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3.64.161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05)
2023(10787)
2022(8991)
2021(8058)
2020(6341)
2019(14411)
2018(14074)
2017(27026)
2016(14599)
2015(15819)
2014(16056)
2013(15967)
2012(15406)
2011(14114)
2010(14508)
2009(13378)
2008(13089)
2007(11777)
2006(10843)
2005(10339)
作者
(43569)
(36520)
(36329)
(34688)
(23518)
(17533)
(16382)
(14016)
(13836)
(13167)
(12893)
(12071)
(12037)
(11947)
(11735)
(11267)
(10733)
(10625)
(10456)
(10327)
(9458)
(9120)
(8861)
(8558)
(8363)
(8198)
(8191)
(7945)
(7550)
(7149)
学科
(84318)
经济(84253)
管理(39146)
(37841)
(28040)
企业(28040)
方法(24986)
地方(24920)
中国(23458)
数学(21786)
数学方法(21602)
(19181)
业经(16860)
(15862)
地方经济(15671)
(15560)
农业(13873)
(13201)
金融(13201)
(12916)
(12788)
银行(12768)
(12439)
(12098)
(11919)
贸易(11908)
环境(11450)
(11408)
技术(9724)
(9543)
机构
学院(214379)
大学(212593)
(100651)
经济(98738)
研究(84369)
管理(75294)
中国(63803)
理学(63145)
理学院(62336)
管理学(61372)
管理学院(60963)
科学(48918)
(46094)
(45665)
(43788)
研究所(39239)
(36890)
中心(36712)
财经(35338)
(33846)
经济学(32500)
(32013)
(30124)
北京(29875)
业大(29165)
(29082)
经济学院(28829)
师范(28779)
农业(28443)
(27232)
基金
项目(134160)
科学(105764)
研究(98239)
基金(96755)
(84943)
国家(84231)
科学基金(71217)
社会(64700)
社会科(61537)
社会科学(61524)
(52737)
基金项目(49920)
教育(44158)
(43875)
自然(43769)
自然科(42726)
自然科学(42716)
自然科学基金(41975)
资助(40187)
编号(37811)
(35456)
成果(31561)
重点(31055)
(29602)
发展(28839)
(28376)
课题(28183)
国家社会(27588)
(27249)
(26534)
期刊
(123969)
经济(123969)
研究(73925)
中国(49114)
(35113)
(34820)
学报(32796)
管理(30837)
科学(30592)
(24970)
金融(24970)
大学(24927)
农业(23893)
教育(23754)
学学(23653)
经济研究(21581)
技术(19047)
业经(18774)
财经(18744)
(16351)
问题(15698)
(12625)
(12171)
技术经济(12106)
世界(11994)
国际(11085)
统计(10822)
商业(10458)
经济问题(10019)
经济管理(9838)
共检索到350568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邱冬阳  白玉铭  
基于2006—2019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值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弹性约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弹性约束会降低投资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其中间效应占比偏小。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弹性约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减小。关于新旧常态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未来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应该设定高目标值与低弹性约束,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则应该赋予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值较高的弹性约束。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治栋  蔡天祎  房逸靖  
以全国25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探讨“层层加码”的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和市场一体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对增长目标约束和市场一体化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做出验证。结果显示:增长目标约束会显著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场一体化能够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交互项对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增长目标约束主要通过阻碍技术创新行为从而抑制高质量发展,市场一体化能够通过优化区域人才配置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增长目标约束对省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负向作用较强,市场一体化对非省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作用较强;此外,市场一体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受增长目标约束强度的影响存在单重“门限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鹏  
文章首先提出了要素替代弹性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假说,并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计算结果显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在不断改善,但不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性。然后,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我国资本-劳动的替代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显示:2000—2005年我国资本-劳动主要体现出互补性,2006—2018年我国资本-劳动主要体现出竞争性。最后,基于中国2000—2018年的数据,采用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对该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中国要素替代弹性的增加会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高也会促进中国要素替代弹性增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莫龙炯  张小鹿  
增长目标短期化能否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亟需探讨的重要问题。从五大新发展理念视角构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广义矩估计(GMM)和工具变量法(IV)识别经济增长目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可以发现:政府设定增长目标拉动了短期经济增长率,但总体上对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没有显著驱动作用。经济增长目标和“层层加码”通过对科学技术支出、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绿色创新的挤出机制阻碍地方经济创新、协调和绿色发展。财政自主权和收入分权、支出分权通过调整地方政府财政资源、公共支出结构弱化了增长目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效应。本文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政府目标治理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军  詹韵秋  
构建了"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和转型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并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引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自变量,以中国1990~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弹性进行分析。结论:样本期内,除了开放发展外的发展理念变量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弹性系数逐年提高,但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按其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从替代弹性视角来看,各变量之间存在替代异质性,创新发展与其他发展变量之间的替代弹性为负,创新发展外的四个发展之间的替代弹性为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佟丹丹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关键时期。文章认为,我国高质量经济增长有四大发展方向:一是优化驱动模式,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创新道路;二是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专业化道路;三是普惠人民群众,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均等化道路;四是改善生态环境,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绿色发展道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佟丹丹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关键时期。文章认为,我国高质量经济增长有四大发展方向:一是优化驱动模式,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创新道路;二是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专业化道路;三是普惠人民群众,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均等化道路;四是改善生态环境,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绿色发展道路。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现祥  李书娟  王贤彬  毕青苗  
党的十二大至十八大一直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党的十九大将经济增长目标转向经济发展质量。基于此,本文尝试考察经济增长速度目标与发展质量目标的权衡。在理论上,本文证明当政府的政策工具是要素投入时,经济增长目标与经济发展质量负相关,经济增长目标侵蚀经济发展质量;当政策工具是技术进步时,二者正相关,可以同时提高。在经验分析上,本文采用2000-2012年的省区增长速度目标数据发现,经济增长目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发展质量将下降约1个百分点。这些发现支持当政策工具是要素投入时增长目标"侵蚀"发展质量的理论预测,亦揭示了中央政府降低经济增长目标,地方政府将政策工具转向创新驱动发展,能够实现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终结中国经济崩溃论。
[期刊] 预测  [作者] 查英  庞学光  
提升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是中部地区亟需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使用了Olley-Pakes的半参数三步估计法来测度全要素生产率,用以度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测算了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2004年和2018年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根据测算结果得知2004年中部地区平均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5.2076,2018年中部地区平均的全要素生产率为达到17.0079,总体来看,近年来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随之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目标如何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结果发现经济增长目标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为负,以财政分权为中介变量,分析了其中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间接效应的系数为-0.068。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岳童   童健  
构建碳定价机制是发挥碳价格资源配置作用的关键。本文构建了包含显性碳定价政策(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隐性碳定价政策(绿色金融和政府负碳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深入剖析碳定价机制的协同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减碳杠杆效应和经济产出效应是碳定价机制释放碳价格信号,是实现“双碳”约束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第二,以减排为核心的碳达峰依赖于“下调碳配额+开征碳税+扩大绿色金融规模+加强政府引导负碳投资”的政策框架;兼顾减排和固碳的碳中和需要“下调碳配额并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般性碳税税负+推动信贷结构低碳转型+扩大社会负碳投资规模”的政策框架。第三,碳定价政策协同要关注以下因素,一是适度调控碳配额并提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完备性;二是开征碳税作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替代性政策,初期以同类税负合并的方式开征并动态提升税负水平;三是逐步推动银行信贷结构低碳转型;四是推广负碳技术,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定价等方式提升社会资本参与度。本文系统性思考了碳定价机制顶层框架的构建,为我国实现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了参考。
[期刊] 预测  [作者] 查英  庞学光  
提升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是中部地区亟需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使用了Olley-Pakes的半参数三步估计法来测度全要素生产率,用以度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测算了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2004年和2018年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根据测算结果得知2004年中部地区平均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5.2076,2018年中部地区平均的全要素生产率为达到17.0079,总体来看,近年来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随之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目标如何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结果发现经济增长目标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为负,以财政分权为中介变量,分析了其中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间接效应的系数为-0.068。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报告》是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任保平教授领军,陕西省教学名师茹少峰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钞小静教授及师博教授、魏婕副教授、郭晗副教授、李勇副教授和田洪志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唐杰  刘建党  梁植军  
文章选用新的中国省域治理质量综合指数,观察加入WTO以来良好治理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治理质量与人均实际GDP增速之间存在"倒U曲线"关系,良好治理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或中西部地区),良好治理的高速度增长效应更加明显;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阶段(或东部地区),良好治理的高质量发展效应更加突出。良好治理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不仅影响人均实际GDP的短期增速,也影响人均实际GDP的长期增速。固定资产投资仅对西部地区人均GDP长期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力资本积累对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长期增长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大力提升省域治理水平,积极推进创新型省区市建设,促进中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林建海  刘菲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里,年平均增长近10%,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前列。多年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逐渐进入转型期,开始从投资推动型和出口带动型增长,过渡到以消费和服务业为重心、以技术为导向的新型增长模式上来。这个转型任重道远,但意义重大,它不仅将支持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会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放眼全球,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发达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加兰  张海鑫  王倩倩  
文章将2011—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相匹配,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及系统GMM模型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地减轻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二级指标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对于东中部地区的企业以及规模较小的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对其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