(18030)
图书(17954)
科技(17200)
(16937)
国际(16735)
理论(16720)
共检索到543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宋丽智  
针对中国经济和经济思想在世界经济大萧条中的历练与演变,将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和经济思想的发展与转变同时置于中国语境和世界语境之中,充分考虑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同时关照此时期世界宏观经济思潮转向的普适性以及中国经济的特异性,以期为世界范围内解释经济大萧条问题提供有益的补充,为中国以一个更加开放的视野面对世界竞争和全球危机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留彦  隋福民  
本文重新解释了1930年代早期美国的白银收购政策对中国经济和币制改革的影响。近年来,不少研究者根据商品本位下的自由银行模式来理解大萧条时期中国经济,认为自由银行制度保证了中国充裕的货币供给,由此避免了国际经济衰退向国内蔓延。本文认为,这一解释在美国白银收购政策之前是成立的,然而白银收购政策导致了中国白银流出以及汇率升值,引起了中国严重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并最终迫使中国放弃了银本位。这一时期的中国货币史为大萧条原因的研究提供了"自然试验场",它进一步验证了货币因素在导致大萧条加深和蔓延过程中的作用,这为当前货币当局应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提供了经验教训,也提示我们本币快速升值导致的潜在风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199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与80年前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中国经济正在进入高风险运行期:支持经济增长的三大长期因素正在发生变化,经济波动必不可免,货币信用扩张及“高增长病”,等等,因此,控制及化解风险应该成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小川  
本文对新古典经济学在这场全球经济危机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清算和理论与历史的反思,探讨了新古典经济学"铸成如此大错"的理论和历史渊源。文章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完美理性和完善市场假定在经济理论和政策实践中的误导作用,对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指出经济学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按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来理解、分析和描述世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琦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对大萧条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更广阔的国际视角对大萧条进行研究,尤其对金本位制在大萧条中扮演的角色给予了深切关注。研究表明,大萧条期间的金本位制扮演了在国际间传播萧条的角色,并且束缚了各国中央银行的操作空间。尽管从总需求角度对大萧条的研究长期以来表现为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严重对立,但新近的研究达成的一个基本共识是:货币金融因素是导致大萧条的必要条件之一。而21世纪以来,真实经济周期学派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大萧条的"总供给之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昌黎  
日本经济从1991年第二季度起开始滑坡,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因这次经济危机发生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被称之为“泡沫经济崩溃萧条”,或称之为“平成萧条”。这是战后日本发生的第11次经济危机,也是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大力推行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后的第一次危机。具体表现为:企业活动停滞;个人消费不振,住宅投资减少;泡沫经济崩溃;金融危机严重。本文从日本经济的内部因素和综合因素方面探讨造成这次经济萧条的原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乐一  
本文研究对象是新中国历次繁荣与萧条的运行过程 ,具体内容是繁荣的形成 ,繁荣走向萧条 ,以及萧条如何走向繁荣。文章认为 ,历次繁荣与萧条循环往复的物质技术基础是投资波动 ,乘数和加速数相互作用 ,形成繁荣与萧条的交替出现 ;进而提出繁荣走向萧条的双重约束论。文章最后提出了萧条走向繁荣的若干政策主张。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夏清成  菅明军  
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大量银行倒闭、工厂破产,数千万人失业,成千上万家庭无家可归,全国上下处于一派萧条和动荡之中。从1929年5月到1932年7月,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55.6%,国民生产总值从1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巍  
逻辑分析和大萧条时期的经验都表明,货币政策在需求约束型的萧条经济中发挥启动作用是可能的,但要必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从金融角度观察,银行系统基本安全、货币有充分的供给弹性和证券市场正常运行;从总需求角度来看,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至少不被政策打压。美国在胡佛总统时期由于上述条件不存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无效。罗斯福总统在修复经济机制的同时实施的国家干预政策不是经济调控手段的唯一选择,而是政治上的最佳选择。在供给约束型经济中,货币政策足以治理输入性的萧条。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许维鸿  
该文试图通过比较萧条经济学所强调的概念与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的概念,探讨目前欧美政府采取经济政策隐藏的趋势和风险。文章指出,政府通过非常规手段,控制经济危机的破坏范围,是萧条经济学带给世界的积极主张;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和高杠杆操作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各国金融监管机构需要联手采取新的、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但目前欧美政府对积淀已久的金融系统化风险似乎还认识不够。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庄美男  姚春和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对于“萧条”的定义,对照中、日两国的实际经济状况,我们可以认定目前中国和日本均处于“萧条经济”之中,但却分属两种不同类型。对两种萧条经济的特征、表现形式和原因等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货币政策时于二者的作用均不明显,但原因却有不同。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是两国共同的主要政策方向。同时,由于体制性因素是二者萧条的根本原因,故而作者主张进行结构调整。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欧阳延军  
1998年,日本的经济成长继续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民间设备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的情况显著恶化。民间设备投资出现自1995年以来的负增长。同时,今年4月的完全失业率达到4.1%,为二次大战后的最高水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经济恶化的速度:今年第1季度的实际民间设备投资比去年减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兰日旭  
:大萧条与次贷危机虽然在表象上都源起于美国的股市,并波及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社会各行各业,但两者的传导路径、爆发原因与应对措施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根本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大萧条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完成工业化、出现产业结构同化的条件下,由以农业为核心的生存型向工业为核心的生产型经济结构转化之后,出现的一次产能过剩与全球市场容量萎缩之间的危机;而次贷危机则是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一般制造业的国外转移,由生产型向以服务业为核心的财富型经济结构转化以来,出现的一次财富性收入与实体性收入之间不对称条件下引发的长期透支消费崩溃的危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克里斯·哈曼  王少国  苏东旭  
文章对1930年代经济危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详细介绍了各经济学派对当时危机的理论解释。通过比较1930年代大萧条和当前经济危机,文章发现这两次危机虽然存在巨大差异,但是都出现了利润率下降的现象。此次经济危机并不简单是由于金融系统内部缺乏监管造成的,反映的是整个系统的问题。政府应加强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而这会对政治和意识形态产生巨大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