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52)
- 2023(12995)
- 2022(11010)
- 2021(9918)
- 2020(8569)
- 2019(19866)
- 2018(19647)
- 2017(37962)
- 2016(20464)
- 2015(23181)
- 2014(23234)
- 2013(23084)
- 2012(21446)
- 2011(19304)
- 2010(19219)
- 2009(17968)
- 2008(17383)
- 2007(15613)
- 2006(13475)
- 2005(11913)
- 学科
- 济(105959)
- 经济(105871)
- 管理(59122)
- 业(54458)
- 方法(46099)
- 企(44378)
- 企业(44378)
- 数学(41165)
- 数学方法(40628)
- 农(23176)
- 财(22591)
- 中国(22335)
- 地方(22322)
- 学(20568)
- 业经(19152)
- 环境(15673)
- 农业(15593)
- 贸(15460)
- 贸易(15454)
- 制(14981)
- 易(14936)
- 和(14319)
- 务(14182)
- 地方经济(14173)
- 财务(14132)
- 财务管理(14093)
- 理论(13346)
- 企业财务(13303)
- 融(12953)
- 金融(12949)
- 机构
- 学院(298404)
- 大学(296935)
- 济(132300)
- 经济(129772)
- 管理(116151)
- 理学(100479)
- 理学院(99428)
- 研究(98783)
- 管理学(97585)
- 管理学院(97037)
- 中国(74197)
- 京(60757)
- 科学(60027)
- 财(57833)
- 所(49374)
- 农(48492)
- 财经(46800)
- 中心(46532)
- 研究所(44960)
- 业大(44396)
- 江(44014)
- 经(42323)
- 经济学(41766)
- 农业(38142)
- 北京(37632)
- 经济学院(37533)
- 范(36447)
- 师范(36070)
- 院(35342)
- 州(34589)
- 基金
- 项目(200180)
- 科学(157922)
- 基金(146198)
- 研究(143498)
- 家(127151)
- 国家(126145)
- 科学基金(109122)
- 社会(92796)
- 社会科(88144)
- 社会科学(88117)
- 省(78969)
- 基金项目(77000)
- 自然(70667)
- 自然科(69045)
- 自然科学(69025)
- 自然科学基金(67769)
- 教育(66191)
- 划(65629)
- 资助(60810)
- 编号(57412)
- 成果(45565)
- 重点(45169)
- 部(44281)
- 发(43493)
- 创(41389)
- 课题(39147)
- 科研(38948)
- 国家社会(38895)
- 创新(38841)
- 教育部(38070)
共检索到432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卫斌 陈彬
文章引入非参数线性规划方法构建各地区经济增长的绿色指数,衡量创造GDP过程中资源消耗强度和环境污染程度,并对绿色指数的地区差异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地区经济增长对资源依赖和环境污染的程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2)绿色指数与能耗强度存在负相关关系,与人均GD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十一五"前三年各地区经济增长的绿色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各地区经济增长的绿色指数并没有收敛,反而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发散趋势。文章所测度的GDP绿色指数及其变化情况可以作为衡量"节能减排"效果的综合性指标。
关键词:
绿色指数 绿色前沿 数据包络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文举
本文构建基于DEA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劳动生产率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中国地区工业的经验分析表明,与发展水平无关且省际差异大的技术无效率普遍存在;各省工业增长的首要源泉是资本深化,其次是技术进步主导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各省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主要源于资本深化差异,其次是技术效率变化差异主导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差异;如不考虑非期望产出,会低估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估技术进步的贡献,而技术效率变化的贡献可能被高估、低估或无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谷魁英 孙慧
文章运用定基功效系数法、定基极差熵权法、变异系数法和空间标准差椭圆,测度分析2010—2018年中国地级以上287个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结果表明,2010—2018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以1.24%的年均增长率稳步提升,东、中、西三大地区和城市群间内部差异显著,但随时间增长呈逐渐缩小的态势;空间标准差椭圆呈长轴方向收缩、短轴方向扩张的密集型空间格局,表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志英 岳缘希
绿色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研究绿色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极其重要。本文以中国30个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绿色创新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绿色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绿色创新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绿色创新在省际间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环境改善资金投入会抑制区域经济增长;环境改善项目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率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最后给出结论及建议。
关键词:
空间计量模型 绿色创新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欢明
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应该体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而资源配置效率不仅要考虑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还应考虑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破坏。文章将自然资源和环境作为一种投入要素纳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度并分析了我国2001~2011年间的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琳琳 吴群
工业生产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内含"环境代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损失。本文在理论上构建了包含土地和环境要素在内的"绿色索洛模型",考察工业用地投入和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约束,以消除工业经济增长中的环境代价。并利用中国2000-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环境约束下,索洛模型仍存在平衡增长路径;②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呈正向作用,但地区间存在差异,其中中部地区影响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③环境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正/负效应共同的作用结果,总体来看,除工业固体废弃物外,工业废水、工业SO_2、工业NO_X、工业烟(粉)尘等的排放对经济增长均呈明显抑制作用,且工业废气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较工业废水更强。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应摒弃传统的"低成本"工业化模式,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加快用地企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的科技创新,减少工业用地投产过程中的环境外部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琳琳 吴群
工业生产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内含"环境代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损失。本文在理论上构建了包含土地和环境要素在内的"绿色索洛模型",考察工业用地投入和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约束,以消除工业经济增长中的环境代价。并利用中国2000-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环境约束下,索洛模型仍存在平衡增长路径;②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呈正向作用,但地区间存在差异,其中中部地区影响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③环境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正/负效应共同的作用结果,总体来看,除工业固体废弃物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玉巧 汪发元
基于湖北省1993—2018年相关数据,运用VAR模型对绿色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将绿色创新分为发明专利授权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两个要素。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发明专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发明专利授权对经济增长存在"扩散效应",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对经济增长先体现"扩散效应",后体现"挤出效应",而经济增长对两者均具有"扩散效应";发明专利授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应积极构建绿色创新与经济增长的长效互动机制;加大绿色创新开发投入,完善绿色创新相关制度;提升绿色创新的投入效率,加速绿色创新成果转化率。
关键词:
绿色创新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海波 葛小南
测算了包含环境要素的Malmquist-Luenberger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以其作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代理指标。运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了R&D投入经济增长模型。采用1998~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R&D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R&D投入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但R&D投入结构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具有异质性影响。基础研究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更为深远,试验发展影响更为直接有效,应用研究影响最小。R&D投入与经济增长质量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不仅能够提升本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对其他区域经济增长质量也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应用研究的空间溢出增长效应最大,基础研究次之,试验发展最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龙 胡晓珍
本文运用熵权法构造了各地区综合环境污染指数,将其引入效率测度DEA模型,测度了1995—2007年间我国29个省市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并对各地区绿色经济效率增长差异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整体上我国绿色经济效率呈波动型上升趋势,且由东部、西部、中部依次递减;由于各地区经济基础条件与特征不同,全国总体绿色经济效率不存在收敛趋势,但东部与中部地区绿色经济效率表现出俱乐部收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石盛林
本文使用全国县域经济金融数据,以GDP和城镇化率为产出变量,运用DEA方法分析了县域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有效前沿。研究发现,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贷款、金融密度和贷款质量等变量实现的;具体到不同区域,由于当地经济政策、金融制度、资源禀赋以及金融生态等外部环境不同,其作用发挥的程度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根据实证结果的内在涵义,本文提出了加快县域经济增长的建议。
关键词:
县域金融 经济增长 DEA方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颖
我国目前有关环境保护的税收制度散见于各个税种之中,但我国的环境并没有因为相关税收制度的存在而有所改善,相反,税收的"绿化"程度近年来正逐渐退化。毋庸置疑,税制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独立的环保税是导致税收未能有效发挥环保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当前结构性减税的背景下,调整现行税制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税种,逐步开征独立的环保税,是建立和完善绿色环保税收体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环保税制 经济增长 绿色税收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宇昕 余兴厚 黄玲
通过理论分析,构建长江经济带包容性绿色增长评价体系,选用熵权TOPSIS法评价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对数离差均值等差异性指标测度了长江经济带各区域内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均等化程度,并引入σ收敛模型、绝对β收敛模型和条件β收敛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特征。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整体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以2013年为转折点,呈现先递减后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扮演着长江经济带整体包容性绿色增长中最重要的两个角色,绿色生产与资源消费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区域差异以2013年为拐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各区域包容性绿色增长存在着显著的收敛性,上、中游地区β收敛系数的绝对值明显大于下游地区,存在着上、中游地区对下游地区的"追赶效应";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对各区域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收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柴晶霞
文章基于消费和投资的双重视角分析绿色金融影响宏观经济增长的具体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对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依赖绿色金融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在绿色金融发展程度较低时,消费对于宏观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而随着其进一步发展,消费的影响开始显著为负,只有当绿色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消费对于宏观增长的显著促进作用才能够发挥出来。另一方面,绿色金融的发展水平对于投资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单门限效应,只有当绿色金融发展到一定水平,投资对于宏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才能凸显出来。并且投资促进作用的显现对于绿色金融发展的要求要低于消费,这说明绿色金融先通过投资而后才通过消费对宏观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经济增长 投资 消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广斌 李祎 赵川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27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科技对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作用机制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金融科技显著促进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在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技术创新和金融资源配置是金融科技促进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重要机制;金融科技对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带动周边城市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金融科技有助于促进东部地区、核心城市及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城市的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因此,营造良好的金融创新环境,深化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融合,发挥金融科技的溢出效应,能够赋能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