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93)
2023(7139)
2022(6017)
2021(5400)
2020(4383)
2019(10069)
2018(9817)
2017(19885)
2016(10488)
2015(11540)
2014(11767)
2013(11785)
2012(11396)
2011(10729)
2010(11133)
2009(10550)
2008(10163)
2007(9253)
2006(8675)
2005(8186)
作者
(30312)
(25363)
(25272)
(24500)
(16492)
(11932)
(11538)
(9730)
(9695)
(9272)
(8931)
(8348)
(8328)
(8236)
(8214)
(7975)
(7642)
(7466)
(7366)
(6939)
(6794)
(6207)
(6141)
(5945)
(5921)
(5793)
(5489)
(5272)
(5081)
(4967)
学科
(70533)
经济(70498)
管理(30293)
(26413)
方法(22045)
(21098)
企业(21098)
数学(20118)
数学方法(19941)
地方(18386)
中国(14961)
(13429)
地方经济(13129)
(12553)
业经(11974)
(11133)
(10897)
(10679)
贸易(10673)
(10328)
(9574)
(9158)
金融(9158)
产业(8911)
(8763)
银行(8757)
农业(8601)
(8506)
(8295)
环境(8179)
机构
学院(161566)
大学(159705)
(85548)
经济(84014)
研究(60272)
管理(59798)
理学(50263)
理学院(49737)
管理学(49079)
管理学院(48764)
中国(47587)
(38382)
(32236)
科学(31381)
(30220)
财经(29735)
经济学(28439)
(26875)
研究所(26751)
中心(26385)
(25280)
经济学院(25263)
财经大学(21770)
(21189)
北京(20948)
(20557)
(19978)
师范(19835)
(19642)
业大(17697)
基金
项目(95105)
科学(75994)
研究(72503)
基金(70123)
(59103)
国家(58639)
科学基金(50678)
社会(49070)
社会科(46766)
社会科学(46757)
(35850)
基金项目(35152)
教育(32519)
资助(30611)
自然(29704)
(29617)
自然科(28991)
自然科学(28985)
自然科学基金(28507)
编号(28423)
成果(24128)
(22475)
(21958)
重点(21382)
国家社会(20688)
课题(20540)
教育部(19442)
发展(19248)
人文(19054)
(19051)
期刊
(104843)
经济(104843)
研究(58406)
中国(29860)
(28211)
管理(24502)
(22847)
金融(22847)
(18915)
经济研究(18768)
科学(18678)
学报(17660)
财经(16173)
技术(14622)
大学(14403)
业经(14299)
(14145)
学学(13830)
问题(13234)
教育(12404)
农业(12328)
(11583)
国际(10607)
技术经济(10296)
世界(9675)
统计(9617)
经济问题(8402)
(8365)
商业(8133)
经济管理(7997)
共检索到262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丹  
目前我国通货紧缩的局势已有好转,经济步入复苏期。但经济回升的基础不稳固,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亟待解决,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结构上存在的弊端。我国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其效果至今已逐步显现,但一味扩张不能解决根本的结构问题,还可能引发潜在的通货膨胀。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新泽  向晓岚  赵增德  
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阶段物价运行的特点,并从五个方面分析了物价长期低位运行的成因,得出货币供给不是近年物价下降的主要原因的结论,并提出经济结构调整阶段货币政策适应性调整的意见,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物价低增长问题的办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培新  
本轮美国经济复苏的货币政策框架与危机前相比基本保持不变,但是,仔细研究危机以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理念、目标、策略、工具、传导渠道等就会发现有很多不同之处,包括强调就业增长的政策目标,过度放松、稳定通胀预期及平衡方式以实现政策目标的政策策略,最优控制技术的政策规则,非常规的资产负债表工具和前瞻性指引,增强与公众的沟通以管理公众预期、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等。危机后的这种新的货币政策框架是传统政策框架的扩展和延伸,丰富了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内涵。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逢民  
本文从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入手,研究货币政策在调整国家产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文章认为,货币政策在注重全局调控的基础上,应该充分考虑全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和产业差异,通过政策倾斜、投资引导、信贷政策和政策协调等多渠道提升货币政策在促进结构调整中的效果。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飞  
以2003—2012年中国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结合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与上市公司债务结构调整速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越高,上市公司债务结构调整的速度越快,即货币政策紧缩时,公司债务结构的调整速度较快,而货币政策宽松时,公司债务结构的调整速度较慢;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负债过度与非国有上市公司债务结构调整速度受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飞  
以2003—2012年中国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结合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与上市公司债务结构调整速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越高,上市公司债务结构调整的速度越快,即货币政策紧缩时,公司债务结构的调整速度较快,而货币政策宽松时,公司债务结构的调整速度较慢;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负债过度与非国有上市公司债务结构调整速度受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宋汉光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不同经济结构需要相匹配的货币政策工具。有鉴于此,本文以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为切入点,在测算我国经济结构指数(ESI)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包含数量型、价格型政策工具的门限向量自回归模型(TVAR)以及测度定向调控政策工具的双重差分模型(DID),探究不同经济结构状态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以及货币政策的结构性效应,并据此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金中夏  洪浩  李宏瑾  
本文通过构建、校准和模拟Stockman(1981)现金先行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解释、分析和预测利率完全放开后,名义存款利率上升对我国宏观经济及宏观经济结构所产生的影响。模型的稳态方程、脉冲响应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名义存款利率上升通过提高存款实际利率和企业资本边际成本将有效抑制投资和资本存量增长,提升消费占GDP比重,从而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利率上升可以减少宏观经济波动;货币政策冲击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持续性增强,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更加通畅;利率上升将抑制投资并对宏观经济带来负面冲击的担心,并没有得到模型的支持。本文认为,今后应坚定不移地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天龙  
第一,简化货币政策目标。从理论与实践看,货币政策一般是实行通胀目标制,或者物价稳定加上充分就业的双目标制。比如,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通胀低于2%。美国实行促进就业最大化和保持物价稳定的目标,但核心仍然是通胀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相对多元,不仅包括通胀、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创造就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杰罗姆·鲍威尔  王宇  
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坚定目标。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好转,就业稳步恢复,但长期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劳动力市场依然疲软。与此同时,随着美国经济的快速复苏,通货膨胀急剧上升。然而,根据美联储评估情况可知,全面通货膨胀尚未形成,长期通货膨胀预期基本稳定,此轮通货膨胀是暂时的,历史经验表明,如果为了应对暂时性通货膨胀而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弊大于利。因此,美联储将继续实施当前资产购买计划,直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即使结束该计划,美联储仍将继续支持宽松的金融环境,未来减少资产购买也不是加息的信号。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傅勇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伴有多重的结构失衡。这些失衡当然是不合意的,但本文认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迅速成长的"并发症",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起点和基础。这些失衡不仅是可以被理论解释的,也符合一些先行国家的发展经验。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上处在"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之中,中间也出现过通货紧缩、过热等波动,但相比之下,资产价格膨胀的风险更值得关注。危机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央行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这是大萧条没有再次发生的重要原因,但从中长期看,货币环境回归常态之路还布满荆棘。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易宪容  
2014年11月21日央行宣布降息被市场解读为中国已经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中国货币政策将加杠杆。在中国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速度与方式正在全面转型,增速下行并非不可容忍,央行不需要出台强刺激政策来保经济高速增长,当前央行的货币政策也不需要重大转向。尽管过度信贷扩张短期内能够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甚至带动经济的短期繁荣,但它能否把经济带向持续繁荣增长之路是相当不确定的。降息的实质意义在于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就中国情况而言,去杠杆仍应是当前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基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余文建  顾铭德  刘斌  傅勇  童士清  王家辉  张挽虹  
本文主要运用国际上较为通行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经济复苏不同步背景下,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研究显示,危机后美联储等央行的低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操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加大了中国稳定物价形势的难度,并限制了中国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同时,中国货币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外溢影响。有鉴于此,我们认为,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应更加关注外部环境特别是主要国家和地区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和影响。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杨德勇  常玉荣  
转轨时期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二元经济结构和双轨经济体制,使得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面临复杂的局面。提高货币政策效率的基本点是要充分考虑到货币政策与经济体制的适应性,改善整体金融环境,明确我国货币政策的过渡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卞志村  孟士清  
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经济结构失衡,表现在需求结构上是外需和内需的失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外需的急剧萎缩使得我国经济面临着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压力。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会产生总量效应和结构性效应,因此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可能同时达到刺激经济增长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双重目标。本文研究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我国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不仅能够明显刺激内需、保证经济增长,同时也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当前的需求结构失衡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