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47)
- 2023(10220)
- 2022(8472)
- 2021(7516)
- 2020(5987)
- 2019(13130)
- 2018(12842)
- 2017(23707)
- 2016(12540)
- 2015(13691)
- 2014(13107)
- 2013(12939)
- 2012(11902)
- 2011(10895)
- 2010(11125)
- 2009(10582)
- 2008(9783)
- 2007(8520)
- 2006(7974)
- 2005(7151)
- 学科
- 济(74259)
- 经济(74219)
- 管理(30790)
- 业(28080)
- 地方(22169)
- 方法(20841)
- 农(20357)
- 企(19526)
- 企业(19526)
- 数学(18485)
- 数学方法(18342)
- 中国(16563)
- 业经(15530)
- 学(14969)
- 农业(14807)
- 地方经济(14076)
- 财(12565)
- 环境(11367)
- 发(9888)
- 制(9515)
- 贸(9258)
- 贸易(9251)
- 易(8824)
- 经济学(8428)
- 融(8207)
- 金融(8204)
- 和(8023)
- 体(7897)
- 产业(7731)
- 发展(7566)
- 机构
- 学院(180386)
- 大学(175615)
- 济(83774)
- 经济(82268)
- 研究(68185)
- 管理(63197)
- 理学(53973)
- 理学院(53305)
- 管理学(52298)
- 管理学院(51975)
- 中国(50044)
- 科学(40771)
- 京(36432)
- 财(35804)
- 所(34564)
- 江(33342)
- 研究所(31356)
- 中心(30226)
- 农(29340)
- 财经(28089)
- 经济学(27145)
- 经(25349)
- 院(25018)
- 业大(24950)
- 范(24663)
- 师范(24408)
- 经济学院(24106)
- 农业(22429)
- 州(22296)
- 省(22013)
- 基金
- 项目(120190)
- 科学(95603)
- 研究(88417)
- 基金(87491)
- 家(76346)
- 国家(75754)
- 科学基金(64844)
- 社会(59242)
- 社会科(56126)
- 社会科学(56114)
- 省(49029)
- 基金项目(45999)
- 自然(39840)
- 划(39160)
- 自然科(38836)
- 自然科学(38829)
- 教育(38727)
- 自然科学基金(38081)
- 编号(35154)
- 资助(34611)
- 发(28945)
- 重点(28151)
- 成果(27631)
- 部(25522)
- 国家社会(25131)
- 课题(24958)
- 创(24424)
- 发展(23492)
- 展(23152)
- 创新(22959)
共检索到280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学渊 周翼翔
利用2012年7月我国环境保护部公布的重点环境整治行业信息数据及2001—2010年《浙江统计数据》,对浙江省城乡工业污染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动因进行系统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绝大部分重点污染企业都分布在乡村,且呈分散独立经营状态,这增加了工业污染源整治的难度;政府对乡村地区的环保投入较少,导致城乡工业污染转移态势加剧、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以污染密集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与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污染天堂效应是浙江城乡工业污染转移的最根本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银香
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人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每况愈下,环境状况的恶化开始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的质量,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鉴于地区经济系统的环境污染路径相异的现实,文章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浙江省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Kuznets曲线形态,并运用基于VECM框架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检验了浙江省经济增长与"三废"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世前
可持续发展系统由环境、经济与社会构成,且三者间长期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与互动关系。本文基于EKC理论研究框架分析中国工业污染与经济增长间的均衡关系,为了提高传统灰色预测模型的精度,借助粒子群优化算法和布谷鸟搜索算法对未来几年内中国工业污染水平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近期中国工业污染水平虽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污染总量和污染水平处于相对高位,这种传统的以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将在未来对中国的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研究成果将为政府完善宏观经济发展政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琦
自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省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经济规模不断增大。然而,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显突出。本文利用陕西省1990年至2007年的人均GDP和工业"三废"排放量建立数量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结论:陕西省的工业"三废"排放量在逐年增加,尚未到达转折点,环境质量问题严峻,环境治理任务艰巨。
关键词:
工业污染 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沈国兵 张鑫
本文使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表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上海、江苏等25个省级区域中得到了验证,而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和辽宁等5个省级区域并没有得到支持。省级开放程度的提高对本地环境的总体影响不利,并且上海、广东和江苏等21个省级区域工业污染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而北京和河北工业污染排放呈现出显著的负向空间相关性。据此,工业污染排放具有空间相关性的省级区域应采取区域联防联控环保政策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通过扩大开放来提升技术进步以改善省级环境质量。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陈迅 冯敬娟
经济增长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但经济增长是否一定会造成污染的加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以河南省为例选取1986~2009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广义脉冲函数法和方差分解法,考察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的长期双向动态关联效应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工业污染加剧的重要解释因子,同时工业污染的加剧对经济增长有反面效应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的增长会导致工业污染的加剧,污染的增加又抑制经济的增长,提出了协调经济和环境的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工业污染 广义脉冲函数分析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方璐丹
本文基于浙江省1992—2017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相关数据,借助VAR模型,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的时间过程和动态轨迹。然后,运用方差分解法来分析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影响重要程度,分析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双向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并且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大于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陆根尧 盛龙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符合中国的情况,一直是环境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首先运用曲线拟合法分析了1986~2009年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接着运用多元回归法探讨了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在样本期间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验证了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同时研究发现,浙江省在污染量上升阶段规模因素起主导作用,在污染量下降阶段技术因素起主导作用,而结构因素作用并不明显。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目标和各种经济政策措施时,要由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向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转变,以降低规模因素对环境质量的恶化作用,同时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科技投资,以加强结构和技术因素对环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加伟 陈雯 耿佩 杨柳青
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区域生态环境共保是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利用城市工业污染物排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重点分析了2003~2015年长三角地区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相对规模和强度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探讨了经济转型发展等因素对工业污染时空格局的动态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相对规模和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03~2015年工业废水、SO_2排放总量分别削减约13%和24%,每万亿元工业总产值的废水、SO_2和烟(粉)尘排放量分别削减87%、88%和71%左右。(2)工业污染排放仍主要集聚在沿沪宁、沿长江和沿沪杭甬等工业发达地区以及部分资源型城市,并呈现由核心区向皖江城市带、苏北等外围区转移扩散的态势,但不同污染物之间差异较为显著。(3)外围区工业污染物排放相对强度较高(多为1.0以上),但近年来南京、杭州等核心区的工业污染物(尤其是工业粉尘)排放相对强度有所上升。(4)经济转型是工业污染时空格局演变的重要驱动力,其中产业结构升级、创新与消费驱动转型增长等是抑制工业污染物排放规模扩张的重要因素;而创新投入及技术进步、企业质效提升、外资外贸结构优化等则有利于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相对强度;但由于各地经济转型阶段不同,上述因素对工业污染的影响机制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该研究揭示了经济转型背景下工业污染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对于强化新时期长三角地区工业污染协同防治等具有一定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高玲芬
本文以浙江省的收入分配资料为依据,回顾并探讨了浙江省城乡收入差异的若干特征,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旨在为缩小城乡差异、构筑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收入 城乡差异 特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隋建利 刘碧莹 刘金全
工业污染始终是人类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为解决中国工业污染与工业经济之间的协调问题,本文基于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率(solid_t)、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率(liquid_t)、工业废气排放量增长率(gas_t)和工业经济增长率(iav_t)构建"solid_t-iav_t"、"liquid_t-iav_t"和"gast-iav_t"三种"工业污染与工业经济"系统,运用非线性MS-VAR模型,测度中国工业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内在关联机制的周期性。研究结果表明:(1)"工业污染与工业经济"系统潜存着在"低速增长区制"和"快速增长区制"之间相互转移的结构性突变迹象,并且具有非线性周期变化特征;(2)"工业污染与工业经济"系统处于"低(快)速增长区制"时,solid_t与iav_t呈负(正)相关关系,liquid_t与iav_t呈正(负)相关关系,gast与iav_t呈正相关关系;(3)"solid_t-iav_t"系统和"gast-iav_t"系统处于"低(快)速增长区制"时的可能性大(小)、持续性强(弱),"liquid_t-iav_t"系统处于"快(低)速增长区制"的可能性大(小)、持续性强(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志强 任淑花
根据长株潭地区1990~2006年经济与工业污染数据,分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相互关系,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计量模型。研究表明:作为一个重化工业城市群,长株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其环境恶化程度逐步得到局部控制。其中,长沙市部分环境指标与人均GDP演替轨迹呈现显著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而株洲市和湘潭市工业污染排放量与人均GDP呈"U"形特征,即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先是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随即有较大幅度的反弹。为了进一步促进长株潭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三地政府一方面应采取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工业布局,另一方面,还应尝试实施"排污权交易"和"受益者支付"原则...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立平 李婷婷 胡义伟
本文基于环境EKC曲线理论,采用2002~2013年中国31个省际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工业污染的空间分布格局相关性进行研究。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经济增长、能源结构对工业污染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工业污染存在空间相关性,并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并形成了不同集聚区域。经济增长、能源结构对工业污染的空间影响效应明显,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呈现EKC曲线假设的倒"U"形关系,能源结构与工业污染呈现正向相关关系。最后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婷
目前,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而城乡统筹状况却随经济发展而逐步恶化,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根据脉冲响应分析,城乡统筹水平在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准差冲击之后,水平值下降,并逐年增大,说明经济发展在一定时期内会加剧城乡差距的扩大;经济发展水平在受到城乡统筹水平的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后,冲击效应为负,说明城乡差距扩大反过来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两者之间虽然发展趋势相反,但存在互动的关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勇 梁赫
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程度的重要指标。从浙江省工业经济增长的十年来看,其增长方式是量的扩张,而并非质的提高。本文试图运用数学的方法对此进行测定,以期为浙江省工业质的提高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工业生产率 工业经济增长 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