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76)
- 2023(9288)
- 2022(7890)
- 2021(6849)
- 2020(5849)
- 2019(13188)
- 2018(12846)
- 2017(25680)
- 2016(13593)
- 2015(15483)
- 2014(15425)
- 2013(15532)
- 2012(14712)
- 2011(13574)
- 2010(13727)
- 2009(13303)
- 2008(12784)
- 2007(11594)
- 2006(10519)
- 2005(9778)
- 学科
- 济(85511)
- 经济(85409)
- 管理(46833)
- 业(41324)
- 企(34314)
- 企业(34314)
- 方法(33173)
- 数学(30519)
- 数学方法(30072)
- 财(20444)
- 地方(18354)
- 中国(17260)
- 制(16568)
- 农(15476)
- 业经(14986)
- 地方经济(12876)
- 学(12726)
- 体(12425)
- 务(12132)
- 财务(12113)
- 财务管理(12084)
- 融(11855)
- 金融(11853)
- 企业财务(11561)
- 银(11076)
- 银行(11053)
- 贸(10877)
- 贸易(10871)
- 环境(10788)
- 农业(10611)
- 机构
- 大学(210349)
- 学院(208444)
- 济(105065)
- 经济(103306)
- 管理(79324)
- 研究(72008)
- 理学(68164)
- 理学院(67500)
- 管理学(66683)
- 管理学院(66275)
- 中国(55317)
- 财(50771)
- 京(41993)
- 财经(39770)
- 科学(37471)
- 经(36034)
- 经济学(35571)
- 所(35060)
- 中心(32084)
- 经济学院(31857)
- 江(31693)
- 研究所(30969)
- 财经大学(29465)
- 农(28737)
- 北京(26319)
- 业大(25625)
- 院(25498)
- 州(24137)
- 范(23627)
- 师范(23423)
- 基金
- 项目(131632)
- 科学(105828)
- 基金(99858)
- 研究(97247)
- 家(85072)
- 国家(84438)
- 科学基金(73812)
- 社会(67805)
- 社会科(64595)
- 社会科学(64584)
- 基金项目(51772)
- 省(49473)
- 自然(44701)
- 教育(44687)
- 自然科(43671)
- 自然科学(43660)
- 自然科学基金(42962)
- 资助(41698)
- 划(40902)
- 编号(36299)
- 部(31349)
- 成果(30676)
- 制(30385)
- 重点(29609)
- 国家社会(29596)
- 发(28586)
- 教育部(28118)
- 创(27132)
- 人文(27111)
- 课题(25897)
- 期刊
- 济(121707)
- 经济(121707)
- 研究(69806)
- 财(41418)
- 中国(40055)
- 管理(32188)
- 学报(28085)
- 科学(26417)
- 农(26205)
- 融(23481)
- 金融(23481)
- 大学(22640)
- 财经(22456)
- 学学(21779)
- 经济研究(21180)
- 经(19317)
- 技术(17667)
- 农业(16659)
- 业经(15831)
- 问题(15756)
- 教育(14789)
- 贸(12698)
- 技术经济(12464)
- 统计(11181)
- 世界(11000)
- 国际(10681)
- 策(9991)
- 经济问题(9837)
- 经济管理(9633)
- 理论(9616)
共检索到324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军
本文的目的,首先是从数量关系的角度,将经济增长分解为体现两方面因素变动所引发的增长,即:一是由于产出能力方面变动;二是由于供给与需求方面变动。然后从数学上证明,供给与需求的变动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机制仅适用于短期;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最终取决于产出能力的提高,即:长期经济增长的平均增长率等于自然产出的平均增长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二坡
文章使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短期波动是否影响投资,以及短期波动是否通过投资影响长期增长。研究表明,波动对国有经济投资的边际影响为负,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边际影响为正。波动对各种投资的影响随着各地区市场化程度的不同而具有异质性。非国有经济投资可能是我国波动影响增长的重要渠道之一。
关键词:
短期波动 投资 长期增长 市场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汝德
长期增长与短期增长的替代─—应用生产可能性理论分析中国经济增长黄汝德低水平重复建设与单纯数量扩张的经济增长,由于短时期内容易见成效,故呈现短期高速增长的特征。但由于没有得到相应改善的技术水平及资源配置能力等限制了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因而长期增长必然受...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遵义 李飞
1、引言 中国经济在几乎停顿了三年以后,于1992年第二季度又开始了它在1989年6月以前的快速增长的步伐。预计1992年全年的实际GDP的增长率将超过10%,可与80年代达到的最高增长率相比。按GDP的减缩指数计算,1992年平均通货膨胀率将在5%左右。这种大大超过预期的经济加速增长的直接动因,基本上来自于1992年年初邓小平的南方之行,后者明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尹伟华 张焕明
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解释经济增长收敛,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从短期性和长期性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认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呈先扩大后减小的过程即倒U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过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趋于发散,但只要采取合适的政策措施,在长期内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将趋于收敛;并给出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曲线的模型形式及预测结果。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收敛 倒U形假说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万平 赵金凯
以强可持续为视角,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金融结构、产业结构、政府干预和对外开放程度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纳入经济增长核算框架,并结合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能源消耗和环境损耗,对中国1981—2014年间经济的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进行动态解析。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呈"U"型关系,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物质资本和能源消耗依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较小,环境损耗不利于经济增长;虽然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但却是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昆亭 周炎 龚六堂
短期经济波动如何影响长期经济平均增长趋势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研究我国省际数据发现,波动性对长期增长趋势有显著影响:1978年前,波动性与平均增长呈负相关的特征在多数省份出现;1978年后,两者关系主要表现为正相关。本文通过建立内生随机增长模型,研究波动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出了实际波动与增长关系的一种合理解释。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人力资本形成过程分为自然形成和主观形成,教育投入等决定主观形成过程的因素的多少是决定波动性如何影响长期经济增长方向的关键。当教育投入较高,以致主观过程占优时,波动性对长期增长趋势有正效应;反之,当自然过程占优时,波动性对平均增长有负效应。模型结论与建国后的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谢继文 池建宇
运用1980—2013年我国30个省级地区的经济波动和增长的面板数据,重点分析资本形成、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的变动对于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影响。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具体分析每个变量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终结果显示,资本形成和经济政策波动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短期是正向的,长期来说是反向的影响并且会随时间推移而减弱。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焕明
本文在引入实际人均资本存量变量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趋同性的解释框架。认为在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的初始值较不发达地区高且地区间的人力资本在未来趋于一致的条件下,人均产出的地区间的差距呈先扩大后减小的过程,即经济增长的趋同性曲线呈倒U形。而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省区的经济增长过程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在短期内我国各省区的人均产出的差距扩大,但这种差距的扩大速度逐渐减小,在长期内存在经济增长的地区趋同性;并给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趋同性曲线的模型形式及预测结果。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趋同性 倒U形假设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池建宇 赵家章
文章尝试把宏观经济学两大主题——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并使用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78—2012年的数据,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来验证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的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既有正向影响,又有负向影响;政策、市场、技术和制度的不确定性都会带来经济的波动;与政策的不确定性相比,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似乎更容易带来经济的波动性。为了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政府应构建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降低宏观政策的波动性。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尼古拉斯·拉迪 黄懿杰
对中国统计数据的批评由来已久。怀疑者们认为2015年8月11日央行宣布新的汇率政策,并导致接下来三个交易日内人民币贬值近5%的做法证明了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显著低于7%的水平。他们宣称,中国通过货币贬值来刺激出口,做最后一搏,避免经济硬着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利华 刘宾
文章将资本、劳动和能源消耗作为生产要素,用广义方差分解和广义脉冲响应方法,分析我国各生产要素投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各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看,能源消耗和资本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劳动力就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小;从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时间效应看,资本与能源投入增长短期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长期对经济增长为持续负效应,会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以高投资和高能源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若要维持经济持续增长,未来必须增加更多的投资,更多的能源为投入,以抵消原投资与能源对经济增长形成的长期持续负效应。
关键词:
能源消耗 经济增长 方差分解 脉冲响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曹泽 李东
新古典增长理论发现了技术进步的作用,找到经济长期增长的进路与方向。但是圉于经典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理论,技术进步的作用被看作是外生的。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发现对于研究工作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具有经济外部性,确立了经济内生增长的基础。它们具有总的边际报酬不变,甚至递增规律,保证了经济的长期增长,而相当大的外部性又不致引起私人垄断的存在。在贸易理论和分工理论之后,新增长理论成为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动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方福前 邢炜
自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趋势的影响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思想,通过改造AABM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本文的模型假设有两种投资项目: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两种投资项目运行时均会遭到流动性冲击影响,但只有生产性投资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速的提高。经济短期波动通过对两种投资的筛选来影响长期经济增长,而金融发展通过影响这种筛选效应来影响经济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趋势之间的关系。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金融发展对经济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趋势之间关系的影响取决于金融资源对两种投资项目的支持偏好;我国过去几十年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使得我国经济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趋势之间的...
关键词:
经济波动 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 金融摩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方福前 邢炜 王康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波动明显加剧,增速不断下滑。本文基于熊彼特"创造性破坏"思想,通过改进AABM模型分析中国经济波动如何影响长期增长趋势,并基于中国1979~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理论模型的部分结论。研究发现:1978年之前,中国经济短期波动与长期增长趋势之间呈现负相关;1978年之后到此轮经济下行之前,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趋势之间呈现正相关;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趋势之间又呈现负相关,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呈现出"负—正—负"的阶段性特征。这3个阶段性特征背后的原因是不同的。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正相关关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改革红利的释放,即通过经济波动淘汰低效率企业和低效率投资项目、优化企业间的资源配置,进而促进经济增长。随着低效率企业和低效率投资项目的减少以及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中国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是递减的。逆转当前中国经济下行,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市场化程度,促进金融发展,来改进和优化资源在区域间、产业间重新配置是主要出路。
关键词:
经济波动 经济增长 异质性企业 清理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