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95)
- 2023(12129)
- 2022(10401)
- 2021(9347)
- 2020(8099)
- 2019(18790)
- 2018(18492)
- 2017(37191)
- 2016(20135)
- 2015(22917)
- 2014(23142)
- 2013(23451)
- 2012(22625)
- 2011(20732)
- 2010(21187)
- 2009(20279)
- 2008(20214)
- 2007(18665)
- 2006(16700)
- 2005(15425)
- 学科
- 济(110202)
- 经济(110103)
- 管理(56022)
- 业(54553)
- 方法(43150)
- 企(42444)
- 企业(42444)
- 数学(38173)
- 数学方法(37839)
- 中国(27317)
- 农(26367)
- 地方(24381)
- 财(23426)
- 业经(21181)
- 学(20991)
- 制(20023)
- 贸(18515)
- 贸易(18503)
- 易(17916)
- 农业(17356)
- 银(15864)
- 地方经济(15840)
- 银行(15826)
- 行(15157)
- 融(15135)
- 金融(15133)
- 体(14389)
- 产业(14051)
- 和(13816)
- 环境(13780)
- 机构
- 大学(312446)
- 学院(311554)
- 济(143986)
- 经济(141208)
- 管理(114891)
- 研究(110278)
- 理学(97910)
- 理学院(96774)
- 管理学(95232)
- 管理学院(94642)
- 中国(84207)
- 京(66124)
- 财(65787)
- 科学(65262)
- 所(57387)
- 财经(52139)
- 农(51977)
- 研究所(51610)
- 中心(49185)
- 江(47940)
- 经(47004)
- 经济学(46742)
- 业大(43875)
- 北京(42310)
- 经济学院(42161)
- 农业(40937)
- 范(39544)
- 师范(39145)
- 院(38730)
- 财经大学(38269)
- 基金
- 项目(192861)
- 科学(151104)
- 研究(140126)
- 基金(139972)
- 家(121563)
- 国家(120605)
- 科学基金(102027)
- 社会(91178)
- 社会科(86611)
- 社会科学(86587)
- 省(74675)
- 基金项目(73388)
- 自然(63430)
- 教育(63184)
- 划(62523)
- 自然科(61905)
- 自然科学(61886)
- 自然科学基金(60810)
- 资助(58745)
- 编号(55656)
- 成果(46119)
- 发(43952)
- 重点(43763)
- 部(43589)
- 创(39164)
- 课题(38728)
- 国家社会(38270)
- 教育部(37302)
- 创新(36831)
- 科研(36642)
- 期刊
- 济(167585)
- 经济(167585)
- 研究(98551)
- 中国(58299)
- 财(50638)
- 学报(47899)
- 农(47450)
- 科学(43748)
- 管理(43030)
- 大学(36078)
- 学学(34276)
- 农业(31669)
- 融(30824)
- 金融(30824)
- 经济研究(28398)
- 财经(27389)
- 技术(26747)
- 教育(26395)
- 业经(25575)
- 经(23872)
- 问题(22804)
- 贸(18880)
- 技术经济(18348)
- 统计(17437)
- 业(16251)
- 商业(15846)
- 国际(15813)
- 策(15196)
- 理论(15182)
- 世界(14763)
共检索到477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丽 任保平
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资不但可以通过工资差异激励劳动力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流动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可以通过改变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进而影响产业结构的演变,并为产业结构升级储备高级人才。笔者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认为:工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并且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低工资阻碍技术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工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工资 产业结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磊 余道先
本文认为低工资水平通过总供求均衡、价格体系和制度影响三个途径,对经济发展产生制约效应,具体包括对消费需求的抑制效应、对金融发展的制约效应、对财政替代的扩大效应和对经济结构的扭曲效应。我国的工资水平持续偏低,成为经济增长和产业优化的瓶颈,并扩大了社会收入差距。因此,要提高实际工资水平,完善要素价格体系,并进行制度改革来消除其对经济增长的制约。
关键词:
工资水平 制约效应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林秀 欧阳琳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是中国目前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以没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美国为研究对象,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美国20世纪以来的产业结构变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认为:经济可持续增长依赖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驱动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内驱力,产业转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变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儒煜
我们提出以经济增长率指标取代其虚拟化的经济增长前提,从GDP的产业结构出发,以国际产业结构的存在为理论背景来考察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首先,我们通过经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初步推断,产业结构的长期演进趋势不是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再向第三次产业迭次为主的一次过程,而是在第一次产业比重长期下降的同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丽
工资分配是居民共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具体体现。工资分配的变动与技术进步使用偏向有关,本文认为,技术进步偏向利用资本、节约劳动时,工资分配比重呈下降趋势;技术进步偏向利用劳动、节约资本时,工资分配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并通过实证分析指出,我国工资分配比重下降是技术进步偏向于使用资本、节约劳动造成的,进而揭示提高居民工资分配比重,必须推动我国技术进步的使用偏向由利用资本、节约劳动向使用劳动、节约资本的方向转变。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工资分配 技术进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狄煌
目前,我国对就业者工资水平统计存在覆盖范围狭小、数据分散、方法不一等问题,至今缺少能够真实反映就业者整体工资水平的数据。本文对2012年城乡就业者平均工资,2007年—2012年城乡就业者工资水平增长情况进行了估算,覆盖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城乡个体工商户雇用人员、外出就业农民工中其他就业人员。建议今后有必要按照机关、事业(包括社团)、企业、个体工商组织四大类对就业人数及工资水平统计进行重新整合。在制定工资分配政策过程中,应当以城乡就业者整体工资水平为基准,统筹考虑各类用人单位工资水平及分配条件的具体情况,力争做到目标合理、措施得当。
关键词:
城乡职工 工资水平 增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卢汉林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琦 许峰
针对上海市是重新回归制造业还是大力发展服务业,本文实证分析上海市的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上海市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得出的结论是上海的服务业需要大幅度跨越,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必须提升,这是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双重需要。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贡献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谢兰云
本文利用汉森(Hansen)门槛回归分析的方法,从R&D强度、产业结构两个角度研究了1978—2012年我国R&D投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阶段性变化特点。实证结果显示,当R&D强度越过门槛后,R&D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不断加强;当工业占GDP比重越过门槛后,R&D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由不显著转变为显著为正;但当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越过门槛后,R&D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却由显著为正转变为不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史丹
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能源消费减缓的原因。与国内外一些学者观点不同的是 ,本文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是非常显著的。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 2 0世纪 90年中期以后 ,除产业结构外 ,这些因素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作用有所增强 ,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产业结构变动的反向作用。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利用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葛中全 谢炜 张斌
本文运用“公地理论”的基本逻辑,以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公地悲剧”现象,并探讨了其成因。
关键词:
“公地悲剧” 经济增长 代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锡平 禹小英 陈英 文连阳
作为一个灾害广泛而又频繁发生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中,必须将灾害因素纳入其中,改变我们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因为,尽管各种灾害的发生具有客观性,但几乎任何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自身的不良影响和不当行为有关,其实质乃"天灾人祸"。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璐 徐雷
基中国于2004~2011年的实证分析面板数据,可以发现,整体来看,最低工资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劳动力就业;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最低工资与劳动力就业成正相关,而中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对劳动力就业具有负效应;分部门来看,城镇国有单位的劳动力就业与最低工资水平的滞后一期显著正相关,而私营企业的劳动力就业与当期最低工资水平成正相关。城镇化发展对提升西部地区劳动力就业的效应最显著,东部地区较高的投资水平对其劳动力就业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老龄化对东部地区的劳动力就业具有负效应。因此,政府需要充分考虑相关因素对劳动力就业的冲击,进一步理清最低工资的劳动力就业效应,通过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完善,实...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富华 张平 陆明涛
通过国际比较,我们发现:(1)追赶成功的国家,随着工业化过程推进和人均GDP提高,经济发生由低层次人力资本向高层次人力资本的梯度升级;(2)高层次人力资本深化过程中存在跃迁现象,一般在较短的时期里完成第三级教育普及且与高生产率循环累积;(3)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人力资本升级的临界现象,经济被低层次人力资本充斥,且导致效率提升速度放慢;(4)中国人力资本结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二级人力资本"壅塞"且质量有待提高,第三级人力资本积累严重不足。根据人力资本深化规律,现阶段人力资本的培育决定了未来一、二十年内经济转型成功与否,为降低转型迟滞的隐含风险,中国应积极探寻高层次人力资本升级路径。
关键词:
长期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结构 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邢军伟
文章研究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在减弱经济波动的同时促进了经济长期增长,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增加了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表现为1996年以前影响不显著,1996年后有正效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影响,但1996年之前和1996年之后影响不同,分别是正影响和负影响,此外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有助于减弱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并且当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度超过一定临界值后,这一影响转而为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