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61)
2023(20715)
2022(17250)
2021(16313)
2020(13365)
2019(30754)
2018(30152)
2017(56748)
2016(30807)
2015(34661)
2014(34707)
2013(34294)
2012(32343)
2011(29367)
2010(29622)
2009(27554)
2008(27254)
2007(24074)
2006(21159)
2005(19609)
作者
(90327)
(75743)
(75146)
(71803)
(48334)
(36368)
(34260)
(29257)
(28770)
(27027)
(26053)
(25510)
(24326)
(24130)
(23808)
(23356)
(22366)
(22240)
(21889)
(21682)
(19039)
(18710)
(18385)
(17438)
(17148)
(17042)
(16776)
(16508)
(15364)
(14998)
学科
(142269)
经济(142125)
管理(82149)
(81042)
(63513)
企业(63513)
方法(56686)
数学(49588)
数学方法(48981)
中国(41294)
(38177)
(33096)
地方(32122)
(29957)
业经(29829)
农业(26138)
(25951)
贸易(25935)
(25840)
(25138)
(22799)
金融(22794)
(22738)
银行(22686)
(21869)
环境(20065)
(19907)
(19649)
理论(19628)
财务(19587)
机构
大学(447200)
学院(445366)
(192494)
经济(188721)
管理(164078)
研究(163525)
理学(140189)
理学院(138448)
管理学(135918)
管理学院(135070)
中国(124778)
科学(98454)
(96139)
(88105)
(84131)
(77309)
研究所(76254)
中心(73344)
财经(69334)
(67339)
业大(64804)
(63051)
北京(61366)
(60885)
经济学(60482)
农业(60453)
师范(60245)
(58630)
经济学院(54229)
(53294)
基金
项目(292157)
科学(230333)
基金(213187)
研究(211907)
(187310)
国家(185754)
科学基金(157735)
社会(136183)
社会科(129103)
社会科学(129072)
(112254)
基金项目(111083)
自然(100724)
自然科(98393)
自然科学(98358)
教育(97675)
自然科学基金(96665)
(95893)
资助(88084)
编号(84092)
成果(69788)
重点(67112)
(66716)
(65524)
(60127)
课题(59539)
国家社会(57479)
创新(56382)
科研(56153)
教育部(55984)
期刊
(217893)
经济(217893)
研究(137281)
中国(92899)
学报(72465)
(71444)
(68473)
科学(67016)
管理(61848)
大学(55083)
学学(51783)
教育(48974)
农业(48747)
(44916)
金融(44916)
技术(39281)
经济研究(35964)
财经(35115)
业经(33366)
(30405)
问题(28482)
(26505)
(25021)
世界(23013)
国际(22748)
技术经济(22706)
统计(22191)
(21747)
图书(20519)
理论(19578)
共检索到687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钱娟  李金叶  
比较分析美、日经济大国在发展各阶段的动力结构特征,探寻经济大国增长动力演变逻辑和规律,可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需求侧动力转变提供经验借鉴和启示。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走向"成熟"阶段;美、日经济大国在不同发展阶段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同,增长动力结构存在不断演进过程;美、日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演进路径和逻辑存在异质性,要素禀赋丰裕的美国经济增长最终依靠国内消费驱动,而要素禀赋匮乏的日本经济增长最终依靠国内消费和出口共同驱动。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演进过程会遵循美国这种经济规模大且要素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钱娟  李金叶  
比较分析美、日经济大国在发展各阶段的动力结构特征,探寻经济大国增长动力演变逻辑和规律,可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需求侧动力转变提供经验借鉴和启示。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走向"成熟"阶段;美、日经济大国在不同发展阶段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同,增长动力结构存在不断演进过程;美、日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演进路径和逻辑存在异质性,要素禀赋丰裕的美国经济增长最终依靠国内消费驱动,而要素禀赋匮乏的日本经济增长最终依靠国内消费和出口共同驱动。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演进过程会遵循美国这种经济规模大且要素禀赋丰裕大国的演进路径与逻辑,最终走向依靠国内消费来驱动经济增长;从短期发展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演进过程也会经历日本依靠国内消费和出口共同驱动经济增长阶段。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守杰  李炜  
经济增长、大国崛起与社会和谐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社会和谐是以产权保护为核心的宪政民主、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制度系统的有机结合。英国崛起的长期动力就在于和谐社会的确立,而战后德国奇迹也在于产权制度的保护及社会和谐关系的确立。但福利国家的大政府体制抑制了产权制度的有效发展,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削弱了公民社会的活力。英国经济再度复兴是因为进行了有效的政策调整,转变了政府职能,恢复了政府的产权保护功能,而德国经济的困难与其政策调整受阻,产权受到侵蚀、公民社会缺乏活力有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春慧  纪明  
基于两部门非均衡增长模型,考察了1952~2009年中国以及1988~2006年10个经济大国的投入结构变迁特征及其增长效应。研究发现,工业化进程中投入结构变迁表现为资本和劳动在工业化阶段相对地向第二产业转移,在后工业化阶段相对地向第三产业转移;投入结构变迁在工业化阶段具有较强的增长效应,是中国1952年以来保持高经济增长率的重要因素;在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大国易落入"结构变迁陷阱",即与投入结构变迁相伴随的是较低的经济增长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顾锋娟  
本文基于要素、制度与经济增长的逻辑框架,剖析了中国过去38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实质是通过开放、激励与基础设施的投资实现了要素的积累、制度的优化、企业运行成本的降低,进而提升了中国以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产业竞争力。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所导致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下滑。提高要素效率和降低非要素性制度费用是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也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佳玲  
异质性作为边疆治理的重要情境构成,关乎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无疑是边疆治理取得成效的关键。从异质性为视角切入,分析异质性调适与边疆治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边疆异质性形成的复杂治理情境是边疆治理行为产生及复杂性的重要原因:异质性越大,边疆治理难度越大,边疆治理越难取得成效;减小异质性可以增加边疆与国家整体治理体系的吻合度。但是,减小异质性受到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异质性减小不是简单粗暴地消除边疆特征、按照腹地统一标准进行同化,而是有选择地对异质性因势利导,坚持以"合为纲、异而治"的治理方略,对异质性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进行调适以优化边疆治理。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尹彦罡  
当前,中国工业国外遭受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强烈冲击,国内则受制于成本上升、产能过剩和体制滞后等因素,工业发展瓶颈日益突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为此,收入结构和需求结构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理顺初次分配关系和消费投资关系是产业结构调整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洋  黄宁  
本文从经济发展转型角度来解释中国双向FDI"逆周期增长"的内在逻辑,提出中国FDI发展路径的"转型假说"。中国经济增长转型中的成本压力增加、技术差距缩小与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双向FDI的规模与性质发生重要变化,FDI在发挥弥补经济增长缺口效应的同时,实现了经济发展转型与中国双向FDI逆周期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然而,一国的转型风险将影响FDI的稳定性与技术溢出效应,需要通过发展型国家优势来实现风险规避与有效转型。现阶段中国双向FDI的超前发展意味着解决转型问题已经难以等待经典国际投资发展路径中"邓宁拐点"的到来,未来需要借助发展型国家优势,构建基于双向FDI的发展战略转型模式,促进资源全球配置与能力获取,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的成功转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薄洋  牛凯龙  
金融发展指标是金融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金融发展指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金融发展指标演进的内在逻辑。依据国际通行的金融发展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作者构造并分析了衡量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对这一系列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提出了能够较为全面代表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的几个重要指标,为进一步研究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奠定了基础。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京平  朱哲茹  
数据信息时代为大数据审计发展提供生存环境,但大数据审计发展面临“重实践、轻理论”困境,其进一步发展缺乏理论指导。本文从大数据审计的意涵演变、发展逻辑、要素解构与路径演进四个层面来构建大数据审计的分析框架,在审计信息化历史演变基础上明晰大数据审计的基本意涵;以整体性、实践性、协同性及耦合性定义大数据审计的不同逻辑形式的发展特征;对大数据审计的数据质量、平台基础、智能化程度、审计成本进行要素解构;并从大数据审计的内容、行动、创新、价值四个层面论证大数据审计发展的演进路径。文章以期完善大数据审计理论分析框架,从而为大数据审计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有益探索。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朋林  叶静童  
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准确把握绿色金融内涵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绿色金融应遵循的发展逻辑与演进路径:在理论层面上,通过对当前经济环境下我国绿色金融生存逻辑、优化逻辑的深入剖析,探究了绿色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实践层面上,通过对国内外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和实践历程的分析与经验总结,得出了适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演进路径。最后,结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更好更快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建议以及发展方向,在实现我国经济绿色发展的同时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龚斯闻  赵国栋  马晓崟  
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在厘清绿色金融发展逻辑的基础上,从金融功能、普惠金融、连续金融三个方面对绿色金融进行了理论解构。同时从要素解构和理论推导两个层面对影响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四个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构建静态模型论证了绿色金融相较于传统金融对经济的发展更有效率。基于此,梳理分析了绿色金融在内涵、主体和模式三个方面演进的合理性。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边恕   刘为玲  
面对少子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日本政府以数字经济促进劳动力就业,在如何实现数字经济赋能劳动力就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措施。在回溯日本数字经济赋能劳动力就业逻辑机理的基础上,分析日本如何通过政策、人才和劳动力市场改革来释放数字经济赋能劳动力就业的潜能,同时剖析其取得的现实效果和存在的现实阻碍,可以为我国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提供一定借鉴和启示。对此,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需进一步优化就业政策和激励保障机制,打造数字人才“新生态”,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更快地推动我国劳动力市场数字化变革。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健  刘永泉  
创新驱动在"后危机"时代中国转型升级中将扮演更重要角色,但本文实证发现,中国创新驱动发展仍存在较严重"短视"问题,进而显著地影响了创新驱动效果。对比分析表明,在全球再平衡发展中,美、韩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研发投入的重视有增无减,相关行业发展中出现的"研发悖论"也并不完全意味着其低效率,体现的是再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势能累积。而多方面红利释放,在推动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速增长、进而避免"研发悖论"出现的同时,也掩盖了其创新投入相对不足劣势:一方面体现在危机后本土制造领域研发增速的显著下降和仍未扭转趋势;另一方面体现在服务领域内持续降低的研发投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佳  
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通过劳动分工、生产专业化、商品化,依靠不断扩大的商品市场,在"斯密型动力"推动下有效缓解了日益严峻的经济压力,开启了经济转型的进程。通过转变,该地区的经济商品化程度和工业化程度都有明显的提高。然而,这种"斯密型动力"和生产"过密化"愈发展,对产生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就愈大、阻碍性就愈强。事实证明,这种早期的农村工业化并不必然导致近代工业化,长江下游地区(乃至全国)也并不存在一个类似于西方工业革命的光明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